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带着义子们回大唐 > 第234章 十枚金币

带着义子们回大唐 第234章 十枚金币

    看着李二这个态度,李渊有些不高兴,“你看你这就急眼了,朕才说了几个,朕当初封你为太子的时候,你可不是这个态度,

    再说了,先孝敬我不是你应该做的么?你看看你,听牌了?还学我扣牌”。

    李二一听这话,直接黑起了脸,是你给朕封的么?那是朕自己争取的。

    李承乾一看情况不对,连忙解围道,“阿翁,其实年前父皇早就给您安排好了,早在三弟修水泥路的时候,父皇就问过三弟这个问题了,三弟说人手材料不够,今年开春给您弄”。

    李渊点点头,“行,那朕就等着朕的大暖气,自来水,大沙发了”。

    李二听后狠狠咬了一下自己的后槽牙,并不想说话。

    一个多时辰以后,李恪终于带着一众下人,端着一道道美食走了回来,众人见状,都纷纷洗手,来到了自己的小桌前,等待着才要上桌。

    李恪讲带来的猪肉,做了很多后世有名的肉菜,什么炸酥肉,梅菜扣肉,红烧肉,.....,满桌子的猪头菜,最后还有一道母鸡汤,一小碟解腻的腌萝卜,还有一个经典的,肥瘦肉夹馍。

    饶是武曌也只是昨天吃了点猪耳朵和猪蹄,根本不知道这东西还有着这么多吃法。

    看着一道道喷香扑鼻的美食,众人食指大动,不断的咽着口水,都在等待着李渊先动筷子。

    看着李承乾一脸渴望的样子,李恪呵呵笑了笑对着他说道,“这都是高油高糖的,大哥你最好别吃”。

    李承乾听后抹了抹口水,“不怕,三弟,大不了以后我绕着宫墙多跑一圈”。

    菜已上齐,李渊对着众人示意,“开始吃吧,别客套了,都是自家人,对了记得记得猜一猜这是什么肉哦”。

    众人就等这句话呢,什么猜不猜的,吃过了再说。

    果然,酥肉翠香可口,根本停不下来,红烧肉肥而不腻,还有丝丝甜味,扣肉软烂,根本不需要牙咬,只需要舌头顶一顶就直接在口中化开了,甚至都尝不出肉味。

    再说这肉夹馍,肥瘦里夹着蒜末,馍里边的肉浇着汤汁,一口下去,蒜的辣味和肉的香味顿时混合在一起,在你的舌尖上炸裂开来..

    一时间,堂中都是众人吃饭的声音,没有一人说话,太好吃了。

    良久之后,众人拍着圆鼓鼓的肚皮,满意的靠在坐垫上,说不出的舒服。

    看到大家都吃的差不多了,李恪又问出了一开始的那个问题。

    岂料别人还没有回答,小长乐就最先开口道,“三哥,我要是猜中了,你那个金币能给我换一个么?上边全是牙印,一点都不好看”。

    李恪无奈点点头,“行,谁要是猜中了,我不仅给他换个新的,还一次给十枚哦”。

    晋阳公主听后直接说道,“我知道,我猜这是鹿肉,因为父皇没事的时候老吃,我每次想尝一口父皇都不让,所以这肯定是鹿肉对吧”。

    李二一听这话,连忙干咳两声,“兕子,不要胡说,不让你吃是为了你好,再说了,这也不是鹿肉,倒有些像羊肉,但是又没有羊肉那股子味”。

    随后孩子们七嘴八舌开始说出了自己的想法,有说狗肉的,有说大象肉,甚至后来直接说是老虎肉,真是想象力丰富。

    看着孩子们的各种答案都被拒绝,李渊终于是轻咳一声说道,“你们都猜错了,这是豚肉,只是也没有那股子腥臊味,但朕敢说,九成九绝对是”。

    这话顿时引起了众人的好奇,随即都看向李渊,“阿翁怎么这么确定呀”。

    李渊神秘一笑,用手搓了搓,随后说道,“因为朕吃出一根猪毛呀”。

    此话一出,孩子们忍不住都笑出了声。

    李二顿时有些生气,这帮子御厨,干什么吃的,毛没刮干净,就敢做菜,随即挥了挥手准备让人去御膳房问罪。

    但是还未开口,就被李渊阻止了。

    以往这种情况,御厨们免不了一顿板子,但是今天时间紧,菜品又多,味道也确实还可以,李渊并没有准备追究这件事情。

    随后李渊又好奇的问道,“这豚肉,早先朕也吃过,你是怎么把那股子腥臊味去除的呀”。

    李恪想了想说道,“就是去除掉猪身上的一些东西,没有了这些东西以后,小猪不仅不会有味道,而且比平时增长的更快呢”。

    李二一听顿时来了兴趣,“那此法,可能推广全大唐?”。

    李恪,“暂时怕是没有那么容易,猪这种杂食性动物,不像牛羊一样,只吃草就行,所以开春补贴还是以牛羊为主,猪的话,等百姓家家都能吃饱以后,在做打算”。

    李二沉吟着点点头,“还是看百姓的意愿吧,若是百姓想养也可以,年底杀猪的时候,百姓和朝廷一人一半,他们放牛羊的时候,也能顺便打些猪草,野果啥的”。

    李恪无奈点点头,这开春补贴百姓又是一大笔支出,只希望户部能有钱办成这件事,可不要再找自己借了。

    李渊接过猜对答案后李恪封赏的金币,有些不开心的说道,“这上边印的若是武德通报就好了,贞观,哎,多少有点掉了档次”。

    李二一听这话,脸一瞬间黑的跟锅底一样,终究是自己老爹,没有一点办法。

    从大安宫出来的路上,李二看着有些虚弱的李恪,“这一月一过,马上就要会试了,还是按照你之前各州各府的那种出题方式么?”。

    李恪想了想最终摇摇头,“不一定的父皇,毕竟是会试,您也可以出出题考考他们的策论呀”。

    李二,“远一点的学子这两天都准备出发来京赶考了,你这还不一定,这两天别乱跑了,赶紧把试卷弄出来,让朕先瞧瞧”。

    李恪想了想,还是和之前一样,语,数,策论,加一些后世考公的题吧,一会回去补完觉,就把那俩人也喊来一起搞,“嗯,这两天我就弄出来,对了,父皇,儿臣年前让您打听的那个造船匠的事情,可有消息”。

    李二摇摇头,“没有,我倒是建议你直接发在你大唐周报上,反正你也要举办你的什么匠人大赛了”。

    李恪,“哦,此番去荥阳,儿臣大概也看了一下前朝所修的通济渠,这才没几年,渠就已经堵了近半,父皇要不明年再差人把他挖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