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架空历史:从天道盘点意难平开始 > 第406章 这不是瞎,这是坏!

架空历史:从天道盘点意难平开始 第406章 这不是瞎,这是坏!

    【有人问,在后世李如松,为什么没有被世人称之为大明名将,而他的事迹,为什么没有被众多后世人所熟悉。】

    【有人说,那是因为有人在害怕更多人知道,李如松让倭寇在朝鲜,留下十万尸骨,魂断朝鲜,成为孤魂野鬼,无处安身。】

    【也有说,同样是对敌倭寇,大明的战绩,让大清望尘莫及,害怕对比,所以有人想要隐藏起来。】

    【还有人,那是因为有大量的倭寇的间谍,被倭寇的渗透下,不想让更多的人知晓,这一段历史。】

    【但,历史是永远都不可能被掩盖得住的。】

    【因为,这是用华夏大明将士,用鲜血与性命,镌刻在岁月长卷上的历史。】

    【即便历经风雨侵蚀,即使有小鬼作祟,想要将它掩埋,但也抵不过,它耀眼的实史战绩。】

    大清康熙界。

    清康熙帝玄烨:“这段内容是什么意思?”

    “难道在天道历史进程之中,大清王朝与这樱花倭寇还有过一场大战,而这个大战,是大清王朝输了?”

    “然后,就有人想要掩盖李如松对敌倭寇的战绩,想要为大清王朝的耻辱,进行粉饰与扭曲吗?”

    “还有,大清王朝,乃是天朝上国,怎么可能会输给这倭寇?这其中必有蹊跷。”

    ......

    大明太祖界。

    明太祖朱元璋:“这李如松,能让倭寇在朝鲜上留下十万尸骨,确实是让人意想不到。”

    “但是,为何后世人,想要俺盖这李如松的功绩?”

    “让倭寇留下十万尸骨,十万孤魂野鬼,都还不能称之为大明的名将吗?”

    ......

    大明成祖界。

    明成祖朱棣:“小鬼作祟?是那些小鬼在作祟,想要掩盖掉大明的辉煌?”

    “是后世的大清,还是倭寇的派出到华夏中原的间谍?还是是,华夏中原汉人之中的内鬼?”

    ......

    大明神宗界(1618)。

    赫图阿拉(辽宁抚顺):

    后金大汗努尔哈赤错愕:“在天道历史进程中,大明在对战倭寇的战绩,能让大清望尘莫及?”

    这是努尔哈赤第一次,听到关于大清王朝在天道历史进程中,不利的负面历史信息,这让努尔哈赤非常的意外。

    不是说,大明王朝在天道历史进程中,最后一个汉人所统治的王朝吗?

    难道,在天道历史进程之中,推翻大清王朝统治的,不是汉人,而是倭寇?

    因为,努尔哈赤听懂了,在大清败给倭寇之后,关于李如松入朝抗击倭寇的战绩,被俺盖了。

    既然李如松都没有被评为大明的名将。

    如果,连李如松,都不能称为历史名将的话,那么他又努尔哈赤算什么?

    如果他努尔哈赤,在天道历史进程之中,没有清太祖的名头,是不是什么也不是了?

    ......

    大明神宗界(1585).

    民间:

    百姓甲:“真是虎父无犬子,这李如松真不愧是将门虎子,让倭寇在朝鲜留下了十万尸骨,光是听到这个信息,心中就有一种说不出来的舒坦。”

    百姓乙:“真是没有想到,会是这样的一个战绩结果,就是不知道,杀了十万倭寇,我们的大明将士,会折损多少。”

    百姓丙:“倭寇的两千人,就能将朝鲜,那搞笑的十几万勤王大军给击溃了。”

    “而李如松一出手,就是斩敌倭寇十万人,想想这差距,真是无法言表了。”

    百姓丁:“可是,为什么后世有人会说,李如松不是大明的名将,这些后世人都是怎么想的?他们是瞎了吗?”

    百姓甲冷冷的言道:“这不是瞎,这是坏!”

    ......

    【李如松回朝叙职时得知,明神宗朱翊均不顾众多朝廷大员的劝阻,执意要出兵,援助朝鲜的消息后。】

    【李如松就明白了,明神宗朱翊均的意思,不仅仅是为了出兵援救朝鲜那么简单。】

    【李如松从来就不认为,明神宗朱翊均是一个大明的无能昏君。】

    【虽然在对待张居正的清算,以及戚继光的不公上,身为大明臣子的李如松,觉得自己不好去进行评判。】

    【但李如松知道,华夏千百年来君臣之间的政治关系,往往都是如此,让人难以捉摸与评判的。】

    【正所谓,食君之禄,忠君之事,为了江山社稷,为了天下百姓时,君要臣死之时,他李如松也是义无反顾的执行。】

    【至于,是非黑白,善恶对错等,那就只能留于后世人,进行评说了。】

    【现在,明神宗朱翊均赏识与重用他李如松,那他李如松自然要殚精竭虑,以报君恩。】

    【独坐书房里,对着墙上悬挂的大幅朝鲜舆图,以及书案上关于朝鲜所有信息情报,李如松久久凝视。】

    【倭寇之患,自大明王朝建朝之时,就一直存在。】

    【在以前,倭寇也只是敢袭扰大明的沿海地区,如今却是出倭兵十数万以上,欲占据朝鲜为已有,其野心可谓不可不大。】

    【当初太祖皇帝,就有过想要跨过大海,将倭寇之患,永久消灭。】

    【但是,碍于大海天险的存在,想要永久的消灭倭寇之患,岂非易事。】

    【不过,这一次,并非是要出兵攻占樱花倭国的本土海岛上。】

    【只是将,出兵援助朝鲜,帮助朝鲜将倭寇击败,击退,他李如松,还是有把握的。】

    【这一晚,李如松独坐在房子之中,一夜未睡。】

    【通过各处收集而来的情报,李如松决定,在正式出兵援助朝鲜后,在与倭寇的展开的第一次的战斗中,是一定要打出大明天朝的威严。】

    【否则,难以震慑大明王朝华夏中原周围,那些野心勃勃,心怀歹意的宵小之辈。】

    【虽然宁夏哱拜之乱,有蒙古人的参与,但在李如松看来,那也不是内战而已。】

    【出兵救援朝鲜,与倭寇交战,那就是外战,外战关乎着大明王朝的天朝威严,必须要谨慎以对。】

    【于是,李如松列了一份奏疏呈交给了兵部,再由兵部呈交给了明神宗朱翊均。】

    【最后,明神宗朱翊均同意了,李如松的奏疏所报。】

    【于是,明神宗朱翊均任命李如松为大明王朝的东征提督总兵,以宋应昌为经略,刘黄裳为监军,李应试为参谋。】

    【率领大明的辽东,宣府,大同,山西诸镇精兵,又募川,浙两地精兵,进行协助,合计四万五千以上的大明精锐铁军,正式出兵援救朝鲜。】

    【至于,大明的三大皇家禁军,以及山东的备倭兵,还不需要运用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