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国战:吕布拜我义父 > 第481章 加藤殷之死

国战:吕布拜我义父 第481章 加藤殷之死

    在天守阁巍峨身影的遮蔽下,阴暗潮湿的地牢里,上千名无辜的百姓蜷缩在狭窄的空间中,他们的四周是污秽不堪的粪尿,空气中弥漫着令人窒息的恶臭。

    这些百姓,有的衣衫褴褛,有的伤痕累累,无一不流露出绝望与恐惧的神色。

    此时,一位名叫藤堂高虎的倭寇将领,正手持皮鞭,残忍地抽打着一个瘦弱的书生。

    书生的背上已布满了血痕,但他仍咬紧牙关,不屈不挠。

    就在这时,门外突然传来了悠扬而又熟悉的《拉网小调》旋律,那是渔民们在劳作时哼唱的歌曲,此刻却在这阴森的地牢中显得格外突兀。

    藤堂高虎眉头紧锁,疑惑地放下手中的皮鞭,迈步走向门口。

    门缓缓打开,映入眼帘的是戚继光那张冷静而坚定的脸庞,他模仿着关西地区的口音,将话语说得惟妙惟肖。

    “德川大人的密使到了。”

    就在藤堂高虎放松警惕,准备迎接所谓“密使”的那一刻,戚继光迅速出手,一根细小的钢针在藤堂高虎的喉结处一闪而过,瞬间夺走了他的性命。

    戚继光迅速换上藤堂的赤鬼面甲,仿佛化身成了真正的倭寇将领。

    他身后的死士们训练有素,迅速将藤堂高虎的尸体拖入阴影之中。

    与此同时,三百名死士无需任何指令,便自动分工,悄无声息地控制了地牢及周边的各个要道。

    戚继光则领着十余名最为精锐的士兵,大摇大摆地穿过了三重门禁,仿佛一切尽在掌握之中。

    地牢的深处,传来了阵阵压抑的啜泣声。

    戚继光循声望去,只见一位年迈的老妇紧紧抱着一个襁褓中的婴儿,婴儿的啼哭声被老妇用衣襟死死地捂住,生怕引来更多的苦难。

    而在老妇的身旁,一个少年正用石块在地上艰难地刻字,仔细辨认之下,竟是“杀倭”二字,透露出他对倭寇无尽的仇恨。

    “别怕。”

    戚继光轻声说道,同时摘下了赤鬼面甲,露出了自己真实的面容。

    “我们是汉军,是来救你们的。”

    这句话仿佛一股暖流,瞬间在地牢中激起了希望的火花。

    百姓们纷纷挤到栅栏前,尽管不敢出声,但他们的眼神中充满了对自由的渴望和对汉军的感激。戚继光示意死士们打开牢门,自己则警惕地守在门口,以防不测。

    就在这时,一个跛脚老汉颤巍巍地走到戚继光面前,声音颤抖地说道。

    “将军……倭寇在地牢里埋了火油,说是城破时就要纵火焚城,以绝后患啊!”

    话音未落,远处便传来了急促的脚步声。

    戚继光迅速戴上赤鬼面甲,转身之际,正好撞见一队巡逻的倭寇。

    为首的倭寇一见藤堂高虎的装扮,连忙鞠躬行礼。

    “藤堂大人!加藤大人召您去天守阁议事。”

    戚继光用藤堂高虎的声音冷哼道。

    “知道了。”

    他转身对死士们使了个眼色,十三人迅速分成两队,一队负责护送百姓撤离,另一队则随他前往天守阁,准备实施下一步计划。

    天守阁内,加藤殷正端坐在案前,细细鉴赏一把新得的唐刀。

    刀身寒光闪闪,映出了他浮肿的眼袋和疲惫的神色。

    这位曾经纵横国战十年的枭雄,如今已不复当年之勇,连握刀的手都在微微颤抖。

    就在这时,屏风后突然传来侍女的尖叫声。加藤殷下意识地挥刀劈砍,却斩碎了戚继光抛来的面甲碎片。

    戚继光趁机敏捷地转身,一记侧踹正中加藤殷的胸膛。

    加藤殷失去平衡,往后倾倒。

    但戚继光却不等他摔倒在地,已经如风一般掠过,大手卡住了他的喉咙。

    “八嘎!”

    加藤殷的怒吼惊动了卫兵。

    三十名武士破门而入时,看见的却是令他们肝胆俱裂的场景——戚继光的鸳鸯钺紧紧锁住加藤殷的咽喉,而十三名死士则背靠立柱,手中劲弩对准了各处要害。

    “让路。”

    戚继光用流利的倭语低喝道,钺刃在加藤殷颈侧压出了一道血线。

    他们挟持着人质退向天守阁顶楼,沿途的武士如潮水般退散,无人敢上前阻拦。

    顶楼的风很大,吹得加藤殷的金漆兜鍪叮当作响。

    戚继光将他按在栏杆上,让他俯瞰着满城的烽火硝烟。

    “看见了吗?”

    戚继光在加藤殷耳边低语道。

    “那些被你残害的百姓,正在看着你,他们的眼中充满了仇恨和愤怒。”

    加藤殷突然狂笑起来。

    “你以为杀了我就能结束这一切?地牢里的火油足以让整座城池化为灰烬!”

    然而,他的话音未落,远处城中便燃起了熊熊大火。

    但燃烧的方向并不是地牢,而是倭寇的军械库——那是戚继光提前安排的死士所为。

    他们点燃了军械库,引发了巨大的爆炸和火灾。

    “现在。”

    戚继光将加藤殷的头按出栏杆外。

    “向那些冤魂谢罪吧。”

    加藤殷开始拼死挣扎,但戚继光的手却像定海神针一般牢牢抓住了他的发髻。

    他根本无法撼动分毫,只能感受到脖子上一阵剧痛,视线开始模糊升高。

    最终,一具无头尸体颓然倒下,加藤殷的生命就此终结。

    戚继光高高举起加藤殷的人头,向满城的百姓宣告了胜利的消息。

    这是对那些无辜牺牲者的交代,也是对倭寇残暴行径的有力回击。

    卯时正刻,山阴城的四门同时爆发骚乱。

    被武装起来的汉人百姓拿起各种武器与倭寇士兵展开了殊死搏斗。

    他们用火把点燃粮仓和房屋,用倭语高喊着“加藤殷已死”的口号,以扰乱倭寇的军心。

    而真正的杀招却在城西菜市。

    三百名百姓突然掀开伪装,他们手中紧握的短刀在阳光下闪烁着寒光。

    这些百姓原本都是倭寇的俘虏或奴隶,但此刻他们却化身为复仇的勇士,用柴刀砍断了倭寇最后的斗志和防线。

    当加藤殷的无头尸体被拖上城楼时,戚继光当众斩下了他的首级。

    那颗头颅在空中划出一道弧线,正好落在赶来救援的倭将本多忠胜马前。

    这位被誉为“倭国第一猛将”的武将竟被吓得坠马而逃,两万倭军也因此不战自溃。

    “杀!”戚继光高举着染血的鸳鸯钺高声呐喊。汉军如潮水般涌入城门与百姓们并肩作战,用石块、木棍甚至牙齿撕咬着溃逃的倭寇。

    经过这些天的遭遇,他们已经知道,不把侵略者彻底赶出这片土地,汉人百姓永远没有安居乐业的一天。

    城外的汉军得到戚继光的信号,也同时发起了攻击。

    午时三刻时分,最后一面樱花旗坠入护城河中。

    满城的倭寇纷纷跪地请降,他们丢弃的刀刃在青石板上堆成了小山。

    被解救的百姓涌上街头,哭喊着追杀每一个倭人,以宣泄心中的仇恨和愤怒。

    战斗结束后,戚继光站在天守阁的残骸之上,望着城外正在掩埋尸骸的汉军士兵们。

    副将呈上了染血的《山阴城防图》,但戚继光却在图纸的背面发现了密密麻麻的人名——这些都是在这段时间以来为了国家和民族而牺牲的细作们。

    “将军……”

    一个稚嫩的声音传来。

    戚继光转身望去,只见那个在地牢里刻字的少年正站在他的面前。

    少年手中捧着一把断刀,刀身上刻着“精忠报国”四个大字。

    “这是我爹的刀。”

    少年哽咽着说道。

    “他被倭寇杀害前,让我一定要交给汉军的人。”

    戚继光接过断刀,沉默片刻之后说道。

    “你爹是英雄!他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们前行。”

    他抬头望向东方,一轮红日正冲破乌云,洒下温暖而光明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