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哦豁,穿成尼姑了 > 第212章 到达大同县

哦豁,穿成尼姑了 第212章 到达大同县

    就听旁边传来皇帝爽朗的笑声:“办得好!郑卿快把报纸分发给各位卿家。然后派人上街售卖,卖完了再印。”

    又低声问道:“这期广告收入多少?”

    “回陛下,本期共登载广告二十四则,按照分类收费标准,共计收入一百五十两银。”

    皇帝点头,瞥了眼旁边正在看西山新闻的大师傅。

    大师傅诚不欺我。

    这报纸,办的对!

    人手一张的大臣们已经一目十行浏览完这个新鲜玩意儿,心里的讶异和感叹交织一起:他们的皇上,是怎么想出这个报纸的?

    得留在车上,一会慢慢细读,特别是那个《猴子伏魔记》,太精彩了。

    当下首要任务是夸年轻有为的皇上。

    于是不约而同一起躬身行礼:“恭喜陛下,昨日祥瑞现世,今日报纸问世,都是我朝欣欣向荣之兆。”

    皇帝极力压住笑意:“众卿说说,这报纸好在哪里?”

    江尚书率先出列:“回陛下,《大业日报》是朝廷和百姓之间的一道桥梁,以后上传下达,更为便捷有效。”

    右相也道:“报纸将朝廷动向第一时间向百姓传达,会让陛下更得民心。”

    左相道:“有了报纸,通过报道特定现象,能更有效引导百姓关注朝廷想让他们关注的事件,进而影响一个国家的舆论走向。”

    户部尚书:“报纸在上传下达的同时,还能为商铺提供广告业务,促进了我朝商业经济发展。”

    吏部尚书说到了具体:“就像昨日西山祥瑞现世一事,在场文武百官是看到了,但老百姓没看到。但是看了报纸,他们就知道了祥瑞吉兆,知道了‘帝主良贤,盛世已现’是上天明谕,知道了陛下的丰功伟绩已经感天动地,陛下,这哪里是报纸,这妥妥的就是民心啊!”

    ……

    皇帝极力按下喜悦,他刚才粗读了下西山新闻报道,写得非常好。这两个记者,都是可造之才。现在听了众臣之言,更欢喜了,原来报纸还有这么多好处。

    当下满意地抿抿唇,大声道:“各位卿家都说得非常好,大业日报的问世只是一个开始,愿我等君臣一心,共迎盛世来临。”

    众臣躬身:“臣等谨遵圣意,共迎盛世来临。”

    皇帝又道:“时辰不早了,朕该起身了。这几日,京城就托付给各位。”

    拱拱手,一甩袖子,大步流星跨上马车。?

    周公公大声道:“一号车,圣上、皇后娘娘;二号车,仙师大师傅;三号车,刑部尚书;四号车,户部尚书;五号车,工部尚书……”

    杨真真悄声问江尚书:“周公公怎么不宣布太后和贵妃门的车号?”

    “她们都没去啊?”

    “宫里出来那么多车子坐的是谁?”

    “哦。那些车子里,有的是宫女,有的是物件,皇上和皇后娘娘出行,须把吃穿用物都带上。”

    原来如此,算是涨了见识,这帝后出行,就跟搬家一个道理。

    ……

    队伍总算是出发了。

    杨真真总算是明白皇上出行一次的不易了。

    明面上的安保人员都是两百名,更别说暗地里的了。

    周将军留守皇宫,这次随行的安保工作由李将军负责。

    队伍走走停停的,哎,沿途还要接受官员朝拜,还要停下来做复杂的吃喝……

    不复赘述。

    ……

    母女俩就在车上闲聊一路,聊的主要是姨父一家人。

    “娘瞅着勤丫头不错,又聪明,又肯学,如今还学会了打扮,走出来就是花骨朵一样,放在京城街上都是醒目的。”

    夸张了啊!周勤气质是提升不少,但穿衣打扮方面,她喜欢跟潮流,穿的戴的却都是便宜货,顶多就算个山寨版的时尚姑娘。

    “勤丫头已经十七岁,你姨妈不在了,她的亲事娘一定得把关。”

    瞅着王氏眼眶又开始红了,杨真真就哄她:“勤丫头长得不丑,工作也好,不愁嫁,以后她看对眼的,一定把娘接到京城来掌眼。”

    “娘想着,不求多大品级,找个官家最好,嫁进去就做官娘子。”

    “娘,你要求太高了,表妹就是个乡下来城里打工的姑娘,嫁个家境殷实脾气温和吃苦耐劳的青年就行。”

    “哎,你不了解勤丫头,勤丫头告诉过娘,她要嫁就嫁非富即贵人家。当然,这也是娘给她建议的,你姨父是皇家管事,你表哥是九品官员……”王氏洋洋得意,侄女儿眼界提高,她功不可没。

    “娘,你完全是在误人子弟,你这是在教表妹虚荣,生出不切实际的想法,你这是害了她。”

    “我是她姨,怎么会害她?以前在山上就不说了,既然到了京城,自然要有新的想法。”

    “娘,表妹的婚事你不要管了,我看姨父都比你靠谱,咱爹也比你靠谱。”

    “二丫头,娘知道你能干,啥都懂,娘也啥都听你的,但是你表妹的婚事还得娘给她把关,还有杨梅也快十七岁了,娘也琢磨着在京城给她找个婆家。”

    杨真真无语,还说她三观被工会主席隔空影响算是正的,其实是自己走眼了。

    这王氏在金枝巷当了几天老夫人,心气已经水涨船高,她都快控制不住了。

    偏偏王氏把她的沉默当成妥协,还在痛心疾首:“娘的虎儿要是不和吴梅定亲,京城的大掌柜当着,随便相看一个都是富家千金。”

    杨真真忍无可忍:“娘,我再说一遍,不要忘记自己出身,不要存一些不该有想法。家里几个人的亲事,你可以参考,不能做主。”

    “那谁做主?你爹?他能做主吗?”

    “我!”

    王氏嘴巴张了张,终于彻底闭住了。她怎么忘了,他们家里的一切都是二丫头带来的,她怎么敢做二丫头的主。

    母女俩一会谈崩一会融洽,直到王氏又旧话重提想分享,杨真真才想起忘了托江大人去打听外祖一家了。

    皇帝那边做好素席,就来请大师傅母女,王氏吃过一顿后,就以晕车为由再不肯去。

    皇帝皇后也不以为意,只要大师傅一起吃就行。

    不知为何,皇帝看到大师傅,他就只想吃素,皇后自然是听皇帝的。所以这一路,吃的都是素席,特别精致那种。

    三天后的午时,总算是到了大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