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漂泊两世,我朱雄英回来啦 > 第233章 户部尚书杨靖罢免。

漂泊两世,我朱雄英回来啦 第233章 户部尚书杨靖罢免。

    入秋,八月一十六。

    下了朝之后,朱元璋带着后宫一众人等坐在春和宫大殿之中。

    沈穗就这么不声不响的被送到了宫里来。

    按着流程走了一遍,朱雄英就忙着开始继续规划新城。

    寝殿的院子里,莺莺燕燕一片,好不热闹。

    “报!东瀛来信!”

    一带刀侍卫突然跑了进来。

    “何事如此慌张?有失体统!”朱标厉喝一声。

    朱雄英连忙走了过去,朝着朱标解释道:“可能是徐膺绪给我写信,父王莫要动怒。”

    只是打开信件的匆匆扫了几眼,朱雄英愣住了。

    “雄英,咋了?咱看你脸色都不对了。”朱元璋走了上前,从孙子手里接过信件一看。

    片刻后,放声大笑。

    “哈哈哈,徐达那老东西把东瀛打下来了,还找到银山了!哈哈哈哈哈……”

    “当真?”朱标连忙小跑过来,一目十行的快速过了一遍信件内容。

    “哈哈哈哈,新城这钱不就出来了,咱大明不愁钱花了!!”

    朱元璋的笑声在殿内久久回荡,兴奋之情溢于言表。然而朱雄英却皱着眉头,似乎并没有被喜悦感染。

    “雄英,咋了?这么大的事,你这办成了,咋反而不开心了?”

    “祖父,银山虽然是个大收获,但东瀛管理也是个难事啊,现在谁去?老科举选上来的这群人还没正式开始执政,新科举还没开始实施。”朱雄英叹了口气。

    “现在最难的就是无论南方北方,现在都缺人。”

    说着,走到书架边上,朱雄英取出四幅舆图,徐徐摊开在桌上。

    “爷爷,你看看,咱们扩张的多快?”

    “五年时间,咱们大明的版图翻了一倍不止,加上现在的东瀛,也属于咱们的海外领地了,人手实在是有些不够。”

    朱元璋摆摆手,不以为然地说道:“雄英啊,你多虑了!东瀛不过弹丸之地,随便扔给你个叔叔当封地不就成了?”

    朱标则摸着下巴,若有所思:“父皇,雄英的担忧也有道理。倭人虽然战败,可是当地还有不少土着,按照咱家出去的那些崽子们的性子,若是动强的,怕是会反噬。”

    朱元璋略一沉吟,笑容收敛了一些。他转头看向侍卫:“传令下去,徐达、汤和二人即刻整理战报,将银山的情况一五一十禀报。”

    “若是几年就能采集完,那就只要矿,若是采集不完,再做打算”

    就在众人讨论间,一名传令官匆匆入殿,跪地禀报:“启禀陛下,东瀛使者已抵金陵,请求面圣。”

    “哦?这倒有趣!”朱元璋目光微冷,眼中透出几分讥讽,“他们败了,还敢来求见?朕倒要看看他们能说什么!宣!”

    片刻后,一名衣着华丽、神色谦卑的东瀛使者跪拜在大殿之下。

    他抬起头,没有丝毫委婉,用着不太通顺的汉话,直言道说道:“洪武皇帝,我东瀛不敌天朝威仪,愿意奉上银山,进贡黄金万两,且每年进贡不绝,以求天朝垂怜,保全我倭人百姓。”

    朱元璋冷笑一声:“既然你们知道银山是朕的东西,那还有什么可求?想要保命,就得看你们的诚意够不够!”

    使者闻言面露难色,但还是硬着头皮说道:“陛下,如今我们光明天皇被大明天朝的围攻了,还请陛下念及旧情,放我们一马。”

    朱元璋一愣,随即哈哈大笑,随手将战报扔到了使者脚边:“还天皇呢,你们天皇没了,咱还以为是啥事呢。”

    使者捡起战报一看,瞬间感觉天都塌了,当时天皇陛下说让自己乘坐最快的船到大明求援,可是这怎么还晚了一步!

    使者脸色煞白,跪地连连叩首,口中哀求:“陛下开恩!倭人百姓已陷水深火热,我等愿奉上全部财宝,只求陛下赐下宽恕!”

    朱元璋眯起眼,盯着这名使者,半晌后冷冷开口:“朕早就说过,东瀛不识天命,必有此劫。你们所谓的天皇在咱建立大明之时不肯早早归顺,如今不过是自食其果罢了。”

    朱标见状,上前一步,试探地说道:“父皇,若是将东瀛之地彻底纳入我大明版图,或许能够借机彻底消弭隐患。倘若留一线生机给这些倭人,以后反复起来,恐怕也是个大麻烦。”

    朱元璋微微点头,随后转向朱雄英:“雄英,你怎么看?”

    朱雄英捻着下巴,沉思片刻说道:“祖父,既然东瀛送上银山和贡金,这倒是解决了咱新城的燃眉之急。不过,如何安置东瀛人,确实得好好规划。”

    他指着舆图,娓娓道来:“祖父可记得,万国舆图上,在琼州府的东南之地,还有我中原华夏未曾收复的领土,不如让东瀛人戴罪立功?”

    “甚至在西域的西边海外还有大陆,不妨……”

    说着,爷孙俩对视了一眼,朱元璋哈哈一笑:“好主意,咱也是这么想的。”

    一转头,看向使者:“你们倭人的生死皆在你们一念之间,放任倭寇来侵扰咱大明沿海的时候可不是这个态度。”

    “你们不是在海上凶狠吗?去凶狠去吧,来人,将人带下去!”

    侍卫应声,将面如死灰的使者带走。

    大殿内气氛稍缓,朱元璋转身吩咐朱标:“标儿,传令,东瀛之地暂且由徐达、汤和驻守,倘若有不服从的土着,直接镇压!”

    朱标低头领命:“儿臣明白。”

    朱元璋又看向朱雄英:“雄英,这件事先缓缓,你继续盯着新城的规划。咱家既然有了银山,钱粮无忧,可这新城,咱得让后人都看到咱大明的气象!”

    朱雄英一脸郑重,答道:“祖父放心,孙儿一定不负众望!”

    随即,朱元璋哈哈大笑,摆摆手:“行了,咱今儿高兴,都散了吧!让后宫的人也都准备着,咱要大宴群臣,庆祝这等天大的好事!”

    次日朝会,朱元璋没参与,朱标在朝堂之上宣布大败东瀛。

    消息一出,震惊四座。

    当初说国库出银子去打东瀛,人人皆反对,如今这真有这么个银山,皆是叫苦不迭。

    这眼看着这么大个银山,大部分都进了太子太孙的腰包了,甚至几个王爷也出了兵,多少都能分一杯羹。

    可是朝廷重臣们,连根毛都没捞着,顿时有些急了。

    户部尚书杨靖苦哈哈个脸:“臣有意见。”

    “有意见憋着!”朱标没好气的挥了挥手:“当初说要出兵的时候,谁不是一脸担忧,说国库空虚,出兵无益?如今咱打下了东瀛,得了银山,怎么反倒有人有意见了?”

    朱标一句话堵得杨靖哑口无言,满朝文武低头不语,不敢触霉头。

    见此情景,朱标冷笑一声,继续说道:“杨尚书,你是户部掌印官员,出兵打东瀛,你反对,建新城,你反对,就不往上说了,你自己想想,打北方蛮子的时候,你也反对,打吕宋之事,你还是反对,能干干,不能干滚回家养老去吧。”

    大骂一顿之后,心情舒服了不少,朱标板着脸,看着跪在地面的杨靖,冷声道:“杨尚书,这新城的规划,你户部是否有良策?咱听听。”

    杨靖被点名,不得不硬着头皮上前一步,拱手说道:“启禀殿下,新城规划确实需要巨资,如今有银山之助,倒也可以加快进程。但东瀛之地地势偏远,若仅仅为了银山耗费大量兵力和人力,是否值得,还需仔细斟酌。”

    朱标闻言,眉头微皱,正要开口,站在一旁的朱雄英却抢先一步开口了。

    “杨尚书此言差矣。”朱雄英语气温和却坚定,“东瀛之地虽远,但其战略意义非同小可。不仅仅是银山,它还可以成为我大明海外的屏障,控制东瀛就如同在海上布下了一道防线。若将此地治理妥当,未来大明的商贸和海防都将受益匪浅。”

    顿了一顿,朱雄英目光变得凌厉起来:“在我看来,户部,要做的不是当个守财奴,学会花钱比守着钱财更重要,前些时日我去国库查了一下账目,不知杨尚书怎么解释万万两白银,叫没钱?”

    杨靖冷汗顺着脖子往下流着:“万万两……万万两白银其实不多,若是有天灾……”

    话还没说完,朱雄英直接打断:“在我看来,你还不如个商贾有远见,打东瀛,京师商会筹钱筹粮支援我第一批登陆东瀛的勇士,那会户部在干啥?”

    “第二次,放在朝廷上说,你杨靖还是反对,本宫都说了,东瀛有银山。”

    说着,一指站在一边的武将们,嗤笑一声:“武将们一听要打东瀛,一个个的兴奋的不行,我大明开国不久,乃是乱世中立国,尚且需要血性,别说有钱放着不动,就算没钱,敢犯我大明者,虽远必诛!”

    此言一出,众多乌江纷纷拍手叫好。

    杨靖被反驳得无话可说,只能低头称是。

    朱标见状,满意地点点头:“雄英所言正是。如今东瀛既已归顺,我大明要做的便是如何治理好这片新得的土地。”

    “诸位若有良策,大可上奏,咱随时批阅。但若是再有人妄议,耽误了国事,休怪咱不留情面!”

    “至于杨尚书,咱觉得你的眼界在这个位置有些屈才,户部侍郎赵勉可在?!”

    人群中走出一个书生翩翩的中年人,朝着朱标朱雄英行了一礼:“臣在。”

    朱标一拍桌子:“即日起,你暂管户部,时限一年,一年之内,你做的好,你就当这尚书,你要是做的不好,自己滚回老家种地去吧。”

    “咱问你,若你是户部尚书,这新城建设,你有什么见解?!”

    “臣领命。”赵勉行了一礼之后,站起身,咧着嘴笑了起来:“摄政王殿下,这新城建设,这不已经水到渠成了嘛?”

    “据臣了解,如今京师商会,由沈万三带头捐钱捐物,已经开始了测绘,地基随时可以开挖。”

    “东瀛打下来了,还有那银山,微臣说句大逆不道之言,殿下和太孙殿下一定占大头,几个出兵的王爷占小头,甚至京师商会还能分一杯羹。”

    “但是殿下一定会给国库留出一分。”

    “如今国库里尚且有万万两银子,且不说有了银山,就算没有银山,这新城建设,也是板上钉钉之事。”

    “臣不才,曾在凤阳新城建设好之后,去看过一次,当时臣心里就在想,京师迟早有一天,会改造。”

    “且,臣知道太孙殿下的募工之道,无非就是在徭役的基础上,让百姓有钱财。”

    “和当时凤阳的模式如出一辙,最后钱财流转之下,变相的回到了国库之中,臣还有何等理由不去支持这新城改造。”

    “更何况,还有一点,新城不得不建,就是之前太子殿下所说,脏乱,与其翻建,不如直接新建!”

    朝堂之上,一片鸦雀无声,平时不声不响的赵勉,一开口就是其他人都没注意到的事项,此时杨靖跪坐在大殿中间,可是无一人投去怜悯的目光,万万两白银都说没钱,那这心思,指不定是个大贪官,还是不要扯上关系为妙。

    朱标满意的点了点头,话锋一转,又说道:“银山开采之事,咱已经命徐达和汤和负责监督。”

    “此次所得银两,将优先用于新城建设、海防布置和赈济灾民,剩下的,才是各方分配利益,诸位若再有意见,先掂量清楚再说!”

    众臣纷纷领命,不敢多言。

    朝会结束后,朱标回到书房,召朱雄英一同议事。

    “雄英,今天早朝上,你倒是替我解了围。”朱标轻轻叹了口气,“不过,这东瀛之事确实不是小事。”

    “父皇虽说得轻巧,但治理起来怕是麻烦得很。”

    朱雄英点点头:“父王所言极是。东瀛虽败,但当地民众未必心服口服。”

    “若想彻底掌控此地,必须用文武并重之法。一方面派遣得力官员安抚民心,另一方面驻扎兵力以震慑不服。”

    朱标赞同地点头:“你说得对。如今朝中那些老臣看似无话可说,但心中未必服气。”

    “不服气又如何?活在旧时代的残党,就该随着时间被淘汰,如今咱们大明……”

    朱雄英低头看着桌子,低声道:“如今咱们大明,已经不一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