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泊两世,我朱雄英回来啦 第148章 自行车您卖给谁?
热门推荐:
穿成小师妹每天都在社死
我是县委书记
梦幻西游:我有神级进阶系统
魔道祖师衍生之恨别
变身女孩子的我,竟被兄弟攻略了
穿越古今,独绽风华
新婚被换亲,医妃进宫嘎嘎乱杀
我在售楼部的日子
光明天使
将图纸画了出来,暂时也没了什么其他想法,因为刚睡醒,朱雄英也没睡意,在院子内转了起来。
五月的凤阳温度已经上来了,说热也不算热,说冷也不算冷,月亮高高的挂在天上,院子里倒也不算黑。
“谁还没睡?出来陪我坐一会。”朱雄英坐在院子里的小石凳上,半个时辰过去了,也没个人说话,感觉有些孤单,轻轻的说了一句。
仅片刻后,从屋顶翻下来一个人,浑身黑衣,在黑夜里极其不显眼,走到了朱雄英身后默默地站着。
“坐吧,我一个人独自赏月显得没那么风雅。”
黑衣人坐在了朱雄英的身边,歪着头看了一眼朱雄英,又抬头看了看月亮。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朱雄英突然开口道,想了想,又摇头哈哈大笑,黑衣人更是困惑。
就在此时,身后响起了一阵脚步声,回头借着月光一看,才道是徐妙机。
“怎么?你也睡不着吗?”
徐妙机走了上来,站在朱雄英身边:“殿下这不也没睡吗?”
“白天睡多了,晚上自是睡不着了。”
“这换了个地方,水土不服,所以睡的不踏实。”
朱雄英一挥手,黑衣人便消失不见,徐妙机坐了下来,疑惑道:“殿下,刚才我睡醒的时候,听到您在这笑,是有什么开心的事吗?”
“没有。”朱雄英摇了摇头,“不过是这夜,太过安静,连声蝉鸣都没有,无故发笑罢了。”
徐妙机点了点头,不再看朱雄英,仿佛是自言自语道:“这凤阳,乃是好地方,陛下出自这里,数位国公也皆是出自这里。”
“可是凤阳,不占南北之要道,非行商之通路,论产量,比不上河南,论行商,更不及江南十分之一。”
“见大肆改造,却忧心之后发展,不知殿下作何打算?”
说完,徐妙机转过身,看向了朱雄英。
朱雄英闻言,轻声笑了笑:“妙机,你多虑了。凤阳虽非南北要道,但其地理位置独特,有山有水,资源丰富。我所思所想,非一时之计,而是长远之策。”
朱雄英站起身,目光坚定地望向远方,仿佛能透过夜色看到凤阳未来的繁荣景象。
“我计划以凤阳为中心,逐步发展周边地区,使之成为大明的粮仓和商贸重镇。我们不仅要发展农业,还要发展手工业和商业,让凤阳成为连接南北的枢纽。”
徐妙机听着朱雄英的话,眼中闪过一丝敬佩,但又有些疑惑:“殿下,这计划固然宏伟,但实施起来恐怕不易,来之前,我倒是抱有想象,可是今日一见,才发现凤阳目前的条件有限,如何能吸引商人和工匠前来呢?”
朱雄英微微一笑,胸有成竹地回答:“这正是我所考虑的。首先,我们要改善交通,让凤阳与外界的联系更加便捷,想要富,先修路。”
“如今的运河正在挖,道路还在修,等着一旦完工,那情况就简单多了。”
“其次,我们要营造一个良好的商业环境。我打算在凤阳设立市场,吸引各地商人前来交易,同时鼓励本地工匠发展手工业,生产出更多优质的商品。”
徐妙机听着朱雄英的计划,点了点头,又道:“小女子还有一点不解,请殿下答疑。”
朱雄英点了点头:“你说。”
“就是这宝钞的事。”徐妙机斟酌了一下用词,却是不知道该怎么说了。
“你是怕我弄出来的这个凤阳宝钞,会同那大明宝钞一般,一文不值是吧。”朱雄英笑道:“这倒是不必担忧。”
“一,我这凤阳宝钞,只在这凤阳流通,所有奴隶的晌钱,都会由宝钞替代金银,这钱和奴隶的劳动挂钩,不会大肆印出来。”
“二,日后,等着外地行商来了,交易一旦流通,我就一句话,妙机你说,是扛着一箱子一箱子的金银财宝进行交易方便还是一张银票两张银票方便?”
“三,想要交易,那就必须将金银兑换成银票,然后再进行交易,但是出了凤阳,若是想将银票换成金银,那也随时能换,所以,这银票的价值,等同于金银。”
徐妙机听完朱雄英的解释,心中的疑虑渐渐消散,她知道朱雄英的计划并非空穴来风,而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殿下英明,妙机佩服。”徐妙机微微颔首,眼中流露出一丝敬意。
朱雄英摆了摆手,笑道:“妙机,你我之间无需如此客套。你我皆是为大明的繁荣而努力,共同的目标让我们走到了一起。”
徐妙机微微一笑,心中对朱雄英的敬佩更甚。她知道,朱雄英的计划若能成功实施,不仅能够改变凤阳的面貌,更能让整个大明焕发出新的活力。
“殿下,既然如此,我愿尽我所能,为凤阳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徐妙机坚定地说道。
朱雄英点了点头,眼中闪过一丝赞许:“妙机,有你相助,我信心倍增。接下来,我们需要做的还有很多。首先,要确保运河和道路的修建工作顺利进行,这关系到凤阳未来的发展。”
“其次,我们要着手建立市场,吸引商人和工匠前来。同时,我们还要着手培训工匠,提高他们的技艺,生产出更多优质的商品。”
徐妙机认真地听着,心中已经盘算着如何协助朱雄英实现这些计划。
“殿下,我建议我们可以先从手工业入手,挑选一些有潜力的工匠进行重点培养,同时设立一些优惠政策,吸引外地工匠前来凤阳发展。”徐妙机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朱雄英闻言,眼中闪过一丝赞赏:“建议不错,我也是这么想的,你跟我回屋里,我给你看个大宝贝!”
徐妙机也不知怎么的,跟着朱雄英就回了屋,踏进房门那一刻就有点后悔了,她可是听说不少皇室子弟都有点怪癖,自己这才七八岁……
可是现在出去呢,万一惹恼了朱雄英,那也不好,想了想,叹了口气,看着朱雄英将油灯点亮,然后爬上了床……
“殿下,这……”
话还没说完,只见朱雄英从床头拿出一张大纸,缓缓的铺在了床铺之上。
“快来,看看我这天才一般的想法!”
徐妙机将那些乱七八糟的想法全部抛出了脑海,好奇的走了过去,只见那纸张一侧画了三个图,另一侧画了大大小小许多零件。
“殿下,这是?!”徐妙机疑惑不已,这是个啥?
“我管这叫自行车!”朱雄英挺直了胸膛,“一旦弄出来,短途就能取代牛车马车,极为方便!”
徐妙机瞪大了眼睛,她从未见过如此奇妙的装置。朱雄英见状,兴致勃勃地解释起来:“这自行车,乃是利用人力驱动,通过两个轮子的转动,可以快速地在道路上行驶。它比牛车马车轻便,且不需要喂养牲畜,维护成本低,适合短途运输。”
“人力驱动?”徐妙机脑海里浮现出前面一个人拉着车在跑,后面自行车座上坐了一个人的场景,越想越是怪异:“殿下,那些奴隶最后开完荒,都用来拉这自行车?”
朱雄英脑子里也浮现出来了这幅画面,不禁哈哈大笑起来,片刻后才解释道:“你误会了。这自行车并非用来拉人,而是让人自己骑的。”
徐妙机听后,眼中闪过一丝恍然大悟的光芒,“殿下真是奇思妙想!不过,这俩轮子,自己骑?不用牲畜?这玩意真能动起来?”
朱雄英点了点头,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等着明日天一亮我就叫木匠去着手打造,到时候弄出来了你就知道了,这玩意一定会风靡整个大明的,凤阳也会因为这自行车,在整个大明崭露头角!”
徐妙机沉思片刻:“殿下,这东西,您准备卖给谁?百姓还是官员?”
“都卖!”朱雄英疑惑地看着徐妙机,不解道:“这东西还要搞个分级制?”
徐妙机摇了摇头:“殿下,您说,官员,至少大多数达官显贵,出行都是有小厮,下人,高头大马,数人随行,这才能彰显他们的不同。”
“若是这自行车,都卖,那在其中一部分群体中的销量定然不会好。”
“若是针对百姓,大多数的百姓出行不过是村里,镇子上,城里,也没多少出远门的机会。”
“若是售价高了,百姓自然选择走路,或者是搭牛车马车,若是售价低了,那这玩意我看着设计的这么精密,本钱怕是也难收回。”
朱雄英听后,陷入了短暂的沉思。徐妙机的话不无道理,他意识到自己在推广自行车时,需要考虑到不同阶层的需求和心理。
“妙机,你提醒得对。”朱雄英终于开口,“我们不能一概而论。自行车虽好,但确实需要针对不同人群进行适当的调整。”
徐妙机微微一笑,她知道自己的建议被采纳了,心中感到一丝欣慰。
“殿下,我觉得,咱们最开始产这个东西的时候,可以优先考虑官员和富商,设计一种更为豪华的自行车,用上精美的装饰和材料,甚至可以配备一些实用的附加功能,比如可以存放物品的小箱子。”徐妙机继续提出建议。
“只要是这个豪华的自行车能打开销路,那么时间线拉长,一两年,官员都习惯了之后,自然会有百姓去追捧,到时候再弄出来廉价版的,到时候谁还能抵挡一辆自行车的诱惑?”
朱雄英点头表示赞同:“对,这样既能满足他们彰显身份的需求,又能体现出自行车的实用价值。至于普通百姓,我们可以推出更为经济实惠的款式,注重耐用和简便。”
“殿下英明。”徐妙机赞许道,“此外,殿下不是还弄出来了那个户贴制了吗?我们还可以在凤阳设立自行车的租赁服务,让那些暂时买不起自行车的人,凭借着身份信息,也能体验到它的便利。”
朱雄英眼中闪过一丝赞赏,对徐妙机的提议深感认同。他点了点头,继续说道:“妙机,你的建议非常有见地。”
“我们不仅要推广自行车,还要在凤阳建立一个完善的自行车制造和销售体系。这样,我们不仅能为凤阳带来繁荣,还能为整个大明树立一个创新的典范。”
徐妙机听后,心中充满了期待。她知道,这将是一项前所未有的事业,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和智慧。但她相信,在朱雄英的领导下,他们一定能够成功。
“殿下,我建议我们可以先在凤阳城内设立一个自行车制造工坊,招募一些有才华的工匠,让他们在实践中不断提高技艺。”徐妙机说道。
朱雄英点头表示赞同:“我也是这么想的,不过这东西,一旦开始造起来,技术含量不是那么高,我觉得招募百姓更好,比如这个。”
朱雄英一指齿轮:“可以用流水线的方法,百姓有事做,能挣钱,这日子才能越过越好。”
“流水线?”徐妙机再一次宕机,这又是个没听说过的词。
朱雄英见徐妙机一脸困惑,便耐心地解释道:“流水线,就是将生产过程分解成多个简单的步骤,每个步骤由不同的工人负责。这样一来,每个人只需要专注于一项任务,效率自然会大大提高。而且,随着工人们熟练度的提升,生产速度也会越来越快。”
“比如,几个人专门负责生产这齿轮,几个人专门负责生产轮子,几个人专门负责生产座垫,最后再几个人专门负责组装。”
“每个人只精通一样,比一个人全都精通生产起来要更快。”
徐妙机听后,眼中闪过一丝明悟,她开始理解朱雄英所说的流水线生产方式的高效之处。
她点了点头,表示赞同:“殿下,这确实是个好办法。这样一来,不仅生产效率提高了,百姓们也能通过分工合作,更快地掌握各自的工作技能。”
五月的凤阳温度已经上来了,说热也不算热,说冷也不算冷,月亮高高的挂在天上,院子里倒也不算黑。
“谁还没睡?出来陪我坐一会。”朱雄英坐在院子里的小石凳上,半个时辰过去了,也没个人说话,感觉有些孤单,轻轻的说了一句。
仅片刻后,从屋顶翻下来一个人,浑身黑衣,在黑夜里极其不显眼,走到了朱雄英身后默默地站着。
“坐吧,我一个人独自赏月显得没那么风雅。”
黑衣人坐在了朱雄英的身边,歪着头看了一眼朱雄英,又抬头看了看月亮。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朱雄英突然开口道,想了想,又摇头哈哈大笑,黑衣人更是困惑。
就在此时,身后响起了一阵脚步声,回头借着月光一看,才道是徐妙机。
“怎么?你也睡不着吗?”
徐妙机走了上来,站在朱雄英身边:“殿下这不也没睡吗?”
“白天睡多了,晚上自是睡不着了。”
“这换了个地方,水土不服,所以睡的不踏实。”
朱雄英一挥手,黑衣人便消失不见,徐妙机坐了下来,疑惑道:“殿下,刚才我睡醒的时候,听到您在这笑,是有什么开心的事吗?”
“没有。”朱雄英摇了摇头,“不过是这夜,太过安静,连声蝉鸣都没有,无故发笑罢了。”
徐妙机点了点头,不再看朱雄英,仿佛是自言自语道:“这凤阳,乃是好地方,陛下出自这里,数位国公也皆是出自这里。”
“可是凤阳,不占南北之要道,非行商之通路,论产量,比不上河南,论行商,更不及江南十分之一。”
“见大肆改造,却忧心之后发展,不知殿下作何打算?”
说完,徐妙机转过身,看向了朱雄英。
朱雄英闻言,轻声笑了笑:“妙机,你多虑了。凤阳虽非南北要道,但其地理位置独特,有山有水,资源丰富。我所思所想,非一时之计,而是长远之策。”
朱雄英站起身,目光坚定地望向远方,仿佛能透过夜色看到凤阳未来的繁荣景象。
“我计划以凤阳为中心,逐步发展周边地区,使之成为大明的粮仓和商贸重镇。我们不仅要发展农业,还要发展手工业和商业,让凤阳成为连接南北的枢纽。”
徐妙机听着朱雄英的话,眼中闪过一丝敬佩,但又有些疑惑:“殿下,这计划固然宏伟,但实施起来恐怕不易,来之前,我倒是抱有想象,可是今日一见,才发现凤阳目前的条件有限,如何能吸引商人和工匠前来呢?”
朱雄英微微一笑,胸有成竹地回答:“这正是我所考虑的。首先,我们要改善交通,让凤阳与外界的联系更加便捷,想要富,先修路。”
“如今的运河正在挖,道路还在修,等着一旦完工,那情况就简单多了。”
“其次,我们要营造一个良好的商业环境。我打算在凤阳设立市场,吸引各地商人前来交易,同时鼓励本地工匠发展手工业,生产出更多优质的商品。”
徐妙机听着朱雄英的计划,点了点头,又道:“小女子还有一点不解,请殿下答疑。”
朱雄英点了点头:“你说。”
“就是这宝钞的事。”徐妙机斟酌了一下用词,却是不知道该怎么说了。
“你是怕我弄出来的这个凤阳宝钞,会同那大明宝钞一般,一文不值是吧。”朱雄英笑道:“这倒是不必担忧。”
“一,我这凤阳宝钞,只在这凤阳流通,所有奴隶的晌钱,都会由宝钞替代金银,这钱和奴隶的劳动挂钩,不会大肆印出来。”
“二,日后,等着外地行商来了,交易一旦流通,我就一句话,妙机你说,是扛着一箱子一箱子的金银财宝进行交易方便还是一张银票两张银票方便?”
“三,想要交易,那就必须将金银兑换成银票,然后再进行交易,但是出了凤阳,若是想将银票换成金银,那也随时能换,所以,这银票的价值,等同于金银。”
徐妙机听完朱雄英的解释,心中的疑虑渐渐消散,她知道朱雄英的计划并非空穴来风,而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殿下英明,妙机佩服。”徐妙机微微颔首,眼中流露出一丝敬意。
朱雄英摆了摆手,笑道:“妙机,你我之间无需如此客套。你我皆是为大明的繁荣而努力,共同的目标让我们走到了一起。”
徐妙机微微一笑,心中对朱雄英的敬佩更甚。她知道,朱雄英的计划若能成功实施,不仅能够改变凤阳的面貌,更能让整个大明焕发出新的活力。
“殿下,既然如此,我愿尽我所能,为凤阳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徐妙机坚定地说道。
朱雄英点了点头,眼中闪过一丝赞许:“妙机,有你相助,我信心倍增。接下来,我们需要做的还有很多。首先,要确保运河和道路的修建工作顺利进行,这关系到凤阳未来的发展。”
“其次,我们要着手建立市场,吸引商人和工匠前来。同时,我们还要着手培训工匠,提高他们的技艺,生产出更多优质的商品。”
徐妙机认真地听着,心中已经盘算着如何协助朱雄英实现这些计划。
“殿下,我建议我们可以先从手工业入手,挑选一些有潜力的工匠进行重点培养,同时设立一些优惠政策,吸引外地工匠前来凤阳发展。”徐妙机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朱雄英闻言,眼中闪过一丝赞赏:“建议不错,我也是这么想的,你跟我回屋里,我给你看个大宝贝!”
徐妙机也不知怎么的,跟着朱雄英就回了屋,踏进房门那一刻就有点后悔了,她可是听说不少皇室子弟都有点怪癖,自己这才七八岁……
可是现在出去呢,万一惹恼了朱雄英,那也不好,想了想,叹了口气,看着朱雄英将油灯点亮,然后爬上了床……
“殿下,这……”
话还没说完,只见朱雄英从床头拿出一张大纸,缓缓的铺在了床铺之上。
“快来,看看我这天才一般的想法!”
徐妙机将那些乱七八糟的想法全部抛出了脑海,好奇的走了过去,只见那纸张一侧画了三个图,另一侧画了大大小小许多零件。
“殿下,这是?!”徐妙机疑惑不已,这是个啥?
“我管这叫自行车!”朱雄英挺直了胸膛,“一旦弄出来,短途就能取代牛车马车,极为方便!”
徐妙机瞪大了眼睛,她从未见过如此奇妙的装置。朱雄英见状,兴致勃勃地解释起来:“这自行车,乃是利用人力驱动,通过两个轮子的转动,可以快速地在道路上行驶。它比牛车马车轻便,且不需要喂养牲畜,维护成本低,适合短途运输。”
“人力驱动?”徐妙机脑海里浮现出前面一个人拉着车在跑,后面自行车座上坐了一个人的场景,越想越是怪异:“殿下,那些奴隶最后开完荒,都用来拉这自行车?”
朱雄英脑子里也浮现出来了这幅画面,不禁哈哈大笑起来,片刻后才解释道:“你误会了。这自行车并非用来拉人,而是让人自己骑的。”
徐妙机听后,眼中闪过一丝恍然大悟的光芒,“殿下真是奇思妙想!不过,这俩轮子,自己骑?不用牲畜?这玩意真能动起来?”
朱雄英点了点头,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等着明日天一亮我就叫木匠去着手打造,到时候弄出来了你就知道了,这玩意一定会风靡整个大明的,凤阳也会因为这自行车,在整个大明崭露头角!”
徐妙机沉思片刻:“殿下,这东西,您准备卖给谁?百姓还是官员?”
“都卖!”朱雄英疑惑地看着徐妙机,不解道:“这东西还要搞个分级制?”
徐妙机摇了摇头:“殿下,您说,官员,至少大多数达官显贵,出行都是有小厮,下人,高头大马,数人随行,这才能彰显他们的不同。”
“若是这自行车,都卖,那在其中一部分群体中的销量定然不会好。”
“若是针对百姓,大多数的百姓出行不过是村里,镇子上,城里,也没多少出远门的机会。”
“若是售价高了,百姓自然选择走路,或者是搭牛车马车,若是售价低了,那这玩意我看着设计的这么精密,本钱怕是也难收回。”
朱雄英听后,陷入了短暂的沉思。徐妙机的话不无道理,他意识到自己在推广自行车时,需要考虑到不同阶层的需求和心理。
“妙机,你提醒得对。”朱雄英终于开口,“我们不能一概而论。自行车虽好,但确实需要针对不同人群进行适当的调整。”
徐妙机微微一笑,她知道自己的建议被采纳了,心中感到一丝欣慰。
“殿下,我觉得,咱们最开始产这个东西的时候,可以优先考虑官员和富商,设计一种更为豪华的自行车,用上精美的装饰和材料,甚至可以配备一些实用的附加功能,比如可以存放物品的小箱子。”徐妙机继续提出建议。
“只要是这个豪华的自行车能打开销路,那么时间线拉长,一两年,官员都习惯了之后,自然会有百姓去追捧,到时候再弄出来廉价版的,到时候谁还能抵挡一辆自行车的诱惑?”
朱雄英点头表示赞同:“对,这样既能满足他们彰显身份的需求,又能体现出自行车的实用价值。至于普通百姓,我们可以推出更为经济实惠的款式,注重耐用和简便。”
“殿下英明。”徐妙机赞许道,“此外,殿下不是还弄出来了那个户贴制了吗?我们还可以在凤阳设立自行车的租赁服务,让那些暂时买不起自行车的人,凭借着身份信息,也能体验到它的便利。”
朱雄英眼中闪过一丝赞赏,对徐妙机的提议深感认同。他点了点头,继续说道:“妙机,你的建议非常有见地。”
“我们不仅要推广自行车,还要在凤阳建立一个完善的自行车制造和销售体系。这样,我们不仅能为凤阳带来繁荣,还能为整个大明树立一个创新的典范。”
徐妙机听后,心中充满了期待。她知道,这将是一项前所未有的事业,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和智慧。但她相信,在朱雄英的领导下,他们一定能够成功。
“殿下,我建议我们可以先在凤阳城内设立一个自行车制造工坊,招募一些有才华的工匠,让他们在实践中不断提高技艺。”徐妙机说道。
朱雄英点头表示赞同:“我也是这么想的,不过这东西,一旦开始造起来,技术含量不是那么高,我觉得招募百姓更好,比如这个。”
朱雄英一指齿轮:“可以用流水线的方法,百姓有事做,能挣钱,这日子才能越过越好。”
“流水线?”徐妙机再一次宕机,这又是个没听说过的词。
朱雄英见徐妙机一脸困惑,便耐心地解释道:“流水线,就是将生产过程分解成多个简单的步骤,每个步骤由不同的工人负责。这样一来,每个人只需要专注于一项任务,效率自然会大大提高。而且,随着工人们熟练度的提升,生产速度也会越来越快。”
“比如,几个人专门负责生产这齿轮,几个人专门负责生产轮子,几个人专门负责生产座垫,最后再几个人专门负责组装。”
“每个人只精通一样,比一个人全都精通生产起来要更快。”
徐妙机听后,眼中闪过一丝明悟,她开始理解朱雄英所说的流水线生产方式的高效之处。
她点了点头,表示赞同:“殿下,这确实是个好办法。这样一来,不仅生产效率提高了,百姓们也能通过分工合作,更快地掌握各自的工作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