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发家致富考科举 > 第72章 婚姻自由

发家致富考科举 第72章 婚姻自由

    三月运河已经开漕,陆家父子与张世贤便相约一齐回应天去。谢凡自然是一路将三人送到北京城东南大通桥上船。

    只是万万没想到送行人之中还有一个伍达志。多年不见,伍达志风采依旧。虽然眼角平添了些许岁月痕迹,却更显稳重大气。

    谢凡一见伍达志便想起当年听墙角一事,浑身上下都开始起鸡皮疙瘩。

    又见此时此刻,伍达志与陆平友两人,深情款款,依依不舍。

    借用前世的形容词汇,便是所谓“眼神拉丝”,以及“性张力拉满”。

    “这么多年了,他们两人居然还是这么腻歪。简直想夸一下他们的爱情好专一。”谢凡感觉恋爱的酸臭味道扑面而来,那味儿简直太冲了。

    但转眼又想到伍达志可是将自己妹妹嫁给了陆平友。顿时觉得非常别扭,甚至有些恶心想吐。

    “原来前一阵子陆平友去访朋友,不在四合院住,便是访的这个‘朋友’。

    伍达志的妹妹可真是倒了八辈子血霉,被亲哥哥坑了。包办婚姻简直害死人。

    陆表叔也是,平时多精明强干的一个人。怎么就看不出来自己儿子和大舅哥有点特别关系呢。”

    谢凡心中不禁开始吐槽起来。本来怀揣着一番离愁别绪,伤春悲秋,顿时也去了大半。

    万幸想到张世贤和表妹王小姐婚姻美满幸福。虽然张胖子婚前有些恐婚情绪,可是婚后两人反而琴瑟和鸣。

    前年张家遭遇财务危机,王小姐还慷慨解囊,用陪嫁帮衬夫家渡过难关。

    这趟北京之行,张世贤虽然忙于生意,常有应酬宴饮,却从未眠花宿柳。无论每日到多晚,也都会赶着宵禁时辰,一更三点前回到南城四合院歇息。

    这趟生意赚得盆满钵满,张世贤大手一挥给妻子购置了诸多珠宝首饰,毛料皮草。此刻张胖子正忙着指挥脚夫往漕运船上搬行李,一张胖脸上满是汗水与回家的喜悦之情。谢凡见张世贤这样欢喜急切,对婚姻也生出些向往之情。

    临行前照例讲了些道别珍重之语。众人对着谢凡更是一番勉励祝福,“前途不可限量”、“平步青云”之类。

    谢凡想到要做三年庶吉士,自己学问有限,自觉前途暗淡。真是“哑巴吃黄莲,有苦说不出”。只好含糊其辞,勉强应承。

    送别亲戚,又请朋友。

    谢凡前日答应了要招待唐监生吃顿好的。便拿出五分银子,吩咐尤厨子整治一桌席面与上好酒水,请唐监生来孝顺胡同四合院中做客。

    谢凡顺便想听唐监生说些朝堂流言。此后要做庶吉士,少不得要见风使舵,见机行事。

    唐监生本来对着谢凡是一副恭敬神色,可一踏进四合院大门便有些抑制不住的嫌弃。

    等到进屋落座,唐监生见这屋内陈设实在寒酸,简直惨不忍睹。终于开口询问谢凡:“堂堂庶吉士,怎么就住在这么一个逼仄寒酸的地儿?连一件像样的家具也没有。”

    谢凡只好苦笑,明说自己实在囊中羞涩。内城里房价又高,只能负担得起这里。

    唐监生倒是挺敞亮,便说可以借谢凡点银子,让谢凡改善改善生活环境。

    谢凡想起陆才明所说京债,忙不迭拒绝。

    唐监生又说,还可以送谢凡几件家具,也算个贺礼。

    谢凡正欲拒绝。唐监生忙解释说,这几件家具是自家铺子里的死当,早该处理了。只是一直没得空儿处置,放在库里也是碍事儿。自己老娘掌眼过了,东西也算不上值钱。

    谢凡依旧拒绝了唐监生送家具。只说这房子太小,好东西也摆放不开。

    但是对唐大头的老娘颇为好奇。便追问唐监生,他老娘怎么还会掌眼?

    在谢凡看来,此时良家女子,多半大门不出,二门不跨。更不事生产。哪怕识得字,读过书,也是多半如倩娘那般学些《女论语》和《女戒》之类,教导妇女封建道德伦理的书籍。

    唐监生倒不勉强,也不计较。接着说,自家老娘便是家里当铺的大朝奉。

    谢凡更惊奇了。一间当铺能否盈利,全靠大朝奉能否妥善鉴别当品价值。可以说是大朝奉在当铺中至关重要。连忙请唐监生展开讲讲他家老娘乃是何方神圣。

    原来唐监生老娘父亲,也就是唐监生外祖父,便是唐家铺子上一位大朝奉。唐监生老娘自小便随着父亲在铺子里鉴定估价,耳濡目染,学得了掌眼这本事。

    唐监生父母年纪相仿,自小相识,青梅竹马。两人十六七岁便私定了终身。

    可惜唐监生祖父看不上大朝奉家闺女,觉得她相貌简陋,身段又不好生养,更要紧还特别嘴碎。

    唐监生外祖父也看不上当铺少东家,觉得他文邹邹,娘们儿兮兮,不像个能抗事儿的爷们儿。

    两位老父亲,各自都给儿女寻了别的亲事。可是当年的唐监生父母愣是坚持不从。两人一齐生生拖到了快三十岁。

    熬到双方父亲实在看不下去。唐监生外祖父看着女婿实在痴情一片,唐监生祖父想着儿媳妇好歹有一身本事。便终于松口,同意两人成亲结婚。

    可惜唐监生父母也许是岁数大了些,也许是确实不好生养,果然只生了唐监生和唐小妹两个孩子。

    唐父给儿子唐秋芳捐了监生,女儿唐小妹则留在自家铺子里帮忙做事。

    最后唐监生又补充一句:“我也就是听说。毕竟当年的事儿,我也没在场。确实赶不上不是。”始终不忘记嘴碎。

    听完唐监生一番讲解,谢凡终于明白唐监生为何如此相貌性情,想必都是随了他母亲。

    更由衷佩服起唐监生父母。两人为了爱情,硬是撑到了三十岁。在如此社会环境之中,实在勇气可嘉。

    心中赞叹起来:“想不到唐监生父亲看起来斯文白净,却有如此勇气,违抗父命。唐监生母亲更是厉害,身为女子,能有如此本领,做了当铺大朝奉。”

    谢凡连忙举杯向唐监生进酒,称赞令尊令堂勇气可嘉、情比金坚。令堂更是女中豪杰,巾帼不让须眉。

    唐监生已经饮过几杯,脸色微醺,说话也大胆了些。

    便打趣谢凡:“你这南京大萝卜也是颇为特别,旁人多觉得家父家母离经叛道,尤其是我老娘不守妇道。你却夸奖他们两人,也是读书人中异类了。”

    谢凡也饮了一杯酒,哈哈大笑起来。说自己若是有机会,倒是想求娶一位如令堂这般女子为妻。

    唐监生听了更是抚掌大笑,说自家还有个老姑娘,便是如自家老娘一般脾气秉性。只是可惜没有一个青梅竹马的傻少爷,坚持不懈等着求娶呢。

    这说得便是唐监生的嫡亲妹妹,唐小妹了。因为唐家兄妹两人相貌性情皆是随了母亲,生得方脸大头,性情豁达又十分嘴碎。

    唐监生身为男子倒也无甚大碍。唐家家境富裕,出手阔绰,早早为他定下一门亲事。唐监生去年便已经娶妻成亲。

    唐小妹身为女子却是天差地别。虽然娘家富裕,也有人家贪图嫁妆丰富愿意求娶的。可是她自己有一身掌眼本事,能在当铺独当一面。根本瞧不上那些没本事的男子。如今唐小妹年过十七,却并无婚约。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

    唐监生只是随意说起,谢凡却真动了心想求娶唐小妹。

    在谢凡看来,唐家父母恩爱情深,家庭氛围一定和谐温暖。唐监生兄妹自小在和谐温暖家中成长,才会有唐监生这样乐观开朗性格,以及风趣幽默口才。唐小妹更是随母亲学了掌眼鉴定本事,能在当铺中独当一面。

    可见唐小妹是位独立能干、性格有趣的女子。至于相貌,谢凡觉得夫妻两人须得相伴一生,白头到老。相貌美丽固然很好,但是容颜终将老去。与脾气秉性相比,相貌算不得最为重要。

    只是谢凡有些担心祖父祖母不愿接受唐小妹相貌和唐家出身,现下婚姻大事,必须家中长辈首肯。谢凡自己又是鳏夫,唐小妹未嫁之身,恐怕介意。

    但又想到自己如今人在北京,又是庶吉士。祖父祖母远在千里之外,又不能得知唐小姐脾气外貌。而上次登门,唐父对自己已经颇为客气。便多增添了几分自信。向唐监生约定,自己下回一定登门,再拜访唐父唐母。

    唐监生此时饮酒有些上头,也未曾多想便一口答应下来。

    过后唐监生又说了些时下趣闻流言,谢凡捡了些要紧的记在心中。

    主宾尽欢之后,谢凡便送唐监生到胡同口,各自回家不提。

    宴请过唐监生,谢凡带上文章,随着其他二甲十六位进士,未来庶吉士一齐拜访了会试座师,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陶东阳大人。

    此次拜访,陶家下人接待一众进士颇为热络。热情迎接进门后,又上香茶上点心。

    陶大人亦是热情亲切,对着众人好一番勉励鼓舞。陶大人生得方脸浓眉,鼻若悬胆。此刻笑容满面,显得格外和善。

    只是在谢凡听来,陶大人并未说没什么实在言语,也未有提点教导。说来说去皆是些场面话,什么“忠君体国”,“报效君父”,“社稷为重”等等。面面俱到,叫人挑不出错来。

    谢凡听在耳中,一律左耳进右耳出。只随着众人应声附和,点头微笑。

    接着谢凡又分别拜访了南直隶乡试两位座师,高大人与杨大人。也许是因为会试舞弊一案,两位大人府上都有些冷清,接待门房也是有些拘谨客气,全无新年期间嚣张气焰,更未曾向谢凡索要好处。

    因为谢凡选了庶吉士,两人对谢凡倒也亲切了不少。不光问了谢凡学问,还问了谢凡家中如何。谢凡都一五一十老实答了。

    对于学问,谢凡自知水平有限,倒也不曾避讳,拿出前日所作文章。只老实说自己才疏学浅,尚且需要多加提高,求老师提点。

    两位大人都看过谢凡文章,见他如此坦诚,倒也觉得孺子尚可教,着实提点了谢凡几句:

    谢凡所作文章,文理通顺,朴实自然,言之有物,这是好处。可惜欠精采,少出色,又少用典故与修辞,读来缺少朗朗上口、耳目一新之感。

    两位座师都点评都大同小异,谢凡知道乃是中肯评价、肺腑之言。于是牢牢记在心中。只是缺少文采一事,须得日常积累,才能提高,正是所谓“功夫在诗外”。谢凡暗暗决定以后须得多加练习。

    至于家境,谢凡便简要说了自幼父母双亡,由祖父祖母抚养成人。曾娶了同县乡宦女儿为妻,只可惜妻子已经离世。两位大人听了皆是摇头叹息,面露同情之色,嘱咐他一定孝养祖父祖母。

    只是高大人听了,又问了谢凡家中可有为他再次定亲。谢凡顿时心中警铃大作,但也只好如实回答,家中还不曾再为自己说亲。

    最后谢凡登门拜访乡试房师孙大人。

    因为上回拜访孙家,谢凡见桌上菜色简单,屋中陈设简陋。结合孙大人自述父亲早亡,翰林官俸禄有限。谢凡便要尤厨子买了一副猪蹄膀作为礼物带到孙家。

    孙大人见谢凡带来蹄膀果然颇为欢喜。也不曾过多推辞,忙不迭让妻子收下,拿去厨房收拾。

    两人依旧畅谈一番,片刻孙大人招呼谢凡留饭。

    谢凡带来猪蹄膀,果然被红烧过端上了桌子。孙大人再三劝菜,谢凡也不好意思落筷子吃蹄膀,自己送来的礼,怎么能自己给吃了。

    结果孙大人也只略吃了几口猪蹄膀,之后猪蹄膀便被孙夫人端回了后厨。

    谢凡不免有些奇怪,为何孙大人不吃蹄膀。若是不爱吃,那孙大人见了蹄膀明明颇为欢喜。

    也许是谢凡奇怪神色有些明显,叫孙大人看出了什么。孙大人显得略有些羞赧,含含混混说道蹄膀难得,既然还有剩下,便拿去给自己母亲和女儿吃了。

    谢凡这才知道原来孙大人结婚多年,膝下只有一个女儿。

    注释:

    更:古代一夜分为五更,每更为一个时辰。19:00-21:00为一更,03:00-05:00为五更。

    点:古代使用铜壶滴漏计时,以下漏击点为名。一更分为五点,一点约合24分钟。

    死当:又称绝当,指当户既不赎当也不续当,典当行无法收回当金并获得利息及相关费用,当铺能实际占有死当物品变现。

    掌眼:对艺术品、古玩等藏品进行鉴定甄别的过程。

    朝奉:明清常称盐店、典当店员为朝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