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升失败后成了小白皇帝 第222章 催促
热门推荐:
全民游戏:开局极夜荒野求生
恶毒雌性超软,星际大佬顶不住了
魔道仙踪,道同悲
魔界九公主之洛哥传
纯阳邪体,征服女强者
恶女快穿:撩得禁欲男主失控沦陷
邪神入侵灾星祸世?我:这波爽局
星际雌性,抚慰力最强
云霄仙山,问鼎九天
随着第一批十位进士们带上朝廷拨给的人马和陛下赏赐的物资奔赴西凉,洛阳城关于这次考试的讨论非但没有停止,反而越发甚嚣尘上。
一场公开考试,以才选官,有才者直接就能走上青云路……这种选官方式前所未有,想也知道一定会在史书上留下一笔。
而这十位考上的,也同样会青史留名。
以才出仕,做出一番能被史官记下的历史,可以说是时下士人们最崇高的梦想。这样一条通天大道放在自己面前,有些人是没有资格入场,有些人则是入场了却因为自己不够的才华被无情刷掉。
学宫里的士人们在关心,这次考试是陛下的心血来潮,还是会成定例,以后还会有;外公外的士人,则是想知道是不是只有学宫的人才有资格参加考试,如果他们不在学宫内的人想考,只能进学宫的话,那学宫现在还有什么方式能入?
然后学宫外的士人们在脑子里扒拉,陛下当初好像在学宫初立的时候,亲口承诺过,未来大晋官员是会在学宫之内取仕,而学宫也会对外招生。
对,就是这个对外招生!
陛下是不是说,请学宫大贤们来是为了做两件事,一为修书,二为教育。
修书,是修新字,修诸国字典,修诸国史书。
现在《洛字》和《洛音》已经修好,只等《诸国字典》修完就能正式对外招生,后面大贤们在学宫就是一边上课一边修史书。
寻路无门的士人们瞬间找到了方向。
《诸国字典》修好学宫才对外招生授课,那到底现在完成度如何了,今年、明年还是后年才能修好?
已经迫不及待想有渠道进学宫的士人们最近天天在学宫外围着,就打听里头修字典的进度怎么样,觉得进度太慢还会催。
天子都没催,但是被全洛阳开始催进度的洛阳学宫也很无奈。
上一本那是造新字,带点字义解释,想合理的新音学习方式,这一本那是每个字现在的模样,在诸国时候的不同发展和文义,以及溯源到周篆和金文头上,工作量只大不小,很多需要的资料还要朝廷和这些大贤写信给一些地方望族来拿,真不是一朝一夕的。
外头的士人们觉得不能够,如果全国这么多贤才都没法很快把书修好,那你们肯定就是摸鱼了。
给个准话,你们到底什么时候可以修好,总不能十多年吧,三年五年我们都嫌久呢!
发现这事少说也要个七八年的学宫内部可不敢就这么把时间放出去,于是不少人都去找魏骁,希望他作为祭酒,好好管管外面的士人,他们这么做会很影响学宫大家的心情的,心情被影响了,进度可不就被拖下来了。
魏骁都听得差点笑出声了。
你们这顶着全洛阳的压力心虚而已,至于说这么些有的没的嘛。
但是魏骁也没法怪他们,目前的修书阶段人人都很努力了,有些事的进度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
魏骁干脆趁着天子还在长安,进宫去了,让天子来裁定这事现在怎么办。
洛阳士人们都来了三年了,但是修书这事也没法加快进度,您总不能让他们再空耗个十来年吧。
小白:“……长安小学的教材,洛阳也会同步售卖。未来学宫会教授的中学和大学教材,今年我争取让重山监制所那里印出来。明年长安还会先建一批宿舍,学校急缺老师。”
给士人安排两条路,一个是等年底教材都出来,他们先拿着教材自学,以后考学宫也好考,二是去长安一起上小学,精通教学流程后可以留在学校做老师,以后还有机会出去发展地方教育。
他给出了保证,“昭明五年,学宫会对外招生。”
两年了,蜀地那西南和诸侯国的东南方向都会缺人,丝路该通起来了,礼部也需要一些新官员掌管对外事务了,还有长安和洛阳城池的维护运营,也需要职责细分……
魏骁心满意足的带着消息回去,先把这事和学宫内通报清楚,让他们别慌,陛下没有要让他们这两年就赶进度赶完,然后就是对外发布公告榜文,让外面人知道,要不了多久,陛下过眼甚至主编的小学和中学教材就会送来洛阳开卖,他们机会有的是,就是要先学。
最后,是为明年长安小学招生做个简章,让他们别死磕洛阳,去长安小学不失为一个好出路。
收拾完洛阳这事,小白又要动身去长安了,动身之前,还好心的陪着老丞相一起加班处理公务,把老丞相一起带过去。
知道公孙弘要暂时放下洛阳政务,跟着陛一道去长安的诸位大臣很是震惊。
难得有陛下参与的小朝会上,朱平直言:“秋季了,洛阳政务繁多,陛下不如今年就留在洛阳?”
去你一个,还能有公孙丞相干活,两个都去了,洛阳朝局没个主心骨,这行不通,要么留一个,要么留两个,总之不能两个都去。
姚章态度委婉很多:“陛下是有什么一定要带丞相去做的事吗,朝中是否还有其他大臣可以代劳呢?”
小白:“也没什么,是长安小学下学期的考了期中考试,孤带着公孙丞相去开家长会而已。”
知道他们会说长安都是姓公孙的,小白提前把话堵住:“年长的公孙都被孤安排去干活了,剩下的都是平辈,不满足家长会的家长条件。公孙丞相作为我大晋百官之首,也不能为了国事耽误自己的家世。”
作为丞相,百官表率,家事更应该注意,对孩子教育的关心和长安小学教育方式同样要作表率。
“除了丞相,广阳公主和萧皇后这次也会去长安,给孩子开家长会。”
开家长会这事,身份得定调,不管你们什么身份,在我的小学里头,都只是家长。
李理猛地抬头:“萧皇后也去!”
他声音有些大,让周围人都悄悄挪动身体,要离他远些。
“陛下,这于礼……”不合。
不等李理说完,小白就打断他:“这是孤为长安小学设立的规矩。每个学期都会有一次家长会,教育不止是小学和学生自己的事,家长也需要参与进来。”
李理:“……”
行,陛下您的规矩,所有人都必须遵守。再辩的话那就是小学以前也没有,遑论规矩。
公孙宏就这么紧急先把手头上的事和下面分一分,交代交代,在同僚们的注视之中,跟着天子一起去往长安。
陛下都在长安待了两年,这还是他第一次过去呢。
天子车驾在前,萧皇后和广阳公主在中间,公主的车驾旁,有个青年骑马紧随。那青年模样也俊朗,丞相有点远视的眼睛一看,感觉颇像一位故人。
认清楚他像哪位故人之后,丞相眯起眼睛,放下帘子。
宴秋这个年轻人他也见过,宴矶这个前同僚曾经也给孙儿在洛阳城四处找名师来着。年轻人,也没犯什么大错,洛阳学宫那次没看清立场的小失误陛下还能容忍。
公孙弘眯起眼睛,难得拥有休息的他在车辙滚动之间好好的睡上一觉。
等到他这么半睡半醒的,过了弘农,就到了长安。
听着外头城门官员恭敬地向天子行礼,公孙弘睁开眼睛,好奇的撩开帘子去看长安,这座他已经听过也说过无数遍,却从未自己亲自来过。
入目第一眼,公孙弘看见的就是高大又厚实的城墙,城墙上能跑个八人并排军队的那种。
第二眼,就是城墙一面都看不尽的漫长。
陛下说长安城预计只是个五十万人的大城,可公孙弘光是城墙,就没看见过有哪座城池的城墙范围这么大,洛阳和晋阳也不能。
不一样的人看到的东西不一样。
在广阳公主和萧皇后他们感慨长安城宏伟的外城墙,宴秋感慨长安城城防之固的时候,公孙弘感慨的,是天子对长安寄托的非凡志向。
把城建的这样大,人员的管理和物资的供应就是一个想象不到的难度。
陛下敢建这样大的城,想必是也早就想好了要如何保证城市的运行。
而把城选在关中平原中央,东临黄河,三面环山,八水而过,离西陇和河套都更近的天险之地,陛下想必更看重的,还是它对凉州、西域、草原的辐射与掌控。
比起长安来,洛阳,还是离西边和北边太远了。
天子带着秦娟和丞相一起进城,自然是没有什么搜查的,但是城门官兵们也举止有度,不会过分媚上,迎天子进城后就继续自己城门守卫的工作,检查往来行人的关蝶,收取关税。
公孙弘人在马车里,耳朵却一直都在听外头的动静,至少在城门的动静消失之前,他都没听见什么争执之声。
而进了长安,最明显的感受,就是长安城的路很平整。
马走的慢,路又平,公孙弘首先想到的就是铺的平平的青石路。
青石也算不上贵,用它铺路不算奢靡,但它重。
如果是长安这么大一座城池都用青石铺路,那花费和消耗的人力可就不一般了。
可一掀开帘子,公孙弘所见的,也不是青石砖路,而是灰色长带一样的路。
进城门的路很宽,能让四五辆马车并排而过的宽敞,路两边还栽着树,间隔有序。
路上也有行人,但大多都还是修城的工匠,在城墙工作结束后它们被分成了不同组,有的修路,有的修房子,有的烧管道,有的铺管道。
车队进入主干道后一刻钟,就往边上一拐。这里明显道路变窄了,但也还能容纳两三辆马车,依旧不算小。
车驾慢慢走着,随着马车驶入陛下所在的区域,公孙弘也看见了路上越来越多的人群。
他们是干着不同修城工作的徭役,但脸上都还算精神,公孙弘甚至能听见他们讨论上个周末长安小学对外公开课上所教的内容,听见他们灵活使用算是算自己现在工程的工期,甚至是讨论他们中曾经出现过现在跟在天子身边的天才。
这不是黎庶应该有的神色,那些知识和对未来的憧憬也不应该是他们需要拥有的。
百姓二字从来说的都是有田有屋这些有家业的人家,君王讲起百姓说的可不是这些黎庶。
根据自己长久以来所学的知识和治国经验,公孙弘的理智告诉他,现在长安街头这些做工的徭役们所讨论的,和他们可以讨论这事本身,都是极其不应该的事情。
可若是根据自己的本心……
他得说,这就是他一直以来所期盼的那种和平美好,人人皆可明礼的社会。
看着那些神采奕奕,甚至在商讨全家凑钱送下一代去念书的徭役们,公孙弘陷入了思考。
他们现在的模样,就是陛下所想看见的吗?
亦或者,这也只是陛下远大志向的一部分?
陷入思考的公孙弘依旧手撩着帘子,保持着自己看向外面的姿势。
“欸!爹!”
外面路上站着的的行人中,忽然有人这么大声喊道。
公孙弘回神,发现那人正是自己死活闹着要来长安,还把全家都带过来的好大儿。
公孙弘立刻垂首,冷漠的放下帘子。
外面谁啊,不认识,不知道。
-
小剧场
洛阳士人:学宫里的人你们什么情况啊,是怠惰吃天子空饷呢,还是自身能力就这样,多少天了,你们怎么还没修完字典,你知道因为你们耽误我们这些人才,这青春费有多高吗!
学宫内部:无知小儿们,你们就等着吧你们。
初次看到洛阳的公孙丞相正在疯狂自己做阅读理解中,做罢,他只有一个想法:还是要按照陛下教的继续养生,好好活着,能看见越来越好的大晋,也能更好的为陛下打辅助,给陛下兜底,以后争取自己人没了,陛下也能年年太庙见我。
早公孙弘下来的第五家君王和名臣名将们:不需要。
朝廷里老资格的还有朱平,年轻点的有姚章,洛阳学宫还人才济济都是人才储备,我们觉得你也可以早点退休下来。
一场公开考试,以才选官,有才者直接就能走上青云路……这种选官方式前所未有,想也知道一定会在史书上留下一笔。
而这十位考上的,也同样会青史留名。
以才出仕,做出一番能被史官记下的历史,可以说是时下士人们最崇高的梦想。这样一条通天大道放在自己面前,有些人是没有资格入场,有些人则是入场了却因为自己不够的才华被无情刷掉。
学宫里的士人们在关心,这次考试是陛下的心血来潮,还是会成定例,以后还会有;外公外的士人,则是想知道是不是只有学宫的人才有资格参加考试,如果他们不在学宫内的人想考,只能进学宫的话,那学宫现在还有什么方式能入?
然后学宫外的士人们在脑子里扒拉,陛下当初好像在学宫初立的时候,亲口承诺过,未来大晋官员是会在学宫之内取仕,而学宫也会对外招生。
对,就是这个对外招生!
陛下是不是说,请学宫大贤们来是为了做两件事,一为修书,二为教育。
修书,是修新字,修诸国字典,修诸国史书。
现在《洛字》和《洛音》已经修好,只等《诸国字典》修完就能正式对外招生,后面大贤们在学宫就是一边上课一边修史书。
寻路无门的士人们瞬间找到了方向。
《诸国字典》修好学宫才对外招生授课,那到底现在完成度如何了,今年、明年还是后年才能修好?
已经迫不及待想有渠道进学宫的士人们最近天天在学宫外围着,就打听里头修字典的进度怎么样,觉得进度太慢还会催。
天子都没催,但是被全洛阳开始催进度的洛阳学宫也很无奈。
上一本那是造新字,带点字义解释,想合理的新音学习方式,这一本那是每个字现在的模样,在诸国时候的不同发展和文义,以及溯源到周篆和金文头上,工作量只大不小,很多需要的资料还要朝廷和这些大贤写信给一些地方望族来拿,真不是一朝一夕的。
外头的士人们觉得不能够,如果全国这么多贤才都没法很快把书修好,那你们肯定就是摸鱼了。
给个准话,你们到底什么时候可以修好,总不能十多年吧,三年五年我们都嫌久呢!
发现这事少说也要个七八年的学宫内部可不敢就这么把时间放出去,于是不少人都去找魏骁,希望他作为祭酒,好好管管外面的士人,他们这么做会很影响学宫大家的心情的,心情被影响了,进度可不就被拖下来了。
魏骁都听得差点笑出声了。
你们这顶着全洛阳的压力心虚而已,至于说这么些有的没的嘛。
但是魏骁也没法怪他们,目前的修书阶段人人都很努力了,有些事的进度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
魏骁干脆趁着天子还在长安,进宫去了,让天子来裁定这事现在怎么办。
洛阳士人们都来了三年了,但是修书这事也没法加快进度,您总不能让他们再空耗个十来年吧。
小白:“……长安小学的教材,洛阳也会同步售卖。未来学宫会教授的中学和大学教材,今年我争取让重山监制所那里印出来。明年长安还会先建一批宿舍,学校急缺老师。”
给士人安排两条路,一个是等年底教材都出来,他们先拿着教材自学,以后考学宫也好考,二是去长安一起上小学,精通教学流程后可以留在学校做老师,以后还有机会出去发展地方教育。
他给出了保证,“昭明五年,学宫会对外招生。”
两年了,蜀地那西南和诸侯国的东南方向都会缺人,丝路该通起来了,礼部也需要一些新官员掌管对外事务了,还有长安和洛阳城池的维护运营,也需要职责细分……
魏骁心满意足的带着消息回去,先把这事和学宫内通报清楚,让他们别慌,陛下没有要让他们这两年就赶进度赶完,然后就是对外发布公告榜文,让外面人知道,要不了多久,陛下过眼甚至主编的小学和中学教材就会送来洛阳开卖,他们机会有的是,就是要先学。
最后,是为明年长安小学招生做个简章,让他们别死磕洛阳,去长安小学不失为一个好出路。
收拾完洛阳这事,小白又要动身去长安了,动身之前,还好心的陪着老丞相一起加班处理公务,把老丞相一起带过去。
知道公孙弘要暂时放下洛阳政务,跟着陛一道去长安的诸位大臣很是震惊。
难得有陛下参与的小朝会上,朱平直言:“秋季了,洛阳政务繁多,陛下不如今年就留在洛阳?”
去你一个,还能有公孙丞相干活,两个都去了,洛阳朝局没个主心骨,这行不通,要么留一个,要么留两个,总之不能两个都去。
姚章态度委婉很多:“陛下是有什么一定要带丞相去做的事吗,朝中是否还有其他大臣可以代劳呢?”
小白:“也没什么,是长安小学下学期的考了期中考试,孤带着公孙丞相去开家长会而已。”
知道他们会说长安都是姓公孙的,小白提前把话堵住:“年长的公孙都被孤安排去干活了,剩下的都是平辈,不满足家长会的家长条件。公孙丞相作为我大晋百官之首,也不能为了国事耽误自己的家世。”
作为丞相,百官表率,家事更应该注意,对孩子教育的关心和长安小学教育方式同样要作表率。
“除了丞相,广阳公主和萧皇后这次也会去长安,给孩子开家长会。”
开家长会这事,身份得定调,不管你们什么身份,在我的小学里头,都只是家长。
李理猛地抬头:“萧皇后也去!”
他声音有些大,让周围人都悄悄挪动身体,要离他远些。
“陛下,这于礼……”不合。
不等李理说完,小白就打断他:“这是孤为长安小学设立的规矩。每个学期都会有一次家长会,教育不止是小学和学生自己的事,家长也需要参与进来。”
李理:“……”
行,陛下您的规矩,所有人都必须遵守。再辩的话那就是小学以前也没有,遑论规矩。
公孙宏就这么紧急先把手头上的事和下面分一分,交代交代,在同僚们的注视之中,跟着天子一起去往长安。
陛下都在长安待了两年,这还是他第一次过去呢。
天子车驾在前,萧皇后和广阳公主在中间,公主的车驾旁,有个青年骑马紧随。那青年模样也俊朗,丞相有点远视的眼睛一看,感觉颇像一位故人。
认清楚他像哪位故人之后,丞相眯起眼睛,放下帘子。
宴秋这个年轻人他也见过,宴矶这个前同僚曾经也给孙儿在洛阳城四处找名师来着。年轻人,也没犯什么大错,洛阳学宫那次没看清立场的小失误陛下还能容忍。
公孙弘眯起眼睛,难得拥有休息的他在车辙滚动之间好好的睡上一觉。
等到他这么半睡半醒的,过了弘农,就到了长安。
听着外头城门官员恭敬地向天子行礼,公孙弘睁开眼睛,好奇的撩开帘子去看长安,这座他已经听过也说过无数遍,却从未自己亲自来过。
入目第一眼,公孙弘看见的就是高大又厚实的城墙,城墙上能跑个八人并排军队的那种。
第二眼,就是城墙一面都看不尽的漫长。
陛下说长安城预计只是个五十万人的大城,可公孙弘光是城墙,就没看见过有哪座城池的城墙范围这么大,洛阳和晋阳也不能。
不一样的人看到的东西不一样。
在广阳公主和萧皇后他们感慨长安城宏伟的外城墙,宴秋感慨长安城城防之固的时候,公孙弘感慨的,是天子对长安寄托的非凡志向。
把城建的这样大,人员的管理和物资的供应就是一个想象不到的难度。
陛下敢建这样大的城,想必是也早就想好了要如何保证城市的运行。
而把城选在关中平原中央,东临黄河,三面环山,八水而过,离西陇和河套都更近的天险之地,陛下想必更看重的,还是它对凉州、西域、草原的辐射与掌控。
比起长安来,洛阳,还是离西边和北边太远了。
天子带着秦娟和丞相一起进城,自然是没有什么搜查的,但是城门官兵们也举止有度,不会过分媚上,迎天子进城后就继续自己城门守卫的工作,检查往来行人的关蝶,收取关税。
公孙弘人在马车里,耳朵却一直都在听外头的动静,至少在城门的动静消失之前,他都没听见什么争执之声。
而进了长安,最明显的感受,就是长安城的路很平整。
马走的慢,路又平,公孙弘首先想到的就是铺的平平的青石路。
青石也算不上贵,用它铺路不算奢靡,但它重。
如果是长安这么大一座城池都用青石铺路,那花费和消耗的人力可就不一般了。
可一掀开帘子,公孙弘所见的,也不是青石砖路,而是灰色长带一样的路。
进城门的路很宽,能让四五辆马车并排而过的宽敞,路两边还栽着树,间隔有序。
路上也有行人,但大多都还是修城的工匠,在城墙工作结束后它们被分成了不同组,有的修路,有的修房子,有的烧管道,有的铺管道。
车队进入主干道后一刻钟,就往边上一拐。这里明显道路变窄了,但也还能容纳两三辆马车,依旧不算小。
车驾慢慢走着,随着马车驶入陛下所在的区域,公孙弘也看见了路上越来越多的人群。
他们是干着不同修城工作的徭役,但脸上都还算精神,公孙弘甚至能听见他们讨论上个周末长安小学对外公开课上所教的内容,听见他们灵活使用算是算自己现在工程的工期,甚至是讨论他们中曾经出现过现在跟在天子身边的天才。
这不是黎庶应该有的神色,那些知识和对未来的憧憬也不应该是他们需要拥有的。
百姓二字从来说的都是有田有屋这些有家业的人家,君王讲起百姓说的可不是这些黎庶。
根据自己长久以来所学的知识和治国经验,公孙弘的理智告诉他,现在长安街头这些做工的徭役们所讨论的,和他们可以讨论这事本身,都是极其不应该的事情。
可若是根据自己的本心……
他得说,这就是他一直以来所期盼的那种和平美好,人人皆可明礼的社会。
看着那些神采奕奕,甚至在商讨全家凑钱送下一代去念书的徭役们,公孙弘陷入了思考。
他们现在的模样,就是陛下所想看见的吗?
亦或者,这也只是陛下远大志向的一部分?
陷入思考的公孙弘依旧手撩着帘子,保持着自己看向外面的姿势。
“欸!爹!”
外面路上站着的的行人中,忽然有人这么大声喊道。
公孙弘回神,发现那人正是自己死活闹着要来长安,还把全家都带过来的好大儿。
公孙弘立刻垂首,冷漠的放下帘子。
外面谁啊,不认识,不知道。
-
小剧场
洛阳士人:学宫里的人你们什么情况啊,是怠惰吃天子空饷呢,还是自身能力就这样,多少天了,你们怎么还没修完字典,你知道因为你们耽误我们这些人才,这青春费有多高吗!
学宫内部:无知小儿们,你们就等着吧你们。
初次看到洛阳的公孙丞相正在疯狂自己做阅读理解中,做罢,他只有一个想法:还是要按照陛下教的继续养生,好好活着,能看见越来越好的大晋,也能更好的为陛下打辅助,给陛下兜底,以后争取自己人没了,陛下也能年年太庙见我。
早公孙弘下来的第五家君王和名臣名将们:不需要。
朝廷里老资格的还有朱平,年轻点的有姚章,洛阳学宫还人才济济都是人才储备,我们觉得你也可以早点退休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