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辰安的科举之路 第174章 提问
热门推荐:
陈飞林秋涵
魂穿古代,特种兵太子逆袭
顶替短命哥哥娶郡主成权臣
开局戍边送死?我转身打回京城!
大唐:小郎君是小明达的
远东新纪元1630
开局入赘将军府,我成了文圣
明末崛起:打造一个崭新华夏帝国
陶李恋:宫廷异闻录
“以后早上还是要多吃点,实在不行早上的时候多买一份。我今天在课堂上听课,听到一半饿的那叫一个心慌。”
张明轩的话得到了苏宝成强烈的赞同,要不是夫子讲的课实在是太让人着迷,无法分心。
哪里会忽略到肚子那火急火燎的饥饿感,“不过博川书院的夫子是真牛呀,说句实话,水平真的很高。而且教学特别有一套。”
沈家兄弟俩这话让大家赞同的点了点头,的确,哪怕是第一天他们就已经感受到了。
不是说他们博川书院夫子的水平就比沈举人和张夫子高,只不过是他们那种可能就是经常与科举打交道。
给他们讲的题,解决的疑难杂症,或者是现在大热的题目,反正就是给大家打开了一个新世界。
几个人吃饱喝足之后把自己的碗筷洗了,回到宿舍当中准备休息几刻钟。
大家已经非常期待着下午的课了,苏辰安他们回到宿舍的时候就看到,找茬哥竟然还在奋笔疾书。
好家伙,真卷呀,几个人知道对方不喜欢自己,默默的躺在自己的床上,准备休息片刻。
赵绍生好不容易通过自己的记忆力把刚才夫子在课堂当中讲解的内容记下就看到床上的这几个人一个两个睡得都快打呼了。
看书院第一道铃响起,那几个家伙一个两个睡得香的。
赵绍生本想直接不搭理他们,直接往外面走去,让他们迟到好了。没心没肺的家伙就知道睡。
一只脚都跨出了门外,赵绍生还是退了回来,故意回到自己的桌子上弄出了点动静。
砚台掉到地上哐啷的声音,把三个人惊得连忙从床上坐起。
此刻大家才听到远处传来的铃声,此刻一个两个揉着惺忪的睡眼。
苏辰安看着明明讨厌他们的人故意弄出的动静,心里十分的好笑。
看样子这家伙也并没有多讨厌他们嘛。
“谢了,赵兄!”
赵绍生听到这话捡起砚台的手一僵,脸上的表情超级不耐烦。
“不知道你们在说什么。”
说完对方就一脸别扭的往外面走去,苏辰安他们嘿嘿一笑,麻利的穿鞋,来院子里面用冷水冲了冲脸,精神了一下,刚准备往书院那边冲去。
突然想到了什么?赶紧一脚踹到了隔壁门,看到那几个家伙,睡的那叫一个香。
“迟到了,快点。”
沈家两兄弟刚才被动静吓得,那是差点没从床上摔下来。
一听到快迟到了,也是左脚穿到了右鞋,右脚穿到了左鞋。
几个人慌里慌张往那边跑去,第二道铃声也响了起来,还好还好,等到他们都来到学堂之中,才想起第三道铃声。
也不知道书院是不是故意的,铃声放的那么远,宿舍又比较偏。
真的没听见,可能也不是他们没听见,主要是,不习惯。
苏辰安,几人气喘吁吁回到学堂当中,看了看离他们不远的赵绍生,一脸别扭的就是不看他们。
苏辰安拿着一本空白的本子和一支崭新的炭笔就往那边走去。
“赵兄,我这套工具还多了一套,要不赵兄你也试试,课堂上记东西是真的很方便。”
赵绍生脸上别扭的表情越来越重,看着那一套崭新的本子和炭笔还是无法拒绝。
“你这家伙别以为喜欢干点投机取巧的事,就拿这点蝇头小利来收买我,反正月考的第一,你是别想超过我。”
苏辰安看对方收了本子和炭笔,这才回到自己的座位上去。
那就是个别扭的人,人倒是一点都不坏,毕竟,在那种时候愿意叫醒他们,像这种是真君子。
不是那种暗地的小人,明面上跟你称兄道弟,暗地里却是悄咪咪的准备着搞你。
跟这种人除了性格别扭之外,相处起来还是挺舒服的。反正,苏辰安是越看对方越可爱。
不过再可爱,也不能直接凑上去上赶着,人家还会以为你是不是别有用心。
而随着夫子走到学堂之中,这拥有了记录神器,赵绍生心里那是美滋滋。
觉得对自己有用,和夫子讲下来的重要知识点,记得那叫一个不亦乐乎。
这样在他课堂之后有些遗漏的东西,就再也不用担心。
“今日,吾有一问,望汝等深思而答。”
大家抬起头来望着台上的夫子,终于到了提问环节,一个两个原本有些困倦的时刻都精神了起来。
徐夫子微微扬起下巴,声音沉稳而有力,“科举之试,文章乃重中之重。若以‘治国之道,在于用人’为题,汝等当如何立论?”
学子们闻言,皆微微皱眉,陷入沉思。片刻后,一位面容清秀的学子起身,那位学子好像姓林,没想到竟然会是第一个起身拱手道:
“夫子,学生以为,治国之道,首在识才。当广纳贤良,不论出身,唯才是举。
如昔之孟尝、平原、信陵、春申诸君,门下食客三千,各有所长,为其所用,故能成就一番霸业。”
夫子微微点头,又看向其他学子。另一位身材魁梧的学子站起,朗声道:
“夫子,学生认为,用人当以德为先。德才兼备者,可为栋梁;有才无德者,祸国殃民。故治国者当察其品德,考其才能,方可用之。”
徐夫子不置可否,继续等待其他学子发言。这时,一位文静的学子缓缓起身,轻声道:
“夫子,学生觉得,用人需量才而用。不同之人,有不同之才。
当知其所长,避其所短,使各尽其能,方能发挥最大效用。如良将用于战场,能征善战;贤臣用于朝堂,可安邦定国。”
夫子听后,微微露出一丝笑容,赞道:“汝等所言皆有道理。科举之文,当立意高远,论据充分,逻辑严谨。
此题旨在考汝等对治国用人之道的理解,望汝等继续深思,不断精进。”
苏辰安忍不住微微咂舌,果然这个班藏龙卧虎,没有一个是等闲之辈。
瞧瞧一个两个的见解,说的都非常不错,光一个问题炸出来的人才就多不胜数。
苏辰安都有这种感觉了,苏宝成就更不用说,本来还想努力追一把,离自家师兄近一些。
谁知道横跨在他们俩之间的大山竟然如此之多,太恐怖了,看样子还得多努力呀。
徐夫子神色肃穆,目光在学子们身上缓缓扫过,特别是在苏辰安和赵绍生的身上停留了好一会儿沉声道:
“今再设一问,汝等且思之。‘民为邦本,本固邦宁。论如何以民为本,施政于国。’
此题乃治国理政之要,汝等当潜心琢磨,以展汝等之思悟。”
苏辰安和赵绍生都察觉到了夫子的目光,也就几息之间,赵绍生就第一个站了起来。
站起身的时候还不忘记给苏辰安一个挑衅的眼神。
苏辰安也不理会,只是抓紧这会时间,赶紧把自己的答案想出来。
而此刻整个学堂当中的学子目光都注视在赵绍生的身上,毕竟这位远近闻名的天才少年。
大家还是很想看看自己与对方的差距在哪里,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不想在科举这条路上越挫越勇的学子,当然 也不是好学子。
在众人的目光之下,赵绍生那叫一个坦然,仿佛他天生就应该受到众人的注视。
张明轩的话得到了苏宝成强烈的赞同,要不是夫子讲的课实在是太让人着迷,无法分心。
哪里会忽略到肚子那火急火燎的饥饿感,“不过博川书院的夫子是真牛呀,说句实话,水平真的很高。而且教学特别有一套。”
沈家兄弟俩这话让大家赞同的点了点头,的确,哪怕是第一天他们就已经感受到了。
不是说他们博川书院夫子的水平就比沈举人和张夫子高,只不过是他们那种可能就是经常与科举打交道。
给他们讲的题,解决的疑难杂症,或者是现在大热的题目,反正就是给大家打开了一个新世界。
几个人吃饱喝足之后把自己的碗筷洗了,回到宿舍当中准备休息几刻钟。
大家已经非常期待着下午的课了,苏辰安他们回到宿舍的时候就看到,找茬哥竟然还在奋笔疾书。
好家伙,真卷呀,几个人知道对方不喜欢自己,默默的躺在自己的床上,准备休息片刻。
赵绍生好不容易通过自己的记忆力把刚才夫子在课堂当中讲解的内容记下就看到床上的这几个人一个两个睡得都快打呼了。
看书院第一道铃响起,那几个家伙一个两个睡得香的。
赵绍生本想直接不搭理他们,直接往外面走去,让他们迟到好了。没心没肺的家伙就知道睡。
一只脚都跨出了门外,赵绍生还是退了回来,故意回到自己的桌子上弄出了点动静。
砚台掉到地上哐啷的声音,把三个人惊得连忙从床上坐起。
此刻大家才听到远处传来的铃声,此刻一个两个揉着惺忪的睡眼。
苏辰安看着明明讨厌他们的人故意弄出的动静,心里十分的好笑。
看样子这家伙也并没有多讨厌他们嘛。
“谢了,赵兄!”
赵绍生听到这话捡起砚台的手一僵,脸上的表情超级不耐烦。
“不知道你们在说什么。”
说完对方就一脸别扭的往外面走去,苏辰安他们嘿嘿一笑,麻利的穿鞋,来院子里面用冷水冲了冲脸,精神了一下,刚准备往书院那边冲去。
突然想到了什么?赶紧一脚踹到了隔壁门,看到那几个家伙,睡的那叫一个香。
“迟到了,快点。”
沈家两兄弟刚才被动静吓得,那是差点没从床上摔下来。
一听到快迟到了,也是左脚穿到了右鞋,右脚穿到了左鞋。
几个人慌里慌张往那边跑去,第二道铃声也响了起来,还好还好,等到他们都来到学堂之中,才想起第三道铃声。
也不知道书院是不是故意的,铃声放的那么远,宿舍又比较偏。
真的没听见,可能也不是他们没听见,主要是,不习惯。
苏辰安,几人气喘吁吁回到学堂当中,看了看离他们不远的赵绍生,一脸别扭的就是不看他们。
苏辰安拿着一本空白的本子和一支崭新的炭笔就往那边走去。
“赵兄,我这套工具还多了一套,要不赵兄你也试试,课堂上记东西是真的很方便。”
赵绍生脸上别扭的表情越来越重,看着那一套崭新的本子和炭笔还是无法拒绝。
“你这家伙别以为喜欢干点投机取巧的事,就拿这点蝇头小利来收买我,反正月考的第一,你是别想超过我。”
苏辰安看对方收了本子和炭笔,这才回到自己的座位上去。
那就是个别扭的人,人倒是一点都不坏,毕竟,在那种时候愿意叫醒他们,像这种是真君子。
不是那种暗地的小人,明面上跟你称兄道弟,暗地里却是悄咪咪的准备着搞你。
跟这种人除了性格别扭之外,相处起来还是挺舒服的。反正,苏辰安是越看对方越可爱。
不过再可爱,也不能直接凑上去上赶着,人家还会以为你是不是别有用心。
而随着夫子走到学堂之中,这拥有了记录神器,赵绍生心里那是美滋滋。
觉得对自己有用,和夫子讲下来的重要知识点,记得那叫一个不亦乐乎。
这样在他课堂之后有些遗漏的东西,就再也不用担心。
“今日,吾有一问,望汝等深思而答。”
大家抬起头来望着台上的夫子,终于到了提问环节,一个两个原本有些困倦的时刻都精神了起来。
徐夫子微微扬起下巴,声音沉稳而有力,“科举之试,文章乃重中之重。若以‘治国之道,在于用人’为题,汝等当如何立论?”
学子们闻言,皆微微皱眉,陷入沉思。片刻后,一位面容清秀的学子起身,那位学子好像姓林,没想到竟然会是第一个起身拱手道:
“夫子,学生以为,治国之道,首在识才。当广纳贤良,不论出身,唯才是举。
如昔之孟尝、平原、信陵、春申诸君,门下食客三千,各有所长,为其所用,故能成就一番霸业。”
夫子微微点头,又看向其他学子。另一位身材魁梧的学子站起,朗声道:
“夫子,学生认为,用人当以德为先。德才兼备者,可为栋梁;有才无德者,祸国殃民。故治国者当察其品德,考其才能,方可用之。”
徐夫子不置可否,继续等待其他学子发言。这时,一位文静的学子缓缓起身,轻声道:
“夫子,学生觉得,用人需量才而用。不同之人,有不同之才。
当知其所长,避其所短,使各尽其能,方能发挥最大效用。如良将用于战场,能征善战;贤臣用于朝堂,可安邦定国。”
夫子听后,微微露出一丝笑容,赞道:“汝等所言皆有道理。科举之文,当立意高远,论据充分,逻辑严谨。
此题旨在考汝等对治国用人之道的理解,望汝等继续深思,不断精进。”
苏辰安忍不住微微咂舌,果然这个班藏龙卧虎,没有一个是等闲之辈。
瞧瞧一个两个的见解,说的都非常不错,光一个问题炸出来的人才就多不胜数。
苏辰安都有这种感觉了,苏宝成就更不用说,本来还想努力追一把,离自家师兄近一些。
谁知道横跨在他们俩之间的大山竟然如此之多,太恐怖了,看样子还得多努力呀。
徐夫子神色肃穆,目光在学子们身上缓缓扫过,特别是在苏辰安和赵绍生的身上停留了好一会儿沉声道:
“今再设一问,汝等且思之。‘民为邦本,本固邦宁。论如何以民为本,施政于国。’
此题乃治国理政之要,汝等当潜心琢磨,以展汝等之思悟。”
苏辰安和赵绍生都察觉到了夫子的目光,也就几息之间,赵绍生就第一个站了起来。
站起身的时候还不忘记给苏辰安一个挑衅的眼神。
苏辰安也不理会,只是抓紧这会时间,赶紧把自己的答案想出来。
而此刻整个学堂当中的学子目光都注视在赵绍生的身上,毕竟这位远近闻名的天才少年。
大家还是很想看看自己与对方的差距在哪里,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不想在科举这条路上越挫越勇的学子,当然 也不是好学子。
在众人的目光之下,赵绍生那叫一个坦然,仿佛他天生就应该受到众人的注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