种田:女穿男成扶弟魔中那个弟 第41章 我做了个梦
第41章:我做了个梦
林珩以为,不管什么时候,奉行吃苦文化的,多是底层百姓。
为了有一个心理寄托,他们总觉得吃完了苦头,就该享受甜了。
可人生是个概率事件,不是吃了半辈子苦头,后面就不用继续吃了,有的人生来如蝼蚁,有的人生来就富贵。
看四奶奶家的情况就知道了。
四奶奶一辈子吃的苦难道还不够多吗?
中年丧夫,老年丧子,为了抚养小孙子长大,家里四爷爷留下的二十亩桑田早就卖了。
要不是里正同情,特意向县衙申请,将他儿子的二十亩桑田更换成现在的露田,他们哪里有种粮食的田呢。
但仅仅是种这三块田,每年都能累得四奶奶要歇上好些日子。
四奶奶一直吃苦,不是她愿意,而是她根本没有选择。
可自己呢,自己是有选择的。
林珩已然打定主意要带一家人过上好日子,便不再纠结吃苦的事情,他一把抢过三丫手里的竹筐就往家里跑。
二人从熬猪食的侧屋绕到后院的猪棚。
说是猪棚,其实就是靠近山的地方勉强搭了个小棚子而已。
一半用来养猪,另一半用作茅房,猪棚那侧的顶上还堆放了许多杂物。
林珩四处翻找,找了个破旧的竹筛,将蚂蟥倒在里面晾晒放到棚顶上晾着。
“不是说喂鸡吗?”三丫很是纳闷:“怎么还得给它们处理一番?家里的鸡好像没那么金贵吧?不对,鸡也很金贵。”三丫嘴里絮絮叨叨的,她还是第一次有这么多话跟弟弟说。
因为下午一起插秧、一起捉蚂蟥,暂时结下了短暂的情谊,林三丫觉得这会儿弟弟已经算是自己人了。
“嘘”,林珩竖起手指头悄悄道:“这是药材,我要晒干拿去卖的。”
“那你怎么……”
他小声道:“我想给大姐还钱,先不让奶知道,但我不确定这东西能不能卖到钱,所以不敢和四奶奶讲,若是能卖钱,咱们就……”
“你们俩鬼鬼祟祟说什么呢?”
吴老太的声音陡然在身后响起,将二人吓了一跳。
三丫缩头缩脑道:“阿奶,村口在打槐花呢,我去打槐花啦。”她飞也似的拿起立在后檐下的一个空筐出了家门。
嗅到空气中隐隐的肉香味,林珩的肚子咕噜咕噜叫着,他吸了吸口水道:“阿奶,家里做了什么好吃的,怎么这么香?”
他当然知道是自己买回来的大骨头,只是原身习惯了这样跟吴老太讲话撒娇,林珩这几日演过了头,倒也真像那么回事了。
“臭小子,这么臭的地方你还能闻到香味,”吴老太本来有些惆怅的脸上挤出一道微笑道:“你这鼻子可真灵?”
吴老太是进来清理猪粪做堆肥的,她又叹气道:“你爹去问了里长,听说县里的大人们今年要大搞,下个月就要开始修桥,你爹的身体也不好,自然也得给他补补……”
“阿奶,别担心了。”林珩见吴老太额头上的皱纹又深了些,就抢过她手里的铲子安慰道:“阿奶,您放心好了,在日子到之前,我一定多多挣钱给爹买肉吃,至少把爹养胖五斤。对了还有阿奶你,也要多吃肉补一补。”
吴老太在想事情,对大孙的话已经免疫了。
也没注意到自己手上的木铲子真的被大孙给抢走。
再一转身,发现大孙已经进到猪棚里,顿时大叫起来:“哎呦大珩呐,你进去干啥,快给我出来。你写字的手,哪儿能干这种活?”
吴老太不觉得大孙以后就不用读书了,只是暂时休学在家而已。
“阿奶,写字的手怎么就不能干铲猪粪的活了?”林珩不满吴老太的写字高贵论,他纠正道:“阿奶,您每年都养猪卖了钱给我交束修,我以前不懂事嫌弃猪又脏又臭,现在不会了。”林珩指着又黑又肥的猪道,“正是有它我才能读这几年书,才慢慢懂得一些道理。”
吴老太不明白大孙近些时日说话怎么怪里怪气的,不过今日这番话说的倒是很得她的心思。
可是,见大孙非但没有把猪粪清理干净,还把猪吓得四处哼哼,吴老太急吼吼钻进猪棚,一把扯着他的衣服将他赶了出来。
庄稼一枝花,全靠粪当家。
稻田马上可以追肥了,这可是家里的宝贝,吴老太没好气地赶走大孙:“去去去,你一边歇着去。”
对于吴老太这种教养方式,林珩忍不住想要吐槽:这样养孩子,可不得把孩子养成个懒蛋。
幸而他不是原身。
林珩悻悻然出来。
次日一早,为了挣钱大计,林珩又背着背篓准备上山。
今日他是去找药材的。
既然已经和王大夫确认过他会收石菖蒲、决明子之类的药草,林珩当然决定先去山里寻一寻。
而且昨日听到三丫说过家里的露田种了苦楝树和香樟树,他也想去看看。
因为香樟木本就是药材,樟树叶就是后世制作樟脑丸的原料,就连结出的香樟籽也有祛风散寒,理气止痛的功效。当然最有价值的还是香樟树,只是树木要长好久才能砍,因此林珩今日打算去摘一些樟树叶子和籽。
可能不怎么值钱,不过他也不灰心就是了。
林三丫今日也要出去打猪菜,就跟着林珩一起。
“你真的要跟我一起过到河对岸去?”林三丫吃惊地问向弟弟。
“这个自然,”林珩不解道:“怎么了?”
林三丫盯着面前的宽但不深的河,又看了看弟弟,觉得弟弟完全变了个人。弟弟小时候贪玩,夏日去河里偷偷凫水差点被淹死,以后再不敢靠近河了,这事儿家里人都知道。
看着三丫好奇的神情,林珩身躯一顿,忙道:“我现在不怕了。”
知道三丫最近一直在观察自己,林珩也有在慢慢打消她的疑虑,可人的秉性不可能时时遮掩。
他想了想,还是觉得有必要跟她解开心结:“三丫,我知道我过去对不起你和大姐二姐,若我告诉你,我昏睡过去的时候好像做了一场大梦,才知道我过去的所作所为多么可笑,多么令你们失望,所以我醒来就想改一改,你……相信吗?”
林三丫看着他吃惊道:“我可以说不相信吗?”
林珩低着头:……“可以的。”
姐弟二人的关系刚亲近不少,可说完这些话,二人不约而同地沉默了。
待淌水过了河,才听到三丫在后面道:“我信你了。”
林珩高兴看向他,就听到她低低的声音在耳边响起:“因为你不像之前那么讨厌了。”
林珩:……
姐弟二人穿过曲折的山路。河这边因为靠近水源,村里人分到附近的露田多种了水稻。
再远一点靠近山脚下的位置,也有的地方不是水田,反而是一排排肥壮的桑树,零星的几棵枣树,还有榆树,这里应该是谁家的桑田了。
一般情况下,桑田的地力都要肥于露田,因为官府每年要保证桑榆枣的供应。
林珩学过历史,知道这三种作物在古代的地位。
蚕桑养殖就不必说了,蚕吃桑叶产丝,蚕丝织成的丝绸,一般人根本穿不起,“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说的就是底层百姓的心酸。
在棉花还没普及的大魏,蚕丝被也是上层贵族不可或缺的冬季御寒之物,江南的丝绸是每年国库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
不过北山县不是主要的蚕桑区,一部分村民也选了替代植物苎麻,到时制成夏布,也可抵绢税。
榆树因其枝干高大、枝桠繁茂和交叠的特性,在边关地区大量种植可以有效减缓游牧民族入侵的速度。
而南方山区种榆树则是因为榆钱能吃,榆树皮和榆树叶都是止血镇痛的药材,榆树的树干硬度好、耐腐蚀,还可用来制作木箭、拒马桩等战用物资,官府每年都要收定量的榆木、榆树皮和榆树叶作为储备。
枣从战国时代起就是粮食作物,秦朝闹饥荒救济灾民,发的是枣。
枣的寓意也好,枣树耐贫瘠,果子比其他果类更耐储存,药用功效也很好,不论贵族还是普通百姓都喜欢吃。
林珩细细打量着眼前的一草一木,在心里盘算着赋税的问题。
他沉着冷静的面容不免让三丫多看了他好几眼:“你不会睡了一觉又做个梦变回原来的样子吧?”
心里想的问题不知不觉出了口,林三丫不好意思地捂着嘴巴急急解释道:“我是说你以前讨厌……不、是你现在这样很好,不要变回原来……”本想和弟弟好好说话,可怎么越说越不对劲,少女的脸上一阵急躁。
“三丫”,察觉到她的不安,林珩定定看着她的眼睛道:“谢谢你依然愿意相信我。”
林三丫的眼睛顿时亮了起来,她跑得欢快,还指着道路两边的山林解释,“这是大伯家的山,这是里正爷爷家的露田和桑田,那是张大婶家的麻地……”
林珩以为,不管什么时候,奉行吃苦文化的,多是底层百姓。
为了有一个心理寄托,他们总觉得吃完了苦头,就该享受甜了。
可人生是个概率事件,不是吃了半辈子苦头,后面就不用继续吃了,有的人生来如蝼蚁,有的人生来就富贵。
看四奶奶家的情况就知道了。
四奶奶一辈子吃的苦难道还不够多吗?
中年丧夫,老年丧子,为了抚养小孙子长大,家里四爷爷留下的二十亩桑田早就卖了。
要不是里正同情,特意向县衙申请,将他儿子的二十亩桑田更换成现在的露田,他们哪里有种粮食的田呢。
但仅仅是种这三块田,每年都能累得四奶奶要歇上好些日子。
四奶奶一直吃苦,不是她愿意,而是她根本没有选择。
可自己呢,自己是有选择的。
林珩已然打定主意要带一家人过上好日子,便不再纠结吃苦的事情,他一把抢过三丫手里的竹筐就往家里跑。
二人从熬猪食的侧屋绕到后院的猪棚。
说是猪棚,其实就是靠近山的地方勉强搭了个小棚子而已。
一半用来养猪,另一半用作茅房,猪棚那侧的顶上还堆放了许多杂物。
林珩四处翻找,找了个破旧的竹筛,将蚂蟥倒在里面晾晒放到棚顶上晾着。
“不是说喂鸡吗?”三丫很是纳闷:“怎么还得给它们处理一番?家里的鸡好像没那么金贵吧?不对,鸡也很金贵。”三丫嘴里絮絮叨叨的,她还是第一次有这么多话跟弟弟说。
因为下午一起插秧、一起捉蚂蟥,暂时结下了短暂的情谊,林三丫觉得这会儿弟弟已经算是自己人了。
“嘘”,林珩竖起手指头悄悄道:“这是药材,我要晒干拿去卖的。”
“那你怎么……”
他小声道:“我想给大姐还钱,先不让奶知道,但我不确定这东西能不能卖到钱,所以不敢和四奶奶讲,若是能卖钱,咱们就……”
“你们俩鬼鬼祟祟说什么呢?”
吴老太的声音陡然在身后响起,将二人吓了一跳。
三丫缩头缩脑道:“阿奶,村口在打槐花呢,我去打槐花啦。”她飞也似的拿起立在后檐下的一个空筐出了家门。
嗅到空气中隐隐的肉香味,林珩的肚子咕噜咕噜叫着,他吸了吸口水道:“阿奶,家里做了什么好吃的,怎么这么香?”
他当然知道是自己买回来的大骨头,只是原身习惯了这样跟吴老太讲话撒娇,林珩这几日演过了头,倒也真像那么回事了。
“臭小子,这么臭的地方你还能闻到香味,”吴老太本来有些惆怅的脸上挤出一道微笑道:“你这鼻子可真灵?”
吴老太是进来清理猪粪做堆肥的,她又叹气道:“你爹去问了里长,听说县里的大人们今年要大搞,下个月就要开始修桥,你爹的身体也不好,自然也得给他补补……”
“阿奶,别担心了。”林珩见吴老太额头上的皱纹又深了些,就抢过她手里的铲子安慰道:“阿奶,您放心好了,在日子到之前,我一定多多挣钱给爹买肉吃,至少把爹养胖五斤。对了还有阿奶你,也要多吃肉补一补。”
吴老太在想事情,对大孙的话已经免疫了。
也没注意到自己手上的木铲子真的被大孙给抢走。
再一转身,发现大孙已经进到猪棚里,顿时大叫起来:“哎呦大珩呐,你进去干啥,快给我出来。你写字的手,哪儿能干这种活?”
吴老太不觉得大孙以后就不用读书了,只是暂时休学在家而已。
“阿奶,写字的手怎么就不能干铲猪粪的活了?”林珩不满吴老太的写字高贵论,他纠正道:“阿奶,您每年都养猪卖了钱给我交束修,我以前不懂事嫌弃猪又脏又臭,现在不会了。”林珩指着又黑又肥的猪道,“正是有它我才能读这几年书,才慢慢懂得一些道理。”
吴老太不明白大孙近些时日说话怎么怪里怪气的,不过今日这番话说的倒是很得她的心思。
可是,见大孙非但没有把猪粪清理干净,还把猪吓得四处哼哼,吴老太急吼吼钻进猪棚,一把扯着他的衣服将他赶了出来。
庄稼一枝花,全靠粪当家。
稻田马上可以追肥了,这可是家里的宝贝,吴老太没好气地赶走大孙:“去去去,你一边歇着去。”
对于吴老太这种教养方式,林珩忍不住想要吐槽:这样养孩子,可不得把孩子养成个懒蛋。
幸而他不是原身。
林珩悻悻然出来。
次日一早,为了挣钱大计,林珩又背着背篓准备上山。
今日他是去找药材的。
既然已经和王大夫确认过他会收石菖蒲、决明子之类的药草,林珩当然决定先去山里寻一寻。
而且昨日听到三丫说过家里的露田种了苦楝树和香樟树,他也想去看看。
因为香樟木本就是药材,樟树叶就是后世制作樟脑丸的原料,就连结出的香樟籽也有祛风散寒,理气止痛的功效。当然最有价值的还是香樟树,只是树木要长好久才能砍,因此林珩今日打算去摘一些樟树叶子和籽。
可能不怎么值钱,不过他也不灰心就是了。
林三丫今日也要出去打猪菜,就跟着林珩一起。
“你真的要跟我一起过到河对岸去?”林三丫吃惊地问向弟弟。
“这个自然,”林珩不解道:“怎么了?”
林三丫盯着面前的宽但不深的河,又看了看弟弟,觉得弟弟完全变了个人。弟弟小时候贪玩,夏日去河里偷偷凫水差点被淹死,以后再不敢靠近河了,这事儿家里人都知道。
看着三丫好奇的神情,林珩身躯一顿,忙道:“我现在不怕了。”
知道三丫最近一直在观察自己,林珩也有在慢慢打消她的疑虑,可人的秉性不可能时时遮掩。
他想了想,还是觉得有必要跟她解开心结:“三丫,我知道我过去对不起你和大姐二姐,若我告诉你,我昏睡过去的时候好像做了一场大梦,才知道我过去的所作所为多么可笑,多么令你们失望,所以我醒来就想改一改,你……相信吗?”
林三丫看着他吃惊道:“我可以说不相信吗?”
林珩低着头:……“可以的。”
姐弟二人的关系刚亲近不少,可说完这些话,二人不约而同地沉默了。
待淌水过了河,才听到三丫在后面道:“我信你了。”
林珩高兴看向他,就听到她低低的声音在耳边响起:“因为你不像之前那么讨厌了。”
林珩:……
姐弟二人穿过曲折的山路。河这边因为靠近水源,村里人分到附近的露田多种了水稻。
再远一点靠近山脚下的位置,也有的地方不是水田,反而是一排排肥壮的桑树,零星的几棵枣树,还有榆树,这里应该是谁家的桑田了。
一般情况下,桑田的地力都要肥于露田,因为官府每年要保证桑榆枣的供应。
林珩学过历史,知道这三种作物在古代的地位。
蚕桑养殖就不必说了,蚕吃桑叶产丝,蚕丝织成的丝绸,一般人根本穿不起,“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说的就是底层百姓的心酸。
在棉花还没普及的大魏,蚕丝被也是上层贵族不可或缺的冬季御寒之物,江南的丝绸是每年国库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
不过北山县不是主要的蚕桑区,一部分村民也选了替代植物苎麻,到时制成夏布,也可抵绢税。
榆树因其枝干高大、枝桠繁茂和交叠的特性,在边关地区大量种植可以有效减缓游牧民族入侵的速度。
而南方山区种榆树则是因为榆钱能吃,榆树皮和榆树叶都是止血镇痛的药材,榆树的树干硬度好、耐腐蚀,还可用来制作木箭、拒马桩等战用物资,官府每年都要收定量的榆木、榆树皮和榆树叶作为储备。
枣从战国时代起就是粮食作物,秦朝闹饥荒救济灾民,发的是枣。
枣的寓意也好,枣树耐贫瘠,果子比其他果类更耐储存,药用功效也很好,不论贵族还是普通百姓都喜欢吃。
林珩细细打量着眼前的一草一木,在心里盘算着赋税的问题。
他沉着冷静的面容不免让三丫多看了他好几眼:“你不会睡了一觉又做个梦变回原来的样子吧?”
心里想的问题不知不觉出了口,林三丫不好意思地捂着嘴巴急急解释道:“我是说你以前讨厌……不、是你现在这样很好,不要变回原来……”本想和弟弟好好说话,可怎么越说越不对劲,少女的脸上一阵急躁。
“三丫”,察觉到她的不安,林珩定定看着她的眼睛道:“谢谢你依然愿意相信我。”
林三丫的眼睛顿时亮了起来,她跑得欢快,还指着道路两边的山林解释,“这是大伯家的山,这是里正爷爷家的露田和桑田,那是张大婶家的麻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