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大唐:李承乾的皇位我保定了 第214章 李世民的决定
看到下方议论纷纷的大臣,李世民的眼神深邃而复杂,他轻轻捻动着拇指上的玉扳指,对身旁的王德使了个不易察觉的眼色。
大殿之内,烛火摇曳,映照着每个人脸上的神色各异,空气中弥漫着一种难以言喻的紧张与压抑。
王德见状,沉稳地向前迈出一步,声音洪亮而威严:“肃静!大殿之上,不得喧哗!”
他的声音回荡在空旷的大殿之中,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力量,使得原本嘈杂的大殿瞬间安静了下来,只剩下偶尔传来的衣袍摩擦声和远处宫门外传来的更鼓声。
李世民的目光缓缓扫过众臣,最终定格在侯君集身上,那眼神中既有审视也有几分不易察觉的惋惜。
他冷声开口,语气中带着几分不容置疑的威严:“侯君集,魏征所弹劾你的三大罪状,朕今日欲听你亲自辩解,你有何话说?”
侯君集闻言,身形一震,随即出列跪倒在地,躬身行礼,声音中带着几分激动与不甘:
“启禀陛下,臣实乃冤枉!臣领命远征高昌,历经千辛万苦,跋涉万里之遥,只为替我大唐求取白叠子,岂料那高昌王非但不配合,反而傲慢无礼,对我大唐毫无敬畏之心。臣与将士们顶着凛冽风雪,日夜兼程,唯恐误了春耕大计,万般无奈之下,方下令攻城,以正国威,此中曲折,望陛下明察!”
说到这里,侯君集的声音微微颤抖,似乎回想起了那段时光:“至于高昌王妃之事,实属酒后失态,臣与部下庆祝胜利,一时贪杯过量,未曾想竟酿成大错,臣愿领受责罚,但绝无半点谋反之心!至于运回的财物,臣已尽数登记在册,并悉数上缴国库,唯余些许私藏,实则是为阵亡将士之家属略表心意,望陛下体谅臣之苦心。”
他抬头望向李世民,眼中闪烁着忠诚与恳切的光芒,仿佛能穿透岁月的尘埃,回到那些年并肩作战的日子。
“臣随陛下征战四方,虽未建赫赫战功,却也始终鞍前马后,冲锋陷阵,对陛下之忠心,天地可鉴!今魏大人仅凭麴智盛片面之词,便欲置臣于死地,臣心中不服,望陛下能明辨是非,还臣清白!”
李世民听罢,神色复杂,沉默良久。
他望着侯君集那饱经风霜的脸庞,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情感。
的确,侯君集跟随他多年,南征北战,立下汗马功劳,即便没有显赫战功,那份忠诚与努力也是不容置疑的,但若因此事轻易饶恕,又恐难以服众,更无法向那些小国展示大唐的威严与公正。
大殿之内,气氛再次凝固,烛火摇曳中,每个人的脸上都映出了各自的心思与考量。
李世民站在大殿之上,深吸一口气,胸中的决意似乎也随着这气息而愈发坚定。
大殿内,群臣静默,唯有烛火跳跃,与窗外偶尔传来的鸟鸣交织成一幅静谧而复杂的画面。
就在这凝重的气氛中,李世民的目光不经意间掠过了角落中看似神游物外的凌游。
凌游一身官袍,长发随意束起,眼神中却闪烁着异样的光芒,仿佛早已洞悉了这一切的纷扰,李世民心中一动,一个念头悄然成形。
“凌游,你觉得侯君集这三大罪状,朕该如何处理?”李世民的声音在空旷的大殿中回荡,每一个字都清晰可闻,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凌游听到李世民这话,顿时就想开喷,你自己不想重罚,又还想安抚麴智盛,却把这烫手山芋扔给小爷。
吐槽完后,凌游出声道:“敢问魏大人,凉国公这三大罪状您是从何得知的?”
魏征闻言,正色道:“本官与大理寺卿亲赴军营,一一询问了随军出征的将士,他们的证词足以证明凉国公之罪,此外,高昌王子麴智盛亦亲自向本官陈述了此事,言之凿凿,不容置疑。”
侯君集闻言,脸色瞬间变得苍白如纸,感觉十分难以置信,心中涌起一股前所未有的寒意,那些昔日的袍泽,自己对他们不薄,如今却成了将他推向深渊的推手。
凌游见状,心中暗叹,表面上却不动声色地转向李世民:“陛下,既然此事已有军中将士为证,且麴智盛亦亲自来长安告状,若不重罚凉国公,恐难以平息民愤,更无法向麴智盛交代。”
言罢,凌游故意停顿片刻,目光意味深长地掠过侯君集,后者虽心中焦急万分,却也只得强自镇定。
凌游继续道:“然则,臣以为凉国公之罪,实则可归结为两点:其一,酒后失德,玷污高昌王妃,此为大不敬;其二,贪墨财物,中饱私囊,此为不忠,至于高昌王之死,实乃两国交恶,战场之上生死有命,不宜作为定罪之由。”
说到这里,凌游微微一顿,目光中闪过一丝狡黠:“故臣建议,削去凉国公之国公爵位,降为侯爵以示惩戒,同时留用军中,以观后效,至于麴智盛,陛下可赐其爵位,让他在长安安享晚年,如此既显陛下仁德,又可向周围小国表明大唐不会包庇任何犯错之人。”
李世民闻言,眉头紧锁,沉默片刻后,目光扫过群臣,似乎在寻找着反对的声音。
但大殿内一片寂静,无人敢轻易开口。
最终,李世民缓缓点头:“如此处置,甚合朕意。众爱卿以为如何?”
群臣见状,纷纷躬身行礼,异口同声道:“陛下圣明!”
李世民满意地点了点头,沉声道:“既如此,便依凌游所言,侯君集,你酒后失德,贪墨财物,朕念你过往功绩,削去你国公爵位,降为侯爵,留用军中,同时你要将贪墨之物如数上缴。”
“至于那麴智盛朕赐他逍遥侯爵位,即日起就留在长安,退朝!”
言罢,李世民站起身来,大步走向殿外,群臣纷纷跪拜相送:“陛下圣明!恭送陛下!”
侯君集心中虽有不满,但也知道这已是最好的结果,只能谢恩领旨。
大殿之内,烛火摇曳,映照着每个人脸上的神色各异,空气中弥漫着一种难以言喻的紧张与压抑。
王德见状,沉稳地向前迈出一步,声音洪亮而威严:“肃静!大殿之上,不得喧哗!”
他的声音回荡在空旷的大殿之中,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力量,使得原本嘈杂的大殿瞬间安静了下来,只剩下偶尔传来的衣袍摩擦声和远处宫门外传来的更鼓声。
李世民的目光缓缓扫过众臣,最终定格在侯君集身上,那眼神中既有审视也有几分不易察觉的惋惜。
他冷声开口,语气中带着几分不容置疑的威严:“侯君集,魏征所弹劾你的三大罪状,朕今日欲听你亲自辩解,你有何话说?”
侯君集闻言,身形一震,随即出列跪倒在地,躬身行礼,声音中带着几分激动与不甘:
“启禀陛下,臣实乃冤枉!臣领命远征高昌,历经千辛万苦,跋涉万里之遥,只为替我大唐求取白叠子,岂料那高昌王非但不配合,反而傲慢无礼,对我大唐毫无敬畏之心。臣与将士们顶着凛冽风雪,日夜兼程,唯恐误了春耕大计,万般无奈之下,方下令攻城,以正国威,此中曲折,望陛下明察!”
说到这里,侯君集的声音微微颤抖,似乎回想起了那段时光:“至于高昌王妃之事,实属酒后失态,臣与部下庆祝胜利,一时贪杯过量,未曾想竟酿成大错,臣愿领受责罚,但绝无半点谋反之心!至于运回的财物,臣已尽数登记在册,并悉数上缴国库,唯余些许私藏,实则是为阵亡将士之家属略表心意,望陛下体谅臣之苦心。”
他抬头望向李世民,眼中闪烁着忠诚与恳切的光芒,仿佛能穿透岁月的尘埃,回到那些年并肩作战的日子。
“臣随陛下征战四方,虽未建赫赫战功,却也始终鞍前马后,冲锋陷阵,对陛下之忠心,天地可鉴!今魏大人仅凭麴智盛片面之词,便欲置臣于死地,臣心中不服,望陛下能明辨是非,还臣清白!”
李世民听罢,神色复杂,沉默良久。
他望着侯君集那饱经风霜的脸庞,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情感。
的确,侯君集跟随他多年,南征北战,立下汗马功劳,即便没有显赫战功,那份忠诚与努力也是不容置疑的,但若因此事轻易饶恕,又恐难以服众,更无法向那些小国展示大唐的威严与公正。
大殿之内,气氛再次凝固,烛火摇曳中,每个人的脸上都映出了各自的心思与考量。
李世民站在大殿之上,深吸一口气,胸中的决意似乎也随着这气息而愈发坚定。
大殿内,群臣静默,唯有烛火跳跃,与窗外偶尔传来的鸟鸣交织成一幅静谧而复杂的画面。
就在这凝重的气氛中,李世民的目光不经意间掠过了角落中看似神游物外的凌游。
凌游一身官袍,长发随意束起,眼神中却闪烁着异样的光芒,仿佛早已洞悉了这一切的纷扰,李世民心中一动,一个念头悄然成形。
“凌游,你觉得侯君集这三大罪状,朕该如何处理?”李世民的声音在空旷的大殿中回荡,每一个字都清晰可闻,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凌游听到李世民这话,顿时就想开喷,你自己不想重罚,又还想安抚麴智盛,却把这烫手山芋扔给小爷。
吐槽完后,凌游出声道:“敢问魏大人,凉国公这三大罪状您是从何得知的?”
魏征闻言,正色道:“本官与大理寺卿亲赴军营,一一询问了随军出征的将士,他们的证词足以证明凉国公之罪,此外,高昌王子麴智盛亦亲自向本官陈述了此事,言之凿凿,不容置疑。”
侯君集闻言,脸色瞬间变得苍白如纸,感觉十分难以置信,心中涌起一股前所未有的寒意,那些昔日的袍泽,自己对他们不薄,如今却成了将他推向深渊的推手。
凌游见状,心中暗叹,表面上却不动声色地转向李世民:“陛下,既然此事已有军中将士为证,且麴智盛亦亲自来长安告状,若不重罚凉国公,恐难以平息民愤,更无法向麴智盛交代。”
言罢,凌游故意停顿片刻,目光意味深长地掠过侯君集,后者虽心中焦急万分,却也只得强自镇定。
凌游继续道:“然则,臣以为凉国公之罪,实则可归结为两点:其一,酒后失德,玷污高昌王妃,此为大不敬;其二,贪墨财物,中饱私囊,此为不忠,至于高昌王之死,实乃两国交恶,战场之上生死有命,不宜作为定罪之由。”
说到这里,凌游微微一顿,目光中闪过一丝狡黠:“故臣建议,削去凉国公之国公爵位,降为侯爵以示惩戒,同时留用军中,以观后效,至于麴智盛,陛下可赐其爵位,让他在长安安享晚年,如此既显陛下仁德,又可向周围小国表明大唐不会包庇任何犯错之人。”
李世民闻言,眉头紧锁,沉默片刻后,目光扫过群臣,似乎在寻找着反对的声音。
但大殿内一片寂静,无人敢轻易开口。
最终,李世民缓缓点头:“如此处置,甚合朕意。众爱卿以为如何?”
群臣见状,纷纷躬身行礼,异口同声道:“陛下圣明!”
李世民满意地点了点头,沉声道:“既如此,便依凌游所言,侯君集,你酒后失德,贪墨财物,朕念你过往功绩,削去你国公爵位,降为侯爵,留用军中,同时你要将贪墨之物如数上缴。”
“至于那麴智盛朕赐他逍遥侯爵位,即日起就留在长安,退朝!”
言罢,李世民站起身来,大步走向殿外,群臣纷纷跪拜相送:“陛下圣明!恭送陛下!”
侯君集心中虽有不满,但也知道这已是最好的结果,只能谢恩领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