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穿唐记:太子的逆风翻盘 > 第363章 挫败的李世民

穿唐记:太子的逆风翻盘 第363章 挫败的李世民

    长安城。

    太极宫,甘露殿。

    李世民收到了三份战报,分别是李靖,李道宗还有李承乾的。

    “哈哈,哈哈。”

    看完战报的内容,李世民已经笑了好久了。

    各地揭竿起义之时,反王无数,他身为大唐秦王,为大唐征战数年,终于平定了大半疆土。

    可到自己登基的时候,还有一地未平,那就是朔方。

    甚至朔方的梁师都都登基称帝了,大唐都未平定,除了突厥之患外,李世民最大的心头病,如今终于去除了。

    看战报上,李靖和李道宗对李承乾的夸赞,李世民高兴地直扬眉。

    虽然不是自己亲征,但李承乾是谁?

    是他儿子,是他的种,是他教育出来的。

    如今自己儿子亲临朔方城,一日便攻破了李道宗半月多未攻破的朔方城,李世民自然是开心的,甚至还有洋洋得意。

    张阿难看李世民今日如此开心,好奇的问道:“陛下,是不是前方战事大捷?”

    八百里加急的战报,并没有说明大捷还是战败,所以没人知道内容。

    又或者是前方出现了什么事,需要运用到八百里加急。

    李世民一开心,便道:“哈哈,当然是大捷,大捷,朔方......”

    说到一半,他脸色沉了下来,没有继续说下去。

    因为想起来李承乾战报里面说的,还不能透露消息。

    或许这也是因为八百里加急没有大喊着大捷入宫的原因。

    张阿难看李世民的脸色,连忙低下头,知道自己多嘴了,不敢再继续吭声。

    就在两人僵住的时候,一内侍匆匆进来禀报道:“陛下,皇后殿下求见。”

    “观音婢?”李世民正愁自己没地方炫耀功绩呢,既然要保密肯定是不能乱说,这不长孙皇后就是最好炫耀的对象,连忙道:“快,让观音婢进来。”

    在内侍退出甘露殿的同时,李世民也站了起来,挥了挥手道:“你也退下,朕和观音婢有话要说。”

    “诺。”张阿难有些委屈。

    怎么滴,现在都有秘密瞒着自己了。

    什么事就连他都不能知道?

    不过张阿难也不会头铁的上前询问,而是退出了甘露殿。

    还不忘跟长孙皇后行礼:“拜见皇后殿下。”

    长孙皇后也只是颔首,便匆匆的走进了甘露殿:“陛下,是承乾有消息了吗?”

    八百里加急的消息传到甘露殿的时候,长孙皇后便知道了,问清楚了甘露殿没有外臣,她才会过来询问。

    虽然知道不妥,但对李承乾的关心,长孙皇后是放在第一位的。

    李世民自然明白长孙皇后统管后宫,肯定会知道这个消息,所以笑着上前牵住了长孙皇后的手道:“来,观音婢,这就是承乾送来的信。”

    承乾?

    听见李世民如此称呼,长孙皇后愣了一下。

    多久了,李世民没有如此称呼过李承乾了?

    也只有李世民自己不知道而已,还如同孩子一般,将战报放到了长孙皇后手里,脸上全是洋洋得意。

    似乎在说:快,夸夸朕,夸夸朕,哈哈!

    长孙皇后确实心急,刚拿到战报的是时候看见了封印,她顿住了:“陛下,这是战报,臣妾......”

    “哎。”李世民眉头一皱,忙道:“这儿没别人,再说了是战报也是家书,里面提到了观音婢你,放心看便是。”

    “谢陛下。”长孙皇后一听,便喜悦的打开了战报。

    上面除了写朔方城已经攻破的战报之外,中间那段她只是稍微带过,并没有仔细去看,最主要是最后的一些话,其中确实提到了自己。

    ‘母后身体可安好,儿身在千里之外不能在膝前尽孝,实属不该。不过,战事顺利,用不了多久儿臣便能凯旋而归,日日在母后膝前尽孝,做一个大唐仁义礼智孝的太子。’

    最后还加了句‘母后,孩儿一切都好,望母后切勿牵挂。’

    长孙皇后瞬间泪目了。

    在李世民登基之前,长孙皇后最希望收到的是李世民的家书。

    那个时候看李世民家书也不容易,需要李渊传召进宫,才能够看到李世民的家书。

    如今,却是日日夜夜盼望儿子的家书。

    真是操碎了母亲的心。

    李世民看长孙皇后眼角有一滴晶莹的泪水心疼的不行,连忙上前拥住了长孙皇后。

    “观音婢,朕知道你担心承乾,可他这不是很好吗?还为大唐立了战功,以后相信朝堂上的那些大臣也不会太为难他了。”

    其余两份战报中,李世民也是看见了李承乾得了风寒之事。

    不过已经好了。

    既然好了李世民也就没有放在心上。

    但也不能跟长孙皇后说,看见家书都快哭了,要是知道李承乾感染风寒,那还得了。

    长孙皇后努力的平复自己。

    “臣妾失礼,可臣妾就是忍不住的去想承乾,他才十岁就替父出征,陛下当年也是十三岁才入伍,十六岁领军。可承乾一日军伍都未待过......臣妾失言,往陛下赎罪。”

    对上李世民那幽怨的眼神,长孙皇后自知失言了。

    怎么能把李承乾拿去跟李世民比。

    他们俩不同。

    嗯,确实不同,一个十岁,一个十三岁。

    李世民脑海中也是飘荡着两个年龄,十岁,十三岁,这么一比,好像朕还真的不如这逆子。

    为何如此生气呢。

    炫耀的心思没了,稍微安慰了长孙皇后一番后,便独自开始发呆了。

    最后,李世民想了好久,终于想到了一个人,太上皇李渊。

    如此大的功绩,李世民确实要去跟李渊说了说,证明自己这个皇帝是正确的,并没有做错。

    自己才是大唐最适合当皇帝的人。

    没错,李承乾是长孙皇后的儿子,肯定偏袒李承乾。找李渊炫耀肯定是正确的,最起码李渊也算是一个明君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