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家致富考科举 第91章 生活工作两难
热门推荐:
高达纵横G世纪
徒儿你已无敌,下山去吧!
废我皇位,我不要了怎的还急眼了
HP共享梦境后,老伏被我攻略了
神医下山:先拿养子开刀
疯批王爷的替嫁小医妃娇软可人
尘封的伤
穿越主母之我要逆天改命
政道问鼎
土地清丈结果由现任考核前任,此言一出,在场众人望向谢凡的目光顿时变得锐利起来。
“完蛋了,前面皇帝老板一直没有cue到我。这下一激动,就把心里的实话都说出来了。”
感受到阵阵眼刀的谢凡有些后悔。但是说出去的话,泼出去的水。现在还在御前,他只能硬着头皮说完,再向天子作了一揖。
皇上的表情倒是面带微笑,显得颇为欣慰。而且谢凡莫名觉得,皇帝这笑容是发自内心。
“虽然被同事讨厌,但是被老板喜欢。也行吧。”谢凡心里开始自我安慰。
经筵结束,天子也着急不曾表态。只是笑眯眯赞许众位爱卿各抒己见,远见卓识。
经筵日讲依旧在和谐氛围中结束。
谢凡照旧独自回去,也未理会同僚种种异样眼光。
后来孙大人与谢凡说起此事,向来宽厚待人的孙大人也忍不住对谢凡说道:
“下任县官考核上任鱼鳞册,可真是太过苛刻。这简直是断了县官的活路,推而广之,恐有官员龃龉构陷。
与时这样讲,欠考虑了。
现银折合成赋税先在南直隶与浙江试点,再逐步推广。倒是有理有据。毕竟大明幅员辽阔,各地不同,不可一刀切。”
谢凡知道孙大人也是好意,所以由衷道谢。
之后又说起孙夫人即将临盆,自己与孙小姐婚事将近。
多年无子与女儿未嫁,本是孙大人两大心病。
如今女儿婚事既定,未来女婿是自己爱徒,两家住得又近,将来也能常常见到女儿。
很快妻子即将生产,极有可能孙家终于有后。
说起此事,孙大人果然心情顿时大好。兴冲冲与谢凡说起婚事。
谢凡遵守与那日与孙小姐承诺,主动提出可将婚期延后。免得孙家忙不过来,也让孙小姐可以多多陪伴母亲,以全孝道。
孙大人闻言更是欣慰,对谢凡连声道谢。
谢凡颇有些不好意思,可是想到未婚妻孙小姐,又有些烦躁不安。
“晚点和孙小姐结婚也好。将来天天在一起,恐怕少不了吵架生气。”谢凡暗自叹气。
之后顺势提起宋稳婆在城中口碑不错。没想到孙大人为了妻子,已经打听过稳婆。颇有些得意地对谢凡说,早已预先付了定金,正预备请宋稳婆来接生。
谢凡得孙大人实在是大大的好人,又多了几分钦佩之情。
回家之后,谢凡向祖父祖母禀明,自己与孙大人商定将婚期推迟。等孙夫人产褥期满,再娶妻成亲。
不出意料,二老顿时面色有些不悦。
虽然婚期推迟,对于孙家来说倒是便利。但是对于谢家来说,却有些风险。
妇人生产本就凶险万分,孙夫人又是高龄产妇。万一有个好歹,孙小姐便要守孝三年。而两家婚姻已经定下,谢家不能悔婚退婚,只能再等三年。
因为谢凡已经是“大龄剩男”,又是家中独苗。所以谢老秀才与陆氏巴不得谢凡原地成亲娶媳妇,立马为谢家开枝散叶。
但是君子一言九鼎,既然宝贝孙子已经答应了孙家。二老也只好接受现实。
对于婚事推迟谢凡其实颇为欢喜,不过也不好明显表示。只是将喜悦暗暗藏在心中:
“每天回家都多个陌生人已经挺烦人了。还是那个不懂事的孙小姐,只怕会把我气死。晚一点也好。”
既然生活上不用再操心,于是谢凡就将心思放到了工作上。
由于前世历史知识,谢凡知道明代实际亡于土地兼并。
大量土地被集中在少量地主豪绅手中,普通农民流离失所,生计艰难。为农民起义提供了基础和发展土壤。哪怕没有满清,内部农民起义也能覆灭明朝统治。
除了所谓“大明国祚永昌”这一大义,谢凡也对于普通百姓有种发自内心的同理心。
来自和谐社会的他,不希望社会贫富差距太大。如果强者越强,弱者越弱。
当弱者弱到只能铤而走险,用一条命去拼,去对抗整个社会。那便会天下大乱。
只是对于如何在封建时代做官僚,谢凡有些生疏。
文官集团例行抱团取暖,他总有些不适应。诗文唱和,相互保举,这样“拉帮结派”,他总是格格不入,能躲就躲。
在朝官之中,除去孙大人与高大人两位老师,谢凡再无格外亲近之人。
不过在官场中缺少朋友,谢凡并不遗憾。因为谢凡隐隐感到,皇帝并不喜欢文官抱团。
前世谢凡也看过种种宫斗权谋电视剧,知道所谓“权力的游戏”往往血腥残忍。
但是在谢凡入了翰林院,为了修撰史书,正而八经研读历史典籍,朝廷文书之后。他终于深感权力不仅能泯灭良知,更能扭曲人性。
对于皇帝来说,统治的最大敌人,不是农民起义,不是异族敌人,不是灾害饥荒,而是官僚集团。
历来王朝更迭,多是亡于统治集团内斗。
皇帝总是防备着大臣。史书中名声显赫,身居高位,的文臣武将,几乎无人善终。
李斯、韩信、周亚夫、岳飞,都是如此。
毕竟人心隔肚皮。皇帝怎么知道,文曲全才,位高权重的丞相,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诸葛丞相,还是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丞相?
到了大明,太祖洪武皇帝甚至直接废弃了丞相制度,以免大权旁落。
虽然洪武皇帝给开国功臣赏赐(批发)了许多免死铁券。但是也借着洪武四大案对着满朝文武反反复复大清洗。将开国功臣以及家族基本物理消灭。
以至于谢凡怀疑人生:明初做官的职业环境如此恶劣,职业风险如此巨大。
怎么现在还有许多读书人积极参加科举,积极投身官场?
注释:
洪武四大案:洪武十三年(1380年)的胡惟庸案,洪武九年或洪武十五年(1376年或1382年)的“空印案”,洪武十八年(1385年)的郭桓案,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的蓝玉案。
“完蛋了,前面皇帝老板一直没有cue到我。这下一激动,就把心里的实话都说出来了。”
感受到阵阵眼刀的谢凡有些后悔。但是说出去的话,泼出去的水。现在还在御前,他只能硬着头皮说完,再向天子作了一揖。
皇上的表情倒是面带微笑,显得颇为欣慰。而且谢凡莫名觉得,皇帝这笑容是发自内心。
“虽然被同事讨厌,但是被老板喜欢。也行吧。”谢凡心里开始自我安慰。
经筵结束,天子也着急不曾表态。只是笑眯眯赞许众位爱卿各抒己见,远见卓识。
经筵日讲依旧在和谐氛围中结束。
谢凡照旧独自回去,也未理会同僚种种异样眼光。
后来孙大人与谢凡说起此事,向来宽厚待人的孙大人也忍不住对谢凡说道:
“下任县官考核上任鱼鳞册,可真是太过苛刻。这简直是断了县官的活路,推而广之,恐有官员龃龉构陷。
与时这样讲,欠考虑了。
现银折合成赋税先在南直隶与浙江试点,再逐步推广。倒是有理有据。毕竟大明幅员辽阔,各地不同,不可一刀切。”
谢凡知道孙大人也是好意,所以由衷道谢。
之后又说起孙夫人即将临盆,自己与孙小姐婚事将近。
多年无子与女儿未嫁,本是孙大人两大心病。
如今女儿婚事既定,未来女婿是自己爱徒,两家住得又近,将来也能常常见到女儿。
很快妻子即将生产,极有可能孙家终于有后。
说起此事,孙大人果然心情顿时大好。兴冲冲与谢凡说起婚事。
谢凡遵守与那日与孙小姐承诺,主动提出可将婚期延后。免得孙家忙不过来,也让孙小姐可以多多陪伴母亲,以全孝道。
孙大人闻言更是欣慰,对谢凡连声道谢。
谢凡颇有些不好意思,可是想到未婚妻孙小姐,又有些烦躁不安。
“晚点和孙小姐结婚也好。将来天天在一起,恐怕少不了吵架生气。”谢凡暗自叹气。
之后顺势提起宋稳婆在城中口碑不错。没想到孙大人为了妻子,已经打听过稳婆。颇有些得意地对谢凡说,早已预先付了定金,正预备请宋稳婆来接生。
谢凡得孙大人实在是大大的好人,又多了几分钦佩之情。
回家之后,谢凡向祖父祖母禀明,自己与孙大人商定将婚期推迟。等孙夫人产褥期满,再娶妻成亲。
不出意料,二老顿时面色有些不悦。
虽然婚期推迟,对于孙家来说倒是便利。但是对于谢家来说,却有些风险。
妇人生产本就凶险万分,孙夫人又是高龄产妇。万一有个好歹,孙小姐便要守孝三年。而两家婚姻已经定下,谢家不能悔婚退婚,只能再等三年。
因为谢凡已经是“大龄剩男”,又是家中独苗。所以谢老秀才与陆氏巴不得谢凡原地成亲娶媳妇,立马为谢家开枝散叶。
但是君子一言九鼎,既然宝贝孙子已经答应了孙家。二老也只好接受现实。
对于婚事推迟谢凡其实颇为欢喜,不过也不好明显表示。只是将喜悦暗暗藏在心中:
“每天回家都多个陌生人已经挺烦人了。还是那个不懂事的孙小姐,只怕会把我气死。晚一点也好。”
既然生活上不用再操心,于是谢凡就将心思放到了工作上。
由于前世历史知识,谢凡知道明代实际亡于土地兼并。
大量土地被集中在少量地主豪绅手中,普通农民流离失所,生计艰难。为农民起义提供了基础和发展土壤。哪怕没有满清,内部农民起义也能覆灭明朝统治。
除了所谓“大明国祚永昌”这一大义,谢凡也对于普通百姓有种发自内心的同理心。
来自和谐社会的他,不希望社会贫富差距太大。如果强者越强,弱者越弱。
当弱者弱到只能铤而走险,用一条命去拼,去对抗整个社会。那便会天下大乱。
只是对于如何在封建时代做官僚,谢凡有些生疏。
文官集团例行抱团取暖,他总有些不适应。诗文唱和,相互保举,这样“拉帮结派”,他总是格格不入,能躲就躲。
在朝官之中,除去孙大人与高大人两位老师,谢凡再无格外亲近之人。
不过在官场中缺少朋友,谢凡并不遗憾。因为谢凡隐隐感到,皇帝并不喜欢文官抱团。
前世谢凡也看过种种宫斗权谋电视剧,知道所谓“权力的游戏”往往血腥残忍。
但是在谢凡入了翰林院,为了修撰史书,正而八经研读历史典籍,朝廷文书之后。他终于深感权力不仅能泯灭良知,更能扭曲人性。
对于皇帝来说,统治的最大敌人,不是农民起义,不是异族敌人,不是灾害饥荒,而是官僚集团。
历来王朝更迭,多是亡于统治集团内斗。
皇帝总是防备着大臣。史书中名声显赫,身居高位,的文臣武将,几乎无人善终。
李斯、韩信、周亚夫、岳飞,都是如此。
毕竟人心隔肚皮。皇帝怎么知道,文曲全才,位高权重的丞相,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诸葛丞相,还是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丞相?
到了大明,太祖洪武皇帝甚至直接废弃了丞相制度,以免大权旁落。
虽然洪武皇帝给开国功臣赏赐(批发)了许多免死铁券。但是也借着洪武四大案对着满朝文武反反复复大清洗。将开国功臣以及家族基本物理消灭。
以至于谢凡怀疑人生:明初做官的职业环境如此恶劣,职业风险如此巨大。
怎么现在还有许多读书人积极参加科举,积极投身官场?
注释:
洪武四大案:洪武十三年(1380年)的胡惟庸案,洪武九年或洪武十五年(1376年或1382年)的“空印案”,洪武十八年(1385年)的郭桓案,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的蓝玉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