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穿唐记:太子的逆风翻盘 > 第305章 功利心太重

穿唐记:太子的逆风翻盘 第305章 功利心太重

    刑国公和蔡国公,不就是房玄龄和杜如晦吗?

    他们来干什么?

    孔颖达看了眼自己的儿子和孙子,思索着他们来的目的。

    不料还是最小年纪的孔惠元开口猜测道:“阿翁,阿爷,刑国公和蔡国公恐怕是来试探我们孔家的态度。”

    试探态度?

    既然是如此,替谁试探那就毋庸置疑了,这两人可不是太子殿下能够驱使的。

    想通之后,孔颖达便挥了挥手:“去,请他们进来吧。”

    “是。”管家缓缓退下。

    孔志约知道了孔颖达的决定,内心有些着急,没好气的瞪了眼自己的儿子孔惠元。

    后者却没看见似的,扭过了头。

    自己这亲爹实在是被五姓七望洗脑了,私下和五姓七望的勾当也是不齿。

    孔惠元虽然自己的学识不如何,可还是记得孔家的家训和使命。

    而自己的父亲,哪还有使命,纯纯的就是沦落为了五姓七望的爪牙。

    一会儿,房玄龄和杜如晦便进来了。

    看见孔颖达的时候,二人还是非常客气的。

    先不说孔颖达是孔子的第三十二代孙,孔家族长。就朝堂上的士大夫们大多以孔颖达为首,便能让两位国公以礼相待。

    何况二人学的也是孔孟之道,对于儒家思想也是推崇的。

    “冲元兄,今日来府上叨扰,实在是不好意思。”房玄龄和杜如晦异口同声的拱手道。

    冲元是孔颖达的字,之前三人都是天策府的十八大学士,自然是相熟。

    可熟归熟,私下却很少走动。

    孔颖达呵呵一笑,起身还了一礼。

    “不叨扰,不叨扰。就是不知玄龄兄和克明兄来府上,是有何事?”

    闻言的杜如晦瞥了眼房玄龄没说话。

    本来陛下就是让房玄龄来的,可谁知道出宫的时候,房玄龄这老货一定要拉上自己。

    房玄龄自然是知道杜如晦的心思,没有理会,笑着拿出了一壶酒,对孔颖达道:“今日陛下赏赐了一壶宫廷玉液,特意拉着克明来和冲元兄一起品尝。”

    宫廷玉液?

    谁不知道宫廷玉液市面上都不多,而且分为了特供和高低之分。

    特供自然是只有陛下和太上皇能够喝到,嗯……还有太子。

    至于高低之分,那就是按照酒精浓度区分。

    虽然解决了粮食问题,酒的价格也有所下跌。

    但高的称之为佳酿,大概在五十度左右,售价就要二十贯一斗。

    低度的也有四十度左右,售价在十贯一斗。

    普通的酒水,比如清河崔氏的酒水一斗则是十千文,也就是一万文,十贯。

    这么一比较,长安城几乎没有清河崔氏酒水的余地了。

    看着房玄龄拿出来的一壶酒,杜如晦惊讶了。

    在甘露殿的时候,房玄龄还问陛下要了一壶酒,还以为是嘴馋了。

    私下杜如晦还嘲笑了房玄龄一番。

    没想到在这里等着呢。

    孔颖达也是两眼放光,这可是特供的宫廷玉液啊。

    哪怕孔府生活很不错,可宫廷玉液的佳酿实在是太贵了,他都舍不得喝。

    如今能喝特供的宫廷玉液,这酒就算是大唐会所都不曾有,只能在宫宴的时候喝到。

    虽然明白房玄龄的用意,可孔颖达已经不在乎了,刚才孔惠元也把利弊分析清楚了,心中已经有了决定。

    “请,玄龄兄拿出如此好酒,今日那某也要用好菜招待。”孔颖达说着,便对孔志约道:“去,让人上好菜,烤羊。”

    “是。”孔志约的眼神也是落到了房玄龄手中特供二字上,吞咽了一下喉头。

    他只喝过一次特供的宫廷玉液,就那么一次,他就喜欢上了。

    文人比武将更好酒。

    因为不少文人喝多了,便能够诗性大发,来彰显自己的文采。

    脑子清醒,都做不了好诗。

    一群人入座,孔惠元主动的先给房玄龄和杜如晦斟满了一杯酒。

    最后才给孔颖达倒上。

    不得不说,老狐狸孔颖达明明很馋这一口,但他还是能够克制下来。

    “玄龄,克明,你们今日来的正好,老夫这有一件事头疼的很,想要请教请教你们这两位房谋杜断。”

    这四个字是李世民当初亲口赞赏的。

    确实如此。

    李世民当年一路征伐,没有房玄龄和杜如晦也没有如今的李世民。

    也坐不上这个皇位。

    两人献计谋划,断计果断,才能够让李世民屡战屡胜,鲜有败绩。

    房玄龄一听,当即和杜如晦对视一眼。

    没想到这孔颖达老狐狸,这就来了,他们都没开口呢。

    “哦?”房玄龄故作疑惑,连忙问道:“冲元兄有何烦恼,皆可说与我二人,帮忙参考参考。”

    “是是是。”杜如晦也是跟着附和。

    孔颖达不露声色,内心却笑骂二人狡猾无比,到这个时候还藏着掖着。

    罢了罢了,那就他来说好了。

    “今日某在国子监,下课便有学子过来询问孔家是否与太子殿下一起合办学堂。某还奇怪,身为孔家家主,某也未曾听说这件事,学子便拿出了报纸给某一看……”

    絮絮叨叨好久,孔颖达这才把前因后果给说清楚。

    最后他还询问:“不知玄龄兄和克明兄有何高见?要是默认,对孔家声誉肯定是极好的,可这样一来势必得罪五姓七望。可要是站出来反驳,恐怕天下学子,都会怀疑孔家,决定孔家并不是怀着教化天下之心。”

    “这事着实让我头疼不已啊。”

    说着他还做出一副苦恼的样子。

    房玄龄和杜如晦再次对视一眼,都陷入了沉默。

    因为他们只是替陛下来打探消息。

    而如今,似乎孔颖达并未做出决定。但由此也能看的出来,孔颖达并不是真心的效忠陛下。

    苦恼得罪五姓七望。

    苦恼孔家名声受损。

    而默认,则是认为有益孔家名声。

    完全没有意识到太子殿下这样的做法,能够让百姓们识字认字,对大唐的教育有多重要。

    这功利心实在是太重了些。

    果然,陛下问他们的那句话是有深意的。

    孔家至今有千余年,传承文化,教育万民,可千余年后的今日,识字百姓依旧是十之一二,这是为何?

    现在房玄龄和杜如晦明白了李世民的问题。

    功利心太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