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发家致富考科举 > 第10章 府试备考

发家致富考科举 第10章 府试备考

    全靠周先生这位好先生,陆家算是开了一间小小的学堂,一时在乡间名声大好,陆有富还受到了官府表彰。

    说到这位周先生,也是因为他和谢老秀才的交情,谢家和陆家张家才重归旧好。

    周先生和谢老秀才曾是同窗,两人都是严肃正经的性子,所以年少时候相处就非常投契。

    周先生和谢老秀才一样是屡试不第的资深秀才,但是周先生家境更为贫寒。

    到了三十多岁有妻有女,他养家糊口已经勉强,又为女儿们将来的嫁妆发愁,所以背井离乡去北边给一位经略大人做了多年幕僚。

    当年周先生离开时,谢家家境还比较宽裕,谢老秀才还给了这位好友二十两银子做路费。

    直到如今周先生年纪大了,实在受不了北方严寒,不顾经略大人挽留,才带着老妻回乡到陆家做了西席。

    周先生和谢老秀才两人分别多年后重聚,两位老人都十分高兴,恰好谢凡也要参加县试,两人便让五位年轻学生一同结保。此后,谢家也和陆家重新走动起来。

    书归正传,县试之后是府试,由应天知府主持,在南京城内里考。

    取中的三人由谢老秀才带着结伴同去往南京城备考,落榜的两人则回乡继续由周先生教导,以备来年。

    溧水县到南京城不过几十里,大早出发,午后便至。

    谢老秀才一行刚刚到了城门口就遇上了张家的两个仆人在等候着,一人赶快回去报给主人,另一人则先领着客人到茶铺喝了口茶,歇了歇脚,再带路去张家。

    谢凡这一世还是第一次到大城市,忍不住悄悄张望一番,心想“古代城市规模还是挺大啊,路上来来往往人也不少,店铺也很多,不愧是商业发达的明代江南地区。就是街道上绿化差了点,牲口都在路上走,空气中味道不好。”

    福顺也是久居乡下,一双眼更是不住四处打量。谢老秀才见两人一副没见过世面的样子,觉得在张家仆人面前丢了脸面,轻轻咳嗽两声以示提醒。

    可是几个年轻人心思都在车水马龙、繁华街市上,并没有注意,任老秀才咳嗽到喉咙发紧,也没有作用。

    张家绸缎店是城内老字号,多年经营,家底丰厚,在城内东门里繁华地方开着一个大大的铺子,住着门面三间到底三进的房子,家中奴婢成众,牛驴成群。

    张家老掌柜已经去世,现在是张家的主事人正是陆家大姐的儿子,张庆。

    谢老秀才一行人到达张宅时,先由带路的仆人引到正堂坐下,又由先回去报信的人拿出几盏茶来给众人吃:“请秀才老爷,各位少爷且吃着茶,刚才禀告我家老夫人和老爷知道了。”

    很快张庆和陆老夫人就出来了。陆老夫人穿着蜜合色绸缎袄子,五短身材,体态富贵,面若银盘,满头白发,头上戴着金钗环,眼中闪光,精神矍铄。

    旁边张掌柜扶着母亲,也穿着蜜合色绸缎袄子,生得个头不高,矮矮胖胖,圆盘胖脸,颌下蓄须,一双小眼睛中透着精明。

    后面还跟着个小男孩子,是张庆长子,名叫张世贤,约十来岁年纪,也穿着蜜合色绸缎衣服,圆胖白脸,一双圆圆的小眼睛。

    谢凡一见这祖孙三人,就觉得好像是一个模子里面雕刻出来的,又都穿着同样蜜合色的衣服,心里忍不住感叹必须是亲生的,如假包换,基因的力量果然强大。

    又幸好自己祖母和她大姐生得不十分像,不然这基因如此强势,自己全家估计也都是这圆胖脸,小圆眼,小矮个。

    论辈分老秀才是张掌柜的姨父,但是陆老夫人在堂,是老秀才的大姐。因此两位老人先相互行礼,请老秀才上座,张掌柜再带着儿子给姨父行礼。

    接着三个学生再向陆老夫人和张掌柜行礼,谢凡叫老夫人姨奶奶,陆平友则叫姑奶奶,两人都称张掌柜为表叔,再一起磕头,老夫人和张掌柜都受了。

    因为李宁和张家的亲戚关系实在远了点,就只叫老夫人和老爷也都了磕头,陆老夫人和张掌柜则站起来欠身。张世贤也和三个学生相互作揖行礼。

    接着老秀才说了些寒暄话,老夫人问自家二妹身体如何,张掌柜夸三个后生仪表堂堂,谢老秀才则夸张世贤相貌堂堂,必成大器,张家既富且仁,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等等。

    三个年轻人走了半天,好不容易到了地方又只喝了茶水,早已经饥肠辘辘。

    谢凡内心听得十分不耐烦,面上却不敢表露半分,只好默默吐槽:“这个张家规矩真是好多,明明是做生意的,怎么这么不讲究效率。”

    其实谢凡这次真是冤枉了张家,因为谢家和张家已经很久没有走动,情分上有些生疏了。

    加上张家几代都是商贾,虽然家境富裕,但是社会地位上总是差了一点点,所以有意让张世贤也走走科举这条路。

    如果能做官那自然是最好,如果不能,考上个童生秀才有个读书人身份,家族也沾光。因此有意和谢老秀才拉拉关系,老夫人知道这个妹夫最重脸面,才特意嘱咐儿子多多奉承,套套近乎,礼数要做足。

    终于天色渐晚,张庆吩咐下人开饭。张家伙食颇为丰富,谢凡几个年轻人大吃特吃,一扫而空。

    谢老秀才则还是和平常一样,一口饭一口菜,拢共没吃多少。

    因为张家人来人往甚是热闹,三位学生要读书备考,所以饭后张庆安排几位客人到东边一个安静的独立小院住,又专门指派了一个仆人伺候。

    走到小院,进到自己房间,谢凡才松了口气,感叹道:“这种亲戚间的应酬尬聊真是太折磨人了,明明都不熟,因为要借住,聊天硬聊,马屁硬拍。”

    因为走得累了,几人都早早睡了不提。

    到考试的日期还早,谢秀才仍旧拘住三个年轻人在小院里读书,上午讲《四书五经》,下午叫三人练习写文章。

    谢凡上一世是大城市长大的,又已经活过了二十多年,车水马龙人来人往,什么热闹没见过。

    乍见古代城市,对于城市格局,古代建筑等等新奇了一阵,多呆了几天,新鲜感就没了,恢复到安心读书的节奏。

    可是另外两个年轻人都是乡村里长大,县里都是难得一去,乍到了南京城里,就像到了天堂一样。

    老秀才拘束也拘束不住,索性给三个人都放了一天假,让三人到城里走走,放松心情。三人一听都十分惊喜,李宁甚至差点跳起来。

    临走前谢老秀才千叮咛万嘱咐,道:“千万不可生事,别往乱七八糟的地方去,傍晚前一定回来。”

    三人先去了钟山玄武湖闲逛,晌午又去了夫子庙,江南贡院,在各家书铺里看看杂书。

    李陆两人一头扎进话本小说曲子词,才子佳人风花雪月。

    谢凡却不感兴趣,心想:“这些和网络小说比起来都是弟中弟,修真玄幻、霸总种马、穿越种田、宅斗宫斗,我什么没看过,哼”。

    但是转念又一想,自己再也看不到网络小说了,虽然也边看边骂,虽然也恨作者太监不当人,自己也真情实感熬夜追更过,心里一阵唏嘘。

    突然谢凡看到一套《天工开物》(注释:《天宫开物》本来初刊于1637年,明崇祯十年,由于本文架空所以提前出现在明朝中期),随手翻看一本,里面画着图画,讲得是各种农业、手工业、工业技术。

    老秀才家里半本闲书也没有,谢凡到了这一世都只读些圣贤书。乍一见这本图文并茂的技术书籍,顿时眼前一亮,拿起书来仔细读,完全被里面如何冶金制盐的技术深深吸引无法自拔。

    看了不知多久,谢凡问老板:“请问掌柜的,这《天工开物》如何卖?”

    书店老板有些差异,一般读书人都爱买些房选一类的科举辅导书或者名人文集,再或者买些通俗小说,这位年轻人倒是来看《天工开物》?

    回答道:“小公子这《天工开物》一共三册,二两银子拿去吧。”

    谢凡原来也买过些书,知道这书店掌柜的是看自己乡下人打扮,蒙一个是一个,漫天要价。于是也落地还钱,说道:“掌柜的,我诚心要买,还请报个实价,五钱银子如何?”

    掌柜听谢凡这样讲,知道敲竹杠不能太多,便道:“旁人来买都是二两的,看小公子仪表堂堂,又这么诚心,就成本价八钱让给公子。”

    其实《天工开物》销路一点也不好,积压在店里很久了,成本也不过四钱银子。

    店老板见谢凡刚刚看书入了迷,应该是非常喜欢这本了,所以八钱卖给谢凡,含泪赚一倍。

    谢凡觉得这个价钱倒是可以接受,便掏钱买了三册,收在怀里。

    再环顾四周没看到李陆两人,问了老板才知道,同自己一道来的两人早已经离开书店,往秦淮河方向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