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明末:糟糕,我被东林党包围了 > 第413章 欲擒故纵

明末:糟糕,我被东林党包围了 第413章 欲擒故纵

    “有多少军队?”祖大寿沉静的道。

    真是怕什么来什么。

    他并没有太过吃惊,毕竟他早就有这方面的心理准备了。

    “回总兵大人,大约有一万人,大半是骑兵。”那哨骑如实禀报道。

    “再探!”

    祖大寿的心思稍定,一万人,这是个值得琢磨的数字。

    一万人是绝不可能拿下他的关宁锦的,就算是十万人也难,更别提多半是马军。

    “回来!”祖大寿想了想,立即喊住了那个部下。

    “可有看清部队的旗帜,或者他们的统领?”

    “总兵大人,卑职不敢靠的太近,尘土大,没看清,不过他们似乎发现了卑职,但并未驱离。”

    “不必再探了,你直接去拜会他们,问明来意。”祖大寿改变了军令道。

    这无疑是件风险很大的差事,可军令难违,那哨骑仍旧没有迟疑,直接领命而去。

    “传令全营,告知他们这件事。”祖大寿对身边的亲卫道。

    多余的他并没有说,也没必要说,他们在此地尴尬的地位,即使是最底层的士兵也知道。

    各部将领都是他的亲信,也知道遇到这种情况应该怎么应对。

    外松内紧,不表现的太过应激,同时也做好最坏的打算。

    毕竟,没人会拿自己的性命开玩笑。

    祖大寿下达完命令之后,就下了长城的城墙,他回到自己在山海关内的总兵府,并略显焦躁的在客厅内来回逡巡。

    不到五十里的距离,即使是慢点,最多到午后也就抵达这里了,留给他考虑的时间并不多。

    他知道,他必须做个决定了。

    “大人,您召见我?”副总兵、镇南伯祖宽走进来拱手道。

    “他来了,最多两个时辰。”祖大寿对祖宽道。

    祖宽乃是祖大寿家仆出身,对祖大寿忠心耿耿。

    前年建虏入寇时,天子下诏令让祖大寿进京勤王,祖大寿当然没去,他以边防压力过大,若派太多兵,关宁锦防线恐有失为由婉拒。

    但为了面子上过的去,他最终还是派了祖宽率领六千人前去支援。

    原本以为祖宽回不来了,可没想到将建虏赶出关之后,朝廷不仅没有刁难祖宽,反而还给他封了个镇南伯。

    祖大寿驻防关外几十年,到现在可还没爵位呢。

    “真是快呀,大人准备如何应对。”

    祖宽当然猜到了祖大寿说的那个他是谁,又是京城方向,实际上他们驻防在关宁锦的大部分同僚,都知道这事儿早晚会来。

    祖大寿闻言没有立刻回答,而是思索了一会儿道:

    “你毕竟与他共过事,他究竟是个怎么样的人?”

    祖宽闻言愣了一下,他其实只跟张世康见过一面,还是从远处看到的。

    “大人,卑职也不甚清楚呀,那小子杀人不眨眼,不过貌似对将士还不错。

    那个曹变蛟似乎是向他投了诚,属下有次看到那厮对他恭维有加,没想到这个曹变蛟浓眉大眼的,也是个无耻的家伙。”

    祖宽粗人一个,哪里懂的识人的学问,只能根据当初看到的情况告知祖大寿。

    相比来说,他与曹变蛟共事的时间更长,曾经跟这厮在江北剿过寇,当时他俩还时常一块喝酒来着。

    他本以为曹变蛟是个不怕死的猛将,没想到也投靠了那个小白脸。

    “杀人不眨眼又善待将士……”祖大寿嘀咕了一句。

    至少前半句是没什么问题的,毕竟去年张世康差点把士绅杀了个干净。

    至于善待将士,这个人会善待他们吗?

    张世康做了兵马元帅之后,朝廷并未停止对他祖大寿的钱粮军械支持,只是并未多给就是了。

    这真是个难以抉择的问题呀!

    “大人,那小子如今手里不仅握着十万京军,还有卢象升、孙传庭的支持。

    咱们硬碰硬肯定是不成的,依卑职看,倒不如佯装投靠他。

    正所谓伸手不打笑脸人,他总不能不分青红皂白就对咱们动手吧?

    那样只会寒了咱们辽兵的心。”祖宽难得的说了点有建设性的建议。

    这倒是与祖大寿现在的心思不谋而合,不论如何,他们还得靠着朝廷供应粮草军械,是不能真的与朝廷闹翻的。

    否则他们唯一的出路,或许就只有东北边了,那是所有人都不想选的路。

    “暂时就这么办,你去着人通知吴三桂和祖泽远,告诉他们这里的情况,让他们随时等候军令。”

    祖大寿打定了主意道。

    祖宽离开之后,祖大寿立即命令自己的亲卫准备,既然要向张世康投诚,即使是佯装,那也得拿出诚意来。

    但他又觉得五百的亲卫还是太过冒险,便将迎接张世康的队伍加到了一千人,皆是关宁骑兵。

    ……

    “大帅,距离山海关只剩二十几里了。

    已经发现了五六波的哨骑,应当都是山海关那边的。”孙维藩打马过来汇报道。

    张世康身着一身闪闪发光的金甲骑在战马上,连着赶了五六天路,难掩脸上的疲惫。

    “那是堤防着咱们呢,唉,这群人,夹在中间也不嫌难受。”张世康调侃道。

    他是知道祖大寿后来的结局的,不过根据这厮后来的一系列记录来看,这人也真是个拧巴的人呀。

    如果他是祖大寿,要么造反,要么想办法获取天子的信任,绝不会什么都不做,就在关宁锦熬着。

    可孙维藩并不清楚后来发生的事,见张世康的脸上仍旧看不出凝重,不由得再度劝道:

    “大侄子,祖大寿心思叵测,你得重视起来。

    关宁军可不是流寇,他们也算是我大明的精锐了。”

    孙维藩只有在没办法说服张世康时,才称呼大侄子,他知道张世康并不在意这些称呼。

    只是想让张世康明白,他这个老叔,可是将一切都压在了他这个大侄子身上,万事不能犯险,都要慎重。

    就像他无法说服张世康带更多的部队出这趟远门,所以他只能在这一万兵马上下功夫。

    这一万兵马有六千骑兵,四千步军,不仅皆是从精锐中挑选出的精锐,而且每一队几乎都是双将领,甚至三将领。

    是的没错,这一万兵马,竟将近卫军的全部将领都给带了来,说是军官团也不为过了。

    如今西山大营剩下的七八万人,仅留下了文邦国一个副将守家。

    当然,孙维藩这么做无疑是违规的,但是他不怕,因为他手里可是有当今天子的密令的。

    崇祯皇帝没能说服张世康,只得把目光放在了其他人身上,于是便悄摸的给孙维藩下令。

    让他不惜代价也要保证这次巡边过程中张世康的安全,于是孙维藩脑门一热,就又搞了个军官团出来。

    别的不说,这一万人即使遇到建虏同样的数量,那都是绝对不惧的,每一队两到三个同级将领,战死一个,还有俩,最大限度的保证军队的战斗力。

    “世叔,说了多少次,军队之中称职务!”张世康敷衍道。

    他实在懒得解释太多,他的判断基本是基于此后发生的事,就是解释了,孙维藩也不会相信。

    孙维藩闻言也很无奈,只得命令全军严加防范。

    又大半个时辰之后,军队终于抵达山海关附近,张世康已经看到山海关高大的城墙了。

    他端着单筒望远镜望向山海关的城门口。

    “呵,这厮估摸着是要跟本帅玩欲擒故纵了!”

    通过望远镜,但见一个年迈的老将军已然在城外摆好了迎接的架势。

    只是,迎接的人有点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