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为云竹心 第二百三十章 发自肺腑的请求
“快快带进来。”
贞和帝甚是诧异,北境来的百姓,那可算得上是重量级的朝见啊。
侍卫领命,急急奔出殿外去请,满堂大臣大眼瞪小眼,除了个别知晓内情的人,皆觉突然。
“众位爱卿,刚才羽林卫来报说是北境有百姓请求朝见,朕已宣旨,各位与我一起听听他们想说什么。”
请见队伍快步奔进大殿内,浩浩汤汤一队,候在殿外,作为代表的申知州和邢瑞修进殿拜见。
邢瑞修进去后因为太过激动,差点殿前失仪摔了一跤。
“草民参见陛下!”
他磕头跪见,字字铿锵,声音也大。
贞和帝被他壮阔的气势所吸引,不由先将目光放在了他身上。
“是你带着北境一众百姓赶来京都?”
“是......是微臣。”
申知州被无情忽视,有点尴尬,微微抬首答话。
“你是?”
“微臣北境省府知州。”
“哦。”
“那个年轻人,你说说你们所来何故?”
贞和帝“哦”了一声,掉头再次看着邢瑞修问话。
他只好将自己的词说了一遍,当着满朝文武的面对贞和帝大加称颂。
末了,他还不尽兴,即兴吟诵了一首自己做的赞美诗。
贞和帝被夸的心里很是熨帖,面上不露声色,甚至露出谦逊,威严郑重道:
“你们从北境赶来走了多长时间?”
“回陛下,众百姓迫不及待想早点见到陛下,故而马不停蹄地赶路,约莫用了不到十日赶来京都。”
申知州抢着答话,他才是第一领头人,在陛下面前多少还是要刷一刷存在感的。
不到十日?!
满殿瞬间响起一阵窸窸窣窣的讨论声。
北境就算是骑马赶到京都也要至少十天,这些人不足十天就奔了过来,那岂不是路上几乎都不怎么歇息吗?
“你们果真是从北境赶来的吗?”
贞和帝也颇为惊诧,能用这么短的时间就来到京都,这可不是一般的速度啊。
“回避下,殿外一百五十人,皆是从北境赶来。”邢瑞修为了证实自己是北境人,甚至还说了一句北境当地话向贞和帝澄清。
逗得他仰头大笑,殿内众大臣也跟着笑了起来。
气氛瞬间不那么凝重了,更符合他们所来的目的。
“陛下圣明,我等北境民众听闻二降天书的喜讯,特来向陛下恭贺,北境近来亦多有祥瑞之兆,特呈于陛下。”
申知州将手中小册子递上,上面所书皆为北境出现的奇异天象和清明政事。
什么紫色祥云经久不散,什么突然有出现神龟,还有百姓安居乐业的详细汇报。
贞和帝速速端详一眼,很是满意地合上。
他喜欢看这些下面报上来的喜讯,这正说明他对国家的治理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嘉宁伯,你看看这折子上的内容,你自北境回来,倒是没和朕说过这些奇观啊。”
沈明谦上前几步接过内侍递来的折子,他都没看里面的内容就知道里头十有八九都是胡编的。
只好跪下磕头道:
“是臣愚钝,只顾着关注边境动向,忽略了北境省府内欣欣向荣的气象。”
“好啦,也怪不得你,快打开看看,朕心甚慰啊。”
沈明谦翻开来看,通篇都透露着两个字:“祥瑞”。
他没什么话说,心里却有点明了了去知州府时申知州当时在隐瞒什么。
原来是请示封禅,他那时就有了计划。
“陛下圣明,臣已看完其上内容,虽未听过,但观之确是北境百姓之幸。”
意思这些我都没见过,但我也不否认这些有发生过。
贞和帝心情很好,又示意众臣传阅着看。
封时淼趁机给申知州和邢瑞修使眼色,让他们赶紧提封禅一事。
“陛下,臣等感念圣威,得生盛世,无限荣上,携一百五十民众代表北境向陛下请求行封禅大礼。”
申知州埋头闭着眼念出自己的台词,心都提到嗓子眼来了。
不知陛下会怎么看他的这一提议,尽管冯勉昨日还与他说万无一失,可正到了大殿上当着这么多人的面说出来,他难以形容的忐忑不安。
不远处的殿前阶上久久沉默。
满堂官员也没有人开口。
蔺问渠作为首辅在刚才就看出了这群人的来意,懒得插手。
搞祥瑞这一套,太子最在行,指定又是他的杰作,不出意外的话不一会儿就会有太子的人出来的说话应和。
贞和帝的不说话,底下一众人没谁敢发言。
这里一多半的大臣惯会察言观色,起码要陛下露出点自己的意思来,大家才好知道要跟着说些什么。
这不是以往的议事,对于具体的政事,自然各人有各人的看法。
但是对于这种祥瑞之类的没有实际体现,也没什么你是我非的立场问题。
许多大臣直接随着贞和帝的风向倒。
这时淼,有个人急了。
若说满殿最真情实感的人,那便非那位莫属了。
邢修瑞不明白为什么这么重要的请示换来的是一阵无言沉默。
尽管这片沉默只有不到一分钟,在他看来却是长得很。
“陛下,申大人所说皆是草民心声,自打天书降世,您在草民心中就是无上圣君,得见天颜,草民死而无憾,还望陛下行封禅之礼。”
话从邢瑞修口中说出是那么真挚,贞和帝立刻便听出他是发自肺腑地在说这段话。
这才动容。
“你们可知,先前也有泰山民众前来请求行封禅礼?”
“回陛下,泰山据北境数千里,臣等实在不知。”
这句台词在申知州的范围内,他照本宣科,当即答出。
“也是,两地如此遥远,你们又怎会知道呢。”
贞和帝点头,“你们的心意朕知道了,回去吧,封禅一事太过重大,朕不能答应。”
来时冯勉就与他们交代过,皇上大概率不会答应,让他们继续坚持自己的请求便是。
申知州又呈上不少以北境内著名文士之名撰写的诗文,皆是对贞和帝的赞颂。
代表的也是他们的心意。
“请陛下考虑臣等请求。”
皇上不答应,不代表他们不能坚持,依着冯勉的嘱咐,两人纹丝不动地跪在大殿中央。
这番来往间,已有不少人观出趋势,一时间十几名大臣出来跟着附议,气氛瞬间被调动起来。
贞和帝甚是诧异,北境来的百姓,那可算得上是重量级的朝见啊。
侍卫领命,急急奔出殿外去请,满堂大臣大眼瞪小眼,除了个别知晓内情的人,皆觉突然。
“众位爱卿,刚才羽林卫来报说是北境有百姓请求朝见,朕已宣旨,各位与我一起听听他们想说什么。”
请见队伍快步奔进大殿内,浩浩汤汤一队,候在殿外,作为代表的申知州和邢瑞修进殿拜见。
邢瑞修进去后因为太过激动,差点殿前失仪摔了一跤。
“草民参见陛下!”
他磕头跪见,字字铿锵,声音也大。
贞和帝被他壮阔的气势所吸引,不由先将目光放在了他身上。
“是你带着北境一众百姓赶来京都?”
“是......是微臣。”
申知州被无情忽视,有点尴尬,微微抬首答话。
“你是?”
“微臣北境省府知州。”
“哦。”
“那个年轻人,你说说你们所来何故?”
贞和帝“哦”了一声,掉头再次看着邢瑞修问话。
他只好将自己的词说了一遍,当着满朝文武的面对贞和帝大加称颂。
末了,他还不尽兴,即兴吟诵了一首自己做的赞美诗。
贞和帝被夸的心里很是熨帖,面上不露声色,甚至露出谦逊,威严郑重道:
“你们从北境赶来走了多长时间?”
“回陛下,众百姓迫不及待想早点见到陛下,故而马不停蹄地赶路,约莫用了不到十日赶来京都。”
申知州抢着答话,他才是第一领头人,在陛下面前多少还是要刷一刷存在感的。
不到十日?!
满殿瞬间响起一阵窸窸窣窣的讨论声。
北境就算是骑马赶到京都也要至少十天,这些人不足十天就奔了过来,那岂不是路上几乎都不怎么歇息吗?
“你们果真是从北境赶来的吗?”
贞和帝也颇为惊诧,能用这么短的时间就来到京都,这可不是一般的速度啊。
“回避下,殿外一百五十人,皆是从北境赶来。”邢瑞修为了证实自己是北境人,甚至还说了一句北境当地话向贞和帝澄清。
逗得他仰头大笑,殿内众大臣也跟着笑了起来。
气氛瞬间不那么凝重了,更符合他们所来的目的。
“陛下圣明,我等北境民众听闻二降天书的喜讯,特来向陛下恭贺,北境近来亦多有祥瑞之兆,特呈于陛下。”
申知州将手中小册子递上,上面所书皆为北境出现的奇异天象和清明政事。
什么紫色祥云经久不散,什么突然有出现神龟,还有百姓安居乐业的详细汇报。
贞和帝速速端详一眼,很是满意地合上。
他喜欢看这些下面报上来的喜讯,这正说明他对国家的治理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嘉宁伯,你看看这折子上的内容,你自北境回来,倒是没和朕说过这些奇观啊。”
沈明谦上前几步接过内侍递来的折子,他都没看里面的内容就知道里头十有八九都是胡编的。
只好跪下磕头道:
“是臣愚钝,只顾着关注边境动向,忽略了北境省府内欣欣向荣的气象。”
“好啦,也怪不得你,快打开看看,朕心甚慰啊。”
沈明谦翻开来看,通篇都透露着两个字:“祥瑞”。
他没什么话说,心里却有点明了了去知州府时申知州当时在隐瞒什么。
原来是请示封禅,他那时就有了计划。
“陛下圣明,臣已看完其上内容,虽未听过,但观之确是北境百姓之幸。”
意思这些我都没见过,但我也不否认这些有发生过。
贞和帝心情很好,又示意众臣传阅着看。
封时淼趁机给申知州和邢瑞修使眼色,让他们赶紧提封禅一事。
“陛下,臣等感念圣威,得生盛世,无限荣上,携一百五十民众代表北境向陛下请求行封禅大礼。”
申知州埋头闭着眼念出自己的台词,心都提到嗓子眼来了。
不知陛下会怎么看他的这一提议,尽管冯勉昨日还与他说万无一失,可正到了大殿上当着这么多人的面说出来,他难以形容的忐忑不安。
不远处的殿前阶上久久沉默。
满堂官员也没有人开口。
蔺问渠作为首辅在刚才就看出了这群人的来意,懒得插手。
搞祥瑞这一套,太子最在行,指定又是他的杰作,不出意外的话不一会儿就会有太子的人出来的说话应和。
贞和帝的不说话,底下一众人没谁敢发言。
这里一多半的大臣惯会察言观色,起码要陛下露出点自己的意思来,大家才好知道要跟着说些什么。
这不是以往的议事,对于具体的政事,自然各人有各人的看法。
但是对于这种祥瑞之类的没有实际体现,也没什么你是我非的立场问题。
许多大臣直接随着贞和帝的风向倒。
这时淼,有个人急了。
若说满殿最真情实感的人,那便非那位莫属了。
邢修瑞不明白为什么这么重要的请示换来的是一阵无言沉默。
尽管这片沉默只有不到一分钟,在他看来却是长得很。
“陛下,申大人所说皆是草民心声,自打天书降世,您在草民心中就是无上圣君,得见天颜,草民死而无憾,还望陛下行封禅之礼。”
话从邢瑞修口中说出是那么真挚,贞和帝立刻便听出他是发自肺腑地在说这段话。
这才动容。
“你们可知,先前也有泰山民众前来请求行封禅礼?”
“回陛下,泰山据北境数千里,臣等实在不知。”
这句台词在申知州的范围内,他照本宣科,当即答出。
“也是,两地如此遥远,你们又怎会知道呢。”
贞和帝点头,“你们的心意朕知道了,回去吧,封禅一事太过重大,朕不能答应。”
来时冯勉就与他们交代过,皇上大概率不会答应,让他们继续坚持自己的请求便是。
申知州又呈上不少以北境内著名文士之名撰写的诗文,皆是对贞和帝的赞颂。
代表的也是他们的心意。
“请陛下考虑臣等请求。”
皇上不答应,不代表他们不能坚持,依着冯勉的嘱咐,两人纹丝不动地跪在大殿中央。
这番来往间,已有不少人观出趋势,一时间十几名大臣出来跟着附议,气氛瞬间被调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