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从三国开始的成神之路 > 第43章 《双方对峙》

从三国开始的成神之路 第43章 《双方对峙》

    神国时间11月5日,天边的朝霞映照在坚固的城墙上,给这连日来紧绷的战局带来了一抹不易察觉的暖意。城内,李明县令与王泽郡守并肩立于城头,目光穿过弥漫的硝烟,凝视着远方那片尘土飞扬的匈奴联军。

    “王郡守,在这样下去也不是办法。”李明县令眉头紧锁,语气中带着几分不解。

    王泽郡守点了点头,沉吟片刻道:“是啊,李县令。他们或许在等待什么时机,或是兵力上的增援,又或是想耗尽我们的粮草与士气。但无论如何,我们都不能放松警惕。”

    “正是如此。”李明县令颔首赞同,“我已下令加强城内巡逻,确保粮道畅通无阻,同时鼓励百姓参与守城,增强士气。只是,这被动的局面,实在让人心急如焚。”

    “李县令所言极是。”王泽郡守拍了拍李明县令的肩膀,以示安慰,“我们虽不能主动出击,但也不能坐以待毙。我准备将守城士兵替换成少部分士兵统领青壮,精锐在城中休息,在关键时刻给予匈奴人致命一击。”

    两人正交谈间,远处匈奴联军的号角声突然响起,紧接着是阵阵马蹄声和喊杀声。然而,正如这几日来所见的,匈奴人并未真的发起猛烈进攻,只是远远地放了几箭,便又迅速撤退了。

    “哼,这群蛮夷,不过如此。”李明县令望着远去的匈奴身影,嘴角勾起一抹不屑的笑意。

    “不可大意。”王泽郡守提醒道,“他们此举或许是在试探我们的虚实,又或者是在消磨我们的耐心。我们必须保持警惕,随时准备应对他们的真正攻势。”

    “王郡守言之有理。”李明县令收敛了笑容,神情变得凝重起来,“我这就去加强城防,确保万无一失。”

    “好,我也下去督战。”王泽郡守点了点头,两人随即分头行动,各自投入到紧张的守城准备中。

    随着时间的推移,城内的气氛愈发紧张而有序。李明县令与王泽郡守之间的默契配合,以及全城军民上下一心的团结精神,成为了这座城池最坚实的防线。而匈奴联军虽然声势浩大,但在这种无形的压力之下,也不得不放缓了进攻的步伐,双方之间的这场较量,似乎正逐渐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

    神国时间11月5日下午,阳光斜洒在幽州刺史府的议事厅内,气氛凝重而紧张。邹靖风尘仆仆地踏入大厅,手中紧握着一份密函,脸上写满了忧虑。他径直走向主位上的幽州刺史郭勋,将密函缓缓递上,沉声道:“大人,这是刚从边境传回的紧急情报,事关重大,请过目。”

    郭勋接过密函,迅速浏览一遍,眉头紧锁。他抬头望向邹靖,声音低沉而有力:“三百万匈奴人?这消息可属实?”

    邹靖点了点头,语气坚定:“郡中斥候多方查证,确有此事。匈奴大军正集结于边境,意图不明,但形势紧迫,不得不报。”

    郭勋闻言,站起身,在厅内踱步,思索片刻后,对身旁的副将李武道:“李将军,即刻传令各营,加强戒备,同时派遣快马,将此事通报并州刺史张懿及朝廷,共商对策。”

    李武领命而去,厅内再次陷入沉默。郭勋转身对邹靖说:“邹靖,你对此有何看法?”

    邹靖沉思片刻,道:“大人,匈奴势力庞大,若真有三百万大军,单凭我幽州之力,恐怕难以抵挡。当务之急,是联合并州,同时请求朝廷求援,共同抵御外敌。”

    郭勋点头赞同,随即又皱眉道:“但朝廷对此消息是否会深信不疑?毕竟三百万之数,实乃惊人。”

    正当二人议论之际,门外传来急促的脚步声,一名传令兵匆匆而入,跪禀道:“大人,并州刺史张懿大人急信!”

    郭勋拆开信件,快速浏览后,嘴角露出一丝苦笑:“看来,张懿大人与我们一样,对此消息也是半信半疑。他提议我们各自派人前往边境探查,同时向朝廷请求增援。”

    邹靖闻言,点头道:“此法甚好。我们可各派精锐斥候,潜入敌后,查明真相。同时,也需加紧修筑防线,准备应对可能的冲突。”

    郭勋点头,随即唤来心腹将领,一一部署任务。厅内众人神色凝重,却也充满了坚定与决心。

    与此同时,远在京都的皇帝刘宏,也在御书房内焦急地等待着消息。当幽州与并州的急报同时送达时,他惊愕之余,更多的是忧虑。他立即召集朝中重臣,召开紧急会议。

    “诸位爱卿,幽州与并州同时来报,称匈奴集结三百万大军于边境,意图不轨。此事关乎我大汉安危,朕欲知尔等看法。”刘宏的声音在空旷的御书房内回荡。

    大臣们面面相觑,议论纷纷。有人主张立即发兵,有人则提议先查明真相,再作打算。

    李固上前一步,拱手道:“陛下,三百万匈奴人,数目庞大,实难轻信。但边境安危,又不可不防。臣建议,一方面加强边境防御,另一方面派遣使臣前往匈奴,探其虚实。同时,也需加紧筹备粮草军械,以备不时之需。”

    刘宏闻言,点头表示赞同,随即下令按李固之策行事。一时间,都笼罩在一种紧张而又忙碌的氛围之中。

    而在这场关乎国家命运的博弈中,无论是边疆的将士,还是京城的君臣,都在用自己的方式,为国家的未来而努力着。

    神国时间11月18日,北风呼啸,大地笼罩在一片沉重的阴霾之中。幽州与并州,这两个大汉边疆的重镇,如今正遭受着前所未有的危机两百万匈奴铁骑如潮水般汹涌而来,势不可挡。

    在幽州的府衙内,刺史郭勋紧锁眉头,目光如炬,凝视着墙上的地图。他的手指轻轻划过代郡、中山郡、涿郡和章武郡的位置,这些郡县如同他心中的防线,也是他此刻唯一的依靠。“传令下去,各郡务必严守城池,不得有丝毫懈怠。我们要用血肉之躯,筑起一道铜墙铁壁,让匈奴人知道,大汉的疆土,不容侵犯!”郭勋的声音坚定而有力,仿佛能穿透寒风,传达到每一个士兵的心中。

    与此同时,并州的刺史张懿也在紧锣密鼓地部署着防务。他深知,与幽州相比,并州的防线更加漫长且复杂,雁门郡、西河郡、上郡,每一个郡县都至关重要。张懿亲自巡视前线,与将领们商讨对策,他的脸上写满了忧虑,但眼中却闪烁着不屈的光芒。“我们并州儿郎,自古以来就以勇猛善战着称。今日,就让我们用实际行动,向世人证明,大汉的儿郎,永远不会屈服于外敌的侵略!”张懿的话语激励着每一位将士,他们纷纷表示,愿与城池共存亡,誓死保卫家园。

    消息如同长了翅膀一般,迅速传遍了整个大汉帝国。百姓们听闻此讯,无不忧心忡忡,但他们更多的是对两位刺史的敬佩和感激。他们知道,是这两位英勇的将领,用他们的智慧和勇气,为帝国筑起了一道坚实的防线。

    在帝都洛阳,皇帝刘宏也收到了前线的战报。他眉头紧锁,面色凝重,但随即又露出一丝坚定。“传旨下去,调集全国精锐之师,支援幽州和并州。同时,号召天下英雄豪杰,共赴国难。我们要让匈奴人知道,大汉帝国,绝不是他们可以轻易撼动的!”

    一时间,整个大汉帝国沸腾了起来。无数英雄豪杰响应号召,纷纷踏上征途,前往边疆支援。他们之中有武艺高强的武将,有智谋过人的谋士,也有心怀天下的义士。他们带着对国家的忠诚和对胜利的渴望,汇聚成一股不可阻挡的力量,誓要驱逐匈奴,保卫家园。

    神国时间11月19日,在外打探消息斥候,成功突破匈奴封锁线后,带回了幽州和并州的消息,李明县令和王泽郡守脸上却流露出一丝无奈。原来,这次有整整两百万的匈奴大军南下,这让他们感到压力倍增。

    “这么多匈奴,我们怎么可能挡得住?”王泽郡守皱起眉头说道。

    “是啊,我们只能等待支援了。”李明县令附和道。

    两人深知目前局势的严峻性,但又无计可施。不过值得庆幸的是,代郡面对的只是十万匈奴军队,相对来说还没有那么疯狂。

    “希望我们能撑到支援到来的时候吧。”王泽郡守叹了口气。

    “嗯,现在我们要做的就是坚守阵地,尽量减少伤亡。”李明县令点了点头,表示同意。

    两人相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坚定的决心。虽然形势不容乐观,但他们依然决定全力以赴,保卫自己的家园。

    神国时间 11 月 20 日,在这一天,幽州和并州的防线迎来了临近州郡的强力支援。原本就坚守在此地的士兵们士气大振,与新来的援军一同构成了坚固的防线。

    幽州刺史郭勋、代郡郡守王泽带领着他们的六万大军抵达了前线;中山郡派出了八万士兵;涿郡更是派出了十万精兵强将;而章武郡也毫不示弱,派遣了六万名勇敢的战士。

    与此同时,并州刺史张懿率领着雁门郡的十万大军加入了战斗;上郡和西河郡分别派出了十万名士兵。

    总共六十万的汉军汇聚在一起,形成了一道坚不可摧的防线,准备迎击来势汹汹的二百万匈奴联军。

    在这个关键时刻,将领们聚集在一起,商讨着战略和战术。他们互相交流着意见,分享着经验,共同制定出最佳的作战方案。

    “我们必须紧密合作,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才能战胜强大的敌人。”幽州刺史郭勋严肃地说道。

    “是的,我们要团结一致,让匈奴知道我们的厉害!”代郡郡守王泽附和道。

    大家纷纷表示赞同,决心保卫家园,扞卫国家的尊严。在紧张的气氛中,汉军将士们严阵以待,等待着匈奴联军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