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泊两世,我朱雄英回来啦 第154章 凤阳安排
热门推荐:
我在修仙管理局的日子
吞噬古帝
大明测字天师
蠢龙!休想影响我道心!
长生剑游录
回忆三十年,我只喜欢平淡生活
灵石是什么?我对零食不感兴趣
奥奇传说之龙族的宝藏
老太太带着金手指穿回来了
次日一早,朱允熥睡醒的时候天色已经大亮,走到院子里一看,老宅静悄悄的,随意找了个下人一问,才知道,除了自己,所有人都还在休息。
“我大哥呢?”朱允熥疑惑的问着。
“太孙殿下已经去了城主府,殿下您要去找他吗?”仆人恭敬道。
“这么早?他啥时候醒的?”朱允熥诧异道,在京师的时候朱雄英跟自己都是差不多时间起床,在凤阳朱雄英居然起那么早。
“已经快一个时辰了吧。”仆人想了想,才回道:“天色刚亮的时候太孙殿下就起来了,看大家都还在睡着,怕打扰诸位,就去了城主府。”
朱允熥闻言,心中不禁对朱雄英的勤勉与自律多了几分敬佩。他点了点头,决定也早些开始自己的日程,不能落后太多。
他简单地洗漱了一番,便吩咐仆人准备马车,他要前往城主府找朱雄英。路上,他心中盘算着今日的安排,既想看看朱雄英口中的自行车和学堂,也想听听他对凤阳未来的更多规划。
抵达城主府时,朱雄英正埋头于案牍之中,面前堆满了各式各样的图纸和文书。见朱允熥到来,他抬头微微一笑,放下手中的笔,站起身来迎接。
“允熥,你怎么这么早就来了?”朱雄英笑道。
朱允熥笑着点头:“大哥你不是起的更早吗?我过来看看有啥要帮忙的。”
朱雄英闻言,眼中闪过一丝欣慰:“你坐一会吧,刚到了一批粮草,我给安排完了带你去工坊看看那自行车。”
朱允熥应声坐下,目光不禁被桌上散落的图纸吸引。他仔细端详,发现这些图纸不仅有城防规划,还有农田水利、商业布局,甚至还有几张似乎是新式兵器的设计图。每一份图纸都透露出朱雄英对凤阳未来的深思熟虑和全面规划。
“大哥,这些图纸真是让人叹为观止。你不仅考虑了民生,还兼顾了军事与经济,真是用心良苦。”朱允熥由衷地赞叹道。
朱雄英笑了笑,轻拍了一下那些图纸:“凤阳乃是大明龙兴之地,自然不能怠慢。我想让它成为大明的楷模,让天下人看看,只要我们用心治理,任何地方都能焕发生机。”
言罢,朱雄英走到窗边,望向远处的田野和渐渐热闹起来的街道,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他深知,要实现这一宏伟蓝图,需要付出无数努力和汗水,但他无怨无悔。
看着弟弟翻看着图纸,朱雄英也不管他,拿着折子开始看了起来,黄珀等人进进出出的忙碌着,一切倒是显得井然有序。
待忙完之后,已经日上三竿了,朱允熥看着哥哥站起身伸了个懒腰,连忙上前。
“大哥,这图纸是学堂的吗?怎么弄得这么大?会不会有些浪费了?”
朱雄英摇了摇头:“这地方我准备命名为综合性学院,不仅教孩子识字,四书五经,还有工匠,科研,全部在这地方弄。”
朱允熥似懂非懂的点了点头:“学堂好啊,看样子大哥想要的不仅是让这孩子变成穷酸秀才,是真准备教他们一门手艺,日后好有一口饭吃。”
“你能理解就好。我一直觉得,教育是国家之根本,只有让更多的人有机会读书识字,我们的国家才能更加繁荣昌盛。”朱雄英笑着。
说话间,二人出了城主府,到了工坊,领着朱允熥来到了一间宽敞明亮的房间,里面摆放着一辆造型奇特的自行车。
朱允熥初见之下,不由得瞪大了眼睛,好奇地打量着这些前所未见的交通工具。
“这就是自行车了,它利用脚踏板传动,可以让人以更省力的方式快速移动。”朱雄英边说边示范着如何骑上自行车,并小心翼翼地推着它前行了几步。
“只是现在工艺还不算完全,正在改进,这是第一版模型车,已经能动了。”
朱允熥见状,跃跃欲试,但又担心自己摔倒出丑。朱雄英看出了他的顾虑,鼓励道:“没事,我扶着你,你试试看。”
在朱雄英的帮助下,朱允熥小心翼翼地跨上了自行车,按照朱雄英的指示开始蹬动脚踏板。起初还有些摇摇晃晃,但渐渐地,他找到了平衡感,自行车开始在房间内缓缓前行。
“哈哈,我成功了!”朱允熥兴奋地喊道,脸上洋溢着成功的喜悦。
朱雄英也笑了:“看吧,我就说你可以的。自行车这东西虽然新奇,但只要掌握了技巧,其实并不难。”
“大哥准备以后要将这东西推行全大明吗?”朱允熥问道。
“嗯,先弄出来再说,起码要改良的骑着舒服了,再上市,不舒服谁去买啊。”朱雄英将弟弟扶了下来。
随后,两人又一同前往了新建的学堂。
学堂内,空荡荡的什么也没有,
“大哥,这学堂看起来还只是个框架,何时能正式启用呢?”朱允熥环视四周,眼中既有期待也有好奇。
朱雄英微微一笑,解释道:“允熥,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学堂的建设需要精细规划,从选址到设计,再到材料的选择与工匠的招募,每一步都不能马虎。”
“目前,已经完成了地基的铺设和主体结构的搭建,接下来就是内部的装修和教具的筹备了。我想,等北方的战事再稳定一些,我们就可以全力投入到学堂的建设中来,争取早日让孩子们有书可读,有学可上。”
说着,指着另一边已经挖开的地基,朱雄英接着道:“这边木楼是教读书写字的地方,你看那边,奴隶们还没来上工,那边才是我的底牌。”
朱允熥点了点头,顺着朱雄英手指的方向看了过去,心中对朱雄英的远见卓识更加敬佩。他深知,大哥所做的这一切,都是为了大明的未来,为了子孙后代能够生活在一个更加繁荣、更加文明的社会里。
两人漫步在学堂的空旷之中,阳光透过尚未安装窗户的框架,洒在他们的身上,暖洋洋的。朱允熥忽然想到什么,开口问道:“大哥,这学堂除了教授四书五经,还会教些什么呢?我也没看到那铁炉子,木匠工具啊,纸上谈兵不可取。”
朱雄英停下脚步,转过身来,目光深邃地望着远方:“允熥,我希望这所学堂能够成为大明教育的先锋。”
“在这里,孩子们不仅要学习传统的儒家经典,还要接触到自然科学、数学、天文、地理等各个领域的知识。”
“我希望他们能够开阔眼界,拓宽思维,成为既有深厚文化底蕴,又有创新精神的新时代人才。”
“关于那些手艺活,工坊那边已经开始扩建,等着学堂开了,那边也差不多建好了,我管那些手艺活称之为专业课,技多不压身,我这凤阳学堂出来的孩子,一个个定能成为我大明的顶梁柱!”
朱允熥闻言,眼中闪过一丝激动。他仿佛看到了未来,看到了那些在大明学堂中茁壮成长的孩子们,他们将成为大明的栋梁,将大明的文明推向新的高度。
两人继续在学堂中巡视,朱雄英不时地向朱允熥介绍着未来的规划,从课程设置到师资力量,从教学方法到管理制度,每一个细节都透露出他对教育的重视和对未来的期许。
正闲逛着,沈万三找了过来:“殿下,听说您找我?”
朱雄英点了点头:“我四叔的儿子,堂弟朱高炽,对怎么赚钱有想法,一会我这边闲逛完了带你去见见他,这段时间你带他。”
“万三,你做事我向来放心。朱高炽这孩子,虽然年纪尚轻,但对商业却有着独到的见解。我相信,在你的指点下,他定能迅速成长。”朱雄英笑着说道,眼神中充满了对朱高炽的期待。
沈万三闻言,也是微微一笑:“殿下过誉了,朱高炽殿下若是确实是个可造之材,对商业有着敏锐的洞察力。我定会倾囊相授,助他早日成为大明商界的佼佼者,为我大明的建设添砖加瓦。”
三宝液凑了上来,连忙说道:“小主子,昨日我去军营找了几个年纪大的老兵,今日下午应该能全部伪装好,朱高煦殿下的武术师傅的来头我也叫那些老兵去背了,明日应该就能上岗了。”
朱雄英满意地点了点头,对三宝液说道:“做得好,三宝。朱高煦那孩子,性格刚烈,对武艺有着极高的天赋和热情。给他找个合适的师傅,不仅能引导他走上正道,还能为大明培养一位未来的武将。”
“殿下放心,我已经精挑细选了几位经验丰富、武艺高强的老兵,他们不仅擅长各种兵器,还精通战场战术,定能不负所托。”三宝液恭敬地回答道。
“嗯,那就这么定了。沈万三,你随我来,我们先去见见我那弟弟。”朱雄英说着,便领着沈万三朝老宅走去。
书房内,朱高炽已经等候多时。他见到朱雄英进来,连忙起身行礼:“见过堂兄。”
“高炽,不必多礼。我听闻你对商业有着浓厚的兴趣,特地让沈掌柜来指点你。”朱雄英微笑着说道。
朱高炽闻言,眼中闪过一丝激动:“多谢堂兄栽培!我一直梦想着能像沈掌柜那样,成为大明商界的佼佼者,为大明的繁荣贡献自己的力量。”
沈万三见状,也是满意地点了点头:“殿下过誉了,殿下若有志于此,我定当全力相助。不过,商海浮沉,需得谨慎行事,方能立于不败之地。”
“沈掌柜所言极是,我定会铭记在心。”朱高炽认真地点了点头。
随后,朱雄英便让沈万三带着朱高炽去熟悉商业运作的各个环节,自己则继续在城主府内处理政务。
“殿下,云南的粮草送来了,如今正在城外的仓库放着,粮草共计十万石。”
“十万石?好,立刻安排人手验收,确保每一粒粮食都完好无损。”朱雄英闻言,神色凝重地吩咐道。
“留两万石,剩下八万分成四份,继续向北方送去。”
下属领命而去,朱雄英则继续沉思。云南的粮草按时送达,无疑为凤阳城增添了坚实的后盾,但战事的紧张局势仍让他不敢有丝毫懈怠。
他深知,作为一方城主,不仅要确保城内的民生安稳,更要为前线的将士们提供坚实的保障。粮草、兵器、军饷,每一样都至关重要,容不得半点闪失。
此时,书房外传来轻轻的敲门声,打断了他的思绪。“进来。”他应声道。
门轻轻推开,只见一名侍从手持一封密函,快步走到他面前,躬身道:“殿下,这是刚从北方前线传来的加急密函。”
朱雄英接过密函,拆开一看,脸色顿时变得凝重起来。
密函中,朱棡字迹匆忙而有力,透露出前线战况的紧迫与严峻。北方边境的敌军近日活动频繁,似有大规模进犯之意。
那王保保不知放出了多少烟雾弹,三个王爷的兵力都被牵制住了,蓝玉如今带了一万多人直奔捕鱼儿海而去,至今未传回消息。
北元王保保趁着三个王爷的兵力全部被牵制在了黄河沿线,领兵突击了辽东,还好费聚死守,辽东城还没沦陷,朱棣正领着兵回援。
之后那王保保便带着兵往草原上一躲,不知去向。
朱雄英紧锁眉头,手指轻轻摩挲着密函的边缘,心中翻涌着复杂的情绪。他深知,这不仅仅是一场军事上的较量,更是对大明国运的一次重大考验。他站起身,走到窗边,凝视着远方,仿佛能穿透重重云雾,看到那片战火纷飞的土地。
“传令下去,所有凤阳年轻壮力皆要进行军事训练。”他沉声吩咐道,声音中透露出不容置疑的坚定。
侍从领命而去,书房内再次恢复了平静。朱雄英闭上眼睛,脑海中快速盘算着应对之策。他知道,单凭一己之力难以扭转战局,但他必须尽自己所能,为前线的将士们提供最大的支持……
“我大哥呢?”朱允熥疑惑的问着。
“太孙殿下已经去了城主府,殿下您要去找他吗?”仆人恭敬道。
“这么早?他啥时候醒的?”朱允熥诧异道,在京师的时候朱雄英跟自己都是差不多时间起床,在凤阳朱雄英居然起那么早。
“已经快一个时辰了吧。”仆人想了想,才回道:“天色刚亮的时候太孙殿下就起来了,看大家都还在睡着,怕打扰诸位,就去了城主府。”
朱允熥闻言,心中不禁对朱雄英的勤勉与自律多了几分敬佩。他点了点头,决定也早些开始自己的日程,不能落后太多。
他简单地洗漱了一番,便吩咐仆人准备马车,他要前往城主府找朱雄英。路上,他心中盘算着今日的安排,既想看看朱雄英口中的自行车和学堂,也想听听他对凤阳未来的更多规划。
抵达城主府时,朱雄英正埋头于案牍之中,面前堆满了各式各样的图纸和文书。见朱允熥到来,他抬头微微一笑,放下手中的笔,站起身来迎接。
“允熥,你怎么这么早就来了?”朱雄英笑道。
朱允熥笑着点头:“大哥你不是起的更早吗?我过来看看有啥要帮忙的。”
朱雄英闻言,眼中闪过一丝欣慰:“你坐一会吧,刚到了一批粮草,我给安排完了带你去工坊看看那自行车。”
朱允熥应声坐下,目光不禁被桌上散落的图纸吸引。他仔细端详,发现这些图纸不仅有城防规划,还有农田水利、商业布局,甚至还有几张似乎是新式兵器的设计图。每一份图纸都透露出朱雄英对凤阳未来的深思熟虑和全面规划。
“大哥,这些图纸真是让人叹为观止。你不仅考虑了民生,还兼顾了军事与经济,真是用心良苦。”朱允熥由衷地赞叹道。
朱雄英笑了笑,轻拍了一下那些图纸:“凤阳乃是大明龙兴之地,自然不能怠慢。我想让它成为大明的楷模,让天下人看看,只要我们用心治理,任何地方都能焕发生机。”
言罢,朱雄英走到窗边,望向远处的田野和渐渐热闹起来的街道,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他深知,要实现这一宏伟蓝图,需要付出无数努力和汗水,但他无怨无悔。
看着弟弟翻看着图纸,朱雄英也不管他,拿着折子开始看了起来,黄珀等人进进出出的忙碌着,一切倒是显得井然有序。
待忙完之后,已经日上三竿了,朱允熥看着哥哥站起身伸了个懒腰,连忙上前。
“大哥,这图纸是学堂的吗?怎么弄得这么大?会不会有些浪费了?”
朱雄英摇了摇头:“这地方我准备命名为综合性学院,不仅教孩子识字,四书五经,还有工匠,科研,全部在这地方弄。”
朱允熥似懂非懂的点了点头:“学堂好啊,看样子大哥想要的不仅是让这孩子变成穷酸秀才,是真准备教他们一门手艺,日后好有一口饭吃。”
“你能理解就好。我一直觉得,教育是国家之根本,只有让更多的人有机会读书识字,我们的国家才能更加繁荣昌盛。”朱雄英笑着。
说话间,二人出了城主府,到了工坊,领着朱允熥来到了一间宽敞明亮的房间,里面摆放着一辆造型奇特的自行车。
朱允熥初见之下,不由得瞪大了眼睛,好奇地打量着这些前所未见的交通工具。
“这就是自行车了,它利用脚踏板传动,可以让人以更省力的方式快速移动。”朱雄英边说边示范着如何骑上自行车,并小心翼翼地推着它前行了几步。
“只是现在工艺还不算完全,正在改进,这是第一版模型车,已经能动了。”
朱允熥见状,跃跃欲试,但又担心自己摔倒出丑。朱雄英看出了他的顾虑,鼓励道:“没事,我扶着你,你试试看。”
在朱雄英的帮助下,朱允熥小心翼翼地跨上了自行车,按照朱雄英的指示开始蹬动脚踏板。起初还有些摇摇晃晃,但渐渐地,他找到了平衡感,自行车开始在房间内缓缓前行。
“哈哈,我成功了!”朱允熥兴奋地喊道,脸上洋溢着成功的喜悦。
朱雄英也笑了:“看吧,我就说你可以的。自行车这东西虽然新奇,但只要掌握了技巧,其实并不难。”
“大哥准备以后要将这东西推行全大明吗?”朱允熥问道。
“嗯,先弄出来再说,起码要改良的骑着舒服了,再上市,不舒服谁去买啊。”朱雄英将弟弟扶了下来。
随后,两人又一同前往了新建的学堂。
学堂内,空荡荡的什么也没有,
“大哥,这学堂看起来还只是个框架,何时能正式启用呢?”朱允熥环视四周,眼中既有期待也有好奇。
朱雄英微微一笑,解释道:“允熥,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学堂的建设需要精细规划,从选址到设计,再到材料的选择与工匠的招募,每一步都不能马虎。”
“目前,已经完成了地基的铺设和主体结构的搭建,接下来就是内部的装修和教具的筹备了。我想,等北方的战事再稳定一些,我们就可以全力投入到学堂的建设中来,争取早日让孩子们有书可读,有学可上。”
说着,指着另一边已经挖开的地基,朱雄英接着道:“这边木楼是教读书写字的地方,你看那边,奴隶们还没来上工,那边才是我的底牌。”
朱允熥点了点头,顺着朱雄英手指的方向看了过去,心中对朱雄英的远见卓识更加敬佩。他深知,大哥所做的这一切,都是为了大明的未来,为了子孙后代能够生活在一个更加繁荣、更加文明的社会里。
两人漫步在学堂的空旷之中,阳光透过尚未安装窗户的框架,洒在他们的身上,暖洋洋的。朱允熥忽然想到什么,开口问道:“大哥,这学堂除了教授四书五经,还会教些什么呢?我也没看到那铁炉子,木匠工具啊,纸上谈兵不可取。”
朱雄英停下脚步,转过身来,目光深邃地望着远方:“允熥,我希望这所学堂能够成为大明教育的先锋。”
“在这里,孩子们不仅要学习传统的儒家经典,还要接触到自然科学、数学、天文、地理等各个领域的知识。”
“我希望他们能够开阔眼界,拓宽思维,成为既有深厚文化底蕴,又有创新精神的新时代人才。”
“关于那些手艺活,工坊那边已经开始扩建,等着学堂开了,那边也差不多建好了,我管那些手艺活称之为专业课,技多不压身,我这凤阳学堂出来的孩子,一个个定能成为我大明的顶梁柱!”
朱允熥闻言,眼中闪过一丝激动。他仿佛看到了未来,看到了那些在大明学堂中茁壮成长的孩子们,他们将成为大明的栋梁,将大明的文明推向新的高度。
两人继续在学堂中巡视,朱雄英不时地向朱允熥介绍着未来的规划,从课程设置到师资力量,从教学方法到管理制度,每一个细节都透露出他对教育的重视和对未来的期许。
正闲逛着,沈万三找了过来:“殿下,听说您找我?”
朱雄英点了点头:“我四叔的儿子,堂弟朱高炽,对怎么赚钱有想法,一会我这边闲逛完了带你去见见他,这段时间你带他。”
“万三,你做事我向来放心。朱高炽这孩子,虽然年纪尚轻,但对商业却有着独到的见解。我相信,在你的指点下,他定能迅速成长。”朱雄英笑着说道,眼神中充满了对朱高炽的期待。
沈万三闻言,也是微微一笑:“殿下过誉了,朱高炽殿下若是确实是个可造之材,对商业有着敏锐的洞察力。我定会倾囊相授,助他早日成为大明商界的佼佼者,为我大明的建设添砖加瓦。”
三宝液凑了上来,连忙说道:“小主子,昨日我去军营找了几个年纪大的老兵,今日下午应该能全部伪装好,朱高煦殿下的武术师傅的来头我也叫那些老兵去背了,明日应该就能上岗了。”
朱雄英满意地点了点头,对三宝液说道:“做得好,三宝。朱高煦那孩子,性格刚烈,对武艺有着极高的天赋和热情。给他找个合适的师傅,不仅能引导他走上正道,还能为大明培养一位未来的武将。”
“殿下放心,我已经精挑细选了几位经验丰富、武艺高强的老兵,他们不仅擅长各种兵器,还精通战场战术,定能不负所托。”三宝液恭敬地回答道。
“嗯,那就这么定了。沈万三,你随我来,我们先去见见我那弟弟。”朱雄英说着,便领着沈万三朝老宅走去。
书房内,朱高炽已经等候多时。他见到朱雄英进来,连忙起身行礼:“见过堂兄。”
“高炽,不必多礼。我听闻你对商业有着浓厚的兴趣,特地让沈掌柜来指点你。”朱雄英微笑着说道。
朱高炽闻言,眼中闪过一丝激动:“多谢堂兄栽培!我一直梦想着能像沈掌柜那样,成为大明商界的佼佼者,为大明的繁荣贡献自己的力量。”
沈万三见状,也是满意地点了点头:“殿下过誉了,殿下若有志于此,我定当全力相助。不过,商海浮沉,需得谨慎行事,方能立于不败之地。”
“沈掌柜所言极是,我定会铭记在心。”朱高炽认真地点了点头。
随后,朱雄英便让沈万三带着朱高炽去熟悉商业运作的各个环节,自己则继续在城主府内处理政务。
“殿下,云南的粮草送来了,如今正在城外的仓库放着,粮草共计十万石。”
“十万石?好,立刻安排人手验收,确保每一粒粮食都完好无损。”朱雄英闻言,神色凝重地吩咐道。
“留两万石,剩下八万分成四份,继续向北方送去。”
下属领命而去,朱雄英则继续沉思。云南的粮草按时送达,无疑为凤阳城增添了坚实的后盾,但战事的紧张局势仍让他不敢有丝毫懈怠。
他深知,作为一方城主,不仅要确保城内的民生安稳,更要为前线的将士们提供坚实的保障。粮草、兵器、军饷,每一样都至关重要,容不得半点闪失。
此时,书房外传来轻轻的敲门声,打断了他的思绪。“进来。”他应声道。
门轻轻推开,只见一名侍从手持一封密函,快步走到他面前,躬身道:“殿下,这是刚从北方前线传来的加急密函。”
朱雄英接过密函,拆开一看,脸色顿时变得凝重起来。
密函中,朱棡字迹匆忙而有力,透露出前线战况的紧迫与严峻。北方边境的敌军近日活动频繁,似有大规模进犯之意。
那王保保不知放出了多少烟雾弹,三个王爷的兵力都被牵制住了,蓝玉如今带了一万多人直奔捕鱼儿海而去,至今未传回消息。
北元王保保趁着三个王爷的兵力全部被牵制在了黄河沿线,领兵突击了辽东,还好费聚死守,辽东城还没沦陷,朱棣正领着兵回援。
之后那王保保便带着兵往草原上一躲,不知去向。
朱雄英紧锁眉头,手指轻轻摩挲着密函的边缘,心中翻涌着复杂的情绪。他深知,这不仅仅是一场军事上的较量,更是对大明国运的一次重大考验。他站起身,走到窗边,凝视着远方,仿佛能穿透重重云雾,看到那片战火纷飞的土地。
“传令下去,所有凤阳年轻壮力皆要进行军事训练。”他沉声吩咐道,声音中透露出不容置疑的坚定。
侍从领命而去,书房内再次恢复了平静。朱雄英闭上眼睛,脑海中快速盘算着应对之策。他知道,单凭一己之力难以扭转战局,但他必须尽自己所能,为前线的将士们提供最大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