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多子多福,开局燕云十八骑 第514章 兖州夜议,曹操论檄文!
热门推荐:
乡村极品小医仙
真千金又茶又坏,携手罪臣造反了
边军:从将门奴仆杀到九五至尊
穿书后的地主生活
废土,我废材力气大亿点哪离谱了
山野奇医
开局签到南明离火
重生饥荒年代:我重生有挂我怕啥
穿越时空征战沙场
兖州,昌邑,曹操军帐,夜幕沉沉。
雨水无声无息地渗透军帐的边缘,滴落在泥泞的地面上。
远处,偶有哨兵的脚步声,彰显着这座军营的警惕与戒备。
帐内,几点烛火在微风中摇曳,勾勒出一圈忽明忽暗的光影。
空气中弥漫着微醺的酒香,混合着雨季引起的霉变气息。
曹操背靠虎皮坐榻,神情泰然。
一手捧着那已被传阅多日的檄文,一手轻握着粗陶酒碗,碗中酒液在烛光下显得非常浑浊。
他的嘴角挂着若有若无的笑意,那是一种洞察一切又不动声色的笑。
雨声渐大,淅淅沥沥地敲打着军帐,仿佛上天在为这场风云际会打着节拍。
“好一个顾衍,好一篇讨董檄文。”
曹操的声音不大,却如一石激起千层浪,打破了帐内的沉默。
他轻抿一口酒,眼中精光闪烁,宛如夜空中的寒星,冷冽而锋芒毕露。
“慷慨激昂,义正词严,真有几分忠烈之风。”
这句评价从曹操口中说出,既是赞誉,也是一种微妙的嘲弄。
郭嘉、荀彧、程昱和陈宫等人坐在帐内各处,闻言不约而同地交换了一个眼神。
震惊,疑惑,忧虑,各种情绪在他们眼中交织闪烁。
郭嘉年纪最轻,却已显露出过人的智慧。
他眉头微蹙,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身前的几案,发出轻微的“砰砰”声。
“奉孝有话,但说无妨。”曹操的目光落在郭嘉身上,似乎看穿了他的心思。
郭嘉微微躬身:“明公,顾伯长此举,未免太过冒险。以并州一地之力,挑战盘踞长安的董卓,恐怕......”
他的话未说完,程昱便接了过去:“恐怕是飞蛾扑火,自取灭亡!”
程昱性情刚直,言辞犀利。
他敲击几案,面色凝重:“董卓据守长安,长安四面环山,水源发达!”
“沿途崤山、华山诸多险隘,仅有几处关隘可以通向外界,可以说是典型的易守难攻!”
“更有华雄这等猛将,另外,西凉铁骑也名不虚传!”
“顾伯长此举乃是为自己邀名,我看他未必会真的攻打长安!”
“但是,顾伯长檄文一发,他和董卓必然势同水火,无异于......”
“无异于什么?“曹操突然打断,眼中闪过一丝锋芒。
程昱一时语塞,帐内气氛微微凝滞。
这时,一直未发一言的陈宫开口了。
他的声音低沉,带着几分忧虑:“无异于引火烧身!”
“董卓手握朝廷大印,挟天子以令诸侯!”
“董卓只要逼迫陛下下诏,在名义上,顾伯长已是叛逆!”
“若他真攻打长安,只怕会被贴上叛逆的名声,遭天下诸侯共讨。”
“另外,董卓还有一条釜底抽薪之计!”
“他可以朝廷的名义,征辟顾伯长麾下的谋臣武将!”
“面对朝廷的大义,顾伯长麾下的这些谋臣武将很难不动心,到时候,并州必定大乱!”
“公台所言有理。”曹操点头,目光在檄文上掠过。
“但顾伯长此人,我在剿灭黄巾军的时候有所接触!”
“其人出身可谓极低,初不过一个小小的亭长!”
“现在已经一州之牧,可以说毫无有依靠,全靠自己战功积累!”
“顾伯长骁勇善战,麾下骑兵更是精锐。董卓虽强,但若能出其不意,未必没有一线生机。”
“明公似乎对顾伯长颇有期待?”荀彧坐在曹操左侧,声音温和如春风,却带着一丝洞察。
曹操放下酒碗,发出一声轻响。
烛光在他脸上投下斑驳的阴影,使他的表情更加难以捉摸。
他忽然冷笑一声,震得帐内众人心头一颤。
“长安城内董卓盘踞,沿途关隘无数,西凉铁骑精锐无比!”
“但是,顾伯长也不是易与之辈,他战无不胜,擅长练兵,我就怕他和董卓两败俱伤,到时候便宜了别人!”
他的语气突然变得冰冷,但却透露出他内心深处的不安。
众人不禁心中一惊。
他们仿佛已经看见了顾衍和董卓两败俱伤,其他人渔翁得利的情景。
而最有可能的得利的只有一个人,那就是袁绍。
然而,曹操的眼神忽然又变得深邃如古井,似乎能洞察一切变数。
他顿了顿,声音放缓:“但若顾伯长真能搅动这潭死水,虽有可能让其他人得利,但倒也不失为我等的机会。”
郭嘉眼前一亮,第一个领会到曹操的意思:“明公是说,哪怕是顾伯长和董卓两败俱伤,袁本初的重心不可避免放在并州和长安,我等兖州、豫州、徐州、青州,就可以从容发展!”
“不仅如此。”曹操起身,在帐内踱步。
他的身影在烛光下被拉长,投射在帐篷的布壁上,宛如一条盘旋的龙。
“天下大乱,已持续多年。董卓之乱,不过是将这潭死水搅得更浑。若有人能打破这种局面,无论成败,都将改变天下格局。”
他停下脚步,目光如炬:“而变局,正是我等的机会。”
郭嘉、荀彧、程昱和陈宫等人互相对视一眼,纷纷点头。
他们突然意识到,曹操的目光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应对董卓,而是放眼于整个天下的变局。
“那么,明公打算如何应对?”荀彧轻声询问,语气中带着一丝谨慎。
曹操重新坐回坐榻,抚摸着手中的檄文,眼神变得幽深难测。
“观望为上,等顾伯长和董卓两败俱伤,袁本初根本不会放过并州,但是幽州公孙瓒也未必不想吞下并州!”
“到时候,袁本初无力顾及中原,中原必会空虚,届时,也是我等良机。”
“妙!”郭嘉拍手赞叹,“明公真乃深思熟虑!”
曹操摆摆手,示意他不必如此。
他又拿起酒碗,轻啜一口,目光投向帐外的漆黑夜色。
“希望一切如我所料!”
他的声音很轻,仿佛自言自语,却又像是在与远方的顾衍对话。
“传令下去,密切关注并州动向。”曹操突然说道,语气恢复了平日的沉稳。
“同时,加强与公孙瓒的联络,务必提醒他,袁本初一旦拿下并州,断然不会放过幽州!”
“诺!”四人齐声应道,声音洪亮,充满了对主公的敬佩与信任。
雨水无声无息地渗透军帐的边缘,滴落在泥泞的地面上。
远处,偶有哨兵的脚步声,彰显着这座军营的警惕与戒备。
帐内,几点烛火在微风中摇曳,勾勒出一圈忽明忽暗的光影。
空气中弥漫着微醺的酒香,混合着雨季引起的霉变气息。
曹操背靠虎皮坐榻,神情泰然。
一手捧着那已被传阅多日的檄文,一手轻握着粗陶酒碗,碗中酒液在烛光下显得非常浑浊。
他的嘴角挂着若有若无的笑意,那是一种洞察一切又不动声色的笑。
雨声渐大,淅淅沥沥地敲打着军帐,仿佛上天在为这场风云际会打着节拍。
“好一个顾衍,好一篇讨董檄文。”
曹操的声音不大,却如一石激起千层浪,打破了帐内的沉默。
他轻抿一口酒,眼中精光闪烁,宛如夜空中的寒星,冷冽而锋芒毕露。
“慷慨激昂,义正词严,真有几分忠烈之风。”
这句评价从曹操口中说出,既是赞誉,也是一种微妙的嘲弄。
郭嘉、荀彧、程昱和陈宫等人坐在帐内各处,闻言不约而同地交换了一个眼神。
震惊,疑惑,忧虑,各种情绪在他们眼中交织闪烁。
郭嘉年纪最轻,却已显露出过人的智慧。
他眉头微蹙,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身前的几案,发出轻微的“砰砰”声。
“奉孝有话,但说无妨。”曹操的目光落在郭嘉身上,似乎看穿了他的心思。
郭嘉微微躬身:“明公,顾伯长此举,未免太过冒险。以并州一地之力,挑战盘踞长安的董卓,恐怕......”
他的话未说完,程昱便接了过去:“恐怕是飞蛾扑火,自取灭亡!”
程昱性情刚直,言辞犀利。
他敲击几案,面色凝重:“董卓据守长安,长安四面环山,水源发达!”
“沿途崤山、华山诸多险隘,仅有几处关隘可以通向外界,可以说是典型的易守难攻!”
“更有华雄这等猛将,另外,西凉铁骑也名不虚传!”
“顾伯长此举乃是为自己邀名,我看他未必会真的攻打长安!”
“但是,顾伯长檄文一发,他和董卓必然势同水火,无异于......”
“无异于什么?“曹操突然打断,眼中闪过一丝锋芒。
程昱一时语塞,帐内气氛微微凝滞。
这时,一直未发一言的陈宫开口了。
他的声音低沉,带着几分忧虑:“无异于引火烧身!”
“董卓手握朝廷大印,挟天子以令诸侯!”
“董卓只要逼迫陛下下诏,在名义上,顾伯长已是叛逆!”
“若他真攻打长安,只怕会被贴上叛逆的名声,遭天下诸侯共讨。”
“另外,董卓还有一条釜底抽薪之计!”
“他可以朝廷的名义,征辟顾伯长麾下的谋臣武将!”
“面对朝廷的大义,顾伯长麾下的这些谋臣武将很难不动心,到时候,并州必定大乱!”
“公台所言有理。”曹操点头,目光在檄文上掠过。
“但顾伯长此人,我在剿灭黄巾军的时候有所接触!”
“其人出身可谓极低,初不过一个小小的亭长!”
“现在已经一州之牧,可以说毫无有依靠,全靠自己战功积累!”
“顾伯长骁勇善战,麾下骑兵更是精锐。董卓虽强,但若能出其不意,未必没有一线生机。”
“明公似乎对顾伯长颇有期待?”荀彧坐在曹操左侧,声音温和如春风,却带着一丝洞察。
曹操放下酒碗,发出一声轻响。
烛光在他脸上投下斑驳的阴影,使他的表情更加难以捉摸。
他忽然冷笑一声,震得帐内众人心头一颤。
“长安城内董卓盘踞,沿途关隘无数,西凉铁骑精锐无比!”
“但是,顾伯长也不是易与之辈,他战无不胜,擅长练兵,我就怕他和董卓两败俱伤,到时候便宜了别人!”
他的语气突然变得冰冷,但却透露出他内心深处的不安。
众人不禁心中一惊。
他们仿佛已经看见了顾衍和董卓两败俱伤,其他人渔翁得利的情景。
而最有可能的得利的只有一个人,那就是袁绍。
然而,曹操的眼神忽然又变得深邃如古井,似乎能洞察一切变数。
他顿了顿,声音放缓:“但若顾伯长真能搅动这潭死水,虽有可能让其他人得利,但倒也不失为我等的机会。”
郭嘉眼前一亮,第一个领会到曹操的意思:“明公是说,哪怕是顾伯长和董卓两败俱伤,袁本初的重心不可避免放在并州和长安,我等兖州、豫州、徐州、青州,就可以从容发展!”
“不仅如此。”曹操起身,在帐内踱步。
他的身影在烛光下被拉长,投射在帐篷的布壁上,宛如一条盘旋的龙。
“天下大乱,已持续多年。董卓之乱,不过是将这潭死水搅得更浑。若有人能打破这种局面,无论成败,都将改变天下格局。”
他停下脚步,目光如炬:“而变局,正是我等的机会。”
郭嘉、荀彧、程昱和陈宫等人互相对视一眼,纷纷点头。
他们突然意识到,曹操的目光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应对董卓,而是放眼于整个天下的变局。
“那么,明公打算如何应对?”荀彧轻声询问,语气中带着一丝谨慎。
曹操重新坐回坐榻,抚摸着手中的檄文,眼神变得幽深难测。
“观望为上,等顾伯长和董卓两败俱伤,袁本初根本不会放过并州,但是幽州公孙瓒也未必不想吞下并州!”
“到时候,袁本初无力顾及中原,中原必会空虚,届时,也是我等良机。”
“妙!”郭嘉拍手赞叹,“明公真乃深思熟虑!”
曹操摆摆手,示意他不必如此。
他又拿起酒碗,轻啜一口,目光投向帐外的漆黑夜色。
“希望一切如我所料!”
他的声音很轻,仿佛自言自语,却又像是在与远方的顾衍对话。
“传令下去,密切关注并州动向。”曹操突然说道,语气恢复了平日的沉稳。
“同时,加强与公孙瓒的联络,务必提醒他,袁本初一旦拿下并州,断然不会放过幽州!”
“诺!”四人齐声应道,声音洪亮,充满了对主公的敬佩与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