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岛漂流奇遇记 第39章 大明旧事
洞穴虽然有些幽暗,但是很干燥,而且深度也不太深。
甄诚小心翼翼地前进着,仔细观察着四周的情况。
这里的洞壁虽然是泥土的,但是明显经过了整饬,墙壁上的泥土十分致密严实。
地面也很整洁平整,只在角落里长了些顽强的小草。
在洞穴的最里面,放着一张一人高的柜子,是木制的,表面上过漆,还雕刻有十分精美的花纹。
虽然在岁月的侵蚀下显得略微有些古旧,但是依稀能见到它全新时候的耀眼风采。
甄诚看过一些鉴宝的节目和视频,这种制式和工艺的柜子,一眼看上去就得是大开门的宝贝,实在是太精美了。
老人走到柜子前,虔诚地祈祷过,然后打开柜子。
甄诚借着微弱的光,隐约看到里面都是些文卷书籍,看起来都很古早了。
老人挑拣了一会,从里面翻出来了一沓纸。
他拿着纸走到了有光的地方,颤颤巍巍地递给甄诚。
看得出来老人十分激动,连嘴唇都在发抖。
甄诚接过纸,走到光亮的地方对着光一看,一下子就惊到了。
这笔迹,横平竖直工工整整,笔锋回转分外流畅,一手蝇头小楷,就像是从石碑上拓出来的一样。
不知道经历了多久,纸张已经变薄了有些泛黄了,但是墨迹却依然清晰,一看就是经过好好保管养护的。
很显然,这样的养护都是老人在做着的。
甄诚看了一眼老人,眼神里满是钦佩。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不知道为什么,老人一直重复着这一句。
“老人家,你也是中国人吗?”甄诚忍不住问道。
甄诚还是想多了,老人显然不是,他只会那一句论语而已。
老人之后尝试沟通交流的话,都是原始部落的语言,甄诚完全听不懂了。
他开始阅读书信,虽然都是古文,但是也没有先秦时期的古文那样很难懂。
等到读完全部书信,看到落款,甄诚像是触电了一般,因为落款上赫然写着永乐的年号。
甄诚从这些书信中了解到,写这些书信的人叫吴仲,他本来是打算寄给家里人和朝廷的,但是苦于偏远根本没有渠道。
他把自己所有的发现和心情都记录在了纸上,自己则最后病死在岛屿上。
更让甄诚惊讶的是,这个吴仲,竟然还是郑和下西洋时候的亲历者。
永乐二十年,吴仲跟随着郑和的船队,在其中一艘船上担任副手。
他所在的船只被安排向着一个方向出使,就经过了这里的群岛。
当时岛屿上已经有了好几个部落,船上的大明官员和部落的首领之间进行了交换和联谊。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部落都是热情好客爱好和平的,有一个叫“荒骨部落”的就异常凶悍,在得知了船上的财宝之后,竟然斗胆袭击船队。
船只没有防备,但是凭借着武器装备的碾压,还是赢得了胜利。
不过船长在这个过程中受伤了,染上了疾病,实在是上不了船了。
吴仲为了照顾船长,便和船上的中医郎中一起留了下来。
按照约定,船只会在返回船队之后通报情况,那个时候船长的病应该就好了,然后船只再返回来接他们。
但是不知道为什么,在那之后船只就再没能回来过了。
更要命的是,船长最后不幸染病身死,郎中因为带有内疚,整天郁郁寡欢,最后也身死了。
吴仲在悲痛之余,对好战的那个部落充满了无限的仇恨。
正巧碰到荒骨部落进攻周围的部落,于是甄诚苦学了一段时间的当地语言,然后联合各部落,用战术和战法把这个好战的部落彻底荡平了。
为了纪念这场战役,他特意建造了一座祭坛,并且在那里斩杀了好战部落的首领,教化好战部落的其他人,把他们编入了周围的部落。
之后他把船长和郎中都好好安葬了一遍,并且给他们修了纪念的碑亭。
当地的所有部落十分信服吴仲,奉他为部落共主,在他的团结和领导下,所有的部落都发展得很快。
不过,出于对家乡的思念和朝廷的忠诚,在那之后吴仲也整日唉声叹气。
他写下了很多书信,讲述自己在岛上的经历和遭遇,讲述他在周围的发现,却没有办法联络到大明的朝廷。
他一直连着写到了永乐四十年,但是实际上永乐并没有那么多年,在他出使之后没有太久就已经换了年号了。
最后,吴仲带着对家国的思念,病逝在了岛屿上。
甄诚看完像是读了一部长篇小说一般,内心震撼不已。
他以前就听过郑和七下西洋的故事,本来以为自己来的是个陌生的小岛,没想到在几百年前大明的时候,就已经有中国人登上这里了。
他想起之前有考证说,最先进行环球航行、最先发现美洲大陆的,根本就不是什么哥伦布麦哲伦,而是大明最出色的航海家郑和。
眼下看来似乎有不少论证可以证明,我们的民族成就才是世界的瑰宝。
甄诚的内心无比激动,他握着老人的手,连声道谢。
老人也激动地热泪盈眶,他又从柜子里拿出了新一沓的纸。
这一堆纸虽然规格上也是一样的,但是字迹笔法什么的就差远了,甚至不少地方还有语法的错误。
甄诚从头到尾通读了一遍,才知道,这个是吴仲在岛上招募的徒弟写的后传。
吴仲在岛上收了七名徒弟,教给他们文化和先进的东西,像是建筑、文字、诗词、礼仪等等等等。
在吴仲病死之后,部落之间很快又开始了勾心斗角,最终重新回到了分裂的状态各自为战。
七名弟子为了阻止部落之间的再次混战,开始游说各个部落。
但是以这七个人的威望和能力,完全做不到调停的效果,最后七个人不但没有成功阻止战争,有四个人甚至还死在了战争之中。
剩下的三个人里,有两个人心灰意冷,从此隐居起来不问世事。
另外一个,也就是写下这些后传的人,名叫弥雷。
他回到了当初吴仲居住的地方,整理起了笔记和师父的遗物。
他把自己的见闻和经历也写成了一沓,其中饱含了对吴仲的怀念和崇敬。
不过他并没能写完所有的见闻,大概率是纸张不够了。
在最后几页里他努力地把字写小,写到缝里面,直到最后戛然而止。
甄诚看着那些越来越小的字,但是看着都能感受到弥雷心里的不舍、绝望和惆怅。
只能说可惜的是吴仲没有把造纸术学会,带给部落,否则这样继续下去可能会有更多惊人的故事和历史。
甄诚读完故事若有所思,等他抬起头的时候,老人已经泪流满面了。
甄诚小心翼翼地前进着,仔细观察着四周的情况。
这里的洞壁虽然是泥土的,但是明显经过了整饬,墙壁上的泥土十分致密严实。
地面也很整洁平整,只在角落里长了些顽强的小草。
在洞穴的最里面,放着一张一人高的柜子,是木制的,表面上过漆,还雕刻有十分精美的花纹。
虽然在岁月的侵蚀下显得略微有些古旧,但是依稀能见到它全新时候的耀眼风采。
甄诚看过一些鉴宝的节目和视频,这种制式和工艺的柜子,一眼看上去就得是大开门的宝贝,实在是太精美了。
老人走到柜子前,虔诚地祈祷过,然后打开柜子。
甄诚借着微弱的光,隐约看到里面都是些文卷书籍,看起来都很古早了。
老人挑拣了一会,从里面翻出来了一沓纸。
他拿着纸走到了有光的地方,颤颤巍巍地递给甄诚。
看得出来老人十分激动,连嘴唇都在发抖。
甄诚接过纸,走到光亮的地方对着光一看,一下子就惊到了。
这笔迹,横平竖直工工整整,笔锋回转分外流畅,一手蝇头小楷,就像是从石碑上拓出来的一样。
不知道经历了多久,纸张已经变薄了有些泛黄了,但是墨迹却依然清晰,一看就是经过好好保管养护的。
很显然,这样的养护都是老人在做着的。
甄诚看了一眼老人,眼神里满是钦佩。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不知道为什么,老人一直重复着这一句。
“老人家,你也是中国人吗?”甄诚忍不住问道。
甄诚还是想多了,老人显然不是,他只会那一句论语而已。
老人之后尝试沟通交流的话,都是原始部落的语言,甄诚完全听不懂了。
他开始阅读书信,虽然都是古文,但是也没有先秦时期的古文那样很难懂。
等到读完全部书信,看到落款,甄诚像是触电了一般,因为落款上赫然写着永乐的年号。
甄诚从这些书信中了解到,写这些书信的人叫吴仲,他本来是打算寄给家里人和朝廷的,但是苦于偏远根本没有渠道。
他把自己所有的发现和心情都记录在了纸上,自己则最后病死在岛屿上。
更让甄诚惊讶的是,这个吴仲,竟然还是郑和下西洋时候的亲历者。
永乐二十年,吴仲跟随着郑和的船队,在其中一艘船上担任副手。
他所在的船只被安排向着一个方向出使,就经过了这里的群岛。
当时岛屿上已经有了好几个部落,船上的大明官员和部落的首领之间进行了交换和联谊。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部落都是热情好客爱好和平的,有一个叫“荒骨部落”的就异常凶悍,在得知了船上的财宝之后,竟然斗胆袭击船队。
船只没有防备,但是凭借着武器装备的碾压,还是赢得了胜利。
不过船长在这个过程中受伤了,染上了疾病,实在是上不了船了。
吴仲为了照顾船长,便和船上的中医郎中一起留了下来。
按照约定,船只会在返回船队之后通报情况,那个时候船长的病应该就好了,然后船只再返回来接他们。
但是不知道为什么,在那之后船只就再没能回来过了。
更要命的是,船长最后不幸染病身死,郎中因为带有内疚,整天郁郁寡欢,最后也身死了。
吴仲在悲痛之余,对好战的那个部落充满了无限的仇恨。
正巧碰到荒骨部落进攻周围的部落,于是甄诚苦学了一段时间的当地语言,然后联合各部落,用战术和战法把这个好战的部落彻底荡平了。
为了纪念这场战役,他特意建造了一座祭坛,并且在那里斩杀了好战部落的首领,教化好战部落的其他人,把他们编入了周围的部落。
之后他把船长和郎中都好好安葬了一遍,并且给他们修了纪念的碑亭。
当地的所有部落十分信服吴仲,奉他为部落共主,在他的团结和领导下,所有的部落都发展得很快。
不过,出于对家乡的思念和朝廷的忠诚,在那之后吴仲也整日唉声叹气。
他写下了很多书信,讲述自己在岛上的经历和遭遇,讲述他在周围的发现,却没有办法联络到大明的朝廷。
他一直连着写到了永乐四十年,但是实际上永乐并没有那么多年,在他出使之后没有太久就已经换了年号了。
最后,吴仲带着对家国的思念,病逝在了岛屿上。
甄诚看完像是读了一部长篇小说一般,内心震撼不已。
他以前就听过郑和七下西洋的故事,本来以为自己来的是个陌生的小岛,没想到在几百年前大明的时候,就已经有中国人登上这里了。
他想起之前有考证说,最先进行环球航行、最先发现美洲大陆的,根本就不是什么哥伦布麦哲伦,而是大明最出色的航海家郑和。
眼下看来似乎有不少论证可以证明,我们的民族成就才是世界的瑰宝。
甄诚的内心无比激动,他握着老人的手,连声道谢。
老人也激动地热泪盈眶,他又从柜子里拿出了新一沓的纸。
这一堆纸虽然规格上也是一样的,但是字迹笔法什么的就差远了,甚至不少地方还有语法的错误。
甄诚从头到尾通读了一遍,才知道,这个是吴仲在岛上招募的徒弟写的后传。
吴仲在岛上收了七名徒弟,教给他们文化和先进的东西,像是建筑、文字、诗词、礼仪等等等等。
在吴仲病死之后,部落之间很快又开始了勾心斗角,最终重新回到了分裂的状态各自为战。
七名弟子为了阻止部落之间的再次混战,开始游说各个部落。
但是以这七个人的威望和能力,完全做不到调停的效果,最后七个人不但没有成功阻止战争,有四个人甚至还死在了战争之中。
剩下的三个人里,有两个人心灰意冷,从此隐居起来不问世事。
另外一个,也就是写下这些后传的人,名叫弥雷。
他回到了当初吴仲居住的地方,整理起了笔记和师父的遗物。
他把自己的见闻和经历也写成了一沓,其中饱含了对吴仲的怀念和崇敬。
不过他并没能写完所有的见闻,大概率是纸张不够了。
在最后几页里他努力地把字写小,写到缝里面,直到最后戛然而止。
甄诚看着那些越来越小的字,但是看着都能感受到弥雷心里的不舍、绝望和惆怅。
只能说可惜的是吴仲没有把造纸术学会,带给部落,否则这样继续下去可能会有更多惊人的故事和历史。
甄诚读完故事若有所思,等他抬起头的时候,老人已经泪流满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