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我看看谁敢让我剃头 第273章 举贤
热门推荐:
兵临城下之大汉再起!
我有一个世界,狗头金随便捡
美女杀手爱上我
毒医世子妃她娇宠了
我家大师兄实在是太不正经了
快穿之我在小世界里浪啊浪
年代,小医生的精彩人生
梦始大周
穿越古代黄土高原种田养家日常
邢世杰美美的吃着皇帝陛下赏赐给他的大甜枣,就忘了皇帝陛下以前给他的那一个大巴掌了。
他立刻就投入到了、筹备辽东巡抚衙门的工作当中。
邢世杰深知尚处在蛮荒时代的辽东,要想达到自给自足的程度,会是多么的艰难,筚路蓝缕啊!所以他是一刻也不敢耽搁。
就连接他的父母进京,都是委托长清郡王帮忙的。
不过,邢世杰以辽东巡抚的名义,在长清郡王那里购买了一百万斤地瓜和土豆,也算是帮了长清郡王的一个大忙。
长清郡王封地的八个县,是北方最早大规模种植地瓜和土豆的,如今种植技术已经相当成熟了,每年生产的地瓜和土豆多的吃不完。
长清县那里又是养猪、又是喂鸡的,还酿酒、做粉条,可是依然消耗不掉那么多的地瓜和土豆。
辽东未来几年的粮食缺口,也算是给长清县的地瓜和土豆,找到了一个销路。
而且从山东往辽东运输地瓜和土豆,需要走海路,东海水师的货运船,还能挣一笔银子。
商品流通从来都不是单向的,辽东需要关内的粮食,关内也需要辽东的人参、貂皮和药材。
牵一发而动全身,开发辽东以后会引起更多的连锁反应。
赵令武有强大的武力和大汉国的经济基础做支撑,开发辽东问题不大。
实际上开发辽东,最大的问题还是人的问题。
大明朝开发辽东的时候,文官集团天天逼逼叨叨的,各级官员还在其中上下其手。
而且,建州女真和海西女真,以及北方的各个少数民族部落,还在虎视眈眈的威胁着辽东的边防。
但是赵令武开发辽东就不同了,女真人已经被干掉了,其他的小部族在正在被大汉国的边军清剿中。他们恨不得多长几条腿快点跑。
驻守在辽东的黄得功和高杰、刘泽清、唐通,还有李来亨和姜晋延、王翰章,都是跟随赵令武南征北讨过的,他们对赵令武是忠心耿耿的。
大汉国立国不久,正是蒸蒸日上的时候,人人都想着要建功立业,封妻荫子。
至于文官们,他们对总督天下刚进京的时候,打的他们的那一顿,记忆犹新。
关起门来打啊!每个人的屁股都打开了花儿,他们被抬回家以后,赵令武还把他们家的粮食也给抢走了。
斯德哥尔摩综合症,赵令武把他们给打服了,他们崇拜赵令武,愿意服从他、效忠他。这跟谁说理去。
恩科结束以后,邢世杰就带着皇帝陛下给他的地图和一厚摞子资料,以及他的庞大的辽东文官队伍和巨量的物资,奔赴辽东去了。
辛苦操劳了四、五个月的李怀瑾,满面红光的站在赵令武的面前,主要是封院这段时间吃的伙食好。
据光禄寺造办处统计,礼部官员在会试和恩科封院期间,一日三餐消耗:鹿一只、猪二口、羊三只、鸡十二只、鸭十二只、大鹅十二只。
另外还有:卤猪肉八十斤、火熏猪腿三只、鸡蛋一百篓(一篓二十个)、豆腐五十帘、专门用来煮粥用的猪肉五斤。
粳米三斗、细面粉五十斤。
油、醋各两瓶、酱六斤、盐十斤、花椒十两七钱、胡椒五两。
香覃、麻菇各五两,香油六斤,酒九十瓶。
就这么造,他能不红光满面嘛!
据说,礼部官员在恩科结束以后,回家的时候,个顶个小棍儿都撅得老高,鹿肉吃多了,跑的那是相当的快。
李怀瑾手里捧着笏板:“启奏陛下!臣奉旨主持今秋的会试和恩科,会试和恩科已经结束,臣,特来交旨!”
赵令武点点头,以示赞许。
“李怀瑾,你干的不错,辛苦了!”
李怀瑾低着头,脸上的笑容都藏不住了,皇帝陛下给臣子道辛苦,那可是极大的荣耀。
赵令武说:“朕给你放两天假,你回家好好休息一下。另外礼部的所有官员,记三等功一次,赏赐铜牌一面、金花一朵,纹银十两。”
李怀瑾大呼:“臣代礼部大小官员,谢陛下隆恩!”
李怀瑾这下可算是有面子了,他把礼部的官员们关在考院好几个月,虽然是伙食好,但是他们憋的慌啊!
现在好了,皇帝陛下给了他们这么大的荣誉,他们以后还敢在背后说自己坏话嘛!
李怀瑾和他的礼部官员们得到了赏赐,别的人就偷偷的期盼皇帝陛下也能给自己一个赏赐。
这次会试和恩科的规模很大,参与进来担任副考官的、监考官的和阅卷官的人很多。
不过,这些官员们做的都是他们应该做的,这个事情前朝是有惯例的。
礼部尚书李怀瑾和吏部尚书张瑾延,拟定好了赏赐的名单,赵令武在上面批了一个“准”字。
不过,赵令武给他们的赏赐稍微做了一下改动,由原来的赏赐万金改成了赏赐御制纹银十两。
赏赐万金就是赏赐一万个铜钱。肯定不如赏赐御制纹银有体面。
会试和恩科的议题结束了。
通政司的长官,通政使冯齐轩就捧着笏板站了出来:“启奏陛下!臣有本奏!”
赵令武说:“讲!”
冯齐轩说道:“陛下!近日通政司接到各位官员推荐乡野遗贤的折子甚多。臣不知应该如何取舍,请陛下旨意!”
这段时间,趁着会试和恩科的东风,许多号称隐居乡下、不再出仕的家伙们都纷纷的露了头。
这些人当中不只是有年岁大的老年人,还有不少四、五十岁的壮年人。
这些人不屑于参加会试和恩科,可是又想出来做官,所以他们请托了一些高官做自己的举荐人。
会试和恩科结束以后,这些举荐的折子像雪片一样飞到了通政司。
通政司有封驳奏折的权力,他们会把他们认为没有什么大事情的折子给封起来,或者是给驳回去,以减轻皇帝陛下的工作量。
同时,他们还有会推文武官员的责任。
但是,这次举荐的折子太多了,以前可没有这样的事情。
通政使亲自把每个举荐的折子都浏览了一遍,发现不好办了。
要么全体驳回,要么就是都交给皇帝陛下定夺。
他要是单独挑选出来一些折子呈给皇帝陛下,他就有徇私舞弊的嫌疑了。因为举贤不避亲,他也有要举荐的人。
他立刻就投入到了、筹备辽东巡抚衙门的工作当中。
邢世杰深知尚处在蛮荒时代的辽东,要想达到自给自足的程度,会是多么的艰难,筚路蓝缕啊!所以他是一刻也不敢耽搁。
就连接他的父母进京,都是委托长清郡王帮忙的。
不过,邢世杰以辽东巡抚的名义,在长清郡王那里购买了一百万斤地瓜和土豆,也算是帮了长清郡王的一个大忙。
长清郡王封地的八个县,是北方最早大规模种植地瓜和土豆的,如今种植技术已经相当成熟了,每年生产的地瓜和土豆多的吃不完。
长清县那里又是养猪、又是喂鸡的,还酿酒、做粉条,可是依然消耗不掉那么多的地瓜和土豆。
辽东未来几年的粮食缺口,也算是给长清县的地瓜和土豆,找到了一个销路。
而且从山东往辽东运输地瓜和土豆,需要走海路,东海水师的货运船,还能挣一笔银子。
商品流通从来都不是单向的,辽东需要关内的粮食,关内也需要辽东的人参、貂皮和药材。
牵一发而动全身,开发辽东以后会引起更多的连锁反应。
赵令武有强大的武力和大汉国的经济基础做支撑,开发辽东问题不大。
实际上开发辽东,最大的问题还是人的问题。
大明朝开发辽东的时候,文官集团天天逼逼叨叨的,各级官员还在其中上下其手。
而且,建州女真和海西女真,以及北方的各个少数民族部落,还在虎视眈眈的威胁着辽东的边防。
但是赵令武开发辽东就不同了,女真人已经被干掉了,其他的小部族在正在被大汉国的边军清剿中。他们恨不得多长几条腿快点跑。
驻守在辽东的黄得功和高杰、刘泽清、唐通,还有李来亨和姜晋延、王翰章,都是跟随赵令武南征北讨过的,他们对赵令武是忠心耿耿的。
大汉国立国不久,正是蒸蒸日上的时候,人人都想着要建功立业,封妻荫子。
至于文官们,他们对总督天下刚进京的时候,打的他们的那一顿,记忆犹新。
关起门来打啊!每个人的屁股都打开了花儿,他们被抬回家以后,赵令武还把他们家的粮食也给抢走了。
斯德哥尔摩综合症,赵令武把他们给打服了,他们崇拜赵令武,愿意服从他、效忠他。这跟谁说理去。
恩科结束以后,邢世杰就带着皇帝陛下给他的地图和一厚摞子资料,以及他的庞大的辽东文官队伍和巨量的物资,奔赴辽东去了。
辛苦操劳了四、五个月的李怀瑾,满面红光的站在赵令武的面前,主要是封院这段时间吃的伙食好。
据光禄寺造办处统计,礼部官员在会试和恩科封院期间,一日三餐消耗:鹿一只、猪二口、羊三只、鸡十二只、鸭十二只、大鹅十二只。
另外还有:卤猪肉八十斤、火熏猪腿三只、鸡蛋一百篓(一篓二十个)、豆腐五十帘、专门用来煮粥用的猪肉五斤。
粳米三斗、细面粉五十斤。
油、醋各两瓶、酱六斤、盐十斤、花椒十两七钱、胡椒五两。
香覃、麻菇各五两,香油六斤,酒九十瓶。
就这么造,他能不红光满面嘛!
据说,礼部官员在恩科结束以后,回家的时候,个顶个小棍儿都撅得老高,鹿肉吃多了,跑的那是相当的快。
李怀瑾手里捧着笏板:“启奏陛下!臣奉旨主持今秋的会试和恩科,会试和恩科已经结束,臣,特来交旨!”
赵令武点点头,以示赞许。
“李怀瑾,你干的不错,辛苦了!”
李怀瑾低着头,脸上的笑容都藏不住了,皇帝陛下给臣子道辛苦,那可是极大的荣耀。
赵令武说:“朕给你放两天假,你回家好好休息一下。另外礼部的所有官员,记三等功一次,赏赐铜牌一面、金花一朵,纹银十两。”
李怀瑾大呼:“臣代礼部大小官员,谢陛下隆恩!”
李怀瑾这下可算是有面子了,他把礼部的官员们关在考院好几个月,虽然是伙食好,但是他们憋的慌啊!
现在好了,皇帝陛下给了他们这么大的荣誉,他们以后还敢在背后说自己坏话嘛!
李怀瑾和他的礼部官员们得到了赏赐,别的人就偷偷的期盼皇帝陛下也能给自己一个赏赐。
这次会试和恩科的规模很大,参与进来担任副考官的、监考官的和阅卷官的人很多。
不过,这些官员们做的都是他们应该做的,这个事情前朝是有惯例的。
礼部尚书李怀瑾和吏部尚书张瑾延,拟定好了赏赐的名单,赵令武在上面批了一个“准”字。
不过,赵令武给他们的赏赐稍微做了一下改动,由原来的赏赐万金改成了赏赐御制纹银十两。
赏赐万金就是赏赐一万个铜钱。肯定不如赏赐御制纹银有体面。
会试和恩科的议题结束了。
通政司的长官,通政使冯齐轩就捧着笏板站了出来:“启奏陛下!臣有本奏!”
赵令武说:“讲!”
冯齐轩说道:“陛下!近日通政司接到各位官员推荐乡野遗贤的折子甚多。臣不知应该如何取舍,请陛下旨意!”
这段时间,趁着会试和恩科的东风,许多号称隐居乡下、不再出仕的家伙们都纷纷的露了头。
这些人当中不只是有年岁大的老年人,还有不少四、五十岁的壮年人。
这些人不屑于参加会试和恩科,可是又想出来做官,所以他们请托了一些高官做自己的举荐人。
会试和恩科结束以后,这些举荐的折子像雪片一样飞到了通政司。
通政司有封驳奏折的权力,他们会把他们认为没有什么大事情的折子给封起来,或者是给驳回去,以减轻皇帝陛下的工作量。
同时,他们还有会推文武官员的责任。
但是,这次举荐的折子太多了,以前可没有这样的事情。
通政使亲自把每个举荐的折子都浏览了一遍,发现不好办了。
要么全体驳回,要么就是都交给皇帝陛下定夺。
他要是单独挑选出来一些折子呈给皇帝陛下,他就有徇私舞弊的嫌疑了。因为举贤不避亲,他也有要举荐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