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三国:多子多福,开局燕云十八骑 > 第474章 曹操出击!

三国:多子多福,开局燕云十八骑 第474章 曹操出击!

    面对曹操的慷慨激昂。

    袁绍直接提出反对。

    “未必。”袁绍摇头,目光如炬。

    “恐怕是诱敌之计。西凉铁骑战力非凡,若轻进深入,恐怕会堕入陷阱。”

    “本初见解甚是。”桥瑁捋须沉思,眉宇间挂满忧虑:“洛阳已成焦土,我军若贸然前进,补给线过长,腹背受敌,实为不智。”

    帐中议论纷纷,大多数诸侯都持保守态度。

    只有曹操,那双锐利如鹰隼的眼睛始终凝视着地图上洛阳的位置,眸中闪烁着不甘与决绝。

    “诸位!”曹操突然起身,声音不大却字字铿锵:“我等既已举义旗,讨董檄文传遍天下,若此时畏缩不前,岂非自取其辱?”

    他的目光扫过众人,如秋日寒霜,冰冷而锋利:“董贼焚毁洛阳,迫天子西迁,百姓流离失所。若不趁此良机追击,更待何时?”

    曹操的话如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激起阵阵涟漪。

    但诸侯们仍然犹豫不决,面面相觑。

    “我军粮草不足,贸然追击,一旦陷入苦战,恐怕很难全身而退!”

    “董贼主力已经撤往长安,我们无法进行长途追击,后勤粮草根本就跟不上!”

    “而且董贼凶残狡猾,他的作战经验比我们这里任何人都要多,沿途恐怕有埋伏!”

    “洛阳周围已经被西凉军劫掠,我们无法获得任何补给,确实不宜追击!”

    各种各样的借口,各种各样的理由。

    这些诸侯虽然前来讨伐董卓。

    但是他们更多的是政治上的目的。

    现在目的已经达成。

    董卓放弃了洛阳迁都长安。

    从政治上来讲,他们大获全胜。

    没有必要再追击董卓,一旦失败,造成麾下军队的损失,反而有可能让他们的政治目的前功尽弃。

    “既然诸位不愿前进,那么曹某愿率本部精锐先行,进驻成皋,为联军探路!”曹操拱手抱拳,态度坚决如铁。

    张邈被曹操的气魄所感动,当即表态:“我愿派麾下大将卫兹率军相随,助孟德一臂之力!”

    曹操大喜,连忙感谢说道:“多谢孟卓兄相助!”

    于是,在大多数诸侯按兵不动的情况下,曹操率领数千精锐,离开了联军大营,向西挺进。

    他的身后,是一张张怀疑与观望的面孔。

    而前方,则是凶险莫测的未知征途。

    荥阳汴水,碧波荡漾。

    曹军行至此处,原本平静的氛围突然变得紧张起来。

    斥候如惊弓之鸟般飞马而回,面色惊恐:“报!前方发现西凉军大队人马,为首大将疑似华雄!”

    “华雄?”曹操眉头微蹙,沉声问道:“有多少人马?”

    “约五千步骑,尽是西凉精锐!”

    帐内瞬间鸦雀无声。

    众将相视一眼,眼中都流露出忧虑。

    华雄乃董卓麾下猛将,战力非凡,而曹军此行不过三千余人,若硬拼恐怕难以取胜。

    曹操的目光如电,扫过帐中众将:“既然遇敌,岂有避战之理?传令下去,全军列阵,准备迎敌!”

    片刻之后,汴水岸边,两军对垒。

    西凉军阵中,一员猛将纵马而出。

    他身披重甲,手持大刀,威风凛凛,正是华雄。

    “何方鼠辈,敢来送死?”华雄的声音如雷,在战场上回荡。

    曹操不为所动,挥手示意亲兵举起帅旗:“曹操在此!华雄,你家主公烧洛阳,辱天子,罪无可恕!今日必将你斩于马下,以祭洛阳亡魂!”

    华雄闻言大笑,笑声中满是轻蔑:“就凭你这点人马?痴人说梦!”

    话音未落,他已然挥动大刀,率领西凉铁骑如同潮水般涌向曹军阵地。

    “迎敌!”曹操拔剑高呼,亲率中军迎上前去。

    两军交锋,刀光剑影,杀声震天。

    西凉军如狼似虎,勇猛无匹。

    曹军虽然人数劣势,却士气高昂,顽强抵抗。

    交战不久,形势便对曹军不利。

    华雄亲率精锐骑兵,如同一把尖刀,直插曹军中军。

    曹洪和夏侯惇,奋力抵挡,却被西凉军分割开。

    曹操临危不惧,亲自上阵厮杀,但势单力薄,难以抵挡。

    “护主!”几名亲兵拼死护卫,却被华雄麾下骑兵斩落马下。

    就在此时,一支羽箭破空而来,直取曹操咽喉。

    千钧一发之际,曹操侧身闪避,箭矢擦过颈侧,留下一道血痕。

    另一支箭几乎同时射来,正中曹操坐骑,战马嘶鸣一声,前蹄一软,险些跪倒。

    “主公!”曹洪见状大惊,拼死杀开一条血路,冲到曹操身边。

    “主公,你选速走!末将断后!”曹洪跳下马来,牵过自己的坐骑,递给曹操。

    曹操摇头,眼中满是坚毅:“不可!你我同走!”

    “我曹洪的性命不算什么!”曹洪坚决道,声音中透着一股舍我其谁的气概:“主公大才,若陨于此,关东联军必然崩散,董贼更加猖獗!”

    他不由分说,几乎是强行将曹操扶上马背,拍马道:“速走!末将随后便来!”

    曹操咬牙接受了这份忠诚,带领残部向东突围。

    曹洪则徒步在后,挥舞着长刀,为主公断后。

    夜幕降临,曹军借着黑暗的掩护,终于摆脱了华雄的追击。

    他们在荥阳东郊的一处废弃村落中稍作休整,人人面带疲惫,却庆幸逃得一命。

    “孟德,子廉呢?”夏侯惇环顾四周,不见曹洪踪影,心中一沉。

    曹操眼中闪过一丝痛楚,却强自镇定:“子廉为我断后......恐怕凶多吉少!”

    话未说完,一阵杂乱的脚步声从营外传来。

    众将警觉,纷纷拔刀,以为敌袭。

    不料,竟是曹洪带着数十名残兵,跌跌撞撞地闯入营地。

    “子廉!”曹操大喜,起身相迎。

    曹洪满身尘土,面带疲惫,却露出欣慰的笑容:“幸不辱命,总算护主公突围。”

    曹操深深一揖,情真意切:“子廉大义,我铭记于心!”

    次日黎明,曹操率领残部返回联军大营,狼狈不堪的模样引来众诸侯的侧目。

    有的暗自庆幸自己没有冒进,有的则幸灾乐祸,认为曹操此次折戟沉沙,必然威信大损。

    却不知许多人暗暗敬佩曹操,鄙视关东诸侯不思进取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