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野心家 第46章 赘述
最近看到有人在评论区留言,说是搞不懂时间线,还有质疑作者把时间线弄混了的。
本来我是想在作者有话说,把这些话写上去的,但是我发现很多人根本不看那玩意,只能在正文写一下了。
首先啊,这不是平行时空,这就是历史上的崇祯七年,只是因为郭绍改变了一些历史上发生的事情。
很多人都在质疑说,郭绍怎么起的家,作者不交代。这是倒叙小说,很多剧情都是一点一点倒出来的,但有人就是等不及想知道全部过程,没有就是作者瞎意淫。
作者也没有办法,只能给你们简单说一下之前发生的事情。(想知道详细过程的话,只能通过剧情自己去看,作者拒绝再剧透了。)
天启五年四月郭绍从21世纪穿越而来,接着因为自己的“美貌”被客氏看重,然后被弄进宫成为他的男宠。但是郭绍一直在跟客氏周旋,并且使用磁性战术吊着这个女人,最后成功让客氏沦陷。
郭绍通过客氏认识了魏忠贤,并且趁这个机会,郭绍建议魏忠贤可以打开海禁跟澳门的葡萄牙人做生意,魏忠贤对这个能捞取油水的机会颇为动心,并且带着郭绍去面见了当时的皇帝朱由校。
这也是郭绍跟天启的第一次见面,两人初见时朱由校正在做木工,天启是一个喜欢做木工的皇帝,非常巧合的是,郭绍在后世也学过一些木匠活,而且做的不错,再给天启露了一手之后,郭绍成功得到了天启的青睐,此刻郭绍算正式结识了天启。
这个时候,魏忠贤就已经意识到郭绍有上位心,所以开始刻意打压,比如说不让郭绍去见天启,但是因为客氏从中作梗,魏忠贤的打压计划并没有多大苗头。
随着天启跟郭绍两人做木工的次数越来越多,也互相熟络,之后天启给郭绍引见了张嫣,这位也是本书的大boss,让绍哥一见误终身的人物。
当时张嫣正被客氏跟魏忠贤针对,处境相当艰难,郭绍屡次设计帮助,使得张嫣脱困,因此两人成为朋友。当然了也是因为郭绍不断的帮助张嫣,引发了客氏不满,这位二人的决裂埋下伏笔。
天启六年,郭绍决定去辽东刷军功上位,至于他为什么想上位,此处暂且不表。而当得知郭绍想去辽东,魏忠贤并不反对,他认为郭绍这么细皮嫩肉的人物,根本就不会打仗去了,也帮不上忙,自己还能趁着这次机会让天启认清郭绍不过是个绣花枕头,不堪大用。
看穿了魏忠贤心思的客氏极力反对让郭绍去辽东,一方面是为了保护郭绍,另一方面她也担心郭绍有了军功就会蹬开自己,但是在绍哥的嘴炮输出下,客氏被成功说服。
最后的结果就是,郭绍在天启六年初前往辽东效力,而当时蓟辽督师也就是袁崇焕。
老袁对这个上面空降来的人物很重视,不过这种重视仅限于陪太子读书那种感觉,辽东的所有人都知道郭绍怎么上的位,所以都看不起他,将他看做绣花枕头。
不过郭绍很快就会让这些人知道什么叫不要狗眼看人低,依靠自己与生俱来的先知能力,郭绍一次又一次预判了女真军队对辽东的进攻,让努尔哈赤吃了大亏。
以至于到了后面,努尔哈赤怀疑自己身边是不是有明朝的奸细,为何每次自己的进攻都能被精准预判?
依靠不断预判女真军队的攻势,郭绍得到袁崇焕的赏识,两人成为亦师亦友的朋友。
天启六年,这一年时间,郭绍基本都是在前线刷军功,只是偶尔能得到一些后方送来的礼物,当然这些礼物都是客氏托人所送。(不得不说客氏对绍哥一往情深。)
天启六年十月的时候,郭绍从辽东返回北京,并且见到了葡萄牙商人亨利,他既是商人也是船长,在他手上郭绍为大明购买了最新荷兰人制造的红衣大炮图纸(这项技术原历史上一直到崇祯初年,明朝才掌握)。
也是带那时,明朝和葡萄牙之间正式签订贸易协定,明朝将自己的丝绸、茶叶倾销给葡萄牙,而葡萄牙则承诺将他们手上的最新式武器装备,以及炮艇出售给大明。
但此举在当时的明朝,遭到文官集团诟病,以当时的东林党为首的文官集团对郭绍进行了不断攻击,他们认为郭绍跟蛮夷做生意,根本就是心怀不良,而且这些文官也看不上那些话外蛮夷的“奇淫技巧”。
他们如此攻击郭绍,除了确实看不上他这种行为外,更多原因还是因为他与魏忠贤、客氏属于一党。魏忠贤原本是很乐意在岸上看翻船的,但因为自己也在明普贸易协定中得到了巨大利益(每年数百万白银的流水),使得魏忠贤决定力保郭绍,以保证能继续与葡萄牙人做生意(其实还是为了自己钱袋子)。
魏忠贤、客氏力保郭绍,跟他关系不错的袁崇焕也上表力保,而滑稽的地方是张嫣也站出来帮郭绍说话。
结果就是文官集团要同时面对宦官集团后宫势力,还有武将集团。这也是东林党被整的最惨的一次。大明上下众志成城,各方势力团结一心,只为保下郭绍。
同样是在这一年,皇太极带着鳌拜等亲信乔装改扮来到北京,皇太极本想亲自侦查地形,效仿昔日的赵武灵王,准备为日后面名做好铺垫。
于是命运的齿轮就此转动,在北京皇太极第一次认识了郭绍,两人经过了简短的交谈以后,皇太极认识到,郭绍这个人物的前途不可限量,将来必成大器。
皇太极本欲将之收拢麾下,郭绍当然不去,之后皇太极想要杀之,可因为自己的内线告诉他,郭绍是宦官一党,并非忠良,皇太极这才收下杀心。(这也是皇太极最后悔的)。
天启七年一月,郭绍从北京返回辽东前线,并且带着最新式的红衣大炮来到宁远,也是因为这些大炮,最终宁远大捷明军一炮干掉努尔哈赤。
努尔哈赤在临死前知道,原来击毙自己的红衣大炮,是郭绍带来,郭绍这个名字第一次走进了满清权贵们的耳中。
皇太极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正视郭绍这个对手。
郭绍因为击毙努尔哈赤立下大功,回到京城受赏,天启提拔他为丰台大营提督(清朝叫九门提督,也就是我们说的北京卫戍区司令。),统帅禁军卫戍京城。
天启提拔郭绍卫戍北京,其意味深远,当时皇帝已经病重,可以直接决定将来局势的人,自然是掌握京师兵权的人物。
郭绍从这一刻开始,才真正的进入大明的核心决策层,这也是他咸鱼翻身的开始。
同样是在这一年,天启皇帝驾崩,因为天启无嗣,所以皇位由其弟弟信王朱由检继承。
魏忠贤与朱由检素来不暮,两人已经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因为郭绍的到来,引发蝴蝶效应,魏忠贤决定先行一步动手,骗朱由检入宫,而后除之。
并且魏忠贤并不打算单单干掉朱由检,他还计划要除掉郭绍,以得到对方手中的兵权。魏忠贤劝说客氏将郭绍骗入宫中杀之,客氏表面答应,背地里却出卖了魏忠贤。
得知了魏忠贤阴谋的郭绍也在加紧部署,一面准备安排军队武力扫平宦官,另一面则是准备联络信王入宫主持大局。
信王也就是朱由校,当时并不信任郭绍,在他眼里郭绍一直都是宦官奸党,不足取信,因此他迟迟不对郭绍的拉拢做出回复。
无奈的郭绍只能通过张嫣传信,才终于搭上朱由检的线,之后在禁军的武力扶持下,崇祯成功登基。
魏忠贤等人因为手上没兵权,面对这种既成事实,也没有办法,只能捏着鼻子认下。
郭绍本来想借着这次机会一举扫平阉党,崇祯却犹豫不决,认为自己刚刚登基,不宜大开杀戒,结果错失良机。
崇祯登基之后没过多久就感到后悔,想要除掉魏忠贤,于是叫来郭绍商议。郭绍表示自己带着丰台大云的兵力就能将宦官诛灭,并自信的表示灭他们十次都没问题。可崇祯不信,觉得禁军人少。朱由检想调回关宁铁骑解决魏忠贤,这让郭绍哭笑不得。
最后是在郭绍的一在劝说之下,崇祯终于下定决心抢先发难,让郭绍带禁军去解决魏忠贤。
意识到危机的魏忠贤再次找到客氏,因为郭绍跟张嫣的不断来往,客氏由爱生恨,已经与郭绍的关系摇摇欲坠。
在魏忠贤的挑拨下,黑化的客氏决定帮助魏忠贤干掉郭绍。
魏忠贤的计划是,先让客氏骗郭绍入宫,接着在酒里下毒,毒死郭绍。等杀了他之后拿到兵符,调禁军入宫,挟持皇帝,再除掉朝堂上那些一直和他作对的文官集团,来个挟天子以令诸侯。
计划很顺利,郭绍念旧情,受到客氏邀请,果然欣然入宫。客氏也按照计划端来毒酒,但是在最后关头客氏恋爱脑发作,没把毒酒给郭绍,反而在知道郭绍喜欢张嫣后,绝望之下,自己喝了毒酒,并在临死前告诉了他魏忠贤准备埋伏他的事情。
这次是郭绍最惊险的一次,魏忠贤留了后手,如果客氏杀不了郭绍,就安排自己身边的太监动手。
关键的时刻,张嫣赶来,在她的威压下,居然吓住了那些太监。当然这也只是暂时的,魏忠贤来到以后,这些太监迅速倒向干爹魏忠贤,决定跟着他造反。
郭绍跟张嫣被困在一起,魏忠贤提出让张嫣交出郭绍,自己可留她不死。郭绍也建议张嫣不妨交出自己,张嫣毫不犹豫的拒绝了,并表示宁死也不会将郭绍交出,这让郭绍大为感动。实际上郭绍也有后手,他在入宫之前就已经知会过萧毅,万一自己一个时辰之内没有归来,就立刻带兵杀入皇宫诛杀奸党(这时候郭绍已经有了崇祯授予他的圣旨,所以锄奸是合法的。)
劝降无果的魏忠贤恼羞成怒,带兵围攻宁寿宫,最后关键时刻萧毅赶到救场,阉党被尽数所诛,魏忠贤遭到生擒。
魏忠贤临死前求见崇祯最后一面,并用下最后一计:离间计。不过崇祯当时正和绍哥打的火热,所以根本就没理会他,魏忠贤卒。
解决了魏忠贤后,大明似乎开始进入正轨。郭绍建议崇祯,改组三大营,重建一支具有战斗力的新军,以应对眼下日渐危急的局势。崇祯欣然应允。
但郭绍发现三大营的腐朽已经渐入骨髓,无药可救,于是他决定在丰台打营的基础上改组新军,这也就是后来大明禁军的由来。
禁军的军费,一半是由兵部拨款,剩下的一半则是由郭绍自行筹措。
而他筹措军费的办法,则依旧是与外国人做生意,赚取贸易差价。崇祯起初是很看不上这种跟外国人做生意赚钱的办法,但是在看到每年数百万白银的流水,瞬间真香。
郭绍向崇祯建议在山东建造一个码头,以方便日后与外国人交易,同时郭绍也建议崇祯将自己派到山东,让禁军剿匪,这样既能肃清山东匪患,又可以训练军队,可谓一举两得,崇祯也是在这一次授予郭绍山东总督,全权负责山东军事。
郭绍带着禁军剿匪,不到半年就肃清山东匪患,之后又通过与外国人做生意赚来的钱治理山东,一年时间就让山东大治,郭绍在山东的声望暴涨。
郭绍将赚来的钱分为两份,一半送往京城交给周后,以此让崇祯吃人家的手短拿人家的嘴软对郭绍在山东的种种举动睁一眼闭一眼(这也是崇祯最后悔的,被钱迷了眼。)
剩下的一半钱,郭绍又拿出一半分次给山东百姓,最后一半则分次给自己的属下,包括山东各级官员,在这种钞能力的加持下,山东民心军心各级官吏纷纷归心。
其间还在做侍郎的陈演不止一次弹劾郭绍,这哥们是唯一一个明锐意识到,郭绍将来会造反的人。但他说的话谁都不信,更没人去听。
郭绍早期的发迹史,讲的也差不多了,关于崇祯二年跟之后的一些故事,作者会抽时间再讲,此处就不做表述了。
(上述这些大家可以看成大纲,后面会一点一点在剧情中详细讲述。)
这本书现在看是废品,但十年后也许会成为精品,百年之后,这本书的是口碑,会更上一层楼,他的文笔不是很好,可剧情绝对相当精湛。
本来我是想在作者有话说,把这些话写上去的,但是我发现很多人根本不看那玩意,只能在正文写一下了。
首先啊,这不是平行时空,这就是历史上的崇祯七年,只是因为郭绍改变了一些历史上发生的事情。
很多人都在质疑说,郭绍怎么起的家,作者不交代。这是倒叙小说,很多剧情都是一点一点倒出来的,但有人就是等不及想知道全部过程,没有就是作者瞎意淫。
作者也没有办法,只能给你们简单说一下之前发生的事情。(想知道详细过程的话,只能通过剧情自己去看,作者拒绝再剧透了。)
天启五年四月郭绍从21世纪穿越而来,接着因为自己的“美貌”被客氏看重,然后被弄进宫成为他的男宠。但是郭绍一直在跟客氏周旋,并且使用磁性战术吊着这个女人,最后成功让客氏沦陷。
郭绍通过客氏认识了魏忠贤,并且趁这个机会,郭绍建议魏忠贤可以打开海禁跟澳门的葡萄牙人做生意,魏忠贤对这个能捞取油水的机会颇为动心,并且带着郭绍去面见了当时的皇帝朱由校。
这也是郭绍跟天启的第一次见面,两人初见时朱由校正在做木工,天启是一个喜欢做木工的皇帝,非常巧合的是,郭绍在后世也学过一些木匠活,而且做的不错,再给天启露了一手之后,郭绍成功得到了天启的青睐,此刻郭绍算正式结识了天启。
这个时候,魏忠贤就已经意识到郭绍有上位心,所以开始刻意打压,比如说不让郭绍去见天启,但是因为客氏从中作梗,魏忠贤的打压计划并没有多大苗头。
随着天启跟郭绍两人做木工的次数越来越多,也互相熟络,之后天启给郭绍引见了张嫣,这位也是本书的大boss,让绍哥一见误终身的人物。
当时张嫣正被客氏跟魏忠贤针对,处境相当艰难,郭绍屡次设计帮助,使得张嫣脱困,因此两人成为朋友。当然了也是因为郭绍不断的帮助张嫣,引发了客氏不满,这位二人的决裂埋下伏笔。
天启六年,郭绍决定去辽东刷军功上位,至于他为什么想上位,此处暂且不表。而当得知郭绍想去辽东,魏忠贤并不反对,他认为郭绍这么细皮嫩肉的人物,根本就不会打仗去了,也帮不上忙,自己还能趁着这次机会让天启认清郭绍不过是个绣花枕头,不堪大用。
看穿了魏忠贤心思的客氏极力反对让郭绍去辽东,一方面是为了保护郭绍,另一方面她也担心郭绍有了军功就会蹬开自己,但是在绍哥的嘴炮输出下,客氏被成功说服。
最后的结果就是,郭绍在天启六年初前往辽东效力,而当时蓟辽督师也就是袁崇焕。
老袁对这个上面空降来的人物很重视,不过这种重视仅限于陪太子读书那种感觉,辽东的所有人都知道郭绍怎么上的位,所以都看不起他,将他看做绣花枕头。
不过郭绍很快就会让这些人知道什么叫不要狗眼看人低,依靠自己与生俱来的先知能力,郭绍一次又一次预判了女真军队对辽东的进攻,让努尔哈赤吃了大亏。
以至于到了后面,努尔哈赤怀疑自己身边是不是有明朝的奸细,为何每次自己的进攻都能被精准预判?
依靠不断预判女真军队的攻势,郭绍得到袁崇焕的赏识,两人成为亦师亦友的朋友。
天启六年,这一年时间,郭绍基本都是在前线刷军功,只是偶尔能得到一些后方送来的礼物,当然这些礼物都是客氏托人所送。(不得不说客氏对绍哥一往情深。)
天启六年十月的时候,郭绍从辽东返回北京,并且见到了葡萄牙商人亨利,他既是商人也是船长,在他手上郭绍为大明购买了最新荷兰人制造的红衣大炮图纸(这项技术原历史上一直到崇祯初年,明朝才掌握)。
也是带那时,明朝和葡萄牙之间正式签订贸易协定,明朝将自己的丝绸、茶叶倾销给葡萄牙,而葡萄牙则承诺将他们手上的最新式武器装备,以及炮艇出售给大明。
但此举在当时的明朝,遭到文官集团诟病,以当时的东林党为首的文官集团对郭绍进行了不断攻击,他们认为郭绍跟蛮夷做生意,根本就是心怀不良,而且这些文官也看不上那些话外蛮夷的“奇淫技巧”。
他们如此攻击郭绍,除了确实看不上他这种行为外,更多原因还是因为他与魏忠贤、客氏属于一党。魏忠贤原本是很乐意在岸上看翻船的,但因为自己也在明普贸易协定中得到了巨大利益(每年数百万白银的流水),使得魏忠贤决定力保郭绍,以保证能继续与葡萄牙人做生意(其实还是为了自己钱袋子)。
魏忠贤、客氏力保郭绍,跟他关系不错的袁崇焕也上表力保,而滑稽的地方是张嫣也站出来帮郭绍说话。
结果就是文官集团要同时面对宦官集团后宫势力,还有武将集团。这也是东林党被整的最惨的一次。大明上下众志成城,各方势力团结一心,只为保下郭绍。
同样是在这一年,皇太极带着鳌拜等亲信乔装改扮来到北京,皇太极本想亲自侦查地形,效仿昔日的赵武灵王,准备为日后面名做好铺垫。
于是命运的齿轮就此转动,在北京皇太极第一次认识了郭绍,两人经过了简短的交谈以后,皇太极认识到,郭绍这个人物的前途不可限量,将来必成大器。
皇太极本欲将之收拢麾下,郭绍当然不去,之后皇太极想要杀之,可因为自己的内线告诉他,郭绍是宦官一党,并非忠良,皇太极这才收下杀心。(这也是皇太极最后悔的)。
天启七年一月,郭绍从北京返回辽东前线,并且带着最新式的红衣大炮来到宁远,也是因为这些大炮,最终宁远大捷明军一炮干掉努尔哈赤。
努尔哈赤在临死前知道,原来击毙自己的红衣大炮,是郭绍带来,郭绍这个名字第一次走进了满清权贵们的耳中。
皇太极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正视郭绍这个对手。
郭绍因为击毙努尔哈赤立下大功,回到京城受赏,天启提拔他为丰台大营提督(清朝叫九门提督,也就是我们说的北京卫戍区司令。),统帅禁军卫戍京城。
天启提拔郭绍卫戍北京,其意味深远,当时皇帝已经病重,可以直接决定将来局势的人,自然是掌握京师兵权的人物。
郭绍从这一刻开始,才真正的进入大明的核心决策层,这也是他咸鱼翻身的开始。
同样是在这一年,天启皇帝驾崩,因为天启无嗣,所以皇位由其弟弟信王朱由检继承。
魏忠贤与朱由检素来不暮,两人已经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因为郭绍的到来,引发蝴蝶效应,魏忠贤决定先行一步动手,骗朱由检入宫,而后除之。
并且魏忠贤并不打算单单干掉朱由检,他还计划要除掉郭绍,以得到对方手中的兵权。魏忠贤劝说客氏将郭绍骗入宫中杀之,客氏表面答应,背地里却出卖了魏忠贤。
得知了魏忠贤阴谋的郭绍也在加紧部署,一面准备安排军队武力扫平宦官,另一面则是准备联络信王入宫主持大局。
信王也就是朱由校,当时并不信任郭绍,在他眼里郭绍一直都是宦官奸党,不足取信,因此他迟迟不对郭绍的拉拢做出回复。
无奈的郭绍只能通过张嫣传信,才终于搭上朱由检的线,之后在禁军的武力扶持下,崇祯成功登基。
魏忠贤等人因为手上没兵权,面对这种既成事实,也没有办法,只能捏着鼻子认下。
郭绍本来想借着这次机会一举扫平阉党,崇祯却犹豫不决,认为自己刚刚登基,不宜大开杀戒,结果错失良机。
崇祯登基之后没过多久就感到后悔,想要除掉魏忠贤,于是叫来郭绍商议。郭绍表示自己带着丰台大云的兵力就能将宦官诛灭,并自信的表示灭他们十次都没问题。可崇祯不信,觉得禁军人少。朱由检想调回关宁铁骑解决魏忠贤,这让郭绍哭笑不得。
最后是在郭绍的一在劝说之下,崇祯终于下定决心抢先发难,让郭绍带禁军去解决魏忠贤。
意识到危机的魏忠贤再次找到客氏,因为郭绍跟张嫣的不断来往,客氏由爱生恨,已经与郭绍的关系摇摇欲坠。
在魏忠贤的挑拨下,黑化的客氏决定帮助魏忠贤干掉郭绍。
魏忠贤的计划是,先让客氏骗郭绍入宫,接着在酒里下毒,毒死郭绍。等杀了他之后拿到兵符,调禁军入宫,挟持皇帝,再除掉朝堂上那些一直和他作对的文官集团,来个挟天子以令诸侯。
计划很顺利,郭绍念旧情,受到客氏邀请,果然欣然入宫。客氏也按照计划端来毒酒,但是在最后关头客氏恋爱脑发作,没把毒酒给郭绍,反而在知道郭绍喜欢张嫣后,绝望之下,自己喝了毒酒,并在临死前告诉了他魏忠贤准备埋伏他的事情。
这次是郭绍最惊险的一次,魏忠贤留了后手,如果客氏杀不了郭绍,就安排自己身边的太监动手。
关键的时刻,张嫣赶来,在她的威压下,居然吓住了那些太监。当然这也只是暂时的,魏忠贤来到以后,这些太监迅速倒向干爹魏忠贤,决定跟着他造反。
郭绍跟张嫣被困在一起,魏忠贤提出让张嫣交出郭绍,自己可留她不死。郭绍也建议张嫣不妨交出自己,张嫣毫不犹豫的拒绝了,并表示宁死也不会将郭绍交出,这让郭绍大为感动。实际上郭绍也有后手,他在入宫之前就已经知会过萧毅,万一自己一个时辰之内没有归来,就立刻带兵杀入皇宫诛杀奸党(这时候郭绍已经有了崇祯授予他的圣旨,所以锄奸是合法的。)
劝降无果的魏忠贤恼羞成怒,带兵围攻宁寿宫,最后关键时刻萧毅赶到救场,阉党被尽数所诛,魏忠贤遭到生擒。
魏忠贤临死前求见崇祯最后一面,并用下最后一计:离间计。不过崇祯当时正和绍哥打的火热,所以根本就没理会他,魏忠贤卒。
解决了魏忠贤后,大明似乎开始进入正轨。郭绍建议崇祯,改组三大营,重建一支具有战斗力的新军,以应对眼下日渐危急的局势。崇祯欣然应允。
但郭绍发现三大营的腐朽已经渐入骨髓,无药可救,于是他决定在丰台打营的基础上改组新军,这也就是后来大明禁军的由来。
禁军的军费,一半是由兵部拨款,剩下的一半则是由郭绍自行筹措。
而他筹措军费的办法,则依旧是与外国人做生意,赚取贸易差价。崇祯起初是很看不上这种跟外国人做生意赚钱的办法,但是在看到每年数百万白银的流水,瞬间真香。
郭绍向崇祯建议在山东建造一个码头,以方便日后与外国人交易,同时郭绍也建议崇祯将自己派到山东,让禁军剿匪,这样既能肃清山东匪患,又可以训练军队,可谓一举两得,崇祯也是在这一次授予郭绍山东总督,全权负责山东军事。
郭绍带着禁军剿匪,不到半年就肃清山东匪患,之后又通过与外国人做生意赚来的钱治理山东,一年时间就让山东大治,郭绍在山东的声望暴涨。
郭绍将赚来的钱分为两份,一半送往京城交给周后,以此让崇祯吃人家的手短拿人家的嘴软对郭绍在山东的种种举动睁一眼闭一眼(这也是崇祯最后悔的,被钱迷了眼。)
剩下的一半钱,郭绍又拿出一半分次给山东百姓,最后一半则分次给自己的属下,包括山东各级官员,在这种钞能力的加持下,山东民心军心各级官吏纷纷归心。
其间还在做侍郎的陈演不止一次弹劾郭绍,这哥们是唯一一个明锐意识到,郭绍将来会造反的人。但他说的话谁都不信,更没人去听。
郭绍早期的发迹史,讲的也差不多了,关于崇祯二年跟之后的一些故事,作者会抽时间再讲,此处就不做表述了。
(上述这些大家可以看成大纲,后面会一点一点在剧情中详细讲述。)
这本书现在看是废品,但十年后也许会成为精品,百年之后,这本书的是口碑,会更上一层楼,他的文笔不是很好,可剧情绝对相当精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