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架空历史:从天道盘点意难平开始 > 第148章 常山之战,李光弼与史思明的第一次对决

架空历史:从天道盘点意难平开始 第148章 常山之战,李光弼与史思明的第一次对决

    【史思明攻陷常山郡的速度,令人惊讶,使河北各郡无人不惊,然平原太守颜真卿,饶阳裨将张兴等人,仍率众在河北诸郡据守顽强抵抗史思明的叛军。】

    【使安禄山想集结所有叛军全力攻打潼关的打算,不得不因此而搁置与延后起来。】

    【由于河北颜氏兄弟举旗,虽不能成功控制住河北各地,但也拖延了叛军的进攻节奏,给各地唐军争取到了更多的时间平乱。】

    【最终郭子仪所率领的朔方军,顺利的将叛军赶出河东之地,保护了大唐北都太原城,并且继续率领朔方军,威逼叛军老巢,范阳(北京)。】

    【见郭子仪取得河东地区的胜利,使大唐朝廷之中的速胜论,将叛军看成乌合之众的言论再次高涨起来。】

    【尤其是宰相扬国忠,仿佛天下兵事,一切尽在他的掌握之中。】

    【长安城歌舞昼夜也再次演奏了起来。】

    天道盘点的画面中,再次出现唐玄宗李隆基与杨贵妃寻欢作乐的画面,仿佛大唐的东都洛阳被叛军占领,安禄山建立了燕国,称了皇帝,也影响不到唐玄宗李隆基作乐。

    唐太宗的脸色就变得无比的阴沉与恐怖,简直快要被唐玄宗李隆基那欢乐的表情与模样给气炸了......

    【大唐北都太原城虽然保住后,但原太原节度使安禄山已经起兵叛乱,原北京副留守杨光翙已经被杀害。】

    【大唐北都太原城是大唐李氏皇族的龙兴之地,更是抵抗叛军与平定叛军的战略要地。】

    【然长安城内,皇宫与朝廷之中,虽仍是一幅歌舞升平,繁华依旧的模样,但是在有了高仙芝与封常清的先列在,却无人敢接此重任。】

    【不得已之下,唐玄宗李隆基只能下诏征求良将担此重任。】

    【遂朔方节度使郭子仪,向唐玄宗李隆基举荐了朔方副节度使李光弼接此重任。】

    【李光弼就职到任后,立即整顿河东兵马,领兵与郭子仪会合。】

    【后郭子仪领朔方北上攻打云中郡(内蒙古自治区托克托县)。】

    【李光弼率领河东军的蕃,汉步骑万余人,以及太原弩手三千,东出井陉,直指常山(石家庄)。】

    宋太祖赵匡胤:“李光弼在大唐安史之乱中,虽然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他是契丹人,后又拥兵一方,听宣不听调,不入朝为官。”

    “若其手下有谋逆之心,岂不是又一个安禄山与史思明?”

    “朕将他移出武庙,合情合理,他不配享有武庙香火,受百姓供奉。”

    “再说,他与郭子仪相比,李光弼还是差远了,郭子仪对他有举荐之恩,却在之后的邺城之战中,两人意见不合,使唐军大败,加长了叛军动乱的时间。”

    ......

    明太祖朱元璋:“大唐的安史之乱能长达八年之久,祸根有很多,这些祸根但凡少一样,安禄山与史思明的叛军,也不可能蹦跶的这么久的时间。”

    明宣宗朱瞻基:“李光弼是个能征善战的将帅之人,但是在为人处事方面,却远不如郭子仪。”

    “郭子仪被罢去元帅之后,低调,谨慎行事,不居功也不自傲,撤去防备,表明忠心,自古以来能做到这般的有功之人,没有几人。”

    “总的来说,安史之乱后,大唐的皇帝再也不放心,让有功之将拥兵在外。”

    “封常清与高仙芝被冤杀之后,蕃镇的统兵大将在建功得势之后,再也不敢轻易的相信大唐朝廷了。”

    “这一切因果,也可以说是唐玄宗李隆基种下的。”

    “盛世大唐,成也唐玄宗李隆基,大唐衰落也始于唐玄宗李隆基。”

    ......

    【此时的叛将史思明,李立节,蔡希德等叛军,正在攻打河北举旗归唐的诸郡,史思明的主力兵马攻打饶阳郡(河北衡水)。】

    【饶阳郡裨将张兴,与颜氏兄弟一样,都是在叛乱的初期假意投降叛军,后暗中招募义军,并一直在加固饶阳郡城防城工事。】

    【在饶阳裨将张兴的坚守之下,史思明率领的叛军,已然围困饶阳郡(河北衡水)二十多日,并没能攻下。】

    【常山守军,听闻李光弼率领河东军抵达常山郡后,常山的团练子弟,擒获叛将史思义前来投降。】

    【自从安史之乱爆发以来,常山沦为战场,随处可见的无人掩埋的尸体,烧毁的村落,以及妇孺幼童的哭声。】

    【见其惨状,李光弼令手下士兵,帮助掩埋的尸体,并酹酒祭奠阵亡军民,释放了被叛军囚禁的人,厚待其家属。】

    【这一举措使李光弼收获了常山郡民众的众多声望。】

    【后李光弼亦是善待叛将史思义,亲自为其松绑,使他真心归顺,供出叛军动向。】

    【次日,史思明果然亲率二万精锐骑兵直压常山城下。】

    【李光弼接受史思义建议,驻军防守,以逸待劳的策略。】

    【等史思明的、率领的叛军靠近时,李光弼先遣步卒五千自东门出战,叛军堵门不退,欲想展开骑兵冲锋。】

    【李光弼令五百弩手在城上万箭齐发,叛军死伤颇多,被迫稍退。】

    【接着他李光弼又派两千弓箭手,分为四队,轮流不断放箭,箭如雨下。】

    【始料不及的叛军骑兵,被打的措手不及,被成片成片的杀伤,抵挡不住,只得收军北退,拉开距离。】

    【史思明一退,李光弼立刻命令步兵出城,用长枪摆成方阵,弓箭兵掩护。】

    【以最典型的步兵方阵,步步逼进,以滹沱河为屏障,使得史思明无法展开骑兵冲锋进攻,一举将史思明逼退。】

    始皇帝赢政:“终于是让朕看到了一次熟悉的方阵与方阵之间的交锋的战斗了。”

    “没有步盾兵的协作之下,叛军史思明的两万骑兵,根本就不敢展开冲锋。”

    “这个李光弼也是一名难得的将才,居然懂得背靠城墙结阵,吸引叛军骑兵驻足等待。”

    “结果被两千弓箭手一通箭雨射击,直接就将叛军的骑兵方阵打乱。”

    “最后李光弼将步兵方阵移动河边推进,史思明更不敢冲锋后,只能带兵退走。”

    “这李光弼的战术,运用的还是相当的出色。”

    最后始皇帝赢政缓缓叹道:“不是朕大秦军队的战术方式落后于后世,而是后世为将者,能将方阵战术运用起来者,是少之又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