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位面开拓者:梦想与旗帜 > 第40章 出海的准备 tnt的出现

位面开拓者:梦想与旗帜 第40章 出海的准备 tnt的出现

    在与赵敏会面之后,苏星云向元朝地方高层表露了自己下海的想法。苏星云在地方上就像一颗不定时炸弹,是个让河南江北行省高层头疼不已的存在。想要剿灭他吧,不仅费时费力,还会造成极大的破坏,对自己的仕途也会产生负面影响;可要是不管他,又担心他不断壮大,最终发展到不得不剿灭的地步。他的领地在元朝就好比一个脓包,挤破会引发炎症,不挤则会越长越大。

    当得知苏星云愿意出海发展时,元朝的官员们顿时眼前一亮。苏星云表明了不想与朝廷对抗的态度,而是希望到海外去谋求发展。这对河南江北行省的地方官而言,简直是再好不过的解决办法了。如此一来,他们无需与苏星云强大的武力正面交锋,就能消除这个隐患。众人都觉得这个主意妙极了。探子回报说苏星云的领地内正在建造大船,这进一步证实了他所言非虚。

    当然,也有人提出了担忧,怀疑苏星云造大船是为了偷袭南京。不过这个想法很快就被否定了,因为苏星云势力所在的小黄洲位置特殊,很容易就能渡江,根本没必要大费周章地造大船去偷袭南京。然而,这些人都没有想到,苏星云在海外发展势力可能会对陆地构成威胁,由此可见这个时代的人对海洋是多么的不重视。

    当下,行省的高官正积极运作,想让苏星云出任如皋县县令,对他领地的探查也日益频繁。与此同时,原本那些主张剿灭苏星云的声音也都销声匿迹了,众人都在静候事情的后续发展。毕竟,元朝如今已尽显老态。江南的汉族士子中,那些眼光敏锐的人已然察觉到元朝病入膏肓。

    近几年,并没有什么大的灾祸,可人口买卖市场却愈发兴旺。朝廷还大肆将土地赏赐给寺庙,导致土地越来越集中。种种迹象都表明,只要来一场灾年,流民就会大量涌现。

    到时候,若再有个像陈胜吴广那样有大志却无谋略的底层百姓把天下搅乱,一些有才能的人就会崭露头角。这些饱读经纶的贤良之才便可以挑选雄主,辅佐明君,从而名留青史,像唐朝的凌烟阁二十四功臣那样。

    原本,在这些江南士子的心目中,苏星云扮演的是发动农民起义的 “搅屎棍” 角色。他的形象非常符合士子们对这个角色的设想。首先,他看起来粗鄙不堪,还教别人写错别字(简体字),并且不知羞耻地在普通百姓中大规模推广。他不接纳贤良之士,还在土地改革方面残酷地对待士人。而且他拥有强大的武力,在一战中就消灭了元朝的第一次围剿军队。

    按照江南士子的设想,苏星云在第一次打败元朝军队后,应该会野心膨胀,进一步制造动乱,最后被元朝当作出头鸟击毙,同时也会让元帝国遭受重创。可惜的是,苏星云是个胆小的人,他虽有做大事的野心,但对自己的运气却极度不自信。在没有绝对优势、没有一手能碾压对手的牌时,他是绝对不会和对手摊牌的,更何况牌局上还有其他参与者呢。

    苏星云不得不承认,在这个时代,蒙古人拥有最为强大的武力,而江南士族势力则具备最大的潜力与智慧。为打破蒙古人的武力压制以及地主阶级的文化垄断,苏星云唯有选择潜伏,并在自己的地盘大力推行简体字和汉语拼音,以此简化知识传播的媒介,使更广大的底层人民能够更加容易地学习知识。后世有人曾言,繁体字恰似贵妇人,简体字与汉语拼音则如同帮佣。的确,相较于如同一幅艺术画般的繁体字,简体字就如同名贵海鲜与粗茶淡饭的区别。

    然而,在启蒙时代的广大中国民众中,只有那些脱离基本劳动的上层人士才有时间去学习如海鲜般的繁体字。广大基层劳动人民在繁重的工作之下,复杂的繁体字犹如一道高高的门槛,他们无法用繁体字记录一个个看似简易却基础的技术进步。而高层掌握繁体字的人,却不愿在艰苦的工坊或泥泞的稻田边记录这些技术改变,这些文人只将文字用于管理民众,由于被管理的人无法掌握文字,便成了愚民,从而造成文化人绝对的权力。因为在当官这个管理民众的行业中,除了他们,没有任何人能够胜任,也没有任何人能读懂那精美复杂的公文。正所谓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苏星云拒绝受到地主阶级文人的限制,他利用简体字将众多基础的工匠技艺详细记录下来,让所有工匠都能学习和研究。这些技艺随后被工匠们以自己的名义出版并注册专利。在中国,文字开始被广泛用作传播基础工艺知识的工具,工业革命的火种在工匠们通过文字传承的经验中逐渐点燃。苏星云特别重视那些初中毕业的五千名学生,他们分别专注于基础物理或化学的研究。这些学生进入工厂和实验室,不断推动技术和材料配方的创新。作为一个穿越者,苏星云感到自己不再孤单,他所建立的体系中蕴含的先进力量正在蓬勃发展。只要有足够的时间,这种力量必将震撼世界。

    苏星云来到小黄洲的化学实验室,这里有一千名化学初中毕业生正忙碌着,他们致力于探索工业生产中的各种配方。化学组组长何峰迎了上来,带着些许困惑对苏星云说:“老师,苏星云们在工业产物方面有些不同的看法。”

    随着钢铁产业的蓬勃发展,铁矿石的大量开采,传统的土法炼焦法已经逐渐被淘汰。工人们经过无数次的实验和论证,终于研发出了专门用于干馏煤炭的炉子,有效减少了炼焦过程中的资源浪费。

    然而,在煤炭炼焦的过程中,出现了一种特殊的产物。何峰继续解释道:“现在的技术下,每炼焦一吨煤炭,大约会产生十公斤这种油状物质。它的腐蚀性极强,连皮质手套都能被它轻易腐蚀,更别提直接用手触摸了。而且,这种物质不能用来点灯,因为燃烧时会释放出大量有毒烟雾。”

    苏星云认真听着何峰的描述,心中也开始思考这个问题。

    何峰说道:“苏星云们对这种神秘油状物质的成分感到非常好奇。苏星云们首先分析了它的化学成分,发现碳和氢的比例非常高,碳原子的数量远远超过了氢原子。

    起初,苏星云们猜测这可能是由于煤粉颗粒的混入。但是,在使用分馏塔进行分馏后,苏星云们成功地分离出了一种特殊的透明油状物质。尽管如此,苏星云们的燃烧试验结果显示,这种透明物质的碳含量仍然很高。

    苏星云们团队内部对此进行了激烈的讨论。有人提出,这种高碳含量可能是因为混入了透明的碳单质,就像金刚石那样。然而,其他人则认为这种高碳油状物的产生并非仅仅由于碳单质的混入。

    从化学键的角度来看,这种解释似乎并不合理。苏星云们都希望能够找到一个更合理的解释,以揭示这种物质的真正奥秘。”

    从苏星云跟随他们投入一天又一天枯燥而充满挑战的实验开始,苏星云的化学知识,尤其是初中所学的那部分,已经逐渐变得模糊不清。每当遇到难题,苏星云都不得不与同伴们围坐在一起,共同探讨、争论,试图寻找到答案。

    有一天,在实验室的角落里,苏星云无意间瞥见一个人在纸上漫不经心地画着一连串的碳原子。那些碳原子排列得十分特别,有一串甚至是首尾相连的。就在那一刹那,仿佛一道闪电划过苏星云的脑海,苏星云突然想起了苯——那个由六个碳原子组成的神奇环状结构。这一发现让苏星云们为之一振,苯的化学分子式就这样被苏星云们重新确认。

    紧接着,苏星云们又成功从煤焦油中分离出了几种基础物质,这无疑是对苏星云们工作的极大肯定。原本以为,苏星云们的探索可以暂告一段落了。

    然而,命运似乎总喜欢给苏星云们带来惊喜。大约二十天后的一个清晨,苏星云如往常一样站在江边,眺望着远处海船忙碌的建设场景。正当苏星云沉醉于这份宁静与和谐时,一位化学组的同事骑着马急匆匆地赶来。

    他身上的硝烟味还未散去,脸上却洋溢着难以掩饰的喜悦和兴奋。他径直走向苏星云,声音略带颤抖地说:“先生,我们成功合成了一种新型火药,它的威力无比巨大!”听到这个消息,苏星云的心中也涌起了强烈的激动和自豪感。

    苏星云着实大大低估了这个时代的人们在接触化学知识后,对这门学科所展现出的强烈好奇心。苯家族刚刚被发现,化学组的那帮人便迫不及待地开始尝试最为危险的硝化实验。

    他们大胆地进行了不同浓度下的硝酸酸化实验,成功搞出了二硝基甲苯和二硝基苯酚等一系列混合物。在这个过程中,炸碎了一堆为化学实验室特制的陶瓷琉璃器具,还导致三人轻伤,一人中度烧伤。在这个没有抗生素的年代,仅仅通过生理盐水和纯酒精进行简易消毒,那位受伤的人在躺了一个月后,才从鬼门关艰难地逃了回来。这也是因为现在用浓硫酸和硝酸混合蒸馏制取纯硝酸的工艺尚未探索完成。倘若他们搞到纯度高达 95% 的浓硝酸,毫无疑问,他们还会进行第三次硝化反应,那样的话就能制成三硝基甲苯和三硝基苯酚,而这两种物质其实有个令现代人更为熟悉的名词,即梯恩梯和苦味酸。

    即便只是经过两次硝化的产物,那也是一种威力巨大的猛炸药。只可惜硝酸的产量严重不足,现阶段无法大量制取。不过,现在煤焦油这种原本惹人厌烦的东西却被当作战略物资储存了起来。

    同时,在见识到手下这帮化学工作者有向科学疯子转变的趋势后,苏星云当机立断,严格规定了安全试验的规则,并向锻造部门订购了大量价格昂贵的合金盔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