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外唐朝 第227章 可怜父母心
将近元日崇文馆的老师和学生们都不再刻意督促和学习,李恪觉得有一种后世快放假的感觉。收拾好个人的学习用品跟李泰他们打了招呼出了门刚要去杨妃那,被一个嬷嬷拦了下来。
“参见王爷!”
“嗯!有事?”
“回王爷!皇后娘娘有请!”
李恪点了点头道:“前面带路!”,随后对着梅儿道:“你去母妃那说声,本王晚点再去。”说完带着三德子跟着那嬷嬷直奔立政殿而去。
“儿臣李恪,拜见母后!”
“恪儿快快免礼!”
“谢母后!不知母后此次喊儿臣过来是……?”
“倒也没有什么大事,就是许久未见甚是想念,这不听说上次你去了东宫与高明相谈甚欢,本宫听后非常欣慰,兄弟之间理应如此!”
看来是不放心自己的亲儿子做事呀!怕被我骗了?应该不至于,我只是建议了一下,估计长孙无忌他们应该调查的很清楚了,感谢我?还是算了吧!看看她说什么吧!想到这李恪便回道:“母后赞略了,儿臣与太子大哥本就是手足,其实儿臣并不建议太子大哥做这件事,毕竟儿臣从商已经给皇室蒙羞,要是太子大哥在……,不过还是太子大哥考虑周到,将此事做的天衣无缝,儿臣不及也!”
“呵呵!哪里是他考虑周到,还不是赵国公他们替他想的,虽然是你建议但毕竟这也是高明第一次想要做事,他那当舅父的怎么也得帮助一番不是!对了恪儿,你在蝗灾那年做过此事怎么着也有经验,你觉得高明那还欠缺点什么?”,长孙皇后说完就笑着盯着李恪,弄得李恪心中紧张了一下,不过一想自己也不想怎么样,怕什么随即道:“母后您不说,儿臣到时候也会和太子说一声,确实有个小问题!”
“偶!什么问题?”
“就是人工的问题,儿臣当年用的人是灾民,只管饭没有工钱,若太子大哥勘察完毕明年开春动工,所用之人肯定不会少,到时候是给工钱还是不给?”
“这……,这的确是个事!而且春耕肯定不能耽误!”,长孙皇后刚要发愁突然看到李恪并不着急便心里有了数,开口询问道:“想来你已有对策了吧!”
“回母后,儿臣前些日已经和表兄柴哲威探讨过了,元日前后他就会和太子大哥商谈此事,就看太子大哥能否……”
“正常支付?”,长孙皇后打断李恪插嘴道。
李恪面色正常嘴上道:“对!”,心中却是大惊:上茶的侍女还是三德子!什么叫正常支付?她怎么知道价格?还好没有说露骨的话,否则今日……,又一次小看古代的掌权者,李恪呀李恪多少次了?难道就你聪明吗?别闹了!
长孙皇后也觉得失言随即便道:“亲兄弟还得明算账呢!可高明毕竟第一次做事……”
“儿臣定当全力辅佐!”,李恪躬身说道但心中则劝诫自己:居安思危!……
长孙皇后满意地点点头,“有你这话,本宫也就放心了。你虽非嫡长子,但也是本宫看着长大的,聪慧过人,希望你日后也能一如既往地帮扶太子。”
“儿臣惶恐!但定不负母后期望。”李恪恭敬地回应。
这时,外面传来一阵喧闹声。长孙皇后微微皱眉,“出去看看发生何事。”
侍从出去片刻后回禀:“启禀娘娘,是几位大臣家的公子在崇文馆前起了争执。”
李恪心中好奇,长孙皇后见状道:“恪儿,你同本宫一道去瞧瞧。”
二人来到殿前,只见闹事者分成三派,武将,文勋贵,世家保举,其中后两派脸红脖子粗地争论着诗词文章,柴令武在武将二代中站立看到李恪后发出了求救眼神,但看到李恪后面的长孙皇后后立马上前行礼道:“参见皇后娘娘!”
长孙皇后还未应声,众人赶忙行礼。李恪趁此契机高呼:“尔等可知罪!吓坏了吾弟谁来担责!”
李恪此话一出先不说闹事之人,太监宫女率先就跪了一片,甚至胆小者身抖如糠!
“恪儿严重了!”,长孙皇后说完还瞪了李恪一眼继续道:“治儿虽小,但也无惧!倒是你们为何在此吵闹呀?”
这时其中一位李恪不太熟的二代大胆进言道:“娘娘,如今正值盛世,吾等想举办一场文会以颂圣恩,却在一些细节上有分歧。”
“偶!这是好事,怎么会出了分……”
“陛下驾到!”,未等长孙皇后说完,阿难的声音就传到了所有人的耳边。
“恭迎陛下……”
“都免礼吧!今日这是怎么了?观音婢你怎么也在这?”,李世民看起来很高兴的问道。
“回陛下!也没什么事,妾身正与蜀王商谈一些事宜,突然听道此处喧哗特来查看,原来是……”
“呵呵!此乃好事!证明李师他们教的好!观音婢,要不让他们自行定夺?”
长孙皇后想了想后便看向李恪,“恪儿,你向来点子多,可有想法?”
李恪沉思片刻道:“父皇、母后,儿臣以为可办一场诗词大会。在场所有人再加上各家可推举自家才俊参与,以诗会友,胜者可得圣上御赐墨宝一幅。”
李世民听闻心中很是受用,抚须笑道:“如此甚好!”
长孙皇后:如果这事传出去正好抵消高明搞房产开发一事,还可以让高明在诗词上大显身手一番,如此怎么也得支持一番,想到这便亦点头赞同道:“既如此,各方需尽快推举人选,筹备之事交由礼部负责。”众大臣家的公子纷纷称是。
李恪见无非议便接着道:“诗词大会可分为三个环节,初轮比诗句工巧,次轮赛诗意深远,末轮则由优胜者现场赋诗一首颂扬圣恩。”
李世民龙颜大悦:“朕期待这场盛会,朕之皇子能有此等心思,朕心甚慰。”
而后几日,整个长安都沉浸在诗词大会的筹备氛围之中。各大家族精心挑选子弟,日夜苦读诗词典籍。李恪也没闲着,他回忆后世名句,想起来便收集各种奇诗妙句,心中暗暗期待这场由自己提议的诗词大会将会给大唐带来怎样的文学盛景,那只有拭目以待!
“参见王爷!”
“嗯!有事?”
“回王爷!皇后娘娘有请!”
李恪点了点头道:“前面带路!”,随后对着梅儿道:“你去母妃那说声,本王晚点再去。”说完带着三德子跟着那嬷嬷直奔立政殿而去。
“儿臣李恪,拜见母后!”
“恪儿快快免礼!”
“谢母后!不知母后此次喊儿臣过来是……?”
“倒也没有什么大事,就是许久未见甚是想念,这不听说上次你去了东宫与高明相谈甚欢,本宫听后非常欣慰,兄弟之间理应如此!”
看来是不放心自己的亲儿子做事呀!怕被我骗了?应该不至于,我只是建议了一下,估计长孙无忌他们应该调查的很清楚了,感谢我?还是算了吧!看看她说什么吧!想到这李恪便回道:“母后赞略了,儿臣与太子大哥本就是手足,其实儿臣并不建议太子大哥做这件事,毕竟儿臣从商已经给皇室蒙羞,要是太子大哥在……,不过还是太子大哥考虑周到,将此事做的天衣无缝,儿臣不及也!”
“呵呵!哪里是他考虑周到,还不是赵国公他们替他想的,虽然是你建议但毕竟这也是高明第一次想要做事,他那当舅父的怎么也得帮助一番不是!对了恪儿,你在蝗灾那年做过此事怎么着也有经验,你觉得高明那还欠缺点什么?”,长孙皇后说完就笑着盯着李恪,弄得李恪心中紧张了一下,不过一想自己也不想怎么样,怕什么随即道:“母后您不说,儿臣到时候也会和太子说一声,确实有个小问题!”
“偶!什么问题?”
“就是人工的问题,儿臣当年用的人是灾民,只管饭没有工钱,若太子大哥勘察完毕明年开春动工,所用之人肯定不会少,到时候是给工钱还是不给?”
“这……,这的确是个事!而且春耕肯定不能耽误!”,长孙皇后刚要发愁突然看到李恪并不着急便心里有了数,开口询问道:“想来你已有对策了吧!”
“回母后,儿臣前些日已经和表兄柴哲威探讨过了,元日前后他就会和太子大哥商谈此事,就看太子大哥能否……”
“正常支付?”,长孙皇后打断李恪插嘴道。
李恪面色正常嘴上道:“对!”,心中却是大惊:上茶的侍女还是三德子!什么叫正常支付?她怎么知道价格?还好没有说露骨的话,否则今日……,又一次小看古代的掌权者,李恪呀李恪多少次了?难道就你聪明吗?别闹了!
长孙皇后也觉得失言随即便道:“亲兄弟还得明算账呢!可高明毕竟第一次做事……”
“儿臣定当全力辅佐!”,李恪躬身说道但心中则劝诫自己:居安思危!……
长孙皇后满意地点点头,“有你这话,本宫也就放心了。你虽非嫡长子,但也是本宫看着长大的,聪慧过人,希望你日后也能一如既往地帮扶太子。”
“儿臣惶恐!但定不负母后期望。”李恪恭敬地回应。
这时,外面传来一阵喧闹声。长孙皇后微微皱眉,“出去看看发生何事。”
侍从出去片刻后回禀:“启禀娘娘,是几位大臣家的公子在崇文馆前起了争执。”
李恪心中好奇,长孙皇后见状道:“恪儿,你同本宫一道去瞧瞧。”
二人来到殿前,只见闹事者分成三派,武将,文勋贵,世家保举,其中后两派脸红脖子粗地争论着诗词文章,柴令武在武将二代中站立看到李恪后发出了求救眼神,但看到李恪后面的长孙皇后后立马上前行礼道:“参见皇后娘娘!”
长孙皇后还未应声,众人赶忙行礼。李恪趁此契机高呼:“尔等可知罪!吓坏了吾弟谁来担责!”
李恪此话一出先不说闹事之人,太监宫女率先就跪了一片,甚至胆小者身抖如糠!
“恪儿严重了!”,长孙皇后说完还瞪了李恪一眼继续道:“治儿虽小,但也无惧!倒是你们为何在此吵闹呀?”
这时其中一位李恪不太熟的二代大胆进言道:“娘娘,如今正值盛世,吾等想举办一场文会以颂圣恩,却在一些细节上有分歧。”
“偶!这是好事,怎么会出了分……”
“陛下驾到!”,未等长孙皇后说完,阿难的声音就传到了所有人的耳边。
“恭迎陛下……”
“都免礼吧!今日这是怎么了?观音婢你怎么也在这?”,李世民看起来很高兴的问道。
“回陛下!也没什么事,妾身正与蜀王商谈一些事宜,突然听道此处喧哗特来查看,原来是……”
“呵呵!此乃好事!证明李师他们教的好!观音婢,要不让他们自行定夺?”
长孙皇后想了想后便看向李恪,“恪儿,你向来点子多,可有想法?”
李恪沉思片刻道:“父皇、母后,儿臣以为可办一场诗词大会。在场所有人再加上各家可推举自家才俊参与,以诗会友,胜者可得圣上御赐墨宝一幅。”
李世民听闻心中很是受用,抚须笑道:“如此甚好!”
长孙皇后:如果这事传出去正好抵消高明搞房产开发一事,还可以让高明在诗词上大显身手一番,如此怎么也得支持一番,想到这便亦点头赞同道:“既如此,各方需尽快推举人选,筹备之事交由礼部负责。”众大臣家的公子纷纷称是。
李恪见无非议便接着道:“诗词大会可分为三个环节,初轮比诗句工巧,次轮赛诗意深远,末轮则由优胜者现场赋诗一首颂扬圣恩。”
李世民龙颜大悦:“朕期待这场盛会,朕之皇子能有此等心思,朕心甚慰。”
而后几日,整个长安都沉浸在诗词大会的筹备氛围之中。各大家族精心挑选子弟,日夜苦读诗词典籍。李恪也没闲着,他回忆后世名句,想起来便收集各种奇诗妙句,心中暗暗期待这场由自己提议的诗词大会将会给大唐带来怎样的文学盛景,那只有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