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重回八五,自助粥火爆了 > 第532章 大学室友

重回八五,自助粥火爆了 第532章 大学室友

    一行人逛了一个多小时,将A大的标志性景点都游览了一遍。

    湖看了,塔也看了,图书馆去了,楼也观摩了,园子也进去踩了踩,中午的时候去了食堂吃饭。

    学校食堂是有补贴的,饭价不贵,虽然种类较为简单,但好在有荤有素,营养能够得到保障。

    若是想吃得好一些,还可以自己加钱买些精致点的肉菜。

    苏元正在食堂逛了一圈,悬着的心总算放了下来。

    不是像以前圆圆在初中时说的那么可怕,这里的伙食条件比他预想的要好得多,甚至比许多机关单位的食堂还要出色。

    苏元正暗自开心,能花钱就好啊!就怕有钱没得卖才不好,只要能买到,女儿就能吃得好一些了。

    于是他开开心心的掏钱,请三位陪了他们一个上午的小伙子好好吃了一顿。

    吃完了饭,苏元正就要回去了,先把苏渺送回了宿舍。

    路上苏元正又絮絮叨叨的交代了许多,等女儿到了宿舍楼下车之后,倒是不知道要说什么结局。

    嘴巴动了动,依依不舍地望着女儿,最后轻声说道:“好好的,爸爸回去了。”

    “爸,放心吧!过几天周末我就回去了!”苏渺笑着挥手。

    汪明准备踩车离开的时候,不死心的说:“学妹,你且先听听考古专业的课,要是实在觉得枯燥,就转来我们专业。

    我们A大最是自由,因材施教,是允许转专业的哈!”

    苏渺笑了,认真的说:“好,我先体会体会。”

    目送父亲和学长们的身影渐渐远去,苏渺转身走向宿舍楼。

    热闹了小半天的耳畔突然安静了下来,让她一时有些不适应,心里空落落的。

    唉~果然蜜糖使人沉醉,上一世她孑然一身到哪都无知无觉,回来的这几年习惯了亲友陪在身边,似乎是脆弱了很多。

    不过,她鼻酸的情绪,推开宿舍门的瞬间就烟消云散了。

    因为有舍友到了,原本空荡的宿舍有了人气儿。

    靠门下铺的位置,一位戴着圆框眼镜、扎着两条麻花辫的白净女生正在整理床铺。

    听到开门声,她抬起头腼腆地笑了笑,轻声说道:\"你好。\"

    苏渺立即回以灿烂的笑容:\"你好!\"

    不知道是不是她表现得太热情,眼镜女生不好意思地推了推镜框,又低头继续整理床铺。

    初次见面的众人,总是会披着矜持的外衣,而脱掉这层外衣,往往需要更明媚强劲的推力。

    寝室里弥漫着拘谨的氛围,直到一个活力四射的声音打破了这份矜持。

    一个扎着高马尾的女生风风火火地探进头来,大大咧咧的说道:

    “你们领板凳了吗?我要去领板凳了,谁还没领的我可以帮领回来,需要辅导员给的那张条子和3块钱押金。

    不过,你们要是不放心的话,也可以和我一起去。”

    姑娘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好像一寝室的人都还没有去领板凳。

    “你们……都没领吗?可我拿不了这么多张咧。”高马尾女生为难地说。

    苏渺从包里找出领用条,说:

    “我和你一起去吧,上午来的时候宿管阿姨说板凳还没到,现在已经拉过来了吗?”

    “刚拉过来呢,都堆在旁边的小广场了,我看到已经开始排队了。我们快点去,听说大部分是旧椅子,我们去早点挑几张结实的。”

    “好,我们一起去领,有同学需要我们代劳的吗?”苏渺转向其他室友。

    最终,两位室友托她们代领,而那位戴眼镜的女生犹豫了一下,最终还是没好意思麻烦别人,选择和她们一起去。

    这个看似普通的方凳可不简单,它是A大学子四年校园生活的标配。

    方形的黄色木凳子,新生报到的时候每人都要领一个。

    在接下来的四年大学生涯里,平时收在床底或者书桌下面,当户外有活动的时候,它就是很重要的存在了。

    A 大的校园活动丰富多彩,有学校精心组织的,有院系积极筹备的,有社团活力开展的,还有学生们自发兴起的。

    如开集体大会、看露天电影、听临时讲座、操场的球赛、甚至是两把吉他一时兴起的小型音乐会,都是小板凳发光发热的场合。

    领凳子的时候,只需付三块钱押金,等到毕业时,退还凳子便能拿回押金。

    木板凳结实耐用,几经转手,一张盘到包浆的椅子,不知道承载过多少才华横溢的学子梦想。

    当然也有毕业生舍掉那三块钱,将板凳带回家的,只为当个青春的纪念。

    苏渺领到的凳子似乎还挺新的,应该是后勤新补充进来的,这倒是失了点代代相传的韵味。

    板凳领回宿舍,几个姑娘之间原本那层若有若无的隔阂,仿佛被悄然打开了。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热情地互相自我介绍起来。

    突然这么一对,才发现,她们这还是混专业寝室呢!

    所谓混专业寝室,就是一个寝室的同学并非都来自同一个专业。

    这可是 A 大一个别具一格的传统,每年都会有部分新生被特意安排在混专业寝室。

    这样的安排意在增加多元化的交流,让学生们结识来自不同专业、不同背景的同学,从而拓宽视野,了解其他专业的学习模式和要求;

    同时,还能有效提高大家的社交能力,减少因专业内部竞争带来的压力,营造出更加和谐温馨的居住环境。

    更重要的是,不同专业的学生拥有不同的知识体系和思维方式,混寝能极大地增加学术交流的机会,促进知识的交流与碰撞。

    而且,不同专业的学生往往掌握着不同的资源和信息,混寝还能推动这些资源的共享。

    6人的寝室里只安排了5个人,那位戴眼镜斯斯文文的何蓉来自姑苏,和苏渺一样考古专业的。

    性格十分外放,提醒大家去领凳子的是郭晓洁,来自山城,是法学系的。

    另外两位都是京城本地人,一位叫孟琳琳,一位叫王映彤,都是长相大方的气质型姑娘。

    孟琳琳左颊上有一个梨涡,便显得偏可爱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