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我看看谁敢让我剃头 第248章 长叹一声
多尔衮数了数眼前篝火的数量,无声的笑了笑,满脸都是苦涩之意。这一万多人就是满清最后的力量了啊!
想当年,多尔衮他爹努尔哈赤,趁着大明朝走到了穷途末路的时候,在辽东趁乱起兵。
努尔哈赤用尽了各种手段,一点点的把建州女真发展壮大了起来,把女真各部族捏合到了一起,建立了满清国,如今却又要被汉人给打回原形了!
他们这次逃出了边墙,还能有再回来的机会了吗?
多尔衮仰望星空思考人生,他对满清未来的前途是迷惘的。
和多尔衮同样迷惘的还有小皇帝福临,他虽然年纪小,但是,也不是什么事情都不懂。他是做过皇帝的人,有很多的师傅教他呢!
小皇帝福临抬头看着他娘,说:“额娘,我们这是要往哪里跑呀?”
往哪里跑?孝庄太后也不确定,她能确定的是她儿子以后可能就不是满清国的皇帝了。
女真人已经没有多少了,他们以后的日子会过的很艰难,他们是不会让一个小孩子做他们的首领的。
大汉国的皇帝也不会允许别人在他的面前称皇帝。
孝庄太后伸手摸了摸儿子的小脸儿,说道:“福临,咱们现在是要回到咱们的牧场去。
如果你不喜欢那里,额娘就带着你回到蒙古草原上去。
等你长大了,咱们再带着蒙古和女真的勇士们回到这里。”
小皇帝福临说道:“那岂不是要好久?”
孝庄太后笑了笑,“怎么会是好久呢?小孩子长得快,一转眼就长大了。
你今年是七岁,再长一个七岁,你就是一个十四岁的少年了!
十四岁的少年就可以做一个勇敢的巴图鲁了!”
小皇帝福临握紧了小拳头,“那我要把汉人给打跑,重新回到咱们的宫殿里面!”
孝庄太后握住了儿子的小拳头,表扬他:“额娘的福临最有志气了!”
小皇帝福临很是认真的点点头。
志气这个玩意儿有没有就是那么一回事儿,拿嘴说谁都有志气。
“太后娘娘、皇上,晚饭做好了!”
孝庄太后的侍女端来了一盆热粥,放在了厚厚的毡子上面,又端来了一小盆肉,然后把碗筷摆放整齐,说道:“太后娘娘、皇上,请用膳吧!”
热水腾腾的米粥和喷香的手把肉摆在面前,小皇帝福临和孝庄太后就先把志气放在了旁边。
多尔衮的侍卫也来到了多尔衮的面前,“王爷,先吃饭吧!”
吃饱了饭才有力气思考人生。
多尔衮从土坡上下来,在他自己的毡子上面坐下,摆在他面前的也是一盆粥和一盆肉,另外还有一壶酒。
多尔衮拿起酒壶,一口气就干了半壶酒,不错,就是这个感觉!
想当年他纵马飞奔,在林地里面打猎的时候就是这样吃的!
苦中作乐人人都会,不然这个日子就没法过下去了。
吃完了晚饭,分散在各个篝火堆旁边的满清将军们就都过来了。
“末将拜见王爷!”
多尔衮看着这些神态疲惫的将军们,招了招手,说道:“都坐下说吧。”
今时不比往日,讲究不了那么多了。
众将道了谢,就在毡子上面坐了下来,几乎是马不停蹄的跑了一天多,谁都不太好受。
多尔衮说道:“咯达喇库、噶里尔、阿金特林、内苏肯,你们四个人安排巡逻哨,带兵值夜,每个人值夜一个时辰。”
咯达喇库和噶里尔、阿金特林、内苏肯都站起来了,说:“末将尊令!”
然后就分头去寻找自己旗下的士兵,安排值夜的事情。
一个班值夜一个时辰,一个时辰是两个小时,大家伙还扛得住。四个时辰过去,天就亮了。
多尔衮拿出来一张地图,就着篝火的光亮指给那些将军们看。
多尔衮现在很后悔,当初为什么不把辽东的边墙给彻底毁掉。
不过,辽东边墙虽然没有被彻底毁掉,但是抚顺关的关墙被毁掉了挺长的一轱辘。大约有五六里地长。
因为抚顺关外就是萨尔浒,距离萨尔浒不远的地方就是后来的大伙房水库。
那里水产和林产丰富,不少满清贵族在那里有庄园,他们的家奴经常从那里进关运送东西。
多尔衮指着那段边墙,说道:“明天早上咱们一早就走,就从这里冲出去!
据探马送回来的消息,这一段边墙大约有汉军士兵五六千人在把守。
咱们集中兵力,一鼓作气就冲过去了!”
说到这里,多尔衮停顿了一下,看了看众将,继续说道:“汉国的追兵距离咱们只有半天的路程!也就是说咱们只有半天的时间。
半天的时间里,咱们冲过去了,汉军就休想再困住咱们。
半天时间如果冲不过去,那么咱们就只好把命留在这里了!”
众将面色沉重,这是又一次决定他们的生死之战。
冲过边墙,辽阔的北方有的是他们的藏身之地,冲不过去就拉倒了。
多尔衮把地图收起来,说道:“都回去休息吧!今天晚上咱们养精蓄锐!明天咱们早上放手一搏!”
满清人的篝火燃烧了一宿,抚顺关的汉军也几乎是一宿没睡,他们在连夜加固边墙。
抚顺关远处的汉军得到命令,正在向抚顺关的方向赶来。
是多尔衮能逃出生天,还是边关的汉军能把他留住,就看明天早上的这一战了。
第二天早上天还没亮,满清士兵们就已经吃完了早饭,跨上了战马。
走吧!拼命去吧!
满清士兵们走上了拼命的战场。
赵令寒和赵令蕴他们在后面苦苦追寻。
半中午的时候,赵令寒和赵令蕴就听到了前面传来的枪声、炮声和喊杀的声音。
太好了!满清人被边关守军给堵住了!
赵令寒和赵令蕴率领两万禁卫军快马加鞭的赶了过去,两万条火枪打满清人的后腚,满清人哪还能有个好?
把守抚顺关的汉军士兵见自己家的追兵到了,就从关墙上冲了下来。
两下夹击之下,多尔衮长叹了一声。
想当年,多尔衮他爹努尔哈赤,趁着大明朝走到了穷途末路的时候,在辽东趁乱起兵。
努尔哈赤用尽了各种手段,一点点的把建州女真发展壮大了起来,把女真各部族捏合到了一起,建立了满清国,如今却又要被汉人给打回原形了!
他们这次逃出了边墙,还能有再回来的机会了吗?
多尔衮仰望星空思考人生,他对满清未来的前途是迷惘的。
和多尔衮同样迷惘的还有小皇帝福临,他虽然年纪小,但是,也不是什么事情都不懂。他是做过皇帝的人,有很多的师傅教他呢!
小皇帝福临抬头看着他娘,说:“额娘,我们这是要往哪里跑呀?”
往哪里跑?孝庄太后也不确定,她能确定的是她儿子以后可能就不是满清国的皇帝了。
女真人已经没有多少了,他们以后的日子会过的很艰难,他们是不会让一个小孩子做他们的首领的。
大汉国的皇帝也不会允许别人在他的面前称皇帝。
孝庄太后伸手摸了摸儿子的小脸儿,说道:“福临,咱们现在是要回到咱们的牧场去。
如果你不喜欢那里,额娘就带着你回到蒙古草原上去。
等你长大了,咱们再带着蒙古和女真的勇士们回到这里。”
小皇帝福临说道:“那岂不是要好久?”
孝庄太后笑了笑,“怎么会是好久呢?小孩子长得快,一转眼就长大了。
你今年是七岁,再长一个七岁,你就是一个十四岁的少年了!
十四岁的少年就可以做一个勇敢的巴图鲁了!”
小皇帝福临握紧了小拳头,“那我要把汉人给打跑,重新回到咱们的宫殿里面!”
孝庄太后握住了儿子的小拳头,表扬他:“额娘的福临最有志气了!”
小皇帝福临很是认真的点点头。
志气这个玩意儿有没有就是那么一回事儿,拿嘴说谁都有志气。
“太后娘娘、皇上,晚饭做好了!”
孝庄太后的侍女端来了一盆热粥,放在了厚厚的毡子上面,又端来了一小盆肉,然后把碗筷摆放整齐,说道:“太后娘娘、皇上,请用膳吧!”
热水腾腾的米粥和喷香的手把肉摆在面前,小皇帝福临和孝庄太后就先把志气放在了旁边。
多尔衮的侍卫也来到了多尔衮的面前,“王爷,先吃饭吧!”
吃饱了饭才有力气思考人生。
多尔衮从土坡上下来,在他自己的毡子上面坐下,摆在他面前的也是一盆粥和一盆肉,另外还有一壶酒。
多尔衮拿起酒壶,一口气就干了半壶酒,不错,就是这个感觉!
想当年他纵马飞奔,在林地里面打猎的时候就是这样吃的!
苦中作乐人人都会,不然这个日子就没法过下去了。
吃完了晚饭,分散在各个篝火堆旁边的满清将军们就都过来了。
“末将拜见王爷!”
多尔衮看着这些神态疲惫的将军们,招了招手,说道:“都坐下说吧。”
今时不比往日,讲究不了那么多了。
众将道了谢,就在毡子上面坐了下来,几乎是马不停蹄的跑了一天多,谁都不太好受。
多尔衮说道:“咯达喇库、噶里尔、阿金特林、内苏肯,你们四个人安排巡逻哨,带兵值夜,每个人值夜一个时辰。”
咯达喇库和噶里尔、阿金特林、内苏肯都站起来了,说:“末将尊令!”
然后就分头去寻找自己旗下的士兵,安排值夜的事情。
一个班值夜一个时辰,一个时辰是两个小时,大家伙还扛得住。四个时辰过去,天就亮了。
多尔衮拿出来一张地图,就着篝火的光亮指给那些将军们看。
多尔衮现在很后悔,当初为什么不把辽东的边墙给彻底毁掉。
不过,辽东边墙虽然没有被彻底毁掉,但是抚顺关的关墙被毁掉了挺长的一轱辘。大约有五六里地长。
因为抚顺关外就是萨尔浒,距离萨尔浒不远的地方就是后来的大伙房水库。
那里水产和林产丰富,不少满清贵族在那里有庄园,他们的家奴经常从那里进关运送东西。
多尔衮指着那段边墙,说道:“明天早上咱们一早就走,就从这里冲出去!
据探马送回来的消息,这一段边墙大约有汉军士兵五六千人在把守。
咱们集中兵力,一鼓作气就冲过去了!”
说到这里,多尔衮停顿了一下,看了看众将,继续说道:“汉国的追兵距离咱们只有半天的路程!也就是说咱们只有半天的时间。
半天的时间里,咱们冲过去了,汉军就休想再困住咱们。
半天时间如果冲不过去,那么咱们就只好把命留在这里了!”
众将面色沉重,这是又一次决定他们的生死之战。
冲过边墙,辽阔的北方有的是他们的藏身之地,冲不过去就拉倒了。
多尔衮把地图收起来,说道:“都回去休息吧!今天晚上咱们养精蓄锐!明天咱们早上放手一搏!”
满清人的篝火燃烧了一宿,抚顺关的汉军也几乎是一宿没睡,他们在连夜加固边墙。
抚顺关远处的汉军得到命令,正在向抚顺关的方向赶来。
是多尔衮能逃出生天,还是边关的汉军能把他留住,就看明天早上的这一战了。
第二天早上天还没亮,满清士兵们就已经吃完了早饭,跨上了战马。
走吧!拼命去吧!
满清士兵们走上了拼命的战场。
赵令寒和赵令蕴他们在后面苦苦追寻。
半中午的时候,赵令寒和赵令蕴就听到了前面传来的枪声、炮声和喊杀的声音。
太好了!满清人被边关守军给堵住了!
赵令寒和赵令蕴率领两万禁卫军快马加鞭的赶了过去,两万条火枪打满清人的后腚,满清人哪还能有个好?
把守抚顺关的汉军士兵见自己家的追兵到了,就从关墙上冲了下来。
两下夹击之下,多尔衮长叹了一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