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穿越贾珠,李纨直呼受不了 第2章 回京
和贾珠达成约定后,隆正帝明显放松了一些,至少贾珠暂时不会进攻大乾了。
虽然贾珠还是皇室的心腹大患,但这已经是最好的结果了,如果非要和贾珠硬拼,只怕大乾会亡在他的手上。
他现在也只能相信后人的智慧了,万一贾珠突然暴毙呢?万一贾珠的继承人是个废物呢?万一他们李家也出一个麒麟子呢?
隆正帝道:“今日所言,朕必信守承诺,望卿亦如是。”
贾珠道:“陛下放心,古语有言,君子一言,驷马难追,人而无信,不知其可,末将定当守诺如山。”
隆正帝拍了拍贾珠的肩膀道:“朕本应为你接风洗尘,大宴群臣,但想必你也急着回家,我们君臣便不做这些虚礼了。”
隆正帝也是考虑到贾珠肯定不敢吃他提供的食物,如果贾珠这个主角不吃,到时候多尴尬,所以才免了这个流程。
贾珠道:“谢陛下体恤。”
然后隆正帝和贾珠便从亭子中走了出来,文武百官见两人和颜悦色,便猜到他们可能已经达成了某些不为人知的条件,应该是不会发生战乱了。
百官内心的忐忑终是消解了一点,毕竟谁都不希望发生战争。
然后,隆正帝邀请贾珠同上御辇,一起回城。
隆正帝的目的不过是让百姓们看到他对贾珠的恩宠,以民意胁迫贾珠不要任意妄为,忘恩负义。
贾珠也没拒绝,他现在根本不担心有人说他僭越,贾珠就是要让百官和百姓们熟悉这种变化。
在大乾,三纲五常和君臣父子的观念深入人心,短时间内很难改变,贾珠只能一点点让百姓们忘掉他是臣的印象,尽可能往君上靠。
皇家禁军在前面开路,身披华丽铠甲,手持长戟,步伐整齐,看上去气势恢宏,但在贾珠眼里,不过都是些花架子。
有精力做这种表面功夫,不如去练练杀伐本领,真上了战场,不是贾珠手下将士的一合之敌。
不过他们存在的意义本来就不是为了打仗,更像是演员,就是为了表演,这也不怪他们,只能怪隆正帝所谓的排场和颜面。
如果隆正帝的颜面是靠这些禁军仪仗撑起来的,那么今日和贾珠妥协,也就不难理解了。
仪仗队后面是乐队和舞姬,丝竹之声悠扬,舞步之美轻盈,只能说隆正帝确实是懂享受的,赶路的时候都要搞这些。
对隆正帝而言,这些才是正常的,是出行的标配,自他登基以来就一直如此,是维护他身份和威严的礼制。
腐朽是到骨子里的,身处其中的人根本就不会觉得那是腐朽,只会当作是正常。这也不能怪隆正帝,要怪就怪千百年来的帝王都是这样的。
莫名其妙就将身份地位和外物挂钩了,人们到底敬的是物还是人?
比如说龙袍,到底是人穿上了龙袍就是皇帝,还是皇帝不管穿什么,他都是皇帝?
皇帝如此,普通百姓也是如此,常言道人靠衣装佛靠金装,一个人会因为衣服的不同就发生本质的变化吗?
就是这么简单的道理,但人们就是改变不了这种观点,何不单独把衣服供起来呢?
同样的,所谓的头衔、官职、标签都是一样的道理,这是在崇物,而不是在敬人。
人与人的关系,表现为人与物的关系,进而成为物与物的关系,这不是人的世界,而是物的世界。
人与人不平等也就算了,物与物都不平等了,难道说这样的世界是正常的吗?
这些不是自然而然形成的,而是被很多别有用心的人故意引导的,要实现人的平等,先要让物平等。
乐队之后,才是隆正帝的御辇。
道路两旁,神京百姓夹道欢迎,气氛热烈,欢呼喝彩声不断,贾珠自问并没有施恩于神京百姓,多少有点受之有愧了。
短短十里地,一行走了快两个时辰,终于进了神京城。
进城之后,隆正帝和贾珠各发表了一段简短的讲话,便就此分别了,今日的活动也算是结束了。
隆正帝给贾珠赏赐的王府是原南安王府,重新修缮一下,换个牌匾就给贾珠了。
这样的府邸,贾珠要来干什么?
而且距离荣国府和宁国府太远了,必须分两拨人保护两处地方,何必呢?
于是贾珠请求将燕国府的牌子换成刺造镇南王府就行了,这么简单的要求,隆正帝直接答应了。
从贾珠还是武定侯时就一直住在这里,短短几年,已经从侯府变成王府了。
和隆正帝告别后,贾珠这才去拜见贾政、林如海等人,百官相迎,他们自然也来了。
先君后父,先国后家,这也是规矩。
虽然隆正帝带着禁军进宫了,但是很多文武官员都还留在原地,等着和贾珠攀关系,在这种时候,能给贾珠留下一个印象也好,说不定将来就飞黄腾达了。
隆正帝都妥协了,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贾珠的实力已经超越了隆正帝。
就算现在贾珠还是臣子,但是将来呢?等隆正帝死后,太子能斗得过贾珠吗?
形势已经很明朗了,现在就是投靠贾珠的最好时机。
如果等将来贾珠上位之后再投靠,黄花菜早就凉了。
他们以为跟着贾珠,将来就有开国之功,就有享不完的荣华富贵,就能与国同休。
只能说他们想多了,贾珠从来就没给过他们任何承诺。
伸手不打笑脸人,将来的一段时间内,贾珠还能用得上他们,所以贾珠和现场的官员们亲切打招呼,不论官职大小、出身高低,一律以礼相待,将礼贤下士做到了极致。
送走这些官员,贾珠又感谢了前来迎接的神京百姓,宣布从今日起至元宵节止,于贾家三府外每日施粥,但凡生活艰难的人皆可去取用。
底层百姓才是基石,他们需要的不是空口白话的承诺,也不是看似亲切的礼遇,而是实实在在、看得见、摸得着的好处。
正好还有两个多月就要春节了,贾珠也乐得施恩,今年冬天,神京能少饿死几个百姓也是好的。
最后,贾珠才见了贾珍、贾琏及贾家子弟一干人等,贾珠也不知道这两年他不在的时候,贾家族人的风气有没有变化,有没有仗势欺人,恃强凌弱。
但是利刃在手,杀心自起,权大无边,必搞腐败,一人得道,狐假虎威,违法乱纪,欺凌弱小的事情是很难避免的。
就算他们不主动去做坏事,有些人也会主动找上门,只需要他们的一两句话,就可能毁掉许多人的生命。
权力小小的任性,就可能对社会造成巨大的伤害。
所以贾珠对他们更多的是威严和震慑,只是一个眼神就将他们吓的够呛。
他们是贾珠权力天然的延伸,所以贾珠有责任将他们的权力限制在牢笼里。
然后,贾珠才带着一行人打道回府。
虽然贾珠还是皇室的心腹大患,但这已经是最好的结果了,如果非要和贾珠硬拼,只怕大乾会亡在他的手上。
他现在也只能相信后人的智慧了,万一贾珠突然暴毙呢?万一贾珠的继承人是个废物呢?万一他们李家也出一个麒麟子呢?
隆正帝道:“今日所言,朕必信守承诺,望卿亦如是。”
贾珠道:“陛下放心,古语有言,君子一言,驷马难追,人而无信,不知其可,末将定当守诺如山。”
隆正帝拍了拍贾珠的肩膀道:“朕本应为你接风洗尘,大宴群臣,但想必你也急着回家,我们君臣便不做这些虚礼了。”
隆正帝也是考虑到贾珠肯定不敢吃他提供的食物,如果贾珠这个主角不吃,到时候多尴尬,所以才免了这个流程。
贾珠道:“谢陛下体恤。”
然后隆正帝和贾珠便从亭子中走了出来,文武百官见两人和颜悦色,便猜到他们可能已经达成了某些不为人知的条件,应该是不会发生战乱了。
百官内心的忐忑终是消解了一点,毕竟谁都不希望发生战争。
然后,隆正帝邀请贾珠同上御辇,一起回城。
隆正帝的目的不过是让百姓们看到他对贾珠的恩宠,以民意胁迫贾珠不要任意妄为,忘恩负义。
贾珠也没拒绝,他现在根本不担心有人说他僭越,贾珠就是要让百官和百姓们熟悉这种变化。
在大乾,三纲五常和君臣父子的观念深入人心,短时间内很难改变,贾珠只能一点点让百姓们忘掉他是臣的印象,尽可能往君上靠。
皇家禁军在前面开路,身披华丽铠甲,手持长戟,步伐整齐,看上去气势恢宏,但在贾珠眼里,不过都是些花架子。
有精力做这种表面功夫,不如去练练杀伐本领,真上了战场,不是贾珠手下将士的一合之敌。
不过他们存在的意义本来就不是为了打仗,更像是演员,就是为了表演,这也不怪他们,只能怪隆正帝所谓的排场和颜面。
如果隆正帝的颜面是靠这些禁军仪仗撑起来的,那么今日和贾珠妥协,也就不难理解了。
仪仗队后面是乐队和舞姬,丝竹之声悠扬,舞步之美轻盈,只能说隆正帝确实是懂享受的,赶路的时候都要搞这些。
对隆正帝而言,这些才是正常的,是出行的标配,自他登基以来就一直如此,是维护他身份和威严的礼制。
腐朽是到骨子里的,身处其中的人根本就不会觉得那是腐朽,只会当作是正常。这也不能怪隆正帝,要怪就怪千百年来的帝王都是这样的。
莫名其妙就将身份地位和外物挂钩了,人们到底敬的是物还是人?
比如说龙袍,到底是人穿上了龙袍就是皇帝,还是皇帝不管穿什么,他都是皇帝?
皇帝如此,普通百姓也是如此,常言道人靠衣装佛靠金装,一个人会因为衣服的不同就发生本质的变化吗?
就是这么简单的道理,但人们就是改变不了这种观点,何不单独把衣服供起来呢?
同样的,所谓的头衔、官职、标签都是一样的道理,这是在崇物,而不是在敬人。
人与人的关系,表现为人与物的关系,进而成为物与物的关系,这不是人的世界,而是物的世界。
人与人不平等也就算了,物与物都不平等了,难道说这样的世界是正常的吗?
这些不是自然而然形成的,而是被很多别有用心的人故意引导的,要实现人的平等,先要让物平等。
乐队之后,才是隆正帝的御辇。
道路两旁,神京百姓夹道欢迎,气氛热烈,欢呼喝彩声不断,贾珠自问并没有施恩于神京百姓,多少有点受之有愧了。
短短十里地,一行走了快两个时辰,终于进了神京城。
进城之后,隆正帝和贾珠各发表了一段简短的讲话,便就此分别了,今日的活动也算是结束了。
隆正帝给贾珠赏赐的王府是原南安王府,重新修缮一下,换个牌匾就给贾珠了。
这样的府邸,贾珠要来干什么?
而且距离荣国府和宁国府太远了,必须分两拨人保护两处地方,何必呢?
于是贾珠请求将燕国府的牌子换成刺造镇南王府就行了,这么简单的要求,隆正帝直接答应了。
从贾珠还是武定侯时就一直住在这里,短短几年,已经从侯府变成王府了。
和隆正帝告别后,贾珠这才去拜见贾政、林如海等人,百官相迎,他们自然也来了。
先君后父,先国后家,这也是规矩。
虽然隆正帝带着禁军进宫了,但是很多文武官员都还留在原地,等着和贾珠攀关系,在这种时候,能给贾珠留下一个印象也好,说不定将来就飞黄腾达了。
隆正帝都妥协了,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贾珠的实力已经超越了隆正帝。
就算现在贾珠还是臣子,但是将来呢?等隆正帝死后,太子能斗得过贾珠吗?
形势已经很明朗了,现在就是投靠贾珠的最好时机。
如果等将来贾珠上位之后再投靠,黄花菜早就凉了。
他们以为跟着贾珠,将来就有开国之功,就有享不完的荣华富贵,就能与国同休。
只能说他们想多了,贾珠从来就没给过他们任何承诺。
伸手不打笑脸人,将来的一段时间内,贾珠还能用得上他们,所以贾珠和现场的官员们亲切打招呼,不论官职大小、出身高低,一律以礼相待,将礼贤下士做到了极致。
送走这些官员,贾珠又感谢了前来迎接的神京百姓,宣布从今日起至元宵节止,于贾家三府外每日施粥,但凡生活艰难的人皆可去取用。
底层百姓才是基石,他们需要的不是空口白话的承诺,也不是看似亲切的礼遇,而是实实在在、看得见、摸得着的好处。
正好还有两个多月就要春节了,贾珠也乐得施恩,今年冬天,神京能少饿死几个百姓也是好的。
最后,贾珠才见了贾珍、贾琏及贾家子弟一干人等,贾珠也不知道这两年他不在的时候,贾家族人的风气有没有变化,有没有仗势欺人,恃强凌弱。
但是利刃在手,杀心自起,权大无边,必搞腐败,一人得道,狐假虎威,违法乱纪,欺凌弱小的事情是很难避免的。
就算他们不主动去做坏事,有些人也会主动找上门,只需要他们的一两句话,就可能毁掉许多人的生命。
权力小小的任性,就可能对社会造成巨大的伤害。
所以贾珠对他们更多的是威严和震慑,只是一个眼神就将他们吓的够呛。
他们是贾珠权力天然的延伸,所以贾珠有责任将他们的权力限制在牢笼里。
然后,贾珠才带着一行人打道回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