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泊两世,我朱雄英回来啦 第247章 朱元璋的敲打
热门推荐:
我在修仙管理局的日子
吞噬古帝
大明测字天师
蠢龙!休想影响我道心!
长生剑游录
回忆三十年,我只喜欢平淡生活
灵石是什么?我对零食不感兴趣
奥奇传说之龙族的宝藏
老太太带着金手指穿回来了
朱雄英站在御书房的舆图前,凝视着密布朱砂标记的大明版图。湖广一带的动乱,不过是这盘大棋中的一枚棋子。他的目光掠过北疆、扫过藩地,最终定格在这片烽火四起的南方。
\"道衍,你看这湖广之乱,与北方叛乱,可有异同之处?\"朱雄英的手指轻轻划过地图,眼中闪烁着睿智的光芒。
姚广孝缓步上前,仔细端详着舆图上密布的军情标记。片刻后,他沉声分析道:
\"殿下明鉴。此次动乱与北方之乱,表面相似,实则大异。北方之乱,乃是势力更迭;而湖广之患,却似是一场精心策划的试探。\"
朱雄英微微颔首:\"继续说。\"
姚广孝的目光如炬:\"以臣观之,此乱有三疑:其一,时机过于巧合,恰在朝廷推行新政之际;其二,起事地点选在湖广要冲,可牵制南北;其三,暴乱规模虽小,却处处显露组织痕迹\"
\"所以,\"朱雄英接过话头,\"这是一场针对我们改革的试探?\"
\"正是。\"姚广孝拂袖低声道,\"有人在借机测试朝廷的反应速度与处置手段。\"
朱雄英目光一凛,沉声道:\"传令三宝,命锦衣卫即刻布控湖广周边。一面安抚民心,一面严查背后主使。另外...\"
他顿了顿,眼中闪过一丝锐利:\"算了,一会我去跟四叔说,就说湖广之乱或与北疆余孽有关,请他以练兵为名,施加压力。\"
姚广孝眼中闪过一丝赞许:\"殿下此计甚妙。既可借燕王之威慑敌,又能让他在军务上有所发挥,一举两得。\"
朱雄英负手望向窗外:\"这盘棋,不止是要平叛乱、削藩权,更要让天下都明白——我朱雄英的新政,才是大明的未来。\"
朱雄英负手立于御书房窗前,微风掠过,烛火摇曳,他的身影在墙上拉得修长。他的目光穿透庭院的深邃夜色,仿佛已然看透了棋局背后每一张暗藏锋芒的脸庞。
姚广孝轻声提醒:“殿下,新政已然触及多方利益,此刻虽有胜机,但敌暗我明,稍有不慎,便会招致更大的反扑。”
朱雄英缓缓转过身,目光如电般掠过姚广孝:“无妨,镇压便是。”
他走向舆图,目光落在北疆和湖广两地之间的绵延线路上,“这些藩王,守成则安,妄动则祸,既然四叔都信我了,那还有啥担忧的,放手一搏便是。”
姚广孝轻抚长须,点头道:“湖广的乱象若真与北疆的余孽相关,那便可利用这条线索,将局势导向对我朝廷有利之处。”
朱雄英一拍舆图,道:“只是个名头罢了,是与不是,皆无所谓。”
姚广孝闻言,试探道:“此举虽有合理之名,却恐朝廷命官疑虑增深,殿下可有万全之策?”
朱雄英微微一笑,似胸有成竹:“正因如此,锦衣卫的秘密行动必须更早展开。在湖广暴乱未息之时,我还需安排另一件事。”
姚广孝上前一步,躬身问道:“殿下还有何高见?”
朱雄英目光转向东南,语气平静却透着杀伐决断:“湖广之乱牵动朝廷,我要让一人亲赴湖广,宣旨安民。此人若去,不仅能收拢民心,更能暗中揪出幕后主谋。”
姚广孝闻言沉思片刻,试探道:“殿下所指,莫非是……”
“正是。”朱雄英嘴角勾起一丝冷笑,“李景隆去,你觉得如何?”
姚广孝稍作沉吟,低声道:“若让李景隆深入湖广乱局,恐其才智未足应对复杂局面,反被敌人利用。”
朱雄英摆手制止:“他不是孤身赴任,此去湖广,他必须携一人同行——许观你觉得如何?。”
姚广孝一愣:“许观?殿下为何选此人?无权无势,如今还在翰林……”
“正因为无权无势,才不会被疑忌。”朱雄英轻笑,语气锋利如刀:“湖广当地锦衣卫暗中布局,他们如何都无所谓,连根拔起就行,就像你行医治病一样,别管用的什么药,能治好人就行。”
姚广孝再度俯身,恭敬道:“殿下用人之能,令人钦佩。”
朱雄英不置可否,回头望向舆图的东南角,声音低沉却坚定:“道衍,我不仅要平湖广之乱,还要让北疆和藩地在不动声色间感到寒意。这盘棋,每一步都要让他们清楚,大明的未来,只能有一个主导者——我朱雄英。”
姚广孝起身,再次躬身行礼:“臣,谨领教殿下深意。”
屋外风声渐起,烛火轻晃。御书房内,朱雄英手按舆图,仿佛将整座大明江山尽握于掌心。
风过烛影,御书房内,一片肃然。
朱雄英低头注视着舆图,手指缓缓游走,宛如盘棋的将帅在推演杀招。片刻后,他轻声道:“道衍,湖广之乱背后牵扯的,不只是那些显而易见的势力,还有隐匿在深处的野心。今日清剿,不过是为明日清君侧打基础。”
姚广孝闻言,面露沉思之色:“殿下所言清君侧,莫非已有针对?”
朱雄英转身负手而立,目光深邃:“藩地安静过头,尤其是北方。四叔虽与我相和,但其麾下的锦衣卫布控中,探得的诸多蛛丝马迹,已足以让我警醒。”
姚广孝点头:“殿下,燕王兵强马壮,且素有兵法之才。若欲削其羽翼,恐非易事。”
“四叔那我倒是不担心,但是他麾下,不好说,正因如此,我才需借此次湖广之乱敲山震虎。”朱雄英眼中闪过一丝寒意,
“北方兵动之名,明为剿匪,实为试探。我四叔素来聪明,他若动,便自断名义;若不动,便由我慢慢削他权势,困其于藩地。”
姚广孝轻轻一笑:“殿下果然深思熟虑。如此一来,无论燕王如何应对,都难逃您的布局。”
朱雄英微微一笑,目光转向东南:“道衍,湖广之乱虽是明棋,但更深的暗棋尚未落子。”
姚广孝眉头微皱:“殿下的意思是……?”
朱雄英语气一转,带着几分锋利:“此次调李景隆与许观同行,实则是暗中试探湖广与东南士绅之间的关系。新政推行,触动最大者莫过于这些地方豪强,他们表面恭顺,内里却早生异心。湖广只是导火索,我要通过这场乱局,挖出那些真正的毒瘤。”
姚广孝深吸一口气,眼中闪过赞许:“殿下此计,的确是一箭双雕。既平乱,又肃清地方隐患。只不过,若湖广牵连之深远超预期,殿下是否已有后招?”
朱雄英嘴角微扬,带着一抹冷笑:“后招自然有。湖广之乱若无法迅速平息,我会借机扩大锦衣卫权限,地方上的文武百官若有异议,便以不守君命治罪。必要时,再动东南兵镇压,彻底震慑那些心怀鬼胎之人。”
姚广孝低声应道:“此举虽雷霆万钧,却需谨防朝堂内外的反弹。”
朱雄英神情冷峻:“朝堂?那些言官,无非是看风向行事。我给他们机会忠君,他们若不识抬举,便一并清理。改革如削竹,若怕痛便成不了事。”
姚广孝深深一叹:“殿下雄才大略,臣唯有尽力辅佐。”
朱雄英摆摆手,目光再次落在舆图上:“道衍,这盘棋不仅是湖广、北疆、藩地,还有朝堂与地方。我要让天下知道,大明的权柄,只能由我掌控,谁也别想分一杯羹。”
姚广孝默默点头,缓步退下,内心暗道:“殿下手段虽强,却步步惊险,如履薄冰。只盼新政真能立住根基,不负今日这一场铁血棋局。”
……
坤宁宫,朱元璋听说朱棣回来了,直接将其召到了这。
“老四,回来也不知道先来看看咱。”
马秀英也上前接过朱棣手中的酒壶,笑骂道:“回来就喝酒,也不知道来看看娘。”
坤宁宫内,烛光摇曳,气氛看似轻松,但隐藏的涌动却不容忽视。
朱棣快步上前,跪拜行礼:“儿臣见过父皇、母后,回来的匆忙,竟未先来请安,实在罪过。”
朱元璋冷哼一声,却能听出语气中藏着几分隐约的笑意:“罪过?你小子在北边统兵惯了,回来还能知道个规矩,算不错了。”
说着,他上下打量朱棣,目光中隐隐带着深意,“这次回来,北疆如何?”
朱棣微微低头,语气沉稳:“北疆如今局势渐平,余孽虽有小乱,但不成气候。儿臣奉旨练兵,一切按部就班。”
朱元璋点点头,未再深问,而是转头看向马秀英:“这小子在外面辛苦多年,这次回来,总算能歇几天了。”
马秀英接过话头,温声笑道:“是啊,老四,练兵也不是急事,回来就该好好陪陪我们老两口,宫里总少不了你的位置。”
朱棣心中一凛,明白母亲这番话看似平常,却是在提醒自己:在外可以功高,但进宫切莫行差踏错。
他连忙答道:“母后教诲的是,儿臣自当尽孝。”
朱元璋挥了挥手,示意朱棣起身,语气陡然一转:“北疆的事既已妥当,那湖广的事你可听说了?”
朱棣心中一动,表面却装出疑惑:“儿臣路上有所耳闻,但不甚详实,听说是地方小乱?”
朱元璋冷笑一声,眼中带着一抹凌厉:“小乱?湖广的动静虽小,可闹得却不简单。你大侄子朱雄英,倒是盯得紧,还说这事和北边可能有些关系。”
朱棣心头一震,面上却不动声色:“父皇英明,雄英殿下年轻有为,自然能将局势一一理清。”
朱元璋盯着朱棣看了片刻,似在观察他的反应,随后沉声道:“这湖广动乱的背后,我看不止是地方豪强,或许还有朝中人暗中伸手,真是不让人省心呐。”
马秀英插话道:“老四,你平日用兵有方,父皇总是对你放心。要不这次你留下来,在京里帮帮雄英,看看有没有人暗地使坏。”
朱棣连忙谦逊道:“母后抬爱,雄英殿下才智过人,有他主持,儿臣不过添砖加瓦,愿尽绵薄之力。”
朱元璋眼神微微一闪,语气缓和下来:“那也好,你就先留在京中,帮着盯一盯朝局。咱家这江山,可容不得谁心怀鬼胎。”
朱棣低头应下:“儿臣遵旨,必不负父皇厚望。”
这时,马秀英亲手斟了一杯茶递给朱棣:“老四,北疆冷,回来就多歇歇,湖广那边的事,慢慢办,别急。”
朱棣接过茶,眼中掠过一丝深思,低声应道:“母后放心,儿臣明白。”
坤宁宫内,氛围虽温和,但暗流涌动。
朱棣接过茶后,将杯中热气轻轻吹散,低头沉思,表面镇定的他,心中却如千军万马奔腾。朱雄英以“北疆余孽”为名,试图将湖广乱局与自己几兄弟联系,此举是否真的只是一次常规布局?
朱元璋的目光始终在朱棣身上打量,那双深邃的眼睛似能洞穿一切。他缓缓开口:“老四,你跟你侄子在湖广一事上,倒是有些默契。他既然提到北边余孽,你就顺着这条线,再看看有没有什么猫腻。”
朱棣心头微震,连忙拱手:“父皇放心,儿臣虽在北疆练兵,但对朝廷安危从不敢懈怠。若湖广之乱真与北方有牵连,儿臣必定彻查。”
朱元璋缓缓点头,语气变得更为低沉:“如今雄英负责新政,动了不少人的根子。这湖广虽是地方小乱,却有可能牵一发而动全身。咱不怕有人反对,就怕有人借着乱局浑水摸鱼。老四,你要多盯着点。”
马秀英见父子二人话题愈发深沉,轻轻一叹,语气转缓:“老四啊,雄英虽是你的侄子,但终究还年轻,你这做叔叔的,多扶持着点。湖广乱局不能拖,越早解决越好,这江山,总是要留给下一代的。”
朱棣抬起头,目光中闪过一丝隐晦的复杂。他低声道:“母后放心,儿臣必定全力配合雄英,共平湖广乱局。”
朱元璋闻言,微微一笑,眼中却多了一抹寒意:“配合是应该的。不过老四啊,大明的江山虽是要传给下一代的,但咱活着的时候,这天下还是咱说了算。”
此话如惊雷入耳,朱棣心头一震,连忙跪下叩首:“父皇教诲,儿臣不敢有一丝违背。”
朱元璋冷哼一声:“记住你说的话。既然回京,就先在这盯着朝局。这些年你在北疆练兵,少不了有些人借你名头做文章,你自己也掂量掂量。”
朱棣额上已沁出细汗,重重一拜:“儿臣谨记。”
马秀英见状,打了个圆场:“老四是忠臣孝子,陛下就别为难他了。今晚家宴,你就多喝两杯,当是替你母后解解乏。”
\"道衍,你看这湖广之乱,与北方叛乱,可有异同之处?\"朱雄英的手指轻轻划过地图,眼中闪烁着睿智的光芒。
姚广孝缓步上前,仔细端详着舆图上密布的军情标记。片刻后,他沉声分析道:
\"殿下明鉴。此次动乱与北方之乱,表面相似,实则大异。北方之乱,乃是势力更迭;而湖广之患,却似是一场精心策划的试探。\"
朱雄英微微颔首:\"继续说。\"
姚广孝的目光如炬:\"以臣观之,此乱有三疑:其一,时机过于巧合,恰在朝廷推行新政之际;其二,起事地点选在湖广要冲,可牵制南北;其三,暴乱规模虽小,却处处显露组织痕迹\"
\"所以,\"朱雄英接过话头,\"这是一场针对我们改革的试探?\"
\"正是。\"姚广孝拂袖低声道,\"有人在借机测试朝廷的反应速度与处置手段。\"
朱雄英目光一凛,沉声道:\"传令三宝,命锦衣卫即刻布控湖广周边。一面安抚民心,一面严查背后主使。另外...\"
他顿了顿,眼中闪过一丝锐利:\"算了,一会我去跟四叔说,就说湖广之乱或与北疆余孽有关,请他以练兵为名,施加压力。\"
姚广孝眼中闪过一丝赞许:\"殿下此计甚妙。既可借燕王之威慑敌,又能让他在军务上有所发挥,一举两得。\"
朱雄英负手望向窗外:\"这盘棋,不止是要平叛乱、削藩权,更要让天下都明白——我朱雄英的新政,才是大明的未来。\"
朱雄英负手立于御书房窗前,微风掠过,烛火摇曳,他的身影在墙上拉得修长。他的目光穿透庭院的深邃夜色,仿佛已然看透了棋局背后每一张暗藏锋芒的脸庞。
姚广孝轻声提醒:“殿下,新政已然触及多方利益,此刻虽有胜机,但敌暗我明,稍有不慎,便会招致更大的反扑。”
朱雄英缓缓转过身,目光如电般掠过姚广孝:“无妨,镇压便是。”
他走向舆图,目光落在北疆和湖广两地之间的绵延线路上,“这些藩王,守成则安,妄动则祸,既然四叔都信我了,那还有啥担忧的,放手一搏便是。”
姚广孝轻抚长须,点头道:“湖广的乱象若真与北疆的余孽相关,那便可利用这条线索,将局势导向对我朝廷有利之处。”
朱雄英一拍舆图,道:“只是个名头罢了,是与不是,皆无所谓。”
姚广孝闻言,试探道:“此举虽有合理之名,却恐朝廷命官疑虑增深,殿下可有万全之策?”
朱雄英微微一笑,似胸有成竹:“正因如此,锦衣卫的秘密行动必须更早展开。在湖广暴乱未息之时,我还需安排另一件事。”
姚广孝上前一步,躬身问道:“殿下还有何高见?”
朱雄英目光转向东南,语气平静却透着杀伐决断:“湖广之乱牵动朝廷,我要让一人亲赴湖广,宣旨安民。此人若去,不仅能收拢民心,更能暗中揪出幕后主谋。”
姚广孝闻言沉思片刻,试探道:“殿下所指,莫非是……”
“正是。”朱雄英嘴角勾起一丝冷笑,“李景隆去,你觉得如何?”
姚广孝稍作沉吟,低声道:“若让李景隆深入湖广乱局,恐其才智未足应对复杂局面,反被敌人利用。”
朱雄英摆手制止:“他不是孤身赴任,此去湖广,他必须携一人同行——许观你觉得如何?。”
姚广孝一愣:“许观?殿下为何选此人?无权无势,如今还在翰林……”
“正因为无权无势,才不会被疑忌。”朱雄英轻笑,语气锋利如刀:“湖广当地锦衣卫暗中布局,他们如何都无所谓,连根拔起就行,就像你行医治病一样,别管用的什么药,能治好人就行。”
姚广孝再度俯身,恭敬道:“殿下用人之能,令人钦佩。”
朱雄英不置可否,回头望向舆图的东南角,声音低沉却坚定:“道衍,我不仅要平湖广之乱,还要让北疆和藩地在不动声色间感到寒意。这盘棋,每一步都要让他们清楚,大明的未来,只能有一个主导者——我朱雄英。”
姚广孝起身,再次躬身行礼:“臣,谨领教殿下深意。”
屋外风声渐起,烛火轻晃。御书房内,朱雄英手按舆图,仿佛将整座大明江山尽握于掌心。
风过烛影,御书房内,一片肃然。
朱雄英低头注视着舆图,手指缓缓游走,宛如盘棋的将帅在推演杀招。片刻后,他轻声道:“道衍,湖广之乱背后牵扯的,不只是那些显而易见的势力,还有隐匿在深处的野心。今日清剿,不过是为明日清君侧打基础。”
姚广孝闻言,面露沉思之色:“殿下所言清君侧,莫非已有针对?”
朱雄英转身负手而立,目光深邃:“藩地安静过头,尤其是北方。四叔虽与我相和,但其麾下的锦衣卫布控中,探得的诸多蛛丝马迹,已足以让我警醒。”
姚广孝点头:“殿下,燕王兵强马壮,且素有兵法之才。若欲削其羽翼,恐非易事。”
“四叔那我倒是不担心,但是他麾下,不好说,正因如此,我才需借此次湖广之乱敲山震虎。”朱雄英眼中闪过一丝寒意,
“北方兵动之名,明为剿匪,实为试探。我四叔素来聪明,他若动,便自断名义;若不动,便由我慢慢削他权势,困其于藩地。”
姚广孝轻轻一笑:“殿下果然深思熟虑。如此一来,无论燕王如何应对,都难逃您的布局。”
朱雄英微微一笑,目光转向东南:“道衍,湖广之乱虽是明棋,但更深的暗棋尚未落子。”
姚广孝眉头微皱:“殿下的意思是……?”
朱雄英语气一转,带着几分锋利:“此次调李景隆与许观同行,实则是暗中试探湖广与东南士绅之间的关系。新政推行,触动最大者莫过于这些地方豪强,他们表面恭顺,内里却早生异心。湖广只是导火索,我要通过这场乱局,挖出那些真正的毒瘤。”
姚广孝深吸一口气,眼中闪过赞许:“殿下此计,的确是一箭双雕。既平乱,又肃清地方隐患。只不过,若湖广牵连之深远超预期,殿下是否已有后招?”
朱雄英嘴角微扬,带着一抹冷笑:“后招自然有。湖广之乱若无法迅速平息,我会借机扩大锦衣卫权限,地方上的文武百官若有异议,便以不守君命治罪。必要时,再动东南兵镇压,彻底震慑那些心怀鬼胎之人。”
姚广孝低声应道:“此举虽雷霆万钧,却需谨防朝堂内外的反弹。”
朱雄英神情冷峻:“朝堂?那些言官,无非是看风向行事。我给他们机会忠君,他们若不识抬举,便一并清理。改革如削竹,若怕痛便成不了事。”
姚广孝深深一叹:“殿下雄才大略,臣唯有尽力辅佐。”
朱雄英摆摆手,目光再次落在舆图上:“道衍,这盘棋不仅是湖广、北疆、藩地,还有朝堂与地方。我要让天下知道,大明的权柄,只能由我掌控,谁也别想分一杯羹。”
姚广孝默默点头,缓步退下,内心暗道:“殿下手段虽强,却步步惊险,如履薄冰。只盼新政真能立住根基,不负今日这一场铁血棋局。”
……
坤宁宫,朱元璋听说朱棣回来了,直接将其召到了这。
“老四,回来也不知道先来看看咱。”
马秀英也上前接过朱棣手中的酒壶,笑骂道:“回来就喝酒,也不知道来看看娘。”
坤宁宫内,烛光摇曳,气氛看似轻松,但隐藏的涌动却不容忽视。
朱棣快步上前,跪拜行礼:“儿臣见过父皇、母后,回来的匆忙,竟未先来请安,实在罪过。”
朱元璋冷哼一声,却能听出语气中藏着几分隐约的笑意:“罪过?你小子在北边统兵惯了,回来还能知道个规矩,算不错了。”
说着,他上下打量朱棣,目光中隐隐带着深意,“这次回来,北疆如何?”
朱棣微微低头,语气沉稳:“北疆如今局势渐平,余孽虽有小乱,但不成气候。儿臣奉旨练兵,一切按部就班。”
朱元璋点点头,未再深问,而是转头看向马秀英:“这小子在外面辛苦多年,这次回来,总算能歇几天了。”
马秀英接过话头,温声笑道:“是啊,老四,练兵也不是急事,回来就该好好陪陪我们老两口,宫里总少不了你的位置。”
朱棣心中一凛,明白母亲这番话看似平常,却是在提醒自己:在外可以功高,但进宫切莫行差踏错。
他连忙答道:“母后教诲的是,儿臣自当尽孝。”
朱元璋挥了挥手,示意朱棣起身,语气陡然一转:“北疆的事既已妥当,那湖广的事你可听说了?”
朱棣心中一动,表面却装出疑惑:“儿臣路上有所耳闻,但不甚详实,听说是地方小乱?”
朱元璋冷笑一声,眼中带着一抹凌厉:“小乱?湖广的动静虽小,可闹得却不简单。你大侄子朱雄英,倒是盯得紧,还说这事和北边可能有些关系。”
朱棣心头一震,面上却不动声色:“父皇英明,雄英殿下年轻有为,自然能将局势一一理清。”
朱元璋盯着朱棣看了片刻,似在观察他的反应,随后沉声道:“这湖广动乱的背后,我看不止是地方豪强,或许还有朝中人暗中伸手,真是不让人省心呐。”
马秀英插话道:“老四,你平日用兵有方,父皇总是对你放心。要不这次你留下来,在京里帮帮雄英,看看有没有人暗地使坏。”
朱棣连忙谦逊道:“母后抬爱,雄英殿下才智过人,有他主持,儿臣不过添砖加瓦,愿尽绵薄之力。”
朱元璋眼神微微一闪,语气缓和下来:“那也好,你就先留在京中,帮着盯一盯朝局。咱家这江山,可容不得谁心怀鬼胎。”
朱棣低头应下:“儿臣遵旨,必不负父皇厚望。”
这时,马秀英亲手斟了一杯茶递给朱棣:“老四,北疆冷,回来就多歇歇,湖广那边的事,慢慢办,别急。”
朱棣接过茶,眼中掠过一丝深思,低声应道:“母后放心,儿臣明白。”
坤宁宫内,氛围虽温和,但暗流涌动。
朱棣接过茶后,将杯中热气轻轻吹散,低头沉思,表面镇定的他,心中却如千军万马奔腾。朱雄英以“北疆余孽”为名,试图将湖广乱局与自己几兄弟联系,此举是否真的只是一次常规布局?
朱元璋的目光始终在朱棣身上打量,那双深邃的眼睛似能洞穿一切。他缓缓开口:“老四,你跟你侄子在湖广一事上,倒是有些默契。他既然提到北边余孽,你就顺着这条线,再看看有没有什么猫腻。”
朱棣心头微震,连忙拱手:“父皇放心,儿臣虽在北疆练兵,但对朝廷安危从不敢懈怠。若湖广之乱真与北方有牵连,儿臣必定彻查。”
朱元璋缓缓点头,语气变得更为低沉:“如今雄英负责新政,动了不少人的根子。这湖广虽是地方小乱,却有可能牵一发而动全身。咱不怕有人反对,就怕有人借着乱局浑水摸鱼。老四,你要多盯着点。”
马秀英见父子二人话题愈发深沉,轻轻一叹,语气转缓:“老四啊,雄英虽是你的侄子,但终究还年轻,你这做叔叔的,多扶持着点。湖广乱局不能拖,越早解决越好,这江山,总是要留给下一代的。”
朱棣抬起头,目光中闪过一丝隐晦的复杂。他低声道:“母后放心,儿臣必定全力配合雄英,共平湖广乱局。”
朱元璋闻言,微微一笑,眼中却多了一抹寒意:“配合是应该的。不过老四啊,大明的江山虽是要传给下一代的,但咱活着的时候,这天下还是咱说了算。”
此话如惊雷入耳,朱棣心头一震,连忙跪下叩首:“父皇教诲,儿臣不敢有一丝违背。”
朱元璋冷哼一声:“记住你说的话。既然回京,就先在这盯着朝局。这些年你在北疆练兵,少不了有些人借你名头做文章,你自己也掂量掂量。”
朱棣额上已沁出细汗,重重一拜:“儿臣谨记。”
马秀英见状,打了个圆场:“老四是忠臣孝子,陛下就别为难他了。今晚家宴,你就多喝两杯,当是替你母后解解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