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外唐朝 第222章 李恪背后有高人
热门推荐:
带着宿舍闯兽世
快穿,我是年代文的悲惨炮灰
火影:让你杀佐助,你去当魅魔?
重生黑暗流女尊世界的美少年
目标成为怪兽大师
带女儿摆地摊,全球被我馋哭了!
穿越古代嫁鳏夫,别人逃难我躺平
奥术学院:神圣萃取系统
穿越奥特,我的搞事日常
“外交部!”,李世民听完李恪的话重复了一句就思索了起来,而长孙房杜三人眉头紧锁的也在沉思。片刻后未等李世民开口长孙无忌就先大声道:“陛下不可呀!”
“臣倒觉得不错!鸿胪寺现在所拥有的的职能不就是负责与外族势力或国家打交道吗?”,杜如晦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当然没有长孙那样激烈,房玄龄也捏着胡须点头道:“臣也觉得可行,只是六部乃早已深入人心,如今改为七部怕是……”
“辅机你说说为何不可?”,李世民没等房玄龄说完就打断对着长孙无忌问道。
“臣……臣觉得一是房大人说的改为七部不符合族制。”,说完脑子里飞速旋转的思考了一下继续道:“二是只是处理大唐周边几个小国事宜,没必要弄一个部出来……”
“行了!”,李世民也听出来长孙无忌跟本没有充足的理由,不过都是在牵强的东拉西扯罢了。
“此事再容朕考虑考虑,都退下吧!”
“儿臣告退!”,
“臣等告退……”
李恪出来后并未等长孙无忌他们三人,而是直奔崇仁殿而去,就是不愿意和他们三人主要是长孙无忌搭上话,结果刚见过了杨妃还没说上几句话,一个太监就匆匆赶来禀报陛下召见,李恪摇了摇头没办法只得二进太极宫。
“儿臣拜见……”
“行了!没其他人就朕自己,说说你的想法!”
“呃!外交部?”
李世民瞪了李恪一眼吓的他急忙又开口道:“父皇您想听什么?儿臣当时就是想着莒国公封爵已是国公,不如给他升升官,儿臣觉得尚书不是比什么卿品阶大点吗,所以就……”
“就想把鸿胪寺改为外交部?”
“嘿嘿!是极!”
“哼!就没有别的想法?”
当然有!要不是长孙无忌这老小子戏弄我,我才不愿意掺和这事呢!心里这这样想嘴上却道:“儿臣惶恐!”
“滚吧!”
我这暴脾气……走就走!谁稀罕来呀!
“儿臣告退!”
待李恪走后李世民来到龙案前又翻看起了百骑司的密报自语道:“这小子在草原倒是没有什么反常的言行,也没有和唐俭接触过,怎么就想着弄个外交部出来呢?不过这个提议倒是很好,就不知道是他自己想的还是背后有人指点,会不会是那些老家伙!来人!”
李世民说完不知从什么地方出来了一个太监也不说话直接跪地。
“去四季祥问问他们有没有给蜀王乱出什么主意?”
那太监听后立马起身出了太极宫……
长孙无忌出了太极宫越想心中越是惊讶!他作为李世民的心腹兼大舅哥当然明白李世民心里怎么想的,外交部这事估计八九不离十了,虽然看似外交事宜从皇帝直接过问变成尚书省的事,但尚书省不也还归皇帝管吗?而他自己心里也清楚,如果成立外交部对大唐的政治体系其实也没有坏处,反而好处有一大堆,先不说官员配置多了多少岗位,光是从尚书省的管理角度来说权利又大了几分,的确是好事!但这么好的提议怎么就会从一个半大孩子口中提出的呢?不行!这事透着蹊跷,得让太子知道才行,最起码要有个准备,而且得想个办法让太子也得露露脸,总不能这样让李恪压着他!
想完之后长孙无忌回到府中便写了封信交给了长孙冲,然后与他耳语了几句后,长孙冲就急匆匆的离府而去。
当晚李承乾和李泰同时就得到了李恪建议成立外交部的消息,李承乾先是一惊然后大喜,觉得自己这二弟很有才华,能想出如此办法,但当他看到长孙无忌的信后就不这样觉得了,立刻想叫来了自己的心腹商讨一番,后来一想又觉得不行,毕竟舅父告诉自己的万一传出去又怕被李世民猜忌,于是便下定决心安长孙信中所言,明日朝堂之上伙同孔师他们阻止便是。
而李泰得到消息后更是觉得李恪背后肯定有高人指点,毕竟李恪岁数与自己差不多,功课上也没有太大出入,根本不可能提出如此高明的建议,至于是谁就不得而知了。这也加深了李泰对人才的渴望,为李泰出版《括地志》打下了基础!
太子和王爷知道了消息后自然就会流传到世家的耳朵里,他们自然是一百个愿意,毕竟大唐大大小小的官员大部份都是他们的门徒附庸,如果真的成立新的部门自然得需要人才,如此一来那岂不是又便宜了自己这些世家……
就在次日早朝,东宫,世家都准备大干一场时,作为皇帝陛下的李世民却对此只字不提,等到早朝结束后,偏偏又留下了唐俭一人到了偏殿,于是外交部的传闻便像荒草一样疯狂的传开!
始作俑者李恪对此却是一无所知,就算知道了也不会参与其中,只是他纳闷一点为什么对于唐俭的赏赐始终没有下来,难道的外交部的事夭折了?想来想去想不明白的李恪索性也就不再去关注此事,而是彻底的清闲了下来,早上练练功,下午写写课业,没事教教数学,沐休去看看亲军营练练马上功夫,过得好不惬意!
而勤颐坊的建设和裴承先的官声,也在李恪惬意的时光中,快速的完成和提高。起初勤颐坊的百姓看到时突厥人在给他们盖房子时,又闹到了万年县衙,结果县令都没出头,身为县丞的裴承先就把事情完美的解决了,不但百姓没有了怨言,还自发的去监管突厥人干活,至于工钱根本提都没提,也许这就是这个时代人们的淳朴吧!
时间一晃来到了贞观四年的九月底,今年是一个丰收年,大唐自建国之后,真真正正的一个丰收的年景,仿佛从灭了东突厥后大唐的国运就变的好了起来,长安城内百姓们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笑容,特别是勤颐坊的坊民更是笑不拢嘴,无他房子终于建好了,内部的装修也晾干了,今日正式分房,迫切一点的都可以直接入住!
而朝堂上大部分的官员也都面露喜色,传了三个月的外交部,在被人们快遗忘的时候,今日终于被李世民提了出来!
“臣倒觉得不错!鸿胪寺现在所拥有的的职能不就是负责与外族势力或国家打交道吗?”,杜如晦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当然没有长孙那样激烈,房玄龄也捏着胡须点头道:“臣也觉得可行,只是六部乃早已深入人心,如今改为七部怕是……”
“辅机你说说为何不可?”,李世民没等房玄龄说完就打断对着长孙无忌问道。
“臣……臣觉得一是房大人说的改为七部不符合族制。”,说完脑子里飞速旋转的思考了一下继续道:“二是只是处理大唐周边几个小国事宜,没必要弄一个部出来……”
“行了!”,李世民也听出来长孙无忌跟本没有充足的理由,不过都是在牵强的东拉西扯罢了。
“此事再容朕考虑考虑,都退下吧!”
“儿臣告退!”,
“臣等告退……”
李恪出来后并未等长孙无忌他们三人,而是直奔崇仁殿而去,就是不愿意和他们三人主要是长孙无忌搭上话,结果刚见过了杨妃还没说上几句话,一个太监就匆匆赶来禀报陛下召见,李恪摇了摇头没办法只得二进太极宫。
“儿臣拜见……”
“行了!没其他人就朕自己,说说你的想法!”
“呃!外交部?”
李世民瞪了李恪一眼吓的他急忙又开口道:“父皇您想听什么?儿臣当时就是想着莒国公封爵已是国公,不如给他升升官,儿臣觉得尚书不是比什么卿品阶大点吗,所以就……”
“就想把鸿胪寺改为外交部?”
“嘿嘿!是极!”
“哼!就没有别的想法?”
当然有!要不是长孙无忌这老小子戏弄我,我才不愿意掺和这事呢!心里这这样想嘴上却道:“儿臣惶恐!”
“滚吧!”
我这暴脾气……走就走!谁稀罕来呀!
“儿臣告退!”
待李恪走后李世民来到龙案前又翻看起了百骑司的密报自语道:“这小子在草原倒是没有什么反常的言行,也没有和唐俭接触过,怎么就想着弄个外交部出来呢?不过这个提议倒是很好,就不知道是他自己想的还是背后有人指点,会不会是那些老家伙!来人!”
李世民说完不知从什么地方出来了一个太监也不说话直接跪地。
“去四季祥问问他们有没有给蜀王乱出什么主意?”
那太监听后立马起身出了太极宫……
长孙无忌出了太极宫越想心中越是惊讶!他作为李世民的心腹兼大舅哥当然明白李世民心里怎么想的,外交部这事估计八九不离十了,虽然看似外交事宜从皇帝直接过问变成尚书省的事,但尚书省不也还归皇帝管吗?而他自己心里也清楚,如果成立外交部对大唐的政治体系其实也没有坏处,反而好处有一大堆,先不说官员配置多了多少岗位,光是从尚书省的管理角度来说权利又大了几分,的确是好事!但这么好的提议怎么就会从一个半大孩子口中提出的呢?不行!这事透着蹊跷,得让太子知道才行,最起码要有个准备,而且得想个办法让太子也得露露脸,总不能这样让李恪压着他!
想完之后长孙无忌回到府中便写了封信交给了长孙冲,然后与他耳语了几句后,长孙冲就急匆匆的离府而去。
当晚李承乾和李泰同时就得到了李恪建议成立外交部的消息,李承乾先是一惊然后大喜,觉得自己这二弟很有才华,能想出如此办法,但当他看到长孙无忌的信后就不这样觉得了,立刻想叫来了自己的心腹商讨一番,后来一想又觉得不行,毕竟舅父告诉自己的万一传出去又怕被李世民猜忌,于是便下定决心安长孙信中所言,明日朝堂之上伙同孔师他们阻止便是。
而李泰得到消息后更是觉得李恪背后肯定有高人指点,毕竟李恪岁数与自己差不多,功课上也没有太大出入,根本不可能提出如此高明的建议,至于是谁就不得而知了。这也加深了李泰对人才的渴望,为李泰出版《括地志》打下了基础!
太子和王爷知道了消息后自然就会流传到世家的耳朵里,他们自然是一百个愿意,毕竟大唐大大小小的官员大部份都是他们的门徒附庸,如果真的成立新的部门自然得需要人才,如此一来那岂不是又便宜了自己这些世家……
就在次日早朝,东宫,世家都准备大干一场时,作为皇帝陛下的李世民却对此只字不提,等到早朝结束后,偏偏又留下了唐俭一人到了偏殿,于是外交部的传闻便像荒草一样疯狂的传开!
始作俑者李恪对此却是一无所知,就算知道了也不会参与其中,只是他纳闷一点为什么对于唐俭的赏赐始终没有下来,难道的外交部的事夭折了?想来想去想不明白的李恪索性也就不再去关注此事,而是彻底的清闲了下来,早上练练功,下午写写课业,没事教教数学,沐休去看看亲军营练练马上功夫,过得好不惬意!
而勤颐坊的建设和裴承先的官声,也在李恪惬意的时光中,快速的完成和提高。起初勤颐坊的百姓看到时突厥人在给他们盖房子时,又闹到了万年县衙,结果县令都没出头,身为县丞的裴承先就把事情完美的解决了,不但百姓没有了怨言,还自发的去监管突厥人干活,至于工钱根本提都没提,也许这就是这个时代人们的淳朴吧!
时间一晃来到了贞观四年的九月底,今年是一个丰收年,大唐自建国之后,真真正正的一个丰收的年景,仿佛从灭了东突厥后大唐的国运就变的好了起来,长安城内百姓们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笑容,特别是勤颐坊的坊民更是笑不拢嘴,无他房子终于建好了,内部的装修也晾干了,今日正式分房,迫切一点的都可以直接入住!
而朝堂上大部分的官员也都面露喜色,传了三个月的外交部,在被人们快遗忘的时候,今日终于被李世民提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