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彪悍小夫郎 第34章 苏府来人
地里的稻谷陆续成熟,云山村的村民们开始了热火朝天的秋收活动。
虽说过程很累人,却也是一年中村民们最期待的时刻,明年能不能吃上饱饭,全看收上来的粮食有多少了。
就在秋收如火如荼的展开之际,云山村的村口驶进来一辆马车,定睛一看,赶车的正是苏时恩的小厮,车上还有一个人,那便是被夺了权的奶娘。
这二人也不想来这乡下地方,小厮是不想折腾,奶娘就纯属是一肚子怨气无处发泄。
丁香来这个院子里有大半年的时间,竟然从未暴露过本性,奶娘只当她就是个好吃懒做的丫头,可从未想过这丫头竟如此难缠。
苏王氏以为苏时恩说要在这边帮忙就是做做样子,从小衣食无忧,娇生惯养的他哪能做得了地里的活计。
哪曾想几天的时间过去了,这人还真就待在云山村不回来了。
秋闱在即,苏王氏怕失了掌控,连忙派遣心腹小厮去云山村接人,想了想又加了个奶娘,想必这人说的话,苏时恩应当是能听进去的。
奶娘是带着满腹怨气的来到了云山村,准备好好说说这二人,回个门还打算住在这里了不成?
结果等她在田间地头见到了穿着短打、带着草帽,手里还拿着一把割草用的镰刀时,整个人都不好了,这还是她从小看着长大的金贵少爷吗?这哪里还有半分读书人的风范。
都怪韩泽玉那个狐媚子,自打少爷第一次见了他,魂魄便被他给勾走了,心心念念的就要娶他为妻。
本以为如了他的愿,大少爷就能专心备考童生试,挣个秀才功名回来,结果婚期提前了不说,将人抬进府后,书也不读了,诗也不写了,家也不回了,现在这样子跟倒插门的女婿有何两样?
原本奶娘已经安抚了孙女的情绪,也顺便说服了自己,本来以她孙女的出身就做不得正妻之位。
可但凡有些权势和金钱的男人,哪个不是三妻四妾、左拥右抱、妻妾成群的,到时候想办法让孙女先跟大少爷有了夫妻之实,到时候也好给她争个名分,要是再能抢在正君前面生个孩子,那岂不是美哉。
在奶娘的认知里,男人都是喜新厌旧的,大少爷就是见识少了,才会被个狐媚子迷住了心神,别看现在两个人甜甜蜜蜜的,可这股热乎劲儿又能维持多久?
直到见到了苏时恩本人,奶娘觉得她先前做的心里建设全都白费了,大少爷再继续沉迷下去,别说考秀才稳固地位,估计很快就会被老爷跟大夫人扫地出门。
“我的大少爷呀!你怎么能做这样的粗活儿呐?你的手是用来读书写字做文章的,怎么能拿着镰刀割草?”
韩泽玉听见了某人呼天抢地的吆喝声,转头打量了一下过来的二人,阴险一笑,既然来都来了,那就别想轻手利脚的离开了。
正好秋收需要人手,人越多越好,虽然这俩人老的老,懒的懒,也都不是什么壮劳力,但总算是聊胜于无,也不能光让傻铁柱一个人在地里闷头干活儿呀!
片刻后,苏时恩回到路边的马车上休息,手中拿着纸笔,看着一望无际的田地和辛勤劳作的农民,有感而发的写了首诗。
奶娘做梦都想不到,自己会在五十几岁的年纪拿起镰刀下地干活儿。
小厮仰天长叹,大夫人为什么要对他委以重任,他这是造了什么孽呀!放着好好的苏府不待,非得跑到这穷乡僻壤的破地方,重温童年的噩梦。
其实这二人的出身也没多高贵,小厮家里租了苏府的土地,所以他的出身是佃户家的二儿子,再加上他伯伯在苏府做管事,因此他也算是半个家生子。
而奶娘则是出生在距离县城最近的一个小村庄里,她在那里出生、长大、嫁人、生子,要不是她的相公受了伤,家里实在是穷的揭不开锅,她才被迫去给有钱人家当了奶娘。
可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离开原本的生活环境久了,便再也不回去了。
奶娘在苏府一待就是二十一年,虽然她人不想回家,但好歹还知道给家里送些钱财,因此也一直不算是跟亲人断了联系。
奶娘一共有三个孙女,带进苏府的算是年龄最合适且长相最标致的一个,是何种意图不言而明。
奶娘和小厮在田里挥汗如雨的干着活儿,听着韩泽玉的瞎指挥,那人就差拎着小皮鞭抽他们,整个一小人得志的嘴脸,可劲儿的指使他们干活儿。
想要停下来喝口茶水,没有;想要直直腰歇一会儿,没门;就连去趟茅房都要限制回来的时间。
经过一下午的无情摧残,小厮倒是还好,除了衣服全部湿透,腰酸背痛以外,生命体征相对平稳。
可奶娘已经五十多岁了,实在是吃不消农活儿的强度,已经是满脸通红,眼冒金星的程度。
韩泽玉假模假样的关心二人,邀请他们去韩家做客,歇息一晚,明天下午再离开。
二人一听话锋不对,为什么是明天下午再回去?难不成他明天上午还想让他们下地干活儿?
给这二人吓的连连推辞,称晚上还要赶回去跟大夫人复命,就不在云山村多做逗留了,只是希望大少爷跟大少夫人能随他们一道回去,大夫人很担心少爷的学业,毕竟很快就要报名了。
苏时恩似是才想到报名的问题,一拍额头道:“瞧我这记性,竟是险些耽误了报名的事,还好大夫人记挂着。”
韩泽玉闻言嗔怪道:“这么重要的事情你都能忘,大好的前途不要啦?这次真是多亏了大夫人提醒,一会儿我去收拾些特产,你们二人带回去送给大夫人,是我们两口子的一点心意,还望大夫人别嫌弃。”
奶娘忍不住开口问道:“大少爷就不跟我们回去啦?”
韩泽玉理所当然道:“我家这里的环境挺好的,有利于时恩温书,正好我弟弟也要参加童生试,他们二人在一起学习正好。”
虽说过程很累人,却也是一年中村民们最期待的时刻,明年能不能吃上饱饭,全看收上来的粮食有多少了。
就在秋收如火如荼的展开之际,云山村的村口驶进来一辆马车,定睛一看,赶车的正是苏时恩的小厮,车上还有一个人,那便是被夺了权的奶娘。
这二人也不想来这乡下地方,小厮是不想折腾,奶娘就纯属是一肚子怨气无处发泄。
丁香来这个院子里有大半年的时间,竟然从未暴露过本性,奶娘只当她就是个好吃懒做的丫头,可从未想过这丫头竟如此难缠。
苏王氏以为苏时恩说要在这边帮忙就是做做样子,从小衣食无忧,娇生惯养的他哪能做得了地里的活计。
哪曾想几天的时间过去了,这人还真就待在云山村不回来了。
秋闱在即,苏王氏怕失了掌控,连忙派遣心腹小厮去云山村接人,想了想又加了个奶娘,想必这人说的话,苏时恩应当是能听进去的。
奶娘是带着满腹怨气的来到了云山村,准备好好说说这二人,回个门还打算住在这里了不成?
结果等她在田间地头见到了穿着短打、带着草帽,手里还拿着一把割草用的镰刀时,整个人都不好了,这还是她从小看着长大的金贵少爷吗?这哪里还有半分读书人的风范。
都怪韩泽玉那个狐媚子,自打少爷第一次见了他,魂魄便被他给勾走了,心心念念的就要娶他为妻。
本以为如了他的愿,大少爷就能专心备考童生试,挣个秀才功名回来,结果婚期提前了不说,将人抬进府后,书也不读了,诗也不写了,家也不回了,现在这样子跟倒插门的女婿有何两样?
原本奶娘已经安抚了孙女的情绪,也顺便说服了自己,本来以她孙女的出身就做不得正妻之位。
可但凡有些权势和金钱的男人,哪个不是三妻四妾、左拥右抱、妻妾成群的,到时候想办法让孙女先跟大少爷有了夫妻之实,到时候也好给她争个名分,要是再能抢在正君前面生个孩子,那岂不是美哉。
在奶娘的认知里,男人都是喜新厌旧的,大少爷就是见识少了,才会被个狐媚子迷住了心神,别看现在两个人甜甜蜜蜜的,可这股热乎劲儿又能维持多久?
直到见到了苏时恩本人,奶娘觉得她先前做的心里建设全都白费了,大少爷再继续沉迷下去,别说考秀才稳固地位,估计很快就会被老爷跟大夫人扫地出门。
“我的大少爷呀!你怎么能做这样的粗活儿呐?你的手是用来读书写字做文章的,怎么能拿着镰刀割草?”
韩泽玉听见了某人呼天抢地的吆喝声,转头打量了一下过来的二人,阴险一笑,既然来都来了,那就别想轻手利脚的离开了。
正好秋收需要人手,人越多越好,虽然这俩人老的老,懒的懒,也都不是什么壮劳力,但总算是聊胜于无,也不能光让傻铁柱一个人在地里闷头干活儿呀!
片刻后,苏时恩回到路边的马车上休息,手中拿着纸笔,看着一望无际的田地和辛勤劳作的农民,有感而发的写了首诗。
奶娘做梦都想不到,自己会在五十几岁的年纪拿起镰刀下地干活儿。
小厮仰天长叹,大夫人为什么要对他委以重任,他这是造了什么孽呀!放着好好的苏府不待,非得跑到这穷乡僻壤的破地方,重温童年的噩梦。
其实这二人的出身也没多高贵,小厮家里租了苏府的土地,所以他的出身是佃户家的二儿子,再加上他伯伯在苏府做管事,因此他也算是半个家生子。
而奶娘则是出生在距离县城最近的一个小村庄里,她在那里出生、长大、嫁人、生子,要不是她的相公受了伤,家里实在是穷的揭不开锅,她才被迫去给有钱人家当了奶娘。
可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离开原本的生活环境久了,便再也不回去了。
奶娘在苏府一待就是二十一年,虽然她人不想回家,但好歹还知道给家里送些钱财,因此也一直不算是跟亲人断了联系。
奶娘一共有三个孙女,带进苏府的算是年龄最合适且长相最标致的一个,是何种意图不言而明。
奶娘和小厮在田里挥汗如雨的干着活儿,听着韩泽玉的瞎指挥,那人就差拎着小皮鞭抽他们,整个一小人得志的嘴脸,可劲儿的指使他们干活儿。
想要停下来喝口茶水,没有;想要直直腰歇一会儿,没门;就连去趟茅房都要限制回来的时间。
经过一下午的无情摧残,小厮倒是还好,除了衣服全部湿透,腰酸背痛以外,生命体征相对平稳。
可奶娘已经五十多岁了,实在是吃不消农活儿的强度,已经是满脸通红,眼冒金星的程度。
韩泽玉假模假样的关心二人,邀请他们去韩家做客,歇息一晚,明天下午再离开。
二人一听话锋不对,为什么是明天下午再回去?难不成他明天上午还想让他们下地干活儿?
给这二人吓的连连推辞,称晚上还要赶回去跟大夫人复命,就不在云山村多做逗留了,只是希望大少爷跟大少夫人能随他们一道回去,大夫人很担心少爷的学业,毕竟很快就要报名了。
苏时恩似是才想到报名的问题,一拍额头道:“瞧我这记性,竟是险些耽误了报名的事,还好大夫人记挂着。”
韩泽玉闻言嗔怪道:“这么重要的事情你都能忘,大好的前途不要啦?这次真是多亏了大夫人提醒,一会儿我去收拾些特产,你们二人带回去送给大夫人,是我们两口子的一点心意,还望大夫人别嫌弃。”
奶娘忍不住开口问道:“大少爷就不跟我们回去啦?”
韩泽玉理所当然道:“我家这里的环境挺好的,有利于时恩温书,正好我弟弟也要参加童生试,他们二人在一起学习正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