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起宁古塔 第八十四章 梁山伯与祝英台
第三楼的生意依然火爆,或是说从开业到如今,就没有一天不火爆的时候。
就似是三楼,十二个雅间是天天爆满,若是你来晚了一些,根本就订不到。
便是二楼和一楼大厅那也是人满为患,往往刚空出来一桌,马上就有人替补而入,真正把什么叫做越火越有人捧场,越有人捧场越火给演绎的是淋漓尽致。
相比之下,第三楼的后院却是要安静许多。
在这里住的都是第三楼的服务人员,以优伶为主,厨子为辅。但在最里面还有一个小院,是将闹中取静给诠释的格外明显。这从有人打这里过,都会放慢脚步便可见一斑。
不用说,这个小院就属于天下第三楼的主人,贾平安的。
即便是他已经一个多月没有来了,但下人们依然守着这里的规矩,这里也一样有人天天在打扫。
紧挨着贾平安的小院,这里是属于白若兰的,此时,这里正向外发出着银铃般的笑声。
声音来自于白若兰和婵诗。
“这一次真要谢谢若兰妹妹了。”内房之中,婵诗发自真诚般的道谢。
“客气什么,说起来也是姐姐为第三楼做了事情,公子应该是被感动了,才同意教授姐姐一些东西的。”白若兰也在笑着,为婵诗而高兴。
“不!我不过就是帮了妹妹两天,这是我们两人投缘,我是真没有想过让公子为我做些什么的。这全要谢妹妹替我美言呢。”婵诗同样是发自于心底里说着这些话。
婵诗自从第三楼开业那天来了之后,便被十面埋伏的曲子给惊到了。
为了学到这首曲子,她便是天天不落而来,随后又听到了让她惊为天人的昆剧《声声慢》,然后便彻底成为了白若兰的戏迷。
而在她得知,这一切都是贾平安作出来的后,她更被对方的才华所吸引,成为了第三楼雷打不动的常客。
来得多了,大家又都爱好相近,慢慢她就与白若兰熟悉了起来,就有了对方生病,她来顶替的举动。
说起来,这不过就是随手之劳罢了。看着姐妹有事能伸手就帮一把而已,却不成想,白若兰竟然因此而替自己向贾平安求了情,然后给予了自己一个学习的机会。
“我是帮你说了话,但也要姐姐争气才是。想必以姐姐的才名,公子一定早就知道的,也应该对姐姐的印像很好,不然的话,纵然就算是妹妹说破了嘴皮子,也是无用。”白若兰可不会争功,她所得的一切都是来自于贾平安,她要做的就是处处维持着公子。
“嗯,不管怎么样,也要谢谢若兰妹妹。对了,不知道我们什么时候可以亲自去聆听公子的教诲。”婵诗说着这些话时,脸上全是急切之意。
“怎么?这就着急了。”白若兰打趣的说着。然后也不继续的逗弄,这就说道:“晚上吧,等吃了晚饭之后,我们就去贾宅,如果公子的身体情况允许的话,或许就是我们的机会。”
“好,那就晚上。”婵诗听闻脸上全是喜色。对她而言,能够亲自聆听贾平安对她说教,那绝对是花钱都求不来的事情,不过就是等上一等,怎么会不同意。
而当时间很快来到了晚上的时候,贾宅之中就变得热闹了起来。
宁古塔的戏曲大家婵诗小姐来了,还是来向贾平安求教,姿态放得很低。进了院就先和白若兰一起去见了贾方豪与于洛离,行了晚辈之礼。
贾方豪出于读书人的矜持,只是点头示意便算是打了招呼。
于洛离却是不然,同样身为女子,自然有着更多的共同语言。尤其得知人家找的是自己的安哥儿,那更是高兴得不得了。
昌都的时候,她还担心贾平安性格太过沉闷,这样不会招女孩子喜欢,以后即便是给他成了家,怕是心思也不会放在男女之事上,那可如何是好。
他们这一支可是九代单传了,就指着贾平安能够为贾家开枝散叶呢。回头成了一个闷葫芦那想散叶都会很难。
现在好了,来到了宁古塔后,贾平安就像是变了一个人般,不仅在能力方面大放光彩,就是性格上也格外的招女孩子喜欢。这样看来,倒是不怕以后找不到合适的妻妾了。
得知两女是来找贾平安,于洛离就笑着把两人带了过来,甚至都没有去问贾平安的病体是否好了一些,是不是能够待客了。
甚至从贾平安那里出来的时候,于洛离还是一脸的喜色,来到正堂看到在那里坐着发闷的贾方豪就开口恭喜着,“老爷,安哥儿终于开窍,如此不怕以后我们抱不到孙儿了。”
“咳,现在还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呢,谈论得有些早了吧。还有,我们可是正了八经的人家,妾室的身份我们可以不论,但正妻一定要门当户对才是。”贾方豪其实心中也是高兴着呢,但做为父亲,做为一家之主,总是要说些什么来维持自己的尊严。
“那是自然。安哥儿相貌堂堂,又有才学,以后的妻子当是大户人家的小姐才是,这点妾身还是拎得清的。”于洛离也是连忙表态,然后还有意无意的点了一句道:“其实安哥儿才十六岁,找正妻不用太着急的,事情老爷要做主,但主...”
“行了,这件事情以后再说。”似乎意识到于洛离要说些什么,贾方豪突然间就出声打断,然后目光还向外看了看,似是生怕会有人听到他们刚才的谈话一般。
贾平安的房间之中,两女已经向公子施了礼。
与昨天不同,贾平安由床上已经坐到了书案之前。
年轻人嘛,恢复的快些很正常。当然,最重要的还是有客人来了,贾平安也不好在赖在床上与人说话,成何体统。
两女此时都去了脸上的面纱,露出了本来的面目。
如同丫丫与小红恩一并站在自己的面前,一副任君采撷的模样,那感觉要多舒服就有多舒服。
一番的寒暄之后,贾平安很快就进入了正题。呃!此处不用省略一万字,这里说的正题是贾平安给两人“说活”。
今天贾平安选择的是一个新的曲种,越剧的《梁山伯与祝英台》。
这是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一旦传唱出去,最是受小资和文青们的喜欢。贾平安说出这个故事也算是投其所好吧。
“从前有个姓祝的地主,人称祝员外,他的女儿祝英台不仅美丽大方,而且非常的聪明好学。但由于那个时候女子不能进学堂读书,祝英台只好日日倚在窗栏上,望着大街上身背着书箱来来往往的读书人,心里羡慕极了!难道女子只能在家里绣花吗?为什么我不能去上学?她突然反问自己:对啊!我为什么就不能上学呢?”
随着贾平安的娓娓道来,很快白若兰和婵诗都被拉进到故事之中,随着主人公的欢喜而欢喜,忧愁而忧愁。直到一个多时辰之后,两女都是掩面离开了贾宅。
“若兰妹妹,公子讲得实在是太好了。这个故事一旦被传唱出去,定然会名动天下。”婵诗想到故事里的唯美爱情,想到两个主人公对爱情的忠贞不渝,又想到最后两人化蝶而走,在阳光下自由地翩翩起舞,她的泪水再一次不争气地流了出来。
“嗯,姐姐不要再说了,我想到她们就还想哭。”白若兰显然也是动了情,说着话时,眼泪还在不自主地向外流出。
“若兰妹妹,公子真要把这个故事写出来,然后让我们传唱,那一定会名动天下的,我是真没有想到,竟然还有这般的荣幸可以参与其中,你说...我应该怎么报答公子呢。”婵诗此时心情激荡。
她与白若兰不一样,人家是第三楼的人,是被贾平安买来的,那教授她东西是说得过去的。可自己终是一个外人,就这样学到了本事,她心中就是感觉到有些不现实,也有些不踏实。
“报答...那不如姐姐就以身相许,这样以后就是一家人了,岂不就没有心理负担了吗?”白若兰为了不让自己再去想这个故事,不想再流泪,便转移着思想,打趣般地对婵诗说着。
“呀,你说什么呢。”被人如此打趣,最主要还是击中了婵诗的心思,女孩子脸皮薄,这就有些挂不住,顿时就是一脸的羞红,跟着挥拳向着白若兰的身上打去。
当然,这种打根本就不疼,完全就是女孩子间的玩闹而已。
一时间,已经漆黑的街道之上,就此传来了两女嬉闹追逐的声音,在寂静的夜里传荡很远。
只是别看两人闹归闹,其实她们心中都门清着呢,以她们的身份,能成为贾平安的通房就已是万幸,便是想要成为妾室那都是一种幻想。正了八经的人家,谁又会真的娶她们这样天天抛头露面戏子呢?
这就是自知之名,不像是后世那些明星们,被人一吹捧,都不知道天高地厚了,却不知放在古代,她们就是下九流般的存在。
就似是三楼,十二个雅间是天天爆满,若是你来晚了一些,根本就订不到。
便是二楼和一楼大厅那也是人满为患,往往刚空出来一桌,马上就有人替补而入,真正把什么叫做越火越有人捧场,越有人捧场越火给演绎的是淋漓尽致。
相比之下,第三楼的后院却是要安静许多。
在这里住的都是第三楼的服务人员,以优伶为主,厨子为辅。但在最里面还有一个小院,是将闹中取静给诠释的格外明显。这从有人打这里过,都会放慢脚步便可见一斑。
不用说,这个小院就属于天下第三楼的主人,贾平安的。
即便是他已经一个多月没有来了,但下人们依然守着这里的规矩,这里也一样有人天天在打扫。
紧挨着贾平安的小院,这里是属于白若兰的,此时,这里正向外发出着银铃般的笑声。
声音来自于白若兰和婵诗。
“这一次真要谢谢若兰妹妹了。”内房之中,婵诗发自真诚般的道谢。
“客气什么,说起来也是姐姐为第三楼做了事情,公子应该是被感动了,才同意教授姐姐一些东西的。”白若兰也在笑着,为婵诗而高兴。
“不!我不过就是帮了妹妹两天,这是我们两人投缘,我是真没有想过让公子为我做些什么的。这全要谢妹妹替我美言呢。”婵诗同样是发自于心底里说着这些话。
婵诗自从第三楼开业那天来了之后,便被十面埋伏的曲子给惊到了。
为了学到这首曲子,她便是天天不落而来,随后又听到了让她惊为天人的昆剧《声声慢》,然后便彻底成为了白若兰的戏迷。
而在她得知,这一切都是贾平安作出来的后,她更被对方的才华所吸引,成为了第三楼雷打不动的常客。
来得多了,大家又都爱好相近,慢慢她就与白若兰熟悉了起来,就有了对方生病,她来顶替的举动。
说起来,这不过就是随手之劳罢了。看着姐妹有事能伸手就帮一把而已,却不成想,白若兰竟然因此而替自己向贾平安求了情,然后给予了自己一个学习的机会。
“我是帮你说了话,但也要姐姐争气才是。想必以姐姐的才名,公子一定早就知道的,也应该对姐姐的印像很好,不然的话,纵然就算是妹妹说破了嘴皮子,也是无用。”白若兰可不会争功,她所得的一切都是来自于贾平安,她要做的就是处处维持着公子。
“嗯,不管怎么样,也要谢谢若兰妹妹。对了,不知道我们什么时候可以亲自去聆听公子的教诲。”婵诗说着这些话时,脸上全是急切之意。
“怎么?这就着急了。”白若兰打趣的说着。然后也不继续的逗弄,这就说道:“晚上吧,等吃了晚饭之后,我们就去贾宅,如果公子的身体情况允许的话,或许就是我们的机会。”
“好,那就晚上。”婵诗听闻脸上全是喜色。对她而言,能够亲自聆听贾平安对她说教,那绝对是花钱都求不来的事情,不过就是等上一等,怎么会不同意。
而当时间很快来到了晚上的时候,贾宅之中就变得热闹了起来。
宁古塔的戏曲大家婵诗小姐来了,还是来向贾平安求教,姿态放得很低。进了院就先和白若兰一起去见了贾方豪与于洛离,行了晚辈之礼。
贾方豪出于读书人的矜持,只是点头示意便算是打了招呼。
于洛离却是不然,同样身为女子,自然有着更多的共同语言。尤其得知人家找的是自己的安哥儿,那更是高兴得不得了。
昌都的时候,她还担心贾平安性格太过沉闷,这样不会招女孩子喜欢,以后即便是给他成了家,怕是心思也不会放在男女之事上,那可如何是好。
他们这一支可是九代单传了,就指着贾平安能够为贾家开枝散叶呢。回头成了一个闷葫芦那想散叶都会很难。
现在好了,来到了宁古塔后,贾平安就像是变了一个人般,不仅在能力方面大放光彩,就是性格上也格外的招女孩子喜欢。这样看来,倒是不怕以后找不到合适的妻妾了。
得知两女是来找贾平安,于洛离就笑着把两人带了过来,甚至都没有去问贾平安的病体是否好了一些,是不是能够待客了。
甚至从贾平安那里出来的时候,于洛离还是一脸的喜色,来到正堂看到在那里坐着发闷的贾方豪就开口恭喜着,“老爷,安哥儿终于开窍,如此不怕以后我们抱不到孙儿了。”
“咳,现在还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呢,谈论得有些早了吧。还有,我们可是正了八经的人家,妾室的身份我们可以不论,但正妻一定要门当户对才是。”贾方豪其实心中也是高兴着呢,但做为父亲,做为一家之主,总是要说些什么来维持自己的尊严。
“那是自然。安哥儿相貌堂堂,又有才学,以后的妻子当是大户人家的小姐才是,这点妾身还是拎得清的。”于洛离也是连忙表态,然后还有意无意的点了一句道:“其实安哥儿才十六岁,找正妻不用太着急的,事情老爷要做主,但主...”
“行了,这件事情以后再说。”似乎意识到于洛离要说些什么,贾方豪突然间就出声打断,然后目光还向外看了看,似是生怕会有人听到他们刚才的谈话一般。
贾平安的房间之中,两女已经向公子施了礼。
与昨天不同,贾平安由床上已经坐到了书案之前。
年轻人嘛,恢复的快些很正常。当然,最重要的还是有客人来了,贾平安也不好在赖在床上与人说话,成何体统。
两女此时都去了脸上的面纱,露出了本来的面目。
如同丫丫与小红恩一并站在自己的面前,一副任君采撷的模样,那感觉要多舒服就有多舒服。
一番的寒暄之后,贾平安很快就进入了正题。呃!此处不用省略一万字,这里说的正题是贾平安给两人“说活”。
今天贾平安选择的是一个新的曲种,越剧的《梁山伯与祝英台》。
这是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一旦传唱出去,最是受小资和文青们的喜欢。贾平安说出这个故事也算是投其所好吧。
“从前有个姓祝的地主,人称祝员外,他的女儿祝英台不仅美丽大方,而且非常的聪明好学。但由于那个时候女子不能进学堂读书,祝英台只好日日倚在窗栏上,望着大街上身背着书箱来来往往的读书人,心里羡慕极了!难道女子只能在家里绣花吗?为什么我不能去上学?她突然反问自己:对啊!我为什么就不能上学呢?”
随着贾平安的娓娓道来,很快白若兰和婵诗都被拉进到故事之中,随着主人公的欢喜而欢喜,忧愁而忧愁。直到一个多时辰之后,两女都是掩面离开了贾宅。
“若兰妹妹,公子讲得实在是太好了。这个故事一旦被传唱出去,定然会名动天下。”婵诗想到故事里的唯美爱情,想到两个主人公对爱情的忠贞不渝,又想到最后两人化蝶而走,在阳光下自由地翩翩起舞,她的泪水再一次不争气地流了出来。
“嗯,姐姐不要再说了,我想到她们就还想哭。”白若兰显然也是动了情,说着话时,眼泪还在不自主地向外流出。
“若兰妹妹,公子真要把这个故事写出来,然后让我们传唱,那一定会名动天下的,我是真没有想到,竟然还有这般的荣幸可以参与其中,你说...我应该怎么报答公子呢。”婵诗此时心情激荡。
她与白若兰不一样,人家是第三楼的人,是被贾平安买来的,那教授她东西是说得过去的。可自己终是一个外人,就这样学到了本事,她心中就是感觉到有些不现实,也有些不踏实。
“报答...那不如姐姐就以身相许,这样以后就是一家人了,岂不就没有心理负担了吗?”白若兰为了不让自己再去想这个故事,不想再流泪,便转移着思想,打趣般地对婵诗说着。
“呀,你说什么呢。”被人如此打趣,最主要还是击中了婵诗的心思,女孩子脸皮薄,这就有些挂不住,顿时就是一脸的羞红,跟着挥拳向着白若兰的身上打去。
当然,这种打根本就不疼,完全就是女孩子间的玩闹而已。
一时间,已经漆黑的街道之上,就此传来了两女嬉闹追逐的声音,在寂静的夜里传荡很远。
只是别看两人闹归闹,其实她们心中都门清着呢,以她们的身份,能成为贾平安的通房就已是万幸,便是想要成为妾室那都是一种幻想。正了八经的人家,谁又会真的娶她们这样天天抛头露面戏子呢?
这就是自知之名,不像是后世那些明星们,被人一吹捧,都不知道天高地厚了,却不知放在古代,她们就是下九流般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