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穿越贾珠,李纨直呼受不了 第15章 白莲教
贾珠想对白莲教动手,不仅仅是因为圣旨,更是想解救百姓。
说起白莲教,大家想到的就是邪教和造反,但是白莲教的出现和造反一点关系都没有。
不过是白莲教的教义吸引了许多底层百姓,哪里的人多,哪里就会有人想要牟利,哪里有流量,哪里就容易滋生犯罪。
被有心之人利用,白莲教就成了一个造反组织。
在元朝时,他们倡导反元复宋;在明朝时,倡导反明复元;在大乾时,又倡导反乾复明。
似乎前朝永远比现在好一样,一直不遗余力恢复前朝。
专注于造反的教派还算好的,自明末以来,白莲教就成为了一种诈骗教众钱财和美色的组织。
要说白莲教,就要先简单谈谈它的起源和发展。
白莲教的起源可追溯到东晋慧远禅师创建的白莲社,是佛教净土宗的一个分支,崇奉阿弥陀佛,要求信徒念佛持戒,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
到了宋朝时期,白莲教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一方面,由于当时社会动荡不安,人们渴望寻求精神寄托和心灵安慰;另一方面,白莲教教义强调自信、自行、自修、自度,吸引了大量信众的加入。
特别是在南宋时期,随着茅子元等人的加入和改革,白莲教逐渐演变成了一个更加世俗化、民众化的宗教组织,其影响力也进一步扩大。
元朝时期,白莲教的发展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
一方面,元朝政府对于白莲教的限制相对宽松,使得该教派得以自由传播;另一方面,由于白莲教宣扬的弥勒佛信仰与当时社会的救济思想相契合,因此吸引了更多民众的加入。
在这一时期,白莲教的堂庵遍布南北各地,规模宏大,甚至可以与佛教寺庙相提并论。
然而,随着教徒数量的不断增加,一些极端分子开始利用白莲教的名义进行聚众闹事等违法犯罪活动。这些行为引起了元朝的不满和打压,虽然一度被禁止,但白莲教并未因此而消亡,反而刺激了底层百姓的更广泛参与。
从此刻开始,白莲教才产生了造反起义的传统。
历史上,白莲教也不是没有成功过。
元朝末年,白莲教众以焚香作为主要仪式,因此他们渐渐以“香军”闻名于世。又因为这些教徒使用红色旗帜,并以红巾裹头,他们也被称为“红巾军”。红巾军的首领“小明王”,就是当时白莲教的首领。
“明王”一词,起源于佛教,但红巾军中的“明王”指的是白莲教义里的“弥勒佛”。就连大明朝的“明”,也和白莲教脱不了关系。
大明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就出自红巾军,只是建国以后,又将白莲教定为邪教,拼命打压。
大乾的开国皇帝李锦也和朱元璋一样,和白莲教渊源颇深,建国前后对白莲教是完全相反的两种态度。
归根到底,白莲教的教众绝大部分是底层百姓,在社会矛盾加剧的时候,天然就站在统治者的对立面。
那么,白莲教为什么能够吸引如此多的底层百姓呢?
最根本的原因是老百姓生活的不好,有些甚至无法生存下去,对现实世界感到绝望。
白莲教倡导弥勒降世,拯救世人,一边宣扬着对现世的不满,一边使信徒们确信,光明的力量很快就会战胜黑暗,征服世界。
绝望产生希望,因此,普通百姓就愈发愿意在绝望的情况下铤而走险,跟随那些自称为“弥勒”转世或“明王”化身的首领们加入叛乱。
它的本质,是披着神秘色彩的农民起义。从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到张角的黄巾起义,唐末的黄巢起义,北宋方腊起义,元末的红巾军起义,乃至于后世的太平天国起义和义和团运动,本质都是一样的。
活动的发起人或者信仰,都有些神秘色彩;活动的参与者,大多数都是底层群众。
这些起义有些失败了,有些成功了,但最终都会走向失败。
胜利之后的红巾军就不再是起义时的红巾军了,成为皇帝之后的朱元璋,他再也不是曾经吃不起饭的小沙弥了。
世界还是那个世界,只是由一批人,换成了另一批人。
像这种打着为民请命的旗号,最终走在人民的对立面的人,不在少数。
大乾太上皇建国以后,严厉打击白莲教,如今的白莲教和以前又有所不同。
造反和起义已经不是教派主要活动了,骗财骗色才是。
什么钱最好赚?信仰的钱最好赚,大家自发的,心甘情愿地把钱上贡给教派,你不收,他还不高兴。
信仰的事,能叫骗色吗?那是修行,是开光。
人心就是一切,只要骗得了人心,就能够得到他们的一切。
贾珠也很无奈,除了提高底层群众的生活水平,几乎无解。
只有感受到现实世界的美好,才能抛弃对理想世界的幻想。
只要人人都能吃饱饭,受到公平公正的对待,谁一天没事跑去造反?
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就难了。猴群会自发产生猴王,狼群会自发产生狼王,这是生物的本性,人也摆脱不了这种动物性。
以前的白莲教还有一定的正当性,现在就是妥妥的诈骗团伙。
白莲教不是一个统一的教派,只要信奉这个教义,就可以自称是白莲教。
各教派之间也没有任何隶属关系,没有统一的教主,可以看成是一个个民间团伙,只是打着一个白莲教的旗号。
后来,就有越来越多三教九流的人也加入了进来,甚至山贼土匪也可以自称是白莲教,自此,白莲教和原本的教义已经脱离了关系,只是成为了一个代号。
上次,在铁网山一战中,贾珠已经见识到了白莲教的可怕。
一个个普通教众,可以说是心甘情愿地赴死,已经没有正常人对于死亡应有的恐惧。
或许只有生无可恋,才能做到死无所惧。
普通人就是很悲哀,从生到死,一直都是工具。想要生存,就好好为权贵创造价值;想要死亡,也可以被利用。
所以,白莲教的事情,不在于打杀多少教徒,而是瓦解教派的高层。
说起白莲教,大家想到的就是邪教和造反,但是白莲教的出现和造反一点关系都没有。
不过是白莲教的教义吸引了许多底层百姓,哪里的人多,哪里就会有人想要牟利,哪里有流量,哪里就容易滋生犯罪。
被有心之人利用,白莲教就成了一个造反组织。
在元朝时,他们倡导反元复宋;在明朝时,倡导反明复元;在大乾时,又倡导反乾复明。
似乎前朝永远比现在好一样,一直不遗余力恢复前朝。
专注于造反的教派还算好的,自明末以来,白莲教就成为了一种诈骗教众钱财和美色的组织。
要说白莲教,就要先简单谈谈它的起源和发展。
白莲教的起源可追溯到东晋慧远禅师创建的白莲社,是佛教净土宗的一个分支,崇奉阿弥陀佛,要求信徒念佛持戒,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
到了宋朝时期,白莲教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一方面,由于当时社会动荡不安,人们渴望寻求精神寄托和心灵安慰;另一方面,白莲教教义强调自信、自行、自修、自度,吸引了大量信众的加入。
特别是在南宋时期,随着茅子元等人的加入和改革,白莲教逐渐演变成了一个更加世俗化、民众化的宗教组织,其影响力也进一步扩大。
元朝时期,白莲教的发展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
一方面,元朝政府对于白莲教的限制相对宽松,使得该教派得以自由传播;另一方面,由于白莲教宣扬的弥勒佛信仰与当时社会的救济思想相契合,因此吸引了更多民众的加入。
在这一时期,白莲教的堂庵遍布南北各地,规模宏大,甚至可以与佛教寺庙相提并论。
然而,随着教徒数量的不断增加,一些极端分子开始利用白莲教的名义进行聚众闹事等违法犯罪活动。这些行为引起了元朝的不满和打压,虽然一度被禁止,但白莲教并未因此而消亡,反而刺激了底层百姓的更广泛参与。
从此刻开始,白莲教才产生了造反起义的传统。
历史上,白莲教也不是没有成功过。
元朝末年,白莲教众以焚香作为主要仪式,因此他们渐渐以“香军”闻名于世。又因为这些教徒使用红色旗帜,并以红巾裹头,他们也被称为“红巾军”。红巾军的首领“小明王”,就是当时白莲教的首领。
“明王”一词,起源于佛教,但红巾军中的“明王”指的是白莲教义里的“弥勒佛”。就连大明朝的“明”,也和白莲教脱不了关系。
大明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就出自红巾军,只是建国以后,又将白莲教定为邪教,拼命打压。
大乾的开国皇帝李锦也和朱元璋一样,和白莲教渊源颇深,建国前后对白莲教是完全相反的两种态度。
归根到底,白莲教的教众绝大部分是底层百姓,在社会矛盾加剧的时候,天然就站在统治者的对立面。
那么,白莲教为什么能够吸引如此多的底层百姓呢?
最根本的原因是老百姓生活的不好,有些甚至无法生存下去,对现实世界感到绝望。
白莲教倡导弥勒降世,拯救世人,一边宣扬着对现世的不满,一边使信徒们确信,光明的力量很快就会战胜黑暗,征服世界。
绝望产生希望,因此,普通百姓就愈发愿意在绝望的情况下铤而走险,跟随那些自称为“弥勒”转世或“明王”化身的首领们加入叛乱。
它的本质,是披着神秘色彩的农民起义。从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到张角的黄巾起义,唐末的黄巢起义,北宋方腊起义,元末的红巾军起义,乃至于后世的太平天国起义和义和团运动,本质都是一样的。
活动的发起人或者信仰,都有些神秘色彩;活动的参与者,大多数都是底层群众。
这些起义有些失败了,有些成功了,但最终都会走向失败。
胜利之后的红巾军就不再是起义时的红巾军了,成为皇帝之后的朱元璋,他再也不是曾经吃不起饭的小沙弥了。
世界还是那个世界,只是由一批人,换成了另一批人。
像这种打着为民请命的旗号,最终走在人民的对立面的人,不在少数。
大乾太上皇建国以后,严厉打击白莲教,如今的白莲教和以前又有所不同。
造反和起义已经不是教派主要活动了,骗财骗色才是。
什么钱最好赚?信仰的钱最好赚,大家自发的,心甘情愿地把钱上贡给教派,你不收,他还不高兴。
信仰的事,能叫骗色吗?那是修行,是开光。
人心就是一切,只要骗得了人心,就能够得到他们的一切。
贾珠也很无奈,除了提高底层群众的生活水平,几乎无解。
只有感受到现实世界的美好,才能抛弃对理想世界的幻想。
只要人人都能吃饱饭,受到公平公正的对待,谁一天没事跑去造反?
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就难了。猴群会自发产生猴王,狼群会自发产生狼王,这是生物的本性,人也摆脱不了这种动物性。
以前的白莲教还有一定的正当性,现在就是妥妥的诈骗团伙。
白莲教不是一个统一的教派,只要信奉这个教义,就可以自称是白莲教。
各教派之间也没有任何隶属关系,没有统一的教主,可以看成是一个个民间团伙,只是打着一个白莲教的旗号。
后来,就有越来越多三教九流的人也加入了进来,甚至山贼土匪也可以自称是白莲教,自此,白莲教和原本的教义已经脱离了关系,只是成为了一个代号。
上次,在铁网山一战中,贾珠已经见识到了白莲教的可怕。
一个个普通教众,可以说是心甘情愿地赴死,已经没有正常人对于死亡应有的恐惧。
或许只有生无可恋,才能做到死无所惧。
普通人就是很悲哀,从生到死,一直都是工具。想要生存,就好好为权贵创造价值;想要死亡,也可以被利用。
所以,白莲教的事情,不在于打杀多少教徒,而是瓦解教派的高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