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都俯瞰战场了,你说我不懂指挥 第158章 顾同想要招揽陈望,陈望与法肯豪森的会面
山西,河北事变后,徐城必有一战,几乎成了国府的共识!
而陈望在军事会议上听了顾同的介绍,也大概明白了——徐城战场上,中央军预备派出的兵力,依旧是日军的三倍左右。
不过,由于松江战场的基本胜利,国军这一次终于不必担心遭到南北夹击了,可以集中更多兵力在北面战线。
但日军同样占据了重火力优势,战场的整体局势,十分严峻。
徐城作为华北南下的重要枢纽,更是国军防御战略的关键所在,一旦被日军突破,淮河流域将失去最后一道屏障。
在这种情况下,中央军的整个抗日部署,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国府要在实力悬殊的前提下,制定出灵活而有效的策略,才有可能抵御日军的进攻。
而日军在华北战场上投入的,都是精锐部队,拥有丰富的实战经验,并配备了规模庞大的火炮。
与之相比,国军的装备在当前的国际形势下,不仅落后,而且弹药匮乏,在火炮和空军支援方面,完全无法与日军相提并论。
日军的战术虽然在世界潮流中,已经落后。
但那套步兵和火炮高效结合,利用强大的火力打击敌方阵地,再配合精密的步兵突击,形成一股强大突击力量的法子,对付大部分国军,仍旧有效。
当然,尽管面临着诸多不利,但华北战场对于国军来说,是比松江战场,更有利的。
徐城地处华北和华中的交界地带,地形复杂多变,为防御方提供了诸多优势。
国军可以最大化利用地形,来实现“以弱胜强”。
当然,日军同样可以凭借其强大的炮火和机械化部队,能够迅速穿越平原地带。
这在很多时候,会大大削弱了国军的地形防御优势。
在这样的局势下,陈望也提出了他的战术主张——避开平原的直接对抗,利用山区,河谷和城镇,展开“分区抗敌”。
与此同时,当战场转到华北之后,国府在敌后的袭扰方面,便拥有了机会。
日军在整个远东地区势头强劲,采用高效的战略调动,并实施了“以战养战”的资源策略。
他们利用占领区的资源支持前线战争,形成了较为稳定的供给线。
在这种情况下,国军若想赢得一线生机,就必须通过山西,长城一线的控制区,对日军关键的补给线和交通线上,予以有效打击,阻滞日军从关外往关内的资源支持。
顾同显然十分赞同陈望的想法,当即下令统帅部着手制定了几套针对日军补给线的突袭计划。
尤其是集中在日军沿途的仓储和弹药补给站,力求在日军的后勤系统上制造混乱。
至于广福镇大胜带来的国际形势好转,暂时还无法真正阻止日军的侵略行动。
俄国虽然因为担心日军北上,对华抗日表示的同情和支持较为明显。
但因其当前自身国力有限,实际支援并不充足,同时由于复杂的国际关系,也还无法下定增援的决心。
而欧洲列强们,虽然关注着远东局势,但全都处于观望态度,没有直接介入。
美利坚虽然发布了一些呼吁和平的声明,但因其国内推行中立政策,未对日本施加有效的经济制裁。
换言之,陈望很清楚,国军在短期内无法依赖国际援助。
徐城战场上,依旧还是得在孤立无援的局面下,对装备和训练占优的日军,坚持作战。
但国军若是能在“徐城会战”再度取胜,那就完全不一样了。
这个世界上,没有人会拒绝与胜利者合作!
因此,南翔指挥部的军事会议刚一结束,陈望在便在顾同的亲自相送下,准备参加记者招待会。
这是陈望在“广福大反攻”胜利后,参加的第一个新闻发布会,不仅是顾同,朱良,便是左翼兵团的总司令,陈实也赶来参加了。
在将陈望带出会议室,前往新闻发布会的一路上,顾同对陈望的表现,都啧啧称赞。
他兴高采烈地领着陈望,朝记者聚集等候的方向走去。
而同行的中央兵团总司令朱良,刚刚赶来的陈实,以及数位统帅部的参谋要员,皆是满怀钦佩与欣喜地望向陈望,仿佛他就是一颗熠熠生辉的星辰。
毕竟,他们这次赶来参与这个发布会,为的就是能在全国百姓的面前露脸。
南翔指挥部院子外的大门前,记者们早已等候多时,他们一看到陈望来了,随即蜂拥而上,闪光灯此起彼伏。
陈望还没到门口,记者们便立刻沸腾了起来,争先恐后地抛出各种问题。
他们全都把焦点放在了陈望身上,仿佛顾同,朱良,陈实等国府要员,都只是点缀。
这虽说是意料之中的事,但其他几个统帅部的要员们,一时间还是不由心生几分复杂的情绪。
不过,顾同的脸上,既没有不满,也没有嫉妒,反而透着一种理所当然的平静。
他甚至心中暗笑道:
“这种情形下,能有陈望这么个吸引万众的焦点,对整个战局和国际舆论来说,是再好不过的事情了。”
朱良和陈实两人看着这个自己带起来的新星,心中同样不禁暗笑。
他们到了现在这个位置,看问题大多数时候,早已经不是面子,而是里子了。
两人心里都清楚,这次让陈望出风头,本来就是为了宣扬胜利、鼓舞民心。
那自然得让此时最受欢迎和关注的陈望,当主角。
顾同这个老狐狸,亲自到南翔来,还安排了这么多事情,根本就是想要将陈望的价值,挖掘到极致!
而陈望对此自然心知肚明,并显得十分从容。
官场上,很多事情就是要配合,更何况这对他来说,同样是好事。
他目光平静地扫视了一圈现场的记者,仿佛早已洞悉了一切。
但他并未完全回答记者们的每个问题,而是保持着礼貌与简洁,几句话便跳过了那些激进的提问。
而陈望的话语也无可挑剔,始终有意无意地将战斗功绩归于整个部队,而不是让这份荣誉,独归于自己一人。
抗战,从来都不是他一个人的光环,而是无数战士共同的牺牲。
陈望想要通过新闻发布会,告诉那些仍旧以为事不关己高高的民众这一点——“国家存亡,守土抗战,人人有责!”
朱良听到陈望的回答,目光紧紧盯着陈望,内心暗自称道:
“这样知分寸的年轻人,真是少见。”
顾同则在心中不禁起了几分拉拢之意。
毕竟,若能在之后的战事,还有政局中,和这样的人多多配合,对他的地位来说,无疑是一种强有力的支持。
很快,陈望在简单回答了几个问题后,便婉拒了继续接受采访,离开了拥挤的记者圈,迈步走向了早已为他安排好的专访室。
刚刚是对内的宣传,而现在,则是国府为了对外宣传,争取德意志这个盟友,专门规划的专访。
宋晚晴早已准备多时,一袭利落的职业装,站在指挥部的一侧,目光冷静而坚定,显然是下足了功夫。
她亲自筹划了这场“闪击战专题”的专访,此时几乎能背诵出那几份广福镇的战报原文。
宋晚晴心中同样清楚,这次专访不仅仅是宣传战绩,更是让全世界明白华夏军队的潜力。
不过,她看到陈望的那一刻,心中还是不免有几分紧张,下意识里低头看了看手中的采访提纲,脑中回忆起法肯豪森的评价、广福镇战况的细节,又重新理清楚了每一个问题的最佳表达方式。
随着陈望步入采访现场,身姿挺拔,面容虽略显疲惫,但眼神中透出一股不折不挠的坚毅之气。
他的目光一一扫过在场的人员,最终与宋晚晴的视线短暂交会,而后者的紧张,竟也随着他那淡然的目光逐渐放松下来。
这个就是她朝思暮想的人!
而就在两人目光交汇之际,法肯豪森和他的随行人员站了起来。
作为德意志在华夏的重要代表,他今天专程留下来,也是为了一睹这位年轻将领的风采,并见证陈望的采访。
见到如此年轻的陈望,法肯豪森脸上微微一惊,笑着微微颔首,面上浮现出一抹发自内心的尊敬之色,显然对陈望充满了好奇。
陈望走到他面前,微微一笑,主动伸出手。
法肯豪森与他握手,郑重说道:
“陈将军,今日的采访让我十分期待。我深信,您在战场上取得的成就,将不仅是为华夏,更是为整个世界的军人,树立榜样。”
陈望听了,随即对法肯豪森的援助表达了感谢,然后才微微颔首回礼,随即坐下准备开始。
紧接着,采访开始,宋晚晴的目光带着几分敬意与探究。
她缓缓开口,起先的问题十分官方,紧紧围绕着军队士气,信念等方面。
陈望的回答也十分谨慎,始终点到为止,将主要的功劳归于部下,而自己是指挥官,整个军队中的一部分。
很快,随着各方进入状态,宋晚晴当即将话题引向闪击战。
她微微一笑,问道:
“陈将军,广福镇的闪击战无疑是此次战役的关键一环。
法肯豪森将军对此次闪击战给予了极高的评价,他认为这场战斗充分展现了东方军队的战术潜力,甚至称赞华夏军队是一支值得信赖的盟友。
请问您如何看待法肯豪森将军的这种评价?”
而陈望在军事会议上听了顾同的介绍,也大概明白了——徐城战场上,中央军预备派出的兵力,依旧是日军的三倍左右。
不过,由于松江战场的基本胜利,国军这一次终于不必担心遭到南北夹击了,可以集中更多兵力在北面战线。
但日军同样占据了重火力优势,战场的整体局势,十分严峻。
徐城作为华北南下的重要枢纽,更是国军防御战略的关键所在,一旦被日军突破,淮河流域将失去最后一道屏障。
在这种情况下,中央军的整个抗日部署,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国府要在实力悬殊的前提下,制定出灵活而有效的策略,才有可能抵御日军的进攻。
而日军在华北战场上投入的,都是精锐部队,拥有丰富的实战经验,并配备了规模庞大的火炮。
与之相比,国军的装备在当前的国际形势下,不仅落后,而且弹药匮乏,在火炮和空军支援方面,完全无法与日军相提并论。
日军的战术虽然在世界潮流中,已经落后。
但那套步兵和火炮高效结合,利用强大的火力打击敌方阵地,再配合精密的步兵突击,形成一股强大突击力量的法子,对付大部分国军,仍旧有效。
当然,尽管面临着诸多不利,但华北战场对于国军来说,是比松江战场,更有利的。
徐城地处华北和华中的交界地带,地形复杂多变,为防御方提供了诸多优势。
国军可以最大化利用地形,来实现“以弱胜强”。
当然,日军同样可以凭借其强大的炮火和机械化部队,能够迅速穿越平原地带。
这在很多时候,会大大削弱了国军的地形防御优势。
在这样的局势下,陈望也提出了他的战术主张——避开平原的直接对抗,利用山区,河谷和城镇,展开“分区抗敌”。
与此同时,当战场转到华北之后,国府在敌后的袭扰方面,便拥有了机会。
日军在整个远东地区势头强劲,采用高效的战略调动,并实施了“以战养战”的资源策略。
他们利用占领区的资源支持前线战争,形成了较为稳定的供给线。
在这种情况下,国军若想赢得一线生机,就必须通过山西,长城一线的控制区,对日军关键的补给线和交通线上,予以有效打击,阻滞日军从关外往关内的资源支持。
顾同显然十分赞同陈望的想法,当即下令统帅部着手制定了几套针对日军补给线的突袭计划。
尤其是集中在日军沿途的仓储和弹药补给站,力求在日军的后勤系统上制造混乱。
至于广福镇大胜带来的国际形势好转,暂时还无法真正阻止日军的侵略行动。
俄国虽然因为担心日军北上,对华抗日表示的同情和支持较为明显。
但因其当前自身国力有限,实际支援并不充足,同时由于复杂的国际关系,也还无法下定增援的决心。
而欧洲列强们,虽然关注着远东局势,但全都处于观望态度,没有直接介入。
美利坚虽然发布了一些呼吁和平的声明,但因其国内推行中立政策,未对日本施加有效的经济制裁。
换言之,陈望很清楚,国军在短期内无法依赖国际援助。
徐城战场上,依旧还是得在孤立无援的局面下,对装备和训练占优的日军,坚持作战。
但国军若是能在“徐城会战”再度取胜,那就完全不一样了。
这个世界上,没有人会拒绝与胜利者合作!
因此,南翔指挥部的军事会议刚一结束,陈望在便在顾同的亲自相送下,准备参加记者招待会。
这是陈望在“广福大反攻”胜利后,参加的第一个新闻发布会,不仅是顾同,朱良,便是左翼兵团的总司令,陈实也赶来参加了。
在将陈望带出会议室,前往新闻发布会的一路上,顾同对陈望的表现,都啧啧称赞。
他兴高采烈地领着陈望,朝记者聚集等候的方向走去。
而同行的中央兵团总司令朱良,刚刚赶来的陈实,以及数位统帅部的参谋要员,皆是满怀钦佩与欣喜地望向陈望,仿佛他就是一颗熠熠生辉的星辰。
毕竟,他们这次赶来参与这个发布会,为的就是能在全国百姓的面前露脸。
南翔指挥部院子外的大门前,记者们早已等候多时,他们一看到陈望来了,随即蜂拥而上,闪光灯此起彼伏。
陈望还没到门口,记者们便立刻沸腾了起来,争先恐后地抛出各种问题。
他们全都把焦点放在了陈望身上,仿佛顾同,朱良,陈实等国府要员,都只是点缀。
这虽说是意料之中的事,但其他几个统帅部的要员们,一时间还是不由心生几分复杂的情绪。
不过,顾同的脸上,既没有不满,也没有嫉妒,反而透着一种理所当然的平静。
他甚至心中暗笑道:
“这种情形下,能有陈望这么个吸引万众的焦点,对整个战局和国际舆论来说,是再好不过的事情了。”
朱良和陈实两人看着这个自己带起来的新星,心中同样不禁暗笑。
他们到了现在这个位置,看问题大多数时候,早已经不是面子,而是里子了。
两人心里都清楚,这次让陈望出风头,本来就是为了宣扬胜利、鼓舞民心。
那自然得让此时最受欢迎和关注的陈望,当主角。
顾同这个老狐狸,亲自到南翔来,还安排了这么多事情,根本就是想要将陈望的价值,挖掘到极致!
而陈望对此自然心知肚明,并显得十分从容。
官场上,很多事情就是要配合,更何况这对他来说,同样是好事。
他目光平静地扫视了一圈现场的记者,仿佛早已洞悉了一切。
但他并未完全回答记者们的每个问题,而是保持着礼貌与简洁,几句话便跳过了那些激进的提问。
而陈望的话语也无可挑剔,始终有意无意地将战斗功绩归于整个部队,而不是让这份荣誉,独归于自己一人。
抗战,从来都不是他一个人的光环,而是无数战士共同的牺牲。
陈望想要通过新闻发布会,告诉那些仍旧以为事不关己高高的民众这一点——“国家存亡,守土抗战,人人有责!”
朱良听到陈望的回答,目光紧紧盯着陈望,内心暗自称道:
“这样知分寸的年轻人,真是少见。”
顾同则在心中不禁起了几分拉拢之意。
毕竟,若能在之后的战事,还有政局中,和这样的人多多配合,对他的地位来说,无疑是一种强有力的支持。
很快,陈望在简单回答了几个问题后,便婉拒了继续接受采访,离开了拥挤的记者圈,迈步走向了早已为他安排好的专访室。
刚刚是对内的宣传,而现在,则是国府为了对外宣传,争取德意志这个盟友,专门规划的专访。
宋晚晴早已准备多时,一袭利落的职业装,站在指挥部的一侧,目光冷静而坚定,显然是下足了功夫。
她亲自筹划了这场“闪击战专题”的专访,此时几乎能背诵出那几份广福镇的战报原文。
宋晚晴心中同样清楚,这次专访不仅仅是宣传战绩,更是让全世界明白华夏军队的潜力。
不过,她看到陈望的那一刻,心中还是不免有几分紧张,下意识里低头看了看手中的采访提纲,脑中回忆起法肯豪森的评价、广福镇战况的细节,又重新理清楚了每一个问题的最佳表达方式。
随着陈望步入采访现场,身姿挺拔,面容虽略显疲惫,但眼神中透出一股不折不挠的坚毅之气。
他的目光一一扫过在场的人员,最终与宋晚晴的视线短暂交会,而后者的紧张,竟也随着他那淡然的目光逐渐放松下来。
这个就是她朝思暮想的人!
而就在两人目光交汇之际,法肯豪森和他的随行人员站了起来。
作为德意志在华夏的重要代表,他今天专程留下来,也是为了一睹这位年轻将领的风采,并见证陈望的采访。
见到如此年轻的陈望,法肯豪森脸上微微一惊,笑着微微颔首,面上浮现出一抹发自内心的尊敬之色,显然对陈望充满了好奇。
陈望走到他面前,微微一笑,主动伸出手。
法肯豪森与他握手,郑重说道:
“陈将军,今日的采访让我十分期待。我深信,您在战场上取得的成就,将不仅是为华夏,更是为整个世界的军人,树立榜样。”
陈望听了,随即对法肯豪森的援助表达了感谢,然后才微微颔首回礼,随即坐下准备开始。
紧接着,采访开始,宋晚晴的目光带着几分敬意与探究。
她缓缓开口,起先的问题十分官方,紧紧围绕着军队士气,信念等方面。
陈望的回答也十分谨慎,始终点到为止,将主要的功劳归于部下,而自己是指挥官,整个军队中的一部分。
很快,随着各方进入状态,宋晚晴当即将话题引向闪击战。
她微微一笑,问道:
“陈将军,广福镇的闪击战无疑是此次战役的关键一环。
法肯豪森将军对此次闪击战给予了极高的评价,他认为这场战斗充分展现了东方军队的战术潜力,甚至称赞华夏军队是一支值得信赖的盟友。
请问您如何看待法肯豪森将军的这种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