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我看看谁敢让我剃头 第26章 流民
赵令武和他大哥赵令长、四哥赵令文,赶着牛车跑了两趟孙家集镇,孙家集镇上的粮食铺子,就没有多少存货了。
粮食铺子的粮食都是年前运来的。卖了一个正月了,根本就没剩下多少。
赵令武和他的四个哥哥,带着长刀,赶着牛车,又往青阳镇跑了两趟。然后就跑不动了。因为道路上的流民越来越多了。
济南府以西的山东地区遭了殃,济南府以东的青州府和莱州府、登州府就成了流民们重点奔赴的目标。
流民过境不是好事儿。偷、摸、抢、讨,什么都干。沿途的村庄没有不遭殃的。
赵家屯虽然也被女真人烧了、抢了一把,损失惨重。
但是日子还是勉强可以过得下去的。特别是快要开春了,日子有了熬下去的希望了。
但凡能有一口糊糊喝,谁也不想被流民祸祸的,背井离乡的出去讨饭。
但是济南府的知府没有了,长清县的县太爷没有了,清河镇的衙门也没有了,赵家屯的村长也没有了。
大家自由了,没有人管了。
没有人管了不行啊!蛇无头不行、鸟无头不飞。老百姓们都被管习惯了,怎么也得给自己找一个领导出来。不然这心里头没着没落的。
屯子里面平时晾晒粮食的场地上,老少爷们儿一两百人聚集在这里。
赵世继作为屯子里面最大的家族的族长,被各家各户公推为话事人。
赵世继就是赵世昌他大哥。他们哥六个的名字是按照继、业、永、昌、富、贵什么排的。富贵后面可能是兴旺发达一类的,老太太没生出来那么多,就算了。
赵世昌不但有五个亲兄弟,还有十几个堂兄弟。他们家的人口在赵家屯占比达到了百分之六十以上,子子孙孙无穷尽也,在别的屯子还有,老了鼻子了。
赵世继站在一个石头碾子上面,给大家讲话:“绝不能让流民进到屯子里面来!各家各户都得出人,把砍柴刀和木头棒子都准备好了,到这里来集合,咱们统一安排一下!
有意见的现在就说,没有意见的就赶快回去准备!不能耽搁了!”
“没有意见!没有意见!我们都听村长的!”
大家好不容易找到了主心骨,自动的把赵世继封为村长,然后就都着急忙慌的跑回家拿家伙事儿去了。
赵家的老哥几个凑到了一起。
说实话,这个时候没有人愿意当这个冤大头,什么好处都没有,麻烦倒是有一大堆。
到时候真的出了什么事儿,别人都能跑,这个吊村长跑不了。
“老二、老三、老四、老五、老六!”
赵世继挨个点了一遍,“你大哥我不是逞能、想出这个头。我只是不想让咱们一大家子听别人的摆布。你们说,大哥做的对不对?”
对!大家都认同赵老大的这个想法。小家小户的势单力薄、没有办法,只能听别人的指挥。
但是一大家子几百口人,交到别人的手上,那绝对不行。他们家必须掌握这个话语权。
赵老大见兄弟们都赞同他的做法,也就不说其他的了。
赵老大看着赵世昌,说:“老四,你说句话!”
赵世昌说:“我说什么?”
“你让令武出来帮我!”
“大哥,令武他还是一个孩子啊!”
赵老大说:“老四,咱们大家这次侥幸的躲过了一劫,还都活着。以后呢?以后还能不能躲得过去谁也不知道。
到了乱世了!
老四,咱们老赵家需要一个领头人,带领着咱们赵家子弟活下去!
老四,你回去和令武商量商量,让他站出来,救救他的兄弟们。”
草!这嗑唠的!
赵世昌倔哒倔哒的回来了。
张氏在家里心神不宁的,看见赵世昌回来,就迎了上去,“当家的,咋样啊?”
“还能有什么咋样滴?你打发大妮儿和二妮儿,去吧小五和令长他们哥几个都找回来。我有话对他们说。”
张氏答应了一声,两个传令兵就飞奔而去。
不长时间,赵令长他们几个人就牵着牲口回来了。牲口放在牲口圈里面,已经很不安全了。
那些流民连喂牲口的饲料都不放过,何况是牲口呢!
“令长、小五,你们几个都坐下,爹和你们说点事儿!”
赵世昌说的很严肃,赵令长他们哥几个坐的很规矩。
“刚才屯子里的各家当家的,都推举你们的大伯做主事人。你们的大伯已经把这个差事揽过来了。
各家各户都要出人,拿着家伙事儿守护咱们屯子。咱们家也得出人。这个事情是应该的,没有什么好说的。
令长、令德、令仁、令文,你们哥四个看你大伯怎么安排,轮流出去看守屯子。
小五,你大伯说让爹和你商量商量,他想让你去帮他,你有什么想法?你不愿意去也没关系。咱们家出五个人,不少了!”
“去!”
那能不去嘛!
赵令武说:“爹,我去,我正好想练练手呐!”
都到明朝末年来了,不打两仗能对得起谁啊!
“小五,你去了别操太多的心!”小心不长个。
“爹,你放心吧!这点小事儿,我还没放在眼里呢!”
对付流民,赵令武可是有很多经验的(看小说看来的,好不好使不知道。)。
首先,结寨自保。
没有寨子可以先弄栅栏,山上的木头有的是,砍呗。
其次,弄两个了望塔,一个在村口,可以观察官道上面几里地之内的情况。有事情敲锣报警,还能往下扔石头。
另外一个在村子中央,可以观察有没有人从山上树林子里面钻出来。
剩下的就是分成几个巡逻小队,换班巡逻。
再就是弄一个机动大队,哪里有情况就支援哪里。
很完美!
赵世继和那些老人们赞不绝口。
剩下的就是等着,看流民们敢不敢来打他们的主意了。
粮食铺子的粮食都是年前运来的。卖了一个正月了,根本就没剩下多少。
赵令武和他的四个哥哥,带着长刀,赶着牛车,又往青阳镇跑了两趟。然后就跑不动了。因为道路上的流民越来越多了。
济南府以西的山东地区遭了殃,济南府以东的青州府和莱州府、登州府就成了流民们重点奔赴的目标。
流民过境不是好事儿。偷、摸、抢、讨,什么都干。沿途的村庄没有不遭殃的。
赵家屯虽然也被女真人烧了、抢了一把,损失惨重。
但是日子还是勉强可以过得下去的。特别是快要开春了,日子有了熬下去的希望了。
但凡能有一口糊糊喝,谁也不想被流民祸祸的,背井离乡的出去讨饭。
但是济南府的知府没有了,长清县的县太爷没有了,清河镇的衙门也没有了,赵家屯的村长也没有了。
大家自由了,没有人管了。
没有人管了不行啊!蛇无头不行、鸟无头不飞。老百姓们都被管习惯了,怎么也得给自己找一个领导出来。不然这心里头没着没落的。
屯子里面平时晾晒粮食的场地上,老少爷们儿一两百人聚集在这里。
赵世继作为屯子里面最大的家族的族长,被各家各户公推为话事人。
赵世继就是赵世昌他大哥。他们哥六个的名字是按照继、业、永、昌、富、贵什么排的。富贵后面可能是兴旺发达一类的,老太太没生出来那么多,就算了。
赵世昌不但有五个亲兄弟,还有十几个堂兄弟。他们家的人口在赵家屯占比达到了百分之六十以上,子子孙孙无穷尽也,在别的屯子还有,老了鼻子了。
赵世继站在一个石头碾子上面,给大家讲话:“绝不能让流民进到屯子里面来!各家各户都得出人,把砍柴刀和木头棒子都准备好了,到这里来集合,咱们统一安排一下!
有意见的现在就说,没有意见的就赶快回去准备!不能耽搁了!”
“没有意见!没有意见!我们都听村长的!”
大家好不容易找到了主心骨,自动的把赵世继封为村长,然后就都着急忙慌的跑回家拿家伙事儿去了。
赵家的老哥几个凑到了一起。
说实话,这个时候没有人愿意当这个冤大头,什么好处都没有,麻烦倒是有一大堆。
到时候真的出了什么事儿,别人都能跑,这个吊村长跑不了。
“老二、老三、老四、老五、老六!”
赵世继挨个点了一遍,“你大哥我不是逞能、想出这个头。我只是不想让咱们一大家子听别人的摆布。你们说,大哥做的对不对?”
对!大家都认同赵老大的这个想法。小家小户的势单力薄、没有办法,只能听别人的指挥。
但是一大家子几百口人,交到别人的手上,那绝对不行。他们家必须掌握这个话语权。
赵老大见兄弟们都赞同他的做法,也就不说其他的了。
赵老大看着赵世昌,说:“老四,你说句话!”
赵世昌说:“我说什么?”
“你让令武出来帮我!”
“大哥,令武他还是一个孩子啊!”
赵老大说:“老四,咱们大家这次侥幸的躲过了一劫,还都活着。以后呢?以后还能不能躲得过去谁也不知道。
到了乱世了!
老四,咱们老赵家需要一个领头人,带领着咱们赵家子弟活下去!
老四,你回去和令武商量商量,让他站出来,救救他的兄弟们。”
草!这嗑唠的!
赵世昌倔哒倔哒的回来了。
张氏在家里心神不宁的,看见赵世昌回来,就迎了上去,“当家的,咋样啊?”
“还能有什么咋样滴?你打发大妮儿和二妮儿,去吧小五和令长他们哥几个都找回来。我有话对他们说。”
张氏答应了一声,两个传令兵就飞奔而去。
不长时间,赵令长他们几个人就牵着牲口回来了。牲口放在牲口圈里面,已经很不安全了。
那些流民连喂牲口的饲料都不放过,何况是牲口呢!
“令长、小五,你们几个都坐下,爹和你们说点事儿!”
赵世昌说的很严肃,赵令长他们哥几个坐的很规矩。
“刚才屯子里的各家当家的,都推举你们的大伯做主事人。你们的大伯已经把这个差事揽过来了。
各家各户都要出人,拿着家伙事儿守护咱们屯子。咱们家也得出人。这个事情是应该的,没有什么好说的。
令长、令德、令仁、令文,你们哥四个看你大伯怎么安排,轮流出去看守屯子。
小五,你大伯说让爹和你商量商量,他想让你去帮他,你有什么想法?你不愿意去也没关系。咱们家出五个人,不少了!”
“去!”
那能不去嘛!
赵令武说:“爹,我去,我正好想练练手呐!”
都到明朝末年来了,不打两仗能对得起谁啊!
“小五,你去了别操太多的心!”小心不长个。
“爹,你放心吧!这点小事儿,我还没放在眼里呢!”
对付流民,赵令武可是有很多经验的(看小说看来的,好不好使不知道。)。
首先,结寨自保。
没有寨子可以先弄栅栏,山上的木头有的是,砍呗。
其次,弄两个了望塔,一个在村口,可以观察官道上面几里地之内的情况。有事情敲锣报警,还能往下扔石头。
另外一个在村子中央,可以观察有没有人从山上树林子里面钻出来。
剩下的就是分成几个巡逻小队,换班巡逻。
再就是弄一个机动大队,哪里有情况就支援哪里。
很完美!
赵世继和那些老人们赞不绝口。
剩下的就是等着,看流民们敢不敢来打他们的主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