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局盘点历史十大明君 第117章 洪武四大案之空印案
热门推荐:
被切片以后,他一步步走向深渊
现场改功法,你管这叫不懂修炼?
魔卡高武:我,欧皇!天灾血皇帝
龙月传奇
重回七零:娇妻又凶又疯
算命抓鬼那家强,唯我道爷最在行
死亡后的异世界新生活
鬼蒙眼
接受托孤后,却被病娇少女攻略
在朱元璋手下做事到底有多么令人胆战心惊啊!倘若真要遴选出历史上最为可怖的老板,那朱元璋必定会名列前茅。自公元 1376 年至 1393 年期间,朱元璋悍然发动了赫赫有名的“洪武四大案”,一时间杀戮四起、鲜血横流,整个朝堂都被笼罩在了一片腥风血雨之中,甚至可以说半数以上的官员职位都是空缺状态。如此一来,导致众多官员每天去上朝就如同赶赴黄泉一般惶恐不安。那么,朱元璋缘何要掀起这惊世骇俗的“洪武四大案”呢?而这“洪武四大案”又究竟所为何事呢?
且说这所谓的“洪武四大案”,分别指的是空印案、胡惟庸案、郭桓案以及蓝玉案。其中,胡惟庸案实际上还可细分为胡惟庸案与李善长案两个部分,其时间跨度更是长达整整十年之久。接下来,就让咱们首先从年代最早的空印案讲起吧。
依照明朝当时的规章制度,每年全国各地的布政司,也即各省的地方政府,均需派遣专人前往京城,向户部呈交当年本地的各项账目明细。然而,由于这些账目类目繁杂多样,极其容易在统计过程中出现差错,从而导致账目无法相互对应、吻合的状况发生。
一旦这种情况出现,便必须将相关文件打回至当地重新修改。要知道,那可是一个尚未拥有高铁和飞机的时代啊!这一来一回,少则耗费数天光阴,多则长达数月之久。这般折腾实在让人苦不堪言。正因如此,他们绞尽脑汁地想出了这样一个应对之法:先盖上印章,然后再进行账目核对。如此操作,固然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同时也不可避免地留下了营私舞弊、欺上瞒下的可乘之机。
朱元璋获悉此事之后,龙颜震怒,当即下达圣旨要求彻底清查此案件。经过一番严查,竟抓捕了数百名官员。其中,负责盖章的官员被处以极刑,而副职及以下的官员则全部被发配充军。
“空印案”乃是洪武四大案当中发生时间最早、且规模相对较小的一起案件。然而,即便只是一次性抓捕几百名朝廷命官,在当时也引发了一场巨大的轰动与风波。就在此时,有一名叫做郑立的书生斗胆向朱元璋进谏道:“这些官员纵然有所过错,但罪不当诛啊!”朱元璋闻听此言,更是怒不可遏,二话不说便下令将郑立流放至江浦去服劳役。
当满朝文武大臣仍对“空印案”心怀余悸之时,他们哪里晓得,“空印案”不过只不过是一个开端罢了……
在随后漫长的二十个春秋岁月之中,人们才渐渐领悟到,在洪武年间随意围观竟然会是一件如此凶险万分的事情。就在那令人震惊的空印案爆发之前的整整一年,那位备受敬仰的程一博和智谋过人的刘基相继离世。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刘基临终前夕,当朝丞相胡惟庸居然派遣手下之人专程给他送去了药物。不仅如此,由于胡惟庸曾经在朱元璋跟前恶意诋毁并诬陷过刘基,所以在刘基亡故之后,民间便开始广泛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刘基实际上是惨遭胡惟庸毒手谋害致死。然而,面对这汹涌如潮的传言,朱元璋却选择了置若罔闻、佯装不知。可鲜为人知的是,恰恰正是朱元璋授意胡惟庸前去给刘基送药的!时光荏苒,短短五年过后,朱元璋突然下令将胡惟庸处以极刑,并罗列了他的四大罪状:一是独揽大权、结党营私;二是蓄意毒害刘基;三是故意阻挠边疆城池使节前来朝贡;四则是擅自作主把那些未曾入籍的女子,暗中赠予朝中文官作小妾。那么,究竟要怎样玩弄权势、扰乱朝政,才能够使得朱元璋痛下杀手呢?不得不说,实在是颇为不幸啊,与前朝那些位高权重的丞相们相比较而言,胡惟庸这个所谓的丞相充其量也不过只是一个有名无实的“空头宰相”罢了,犹如一个孤立无援的“光杆司令”一般。其实早在胡惟庸案件发生的前些年,朱元璋就已然不动声色地逐步将中书省原本拥有的巨大权力彻底架空了。
中书省内,那两位被称作丞相的胡惟庸与汪广洋,虽身负宰相之名,但实际上却有名无实。在如此情形之下,胡惟庸所能掌控的权力着实相当有限。然而,即便如此,他依旧肆意妄为、作威作福,其生活更是极度奢华。不仅如此,他还常常消极怠工,对政务敷衍了事。也正因如此,又牵出了胡惟庸的另一桩大罪——阻拦战城使节入朝进贡。
想当初,战成国的使节满怀诚意远道而来,前往南京向大明王朝进献贡品。可谁曾料到,中书省竟未将此事呈报给当今圣上朱元璋。可怜这些使臣们在南京苦等一月有余,始终未能得见皇帝龙颜。直到某一日,宫中一名太监偶然瞧见这群形单影只的使臣,这才使得朱元璋知晓了此事。
听闻此事后,朱元璋勃然大怒,当即把中书省的两位丞相汪广洋和胡惟庸召至御前,狠狠地痛斥了一番。然而,事情并未就此结束。没过多久,御史图捷突然上书告发胡惟庸毒杀了开国功臣刘伯温。朱元璋闻知此事后,心中怒火更盛。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之后,他决定先拿汪广洋开刀,将其贬谪至偏远的广南地区。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在被贬往广南的途中,汪广洋惨遭刺杀身亡。
更为离奇的是,汪广洋的一个小妾得知夫君惨死的消息后,竟毅然决然地选择殉情自尽。当朱元璋听闻这名女子乃是罪臣之家的女婿时,不禁陷入了更深的沉思之中……
本应依照规定被送入功臣之家充当奴仆的她,命运却发生了意想不到的转折。未曾想,她竟然被当时位高权重的胡惟庸强行扣留,并私自作主将其转赠给了汪广洋作妾室。朱元璋得知此事后,不禁怒发冲冠。他认定胡惟庸这种行径乃是明目张胆地欺骗圣上、隐瞒实情,并且擅自越权操纵事务,完全不把皇权放在眼里。盛怒之下,朱元璋毅然决然地发动了那场震惊朝野的胡惟庸案。一时间,无数人被卷入这场风波之中,受牵连者多达上万之众。而朱元璋也借此机会一举废除了传承已久的宰相制度,彻底巩固了自己至高无上的皇权。
然而,令所有人都始料未及的是,胡惟庸案仅仅只是一个开端,它犹如一根导火线,引发了后续一系列更为惊心动魄的事件。公元一三八五年,刚刚走马上任不久的户部侍郎郭桓引起了朱元璋的怀疑。朱元璋听闻此人涉嫌与地方官员相互勾结、贪赃枉法、徇私舞弊等种种恶行。于是,龙颜大怒的朱元璋当即下令对该案展开全面深入的调查。
随着案件调查工作的逐步推进,最终呈现出来的真相令人瞠目结舌。这位上任尚不足一年时间的户部侍郎郭桓,其所犯下的罪行简直骇人听闻——据查证,他竟然疯狂地贪污了整整两千四百万担的税粮!其中七百万担是实打实的粮食,而其余那高达一千七百万担,则是由郭桓所贪污的金银财宝以及各种珍贵宝钞按照一定比例折算而来的。面对如此触目惊心的数据,人们不禁心生疑惑:区区一个上任未满一年的户部侍郎,真的能够凭借一己之力贪污如此巨额的钱粮吗?这里面是否隐藏着更深层次的阴谋和利益纠葛呢?
话说那事发生之后,一切都变得风起云涌起来。自六部一把手们上书伊始,一场轩然大波就此掀起,数以万计的官吏竟然纷纷被牵扯进这起惊天大案之中。朱元璋龙颜大怒,当即下令命全国各地全力追讨那些贪官污吏所贪墨的赃款。可谁能想到,这一举措竟引发了一系列意想不到的后果。由于追讨力度过大、过急,致使民间众多富户也遭了殃,他们接二连三地宣告破产。一时间,民怨沸腾,群情激奋。
为了平息百姓的愤怒之情,朱元璋不得不采取果断措施。他毅然决然地将负责审理此案的主审官处以极刑,以此来向民众谢罪。不过,值得一提的是,正是因为这场轰轰烈烈的反贪行动,还意外地促成了大写数字的应运而生。原来,为了彻底杜绝那些心怀叵测的官员肆意篡改账册,朱元璋别出心裁地下令将原本用于记账的小写数字“”等等统统改为大写的“壹贰叁肆伍”等。如此一来,大大增加了账目造假的难度和成本,有效遏制了贪污腐败现象的蔓延。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当胡惟庸的坟头上已经长满了一丈多高的野草之时,朱元璋突然又回想起了那位曾经权倾朝野的老太师李善长。想当初,李善长从丞相之高位荣休之际,力荐胡惟庸接任相位。因此,在胡惟庸案发之时,朝中便有不少人提议要追究李善长的连带责任。然而,彼时的朱元璋却显得格外大度,他故作宽容地宣称过往之事不再追究,就此作罢。
但命运似乎总是喜欢捉弄人。就在公元一三九年的时候,已然年迈的老太师李善长不知为何,居然亲自出面去要求当地衙门释放一名囚犯。这件事情犹如一根导火索,瞬间点燃了朱元璋心中压抑已久的怒火。
原来,这个被关押的囚犯竟然是李善长的外甥!更令人惊讶的是,他曾经还在胡惟庸手下担任官职。要知道,朱元璋早就对李善长心怀不满了,一直想要找个机会好好惩治一下这位权臣。如今,这个囚犯正好给了朱元璋一个绝佳的借口,让他可以名正言顺地出手。
于是乎,朱元璋毫不犹豫地下令将这个囚犯打入那阴森恐怖的天牢,并对其进行严加拷问。与此同时,他还下令抓捕了李善长的弟弟李存义父子。面对如此严厉的审讯手段和酷刑折磨,李存义最终无法承受巨大的压力,不得不违心地承认了一系列耸人听闻的罪名。这些罪名包括参与胡惟庸谋反、勾结倭寇以及北原势力企图颠覆大明王朝等等。
得到李存义的供词之后,朱元璋终于露出了狰狞的面目,开始大肆杀戮。他毫不留情地处死了李善长全家老小,并且借此机会对众多淮西功臣展开了一场血腥的清算行动。这场惊心动魄的胡惟庸案前后持续了整整十年之久,无数人头落地,血流成河。就在人们以为一切都已经结束的时候,却没想到这仅仅只是一个开端。
两年后的一天,噩耗传来,太子朱标不幸病逝。悲痛欲绝的朱元璋经过深思熟虑之后,决定将朱标与四妃吕氏所生的儿子朱允文立为皇太孙,而没有选择朱标的原配夫人常飞所生的朱允通。之所以做出这样的决定,是因为梁国公蓝玉以及开国公常生两家人都与朱标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朱元璋担心一旦朱允通即位,这两个家族可能会凭借着与皇室的姻亲关系专权弄政,甚至导致国家陷入混乱之中。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朱元璋在次年毅然决然地发动了震惊朝野的蓝玉案。一时间,朝廷上下人人自危,无数官员和将领受到牵连,惨遭杀害或流放。整个帝国笼罩在一片腥风血雨之中……
在那个风云变幻的时代,一场惊心动魄的大清洗正在上演。以蓝玉为首的一大票淮西功臣纷纷遭遇厄运,他们或被诛杀,或遭受惨无人道的刑罚。其中,蓝玉本人更是被处以剥皮食草之刑,其状惨不忍睹。不仅如此,连他麾下的众多中低层军官也未能幸免,被卷入这场可怕的风暴之中,多达
人因此丧命。
而这仅仅只是一个开始,蓝玉案的余波尚未平息,紧接着宋国公冯胜和尹国公傅友德也相继成为朱元璋刀下亡魂。一时间,朝堂之上风声鹤唳、草木皆兵,人人自危。那些曾经位高权重的大臣们如今个个如惊弓之鸟,每日上朝之前都要与家人依依惜别,仿佛此去便是永诀,因为谁也不知道自己是否还能活着回来。
面对如此血腥的清洗,人们不禁心生疑问:这样做真的有必要吗?难道就没有其他更为温和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吗?或许对于朱元璋而言,这些举措有着他深层的考量和政治目的,但无论如何,其所带来的影响无疑是极其深远且沉重的。无数家庭支离破碎,整个国家陷入了一片恐慌与混乱之中。
且说这所谓的“洪武四大案”,分别指的是空印案、胡惟庸案、郭桓案以及蓝玉案。其中,胡惟庸案实际上还可细分为胡惟庸案与李善长案两个部分,其时间跨度更是长达整整十年之久。接下来,就让咱们首先从年代最早的空印案讲起吧。
依照明朝当时的规章制度,每年全国各地的布政司,也即各省的地方政府,均需派遣专人前往京城,向户部呈交当年本地的各项账目明细。然而,由于这些账目类目繁杂多样,极其容易在统计过程中出现差错,从而导致账目无法相互对应、吻合的状况发生。
一旦这种情况出现,便必须将相关文件打回至当地重新修改。要知道,那可是一个尚未拥有高铁和飞机的时代啊!这一来一回,少则耗费数天光阴,多则长达数月之久。这般折腾实在让人苦不堪言。正因如此,他们绞尽脑汁地想出了这样一个应对之法:先盖上印章,然后再进行账目核对。如此操作,固然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同时也不可避免地留下了营私舞弊、欺上瞒下的可乘之机。
朱元璋获悉此事之后,龙颜震怒,当即下达圣旨要求彻底清查此案件。经过一番严查,竟抓捕了数百名官员。其中,负责盖章的官员被处以极刑,而副职及以下的官员则全部被发配充军。
“空印案”乃是洪武四大案当中发生时间最早、且规模相对较小的一起案件。然而,即便只是一次性抓捕几百名朝廷命官,在当时也引发了一场巨大的轰动与风波。就在此时,有一名叫做郑立的书生斗胆向朱元璋进谏道:“这些官员纵然有所过错,但罪不当诛啊!”朱元璋闻听此言,更是怒不可遏,二话不说便下令将郑立流放至江浦去服劳役。
当满朝文武大臣仍对“空印案”心怀余悸之时,他们哪里晓得,“空印案”不过只不过是一个开端罢了……
在随后漫长的二十个春秋岁月之中,人们才渐渐领悟到,在洪武年间随意围观竟然会是一件如此凶险万分的事情。就在那令人震惊的空印案爆发之前的整整一年,那位备受敬仰的程一博和智谋过人的刘基相继离世。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刘基临终前夕,当朝丞相胡惟庸居然派遣手下之人专程给他送去了药物。不仅如此,由于胡惟庸曾经在朱元璋跟前恶意诋毁并诬陷过刘基,所以在刘基亡故之后,民间便开始广泛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刘基实际上是惨遭胡惟庸毒手谋害致死。然而,面对这汹涌如潮的传言,朱元璋却选择了置若罔闻、佯装不知。可鲜为人知的是,恰恰正是朱元璋授意胡惟庸前去给刘基送药的!时光荏苒,短短五年过后,朱元璋突然下令将胡惟庸处以极刑,并罗列了他的四大罪状:一是独揽大权、结党营私;二是蓄意毒害刘基;三是故意阻挠边疆城池使节前来朝贡;四则是擅自作主把那些未曾入籍的女子,暗中赠予朝中文官作小妾。那么,究竟要怎样玩弄权势、扰乱朝政,才能够使得朱元璋痛下杀手呢?不得不说,实在是颇为不幸啊,与前朝那些位高权重的丞相们相比较而言,胡惟庸这个所谓的丞相充其量也不过只是一个有名无实的“空头宰相”罢了,犹如一个孤立无援的“光杆司令”一般。其实早在胡惟庸案件发生的前些年,朱元璋就已然不动声色地逐步将中书省原本拥有的巨大权力彻底架空了。
中书省内,那两位被称作丞相的胡惟庸与汪广洋,虽身负宰相之名,但实际上却有名无实。在如此情形之下,胡惟庸所能掌控的权力着实相当有限。然而,即便如此,他依旧肆意妄为、作威作福,其生活更是极度奢华。不仅如此,他还常常消极怠工,对政务敷衍了事。也正因如此,又牵出了胡惟庸的另一桩大罪——阻拦战城使节入朝进贡。
想当初,战成国的使节满怀诚意远道而来,前往南京向大明王朝进献贡品。可谁曾料到,中书省竟未将此事呈报给当今圣上朱元璋。可怜这些使臣们在南京苦等一月有余,始终未能得见皇帝龙颜。直到某一日,宫中一名太监偶然瞧见这群形单影只的使臣,这才使得朱元璋知晓了此事。
听闻此事后,朱元璋勃然大怒,当即把中书省的两位丞相汪广洋和胡惟庸召至御前,狠狠地痛斥了一番。然而,事情并未就此结束。没过多久,御史图捷突然上书告发胡惟庸毒杀了开国功臣刘伯温。朱元璋闻知此事后,心中怒火更盛。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之后,他决定先拿汪广洋开刀,将其贬谪至偏远的广南地区。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在被贬往广南的途中,汪广洋惨遭刺杀身亡。
更为离奇的是,汪广洋的一个小妾得知夫君惨死的消息后,竟毅然决然地选择殉情自尽。当朱元璋听闻这名女子乃是罪臣之家的女婿时,不禁陷入了更深的沉思之中……
本应依照规定被送入功臣之家充当奴仆的她,命运却发生了意想不到的转折。未曾想,她竟然被当时位高权重的胡惟庸强行扣留,并私自作主将其转赠给了汪广洋作妾室。朱元璋得知此事后,不禁怒发冲冠。他认定胡惟庸这种行径乃是明目张胆地欺骗圣上、隐瞒实情,并且擅自越权操纵事务,完全不把皇权放在眼里。盛怒之下,朱元璋毅然决然地发动了那场震惊朝野的胡惟庸案。一时间,无数人被卷入这场风波之中,受牵连者多达上万之众。而朱元璋也借此机会一举废除了传承已久的宰相制度,彻底巩固了自己至高无上的皇权。
然而,令所有人都始料未及的是,胡惟庸案仅仅只是一个开端,它犹如一根导火线,引发了后续一系列更为惊心动魄的事件。公元一三八五年,刚刚走马上任不久的户部侍郎郭桓引起了朱元璋的怀疑。朱元璋听闻此人涉嫌与地方官员相互勾结、贪赃枉法、徇私舞弊等种种恶行。于是,龙颜大怒的朱元璋当即下令对该案展开全面深入的调查。
随着案件调查工作的逐步推进,最终呈现出来的真相令人瞠目结舌。这位上任尚不足一年时间的户部侍郎郭桓,其所犯下的罪行简直骇人听闻——据查证,他竟然疯狂地贪污了整整两千四百万担的税粮!其中七百万担是实打实的粮食,而其余那高达一千七百万担,则是由郭桓所贪污的金银财宝以及各种珍贵宝钞按照一定比例折算而来的。面对如此触目惊心的数据,人们不禁心生疑惑:区区一个上任未满一年的户部侍郎,真的能够凭借一己之力贪污如此巨额的钱粮吗?这里面是否隐藏着更深层次的阴谋和利益纠葛呢?
话说那事发生之后,一切都变得风起云涌起来。自六部一把手们上书伊始,一场轩然大波就此掀起,数以万计的官吏竟然纷纷被牵扯进这起惊天大案之中。朱元璋龙颜大怒,当即下令命全国各地全力追讨那些贪官污吏所贪墨的赃款。可谁能想到,这一举措竟引发了一系列意想不到的后果。由于追讨力度过大、过急,致使民间众多富户也遭了殃,他们接二连三地宣告破产。一时间,民怨沸腾,群情激奋。
为了平息百姓的愤怒之情,朱元璋不得不采取果断措施。他毅然决然地将负责审理此案的主审官处以极刑,以此来向民众谢罪。不过,值得一提的是,正是因为这场轰轰烈烈的反贪行动,还意外地促成了大写数字的应运而生。原来,为了彻底杜绝那些心怀叵测的官员肆意篡改账册,朱元璋别出心裁地下令将原本用于记账的小写数字“”等等统统改为大写的“壹贰叁肆伍”等。如此一来,大大增加了账目造假的难度和成本,有效遏制了贪污腐败现象的蔓延。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当胡惟庸的坟头上已经长满了一丈多高的野草之时,朱元璋突然又回想起了那位曾经权倾朝野的老太师李善长。想当初,李善长从丞相之高位荣休之际,力荐胡惟庸接任相位。因此,在胡惟庸案发之时,朝中便有不少人提议要追究李善长的连带责任。然而,彼时的朱元璋却显得格外大度,他故作宽容地宣称过往之事不再追究,就此作罢。
但命运似乎总是喜欢捉弄人。就在公元一三九年的时候,已然年迈的老太师李善长不知为何,居然亲自出面去要求当地衙门释放一名囚犯。这件事情犹如一根导火索,瞬间点燃了朱元璋心中压抑已久的怒火。
原来,这个被关押的囚犯竟然是李善长的外甥!更令人惊讶的是,他曾经还在胡惟庸手下担任官职。要知道,朱元璋早就对李善长心怀不满了,一直想要找个机会好好惩治一下这位权臣。如今,这个囚犯正好给了朱元璋一个绝佳的借口,让他可以名正言顺地出手。
于是乎,朱元璋毫不犹豫地下令将这个囚犯打入那阴森恐怖的天牢,并对其进行严加拷问。与此同时,他还下令抓捕了李善长的弟弟李存义父子。面对如此严厉的审讯手段和酷刑折磨,李存义最终无法承受巨大的压力,不得不违心地承认了一系列耸人听闻的罪名。这些罪名包括参与胡惟庸谋反、勾结倭寇以及北原势力企图颠覆大明王朝等等。
得到李存义的供词之后,朱元璋终于露出了狰狞的面目,开始大肆杀戮。他毫不留情地处死了李善长全家老小,并且借此机会对众多淮西功臣展开了一场血腥的清算行动。这场惊心动魄的胡惟庸案前后持续了整整十年之久,无数人头落地,血流成河。就在人们以为一切都已经结束的时候,却没想到这仅仅只是一个开端。
两年后的一天,噩耗传来,太子朱标不幸病逝。悲痛欲绝的朱元璋经过深思熟虑之后,决定将朱标与四妃吕氏所生的儿子朱允文立为皇太孙,而没有选择朱标的原配夫人常飞所生的朱允通。之所以做出这样的决定,是因为梁国公蓝玉以及开国公常生两家人都与朱标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朱元璋担心一旦朱允通即位,这两个家族可能会凭借着与皇室的姻亲关系专权弄政,甚至导致国家陷入混乱之中。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朱元璋在次年毅然决然地发动了震惊朝野的蓝玉案。一时间,朝廷上下人人自危,无数官员和将领受到牵连,惨遭杀害或流放。整个帝国笼罩在一片腥风血雨之中……
在那个风云变幻的时代,一场惊心动魄的大清洗正在上演。以蓝玉为首的一大票淮西功臣纷纷遭遇厄运,他们或被诛杀,或遭受惨无人道的刑罚。其中,蓝玉本人更是被处以剥皮食草之刑,其状惨不忍睹。不仅如此,连他麾下的众多中低层军官也未能幸免,被卷入这场可怕的风暴之中,多达
人因此丧命。
而这仅仅只是一个开始,蓝玉案的余波尚未平息,紧接着宋国公冯胜和尹国公傅友德也相继成为朱元璋刀下亡魂。一时间,朝堂之上风声鹤唳、草木皆兵,人人自危。那些曾经位高权重的大臣们如今个个如惊弓之鸟,每日上朝之前都要与家人依依惜别,仿佛此去便是永诀,因为谁也不知道自己是否还能活着回来。
面对如此血腥的清洗,人们不禁心生疑问:这样做真的有必要吗?难道就没有其他更为温和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吗?或许对于朱元璋而言,这些举措有着他深层的考量和政治目的,但无论如何,其所带来的影响无疑是极其深远且沉重的。无数家庭支离破碎,整个国家陷入了一片恐慌与混乱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