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我在大唐当侯爷 > 第1459章 追随者

我在大唐当侯爷 第1459章 追随者

    长亭外,古道边。



    芳草碧连天。



    三月的帝京城郊外,四处一片郁郁葱葱之景。尤其三月开春,许多地方春耕都已经结束,田地里面更是秧苗生长,一派生机勃勃之景象。



    而这道路旁边,却是有一个二十出头的青年,正站在凉亭中。



    他静静的等待着。



    青年虽说脸上的神情显得很镇定,可时不时却是会朝着帝京城的方向看去,瞅一眼通往帝京城的官道,看看官道上是否有人来。



    只是连续看了几次,也不见来人,青年明显也是有些失望。



    他深吸口气,让自己镇定下来。



    然后,又继续等待着。



    青年又等了一段时间,忽然间,耳朵一动,他听到了官道远处传来的马蹄声。青年连忙站起身,眺望远方,赫然看到了通往帝京城的官道上,有了一队人马奔驰而来。



    这一队人马,都是甲胄在身。



    一个个策马疾驰。



    “来了,终于来了。”



    青年的眼中,露出了激动神情,他连忙就自凉亭中走出来,然后来到了官道上,便静静的等待着。时间不长,这一队骑马的队伍已经到了青年所在的位置。



    青年双手合拢,直接跪在地上,以头叩地道:“草民骆宾王,拜见太上皇。”



    来的队伍,赫然是杜启的队伍。



    杜启也是骑马赶路的。



    离开帝京城时,有诸多人送行,杜启都是勒令回去了。这一路赶来,沿途也没有人阻拦送行,所以一路顺利,不过杜启没想到,他走了一段距离后,竟是在半路上遇到了人拦路,而且这人竟是骆宾王。



    他自是知道骆宾王的。



    要知道骆宾王的一首《咏鹅》,那是真的好。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这一首诗堪称经典。



    尤其骆宾王其人,也是极有才华的,连武则天都称赞骆宾王才学出众。只可惜,骆宾王时运不济,终其一生,都不得显赫,都不能施展抱负。



    杜启看着跪在地上的骆宾王,说道:“你直接在半道上拦路,意欲何为?”



    骆宾王道:“草民,特来投奔太上皇。”



    杜启道:“哦,你投奔朕做什么?”



    骆宾王再度道:“太上皇禅位给当今陛下,是要启程北上,然后南下攻伐倭国,进一步,是要对付遥远之地的大秦帝国。骆宾王,愿为太上皇驱策。”



    杜启眼神锐利,说道:“你如何判定,朕要攻伐大秦?”



    骆宾王说道:“朝廷不曾说太上皇的意图,也不曾公布要开战。可是,朝廷的邸报上,却是说发现了大秦夺取倭国,更发现大秦位于遥远之地。联想到太上皇禅位,故而草民斗胆揣测,太上皇是要对付大秦。草民愚钝,但却有一腔热血,愿追随太上皇,讨伐大秦。”



    杜启点了点头。



    骆宾王的分析的确不错。



    这是个有才的人。



    杜启说道:“骆宾王,朕此去大秦,未必就会一切顺利。甚至于,可能面临极大的危险,你当真考虑好了吗?”



    骆宾王道:“太上皇尚且不惧,何况是草民呢?草民不过是一条贱命,不足挂齿。”



    杜启道:“好,朕收下了你了。”



    骆宾王激动道:“谢太上皇!”



    骆宾王早年家境还算不错,毕竟他父亲是做官的。可惜父亲亡故后,家境迅速衰败,他生活也就变得贫寒起来。好在后来夏国一统大唐,骆宾王倒也生活无忧。



    只是骆宾王却是错过了夏国立国的战事。



    不曾参与其中建功立业。



    骆宾王引以为憾。



    很是遗憾。



    如今能追随杜启,骆宾王的内心,自是无比激动。



    杜启吩咐道:“以后就不必称呼太上皇了,直接称呼陛下即可。朕出海后,夺取了大秦,那便又是一个夏国。”



    骆宾王道:“卑职谨遵陛下之命。”



    杜启道:“骆宾王,朕要攻伐倭国,你有什么策略?”



    骆宾王说道:“陛下,要攻伐倭国,首先是要有足够的讯息,如果没有足够的消息,那么也就只能是纸上谈兵,说说大方向的方针策略罢了。而且,可行度未必高。”



    杜启说道:“无妨,尽管一试。”



    骆宾王听到后知道这是杜启的考验,他显得很是镇定,并没有思考多长的时间,转眼便开口道:“陛下,卑职认为要攻伐倭国,有三方面的考虑。”



    杜启道:“朕愿闻其详。”



    骆宾王说道:“第一方面,那就是粮食、武器,以及出海战船的准备。正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事实上,不止是粮草,一应武器、物资,都必须要配备充足。如果不是出海,那倒是还好。可是,要涉及到出海,却是不一样,更为复杂。”



    “恰是如此,更要准备充分。”



    “确保我夏国的战船,一旦靠近了倭国,就能够直接登陆靠岸。”



    骆宾王说道:“这是第一个方面。”



    杜启道:“第二呢?”



    骆宾王继续道:“第二点,那就是情报的打探。既然我夏国已经知道了倭国的情况,就肯定在倭国有一定的眼线。所以要借助这一批人,摸清楚倭国内大秦兵马的一个情况,了解清楚情况。唯有如此,才能确保能有针对性的出手。”



    “如果对方实力强大,我们明明兵力不足,却还要撞上去,那就是自找死路。”



    “所以要知己知彼。”



    “确保我们抵达倭国后,能取得胜利,至少是要能站稳脚跟。”



    骆宾王说道:“这是卑职的第二方面分析。”



    杜启颔首道:“第三呢?”



    骆宾王再度说道:“第三点,那就是拉拢倭国本土的力量,收为己用。大秦夺取倭国,肯定是有人反对的,不可能没有人和大秦为敌。所以在抵达之前,安排人拉拢地方势力。等到我们抵达后,便能借力打力。不至于是,抵达了倭国孤立无援。”



    顿了顿,骆宾王说道:“如果我们能直接击败大秦的兵马,自是没什么。可是如果实力不足,就需要这本地的力量了。而且击败了大秦的兵马后,也需要人治理倭国,有这些本地的力量,有利于我们维持倭国的治安,有利于我们治理地方。”



    杜启听到了后,脸上露出赞许神情,说道:“虽说还有许多的地方,其实不完善。甚至于有些方面用处不大,但也算是不错了。”



    骆宾王心头顿时松了口气。



    过关了!



    他终于是过关了!



    杜启继续道:“你接下来,就在朕的身边担任主簿,负责处理朕身边的事物。同时,也作为参军参谋军务。”



    骆宾王道:“卑职遵命!”



    这一刻的骆宾王,知道自己这才算是真正立足了。



    杜启不再耽搁时间,再度下令启程。



    一行人继续往北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