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穿唐记:太子的逆风翻盘 > 第337章 用人之道

穿唐记:太子的逆风翻盘 第337章 用人之道

    长安城传遍了李承乾的‘不破突厥终不还’这半句诗词。

    也知道了朝廷大军马上要出征突厥,身为长安城的百姓,都忘不了三年前的场景。

    特别是这次,十岁太子替父出征,更是燃起了长安城百姓激昂的情绪。

    一时间,全长安城的话题全是这个,更是认为李承乾能够出征,朝廷这次肯定是做足了准备,胜利在望。

    武将们纷纷上了请战的折子。

    不止去李靖府邸各种送礼,希望能够做一名先锋大将,连东宫也是收到了不少的礼。

    特别是程咬金和尉迟敬德二人。

    直接去了东宫。

    “太子殿下,您只要带上俺,俺保证第一个打到突厥王庭,活捉颉利可汗。”程咬金站着说话不要疼,牛也是吹的震天响。

    尉迟敬德也不甘示弱:“太子殿下,俺愿为先锋大将,绝对听殿下指挥,指哪打哪。”

    他们早就听说,太子替父出征,陛下连最精锐的玄甲军都派去保护太子了。

    有了玄甲军,什么突厥蛮子,什么草原汉子,都是砍瓜切菜的小卡拉米。

    程咬金不服气的看着尉迟敬德。

    “尉迟老黑,俺才是先锋,你别跟俺抢。”

    “陛下都没说谁为先锋呢,什么就是你的。”尉迟敬德回瞪了一个牛眼。

    气氛剑拔弩张,好像下一刻就要在东宫打起来一样。

    李承乾可不觉得他们在东宫不敢打架。

    毕竟二人在朝堂上动手的次数不少,太极殿都敢,何况他一个小小的崇教殿。

    深吸一口气,李承乾脑瓜有些疼。

    历史上这次出征突厥,可谓是将星云集,大唐有名的武将均上场了。

    可具体怎么部署的,他还真的没有什么印象。

    面前这二人作战肯定是英勇的没话说,程咬金每战都有先登之功。

    先登,也就是每次打仗,程咬金都是第一个带队登上敌方城墙的,这功劳可谓是不小。

    尉迟敬德更加不要说了,在所有武将之中,从龙之功最大的就是就是尉迟敬德。

    要不是李世民开明,就尉迟敬德这个直性子,根本在朝堂上混不下去,也是最忠心李世民的。

    咳咳。

    李承乾咳嗽了两声,摆手道:“别争了。”

    两人瞬间安静了下来,直勾勾的看着李承乾。

    那眼神就像是在说:太子殿下,俺在这儿,选俺,选俺。

    对于这样小孩子渴望糖的眼神,李承乾非常无语,但还是要稳住二人。

    特别是程咬金,这人忒能活,让他再活二十年,历史上的李治都能被他熬走。

    真正的是三朝元老,战功无数。

    “二位都是大唐的肱股之臣,百战之将,均有战功无数,孤也很难选择。而且孤这次只是监军,并不是统领大军的主帅,如何用人安排,孤并没有权利去干涉,所以......二位将军请回吧。”

    尉迟敬德和程咬金不服气,还想要再说些什么。

    太子殿下是何人,他们非常清楚。

    能不能出征,肯定就是太子殿下一句话的事情。

    可没等他们说出口,李承乾就打断了他们继续道:“孤知道二位将军如何作想,可你们身为效忠父皇的将军,由孤去提,这会不会给你们贴上东宫的标签?别忘了五姓七望和关陇士族的人,还时时刻刻盯着孤,这种时候犯这些错误,与孤或者与二位将军可能并不是好事。”

    一句话,噎的尉迟敬德和程咬金讪讪的闭上了嘴。

    虽然支持太子,可他们效忠的还是陛下。

    这完全不是一个概念。

    最终,两人也只能叹息着离开了。

    看着两人离开的背影,李承乾这才松了口气。

    王泉在旁边道:“殿下,好多武将都送了礼过来,该怎么办?”

    “什么怎么办?”李承乾心累的摇摇头,挥手道:“让他们把礼送回去,另外也回一份礼,告诉他们: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pS:比喻太子不应该代替君主行使权力,即使庖人(厨师)不负责烹饪,祭祀的官员也不应越过自己的职责去代替他。这强调了各司其职,太子不应越权干涉君主的事务?。)

    “诺。”王泉眼前一亮,马上去安排了。

    .........

    各个武将送礼去东宫和代国公府邸的事情,李世民也听说了。

    张阿难正在汇报百骑司调查来的信息。

    “陛下,太子那边已经将送来的礼都退回了,而且还准备了一份回礼,让人给那些武将带了一句话: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

    闻言,李世民愣了良久,最后大笑出声。

    “哈哈,好一句: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

    这句话让李世民很受用。

    他最怕的就是一个比自己有能力的皇帝。

    毕竟他还要给自己洗白,成为千古一帝,开疆土拓。

    如果来一位比自己有能力的帝王,他李世民将永远的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张阿难看李世民开心,他也是发自内心的开心。

    面前的皇帝是什么样的人,张阿难太清楚了,十几岁就跟着李世民,他是骄傲的,也是自信的。

    “陛下,太子如此,正好应验了太子殿下只是为了朝廷和百姓。”

    “嗯。”

    李世民这时也相信了李承乾。

    内心中隐隐有些愧疚了起来,自己如此多疑自己的孩子,确实不应该。

    想了想,他挥手道:“你去东宫,传朕口谕,让太子选几位武将随行,也当是练练太子的眼光。”

    “诺。”张阿难心中一喜。

    看来父子俩的间隙彻底没了,咱这做奴才的命真苦。

    不止要伺候着,还要花心思的化解天家的父子矛盾。

    东宫李承乾收到这口谕的时候也是愣了一下,不过很快想明白了。

    恐怕自己的一些话对李世民有些感触,便开始放了一些权力。

    心中喟叹。

    这就是皇帝。

    皇帝也是人,也有七情六欲,也会有情感,做事有时候也是会掺杂情绪。

    心情好就给你点权利,心情不好就怀疑你。

    李承乾发誓,未来再生气,也不能这样。

    用人之方, 贵在尽才, 他有所长, 你有所用!

    这才是用人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