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开局盘点历史十大明君 > 第54章 史上的落榜生们

开局盘点历史十大明君 第54章 史上的落榜生们

    (史上最强“落榜生”)

    “一个落榜生能有什么出名的事迹呢?”唐太宗李世民看着天幕一脸不屑。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他是五姓七望的噩梦,世家门阀的终结者,开元盛世的毁灭者,大唐王朝的掘墓人。他凭借自己的实力考进了长安,但因相貌不佳而被顶替了状元之位。李世民将门阀世家排了顺序,形成了氏族制。于是,他照着门阀世家的名册,挨个进行阎王点卯。这也证明了打进长安比考进长安更容易,族谱点名也比金榜题名简单多了。历史上虽然有很多人提出过均平思想,但他却是开创实践的人之一。他终结了大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氏族”的局面,同时也让普通人有机会晋升阶层。“当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他就是唐朝末年农民起义领袖——黄巢,号称承天应运启圣瑞文宣武皇帝、大齐皇帝。

    黄巢出身盐商家庭,家中世代以贩卖私盐为业,家境十分富足。他自幼善于骑射,粗通笔墨,少有诗才,五岁时便能对诗。然而,成年后的黄巢在科举考试中屡试不第,这对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乾符二年(875年),关东大旱,百姓流离失所,黄巢积极收拢难民。同年六月,他响应王仙芝起义,率领子侄黄存、黄揆、黄邺及外甥林言等八人聚众数千人加入起义军。随着起义军的不断发展壮大,黄巢逐渐成为起义军的重要领袖。

    乾符四年(877年),黄巢率军攻陷郓州,杀死天平节度使薛崇。乾符五年(878年),王仙芝战死后,黄巢成为起义军领袖,号称“冲天大将军”,年号“王霸”。此后,他率领起义军转战中原、江南等地,沉重打击了唐朝的统治。

    广明元年(880年),黄巢率军进入洛阳,突破潼关,进入长安,即位于含元殿,建立大齐政权,年号“金统”。然而,由于长期流动作战和 缺乏稳定的经济来源,大齐政权很快陷入困境。在唐朝将领李克用、王重荣等人的猛烈进攻下,黄巢被迫退出长安。

    中和四年(884年),黄巢在山东莱芜市西南的狼虎谷兵败被杀,时年六十五岁。关于黄巢的死因,历史上存在多种说法,有说是自刎而死,也有 说是被其甥林言所杀。)

    “他朝若遂凌云志,敢笑皇朝不丈夫!朕统一了华夏,黄巢破了世家,华夏大地真是能人辈出啊!”秦始皇看着天幕之上的一幕,一脸感叹。

    “朕当年想和世家大族联姻,没想到却都被拒绝了。朕的女儿,竟然还被这些名门望族看不上!这五姓七望,可是连朕都头疼的存在。本想弄一本世家族谱,把朕的李家排在第一位,但却听说这些世家门阀私下又弄了一本。”李世民看着天幕一脸感慨道。

    (太平帝国的创建者洪秀全)

    洪秀全,一个在中国近代史上留下深刻印记的名字,他的一生波澜壮阔,充满了传奇色彩。作为太平天国运动的领袖,洪秀全的一生不仅是他个人的奋斗史,更是那个时代农民起义的缩影。

    洪秀全,原名洪仁坤,小名火秀,生于广东花县(今广州市花都区)福源水村的一个耕读世家。自幼,他便在村中私塾接受传统教育,熟读四书五经,然而,科举之路却对他异常坎坷。道光年间,他连续四次参加府试均告失败,尤其是最后一次,二十五岁的他在沉重的打击下重病一场,一度昏迷。这场病,成为了他人生的重要转折点。

    在病中,洪秀全自称梦见了天父上帝,并得到了斩妖除魔的使命。这一奇异的经历,加上之后偶然翻阅到的《劝世良言》一书,让他开始接触并信奉基督教思想,进而创立了拜上帝会。他自称是上帝的次子,耶稣的弟弟,并抛开了孔孟之书,转而宣传他所理解的基督教教义。这一转变,不仅改变了洪秀全个人的信仰,也为他日后领导太平天国运动埋下了伏笔。

    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发动起义,正式建立了太平天国。他自称天王,封杨秀清为东王、萧朝贵为西王、冯云山为南王、韦昌辉为北王、石达开为翼王,形成了初期的领导核心。太平天国起义迅速席卷了大半个中国,给腐败的清王朝以沉重打击。

    在起义初期,洪秀全展现出了卓越的领导才能和战略眼光。他通过制定严明的军纪和颁布《天朝田亩制度》等政策法规,赢得了广大农民的支持和拥护。太平天国运动不仅是一场政治革命,更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洪秀全试图通过这场运动,实现“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

    然而,随着太平天国的势力不断壮大,其内部的矛盾也日益激化。尤其是天京事变的发生,更是将太平天国推向了崩溃的边缘。在这场事变中,东王杨秀清因权力过大而引发众怒,最终被洪秀全密诏诛杀。然而,北王韦昌辉在诛杀杨秀清后,又滥杀无辜,引发了翼王石达开的不满和出走。这一系列事件不仅削弱了太平天国的领导力量,更使得其内部陷入了混乱和分裂。

    天京事变后,洪秀全虽然重新掌握了朝政大权,但太平天国却开始走下坡路。清军开始逐步进逼天京,太平军虽然进行了顽强的抵抗,但最终还是无法挽回败局。1864年6月1日,洪秀全在天京病逝,享年五十一岁。他的逝世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和终结。

    洪秀全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和悲剧色彩。他既是一个有着远大理想的革命者,又是一个深受封建思想和宗教迷信影响的领袖。他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虽然最终失败了,但它在中国近代史上留下了深远的影响。太平天国运动不仅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腐朽统治,更促进了汉人大臣的崛起和洋务运动的开展。同时,它也为中国后来的民主革命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对于洪秀全个人的评价则存在广泛争议。有人认为他是伟大的农民起义领袖和革命家;也有人认为他晚年陷入了宗教迷信和腐化堕落之中。然而无论如何评价他的一生都不可否认的是洪秀全和他的太平天国运动在中国近代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西夏谋臣张元)

    西夏张元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从一个科举失意的北宋书生,最终成为西夏的重要谋臣,对西夏与北宋之间的战争产生了深远影响。以下是对张元一生的详细梳理:

    张元,本名不详,字雷复(据《周春辽诗话》及传奇云),出生于北宋华州华阴县(今陕西华阴)。他年轻时“以侠自任”、“负气倜傥、有纵横才”,才华出众,但科举之路却异常坎坷。在北宋时期,他多次参加科举考试,但屡试不第,自视才能难以施展,心中充满了对朝廷的不满和失望。

    科举的失意让张元心灰意冷,他决心寻找新的出路。大约在宋仁宗景佑年间(1034-1037年),张元与好友吴昊(真名不详,原姓胡)投奔西夏。他们听说李元昊有立国称帝的大志,便来到西夏寻求发展。在西夏,他们改名为张元和吴昊,以引起李元昊的注意。

    张元和吴昊在西夏的酒馆里终日饮酒,并在墙壁上写下“张元吴昊来饮此楼”。巡逻者见到后,知道他们不是夏人,便将他们拿下送予李元昊。李元昊对他们的才华和胆识表示赞赏,并委以重任。张元因此成为西夏的重要谋臣,参与了许多军事策划和决策。

    张元在西夏期间,积极出谋划策,对西夏的军事行动产生了重要影响。他辅助李元昊在好水川之战中大败宋军,此战西夏以微小的代价歼灭宋军一万多人,宋军主将几乎全部战死。战后,张元趾高气昂地在界上寺墙壁上题诗讽刺宋军将领。此外,他还建议李元昊扩大对宋战争,攻取陕西关中之地,进而东向中原。在他的策划下,西夏又发起了定川寨之战等多次军事行动。

    尽管张元在西夏位极人臣,但他心中始终怀有对北宋的怨恨和报复心理。然而,随着西夏与北宋之间战争的持续进行,西夏也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在宋仁宗庆历四年(1044年),北宋与西夏达成协议,史称“庆历和议”。这一结果让张元无法接受,他的报复计划彻底破灭。不久之后,张元因抑郁成疾而病逝于西夏。

    张元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和争议。他从一个科举失意的北宋书生到成为西夏的重要谋臣,对西夏与北宋之间的战争产生了深远影响。然而,他也被视为“汉奸”或“民族败类”,因为他在叛投西夏后积极为西夏出谋划策攻打北宋。尽管如此,张元的才华和胆识仍然得到了后人的认可和赞赏。

    (晚清名将左宗棠)

    晚清名将左宗棠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是中国晚清时期的政治家、军事家、民族英雄,与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并称为“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以下是左宗棠一生的主要经历:

    左宗棠(1812年11月10日—1885年9月5日),字季高,一字朴存,号湘上农人,湖南湘阴人。他生性颖悟,少负大志,早年随父到省城长沙读书,后来进入长沙城南书院深造。道光十二年(1832年),左宗棠在乡试中中举,但此后在会试中屡试不第。虽然科举之路不顺,但左宗棠并未放弃学问,他留意农事,遍读群书,钻研舆地、兵法,这些经历为他日后的军事生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左宗棠早年曾在湖南巡抚骆秉章的幕府中任职,参赞戎机,抵抗太平军。他的军事才能逐渐得到展现,后由曾国藩保举,特旨为四品京堂,率兵号“楚军”,与太平军作战,为扭转战局之关键人物。在平定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中,左宗棠屡建奇功,历官浙江巡抚、闽浙总督、陕甘总督等要职。

    光绪元年(1875年),左宗棠被任命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他力排众议,抬棺出征,率军讨伐阿古柏势力,最终收复了新疆失地。在中、俄伊犁交涉中,左宗棠坚持“先之以谈判,继之以战阵”的原则,维护了国家的领土主权。他的这一壮举被后人誉为“晚清第一功”,也使他成为了中国近代史上扞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杰出代表。

    除了军事上的成就外,左宗棠还是洋务运动的重要推动者之一。他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军事工业,兴办洋务以自强。他创办了福州船政局等近代化企业,培养了一批优秀的中国近代工业技术人才和海军将士。这些举措对于推动中国近代化的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光绪七年(1881年),左宗棠担任军机大臣,并被调任两江总督。此时的他已经进入了人生的暮年,但仍然心怀壮志,希望能够为国家和民族继续作出更多的贡献。然而,长期的劳累使得他的身体逐渐变得虚弱,疾病开始侵蚀他的健康。尽管如此,他依然坚持工作,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履行职责。

    随着时间的推移,左宗棠的病情愈发严重。到了光绪十一年(1885年),他的身体状况急剧恶化,最终无法抵御病魔的侵袭。同年,左宗棠在福州与世长辞,享年七十三岁。这位伟大的政治家和军事家走完了他波澜壮阔的一生。

    回顾左宗棠的一生,他参与并领导了湘军平定太平天国运动,推动了洋务运动的发展,以及成功收复新疆,维护了中国的统一。这些成就不仅彰显了他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政治智慧,更对中国近代史上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平定太平天国运动期间,左宗棠展现出了坚定的决心和出色的战略眼光。他率领湘军与太平军展开激烈战斗,为清政府稳定局势立下汗马功劳。同时,他也积极推动洋务运动,倡导学习西方先进技术,试图通过现代化改革提升国家实力。

    而在收复新疆的战役中,左宗棠更是表现出了非凡的勇气和毅力。面对强敌环伺、困难重重的局面,他毫不退缩,坚决主张扞卫领土完整。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终于成功收复新疆,巩固了中国西部边疆地区的安全。

    总之,左宗棠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的功绩和精神激励着后人不断追求进步、勇往直前。在中国近代史上,他无疑是一位杰出的人物,值得我们永远铭记和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