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唐记:太子的逆风翻盘 第556章 僚人作乱
热门推荐:
重生八零,开局破了刑侦一号案
灭我秦家满门,我掀了你的天下
你读的神话是假的
年代:退婚支边后,青梅后悔了?
开局超S级天赋,我把求生当度假
诸天之开局下乡当知青
大唐:天生神力,我竟是皇族血统
快穿:拜金的我在年代文精致利己
千道无常
时光飞逝。
自从上次庆功宴过去,已经三个月了。
各国使臣回去之后,也是各种劝说自己的国王,加入联盟国的提议。
不久后,都给大唐朝廷回了信,答应加入联盟国。
太极宫早朝。
听唐俭汇报有多少邻邦小国加入联盟国,李世民脸上的笑容就没有收敛过。
“好啊。”李世民高兴地笑着,朝李承乾问道:“太子,这个提议是你提出来的,如今他们都同意了,是不是也该拿出一份章程来了?”
打着瞌睡的李承乾忽然睁开眼,打着哈欠的从衣袖中拿出了一卷纸。
“父皇,章程儿臣早已经准备好了,如今只需要让各国投票一处地方,便可以开展了。”
“好,快递上来朕瞧一瞧。”李世民眼前一亮的说道。
没想到李承乾早早的就准备好了。
张阿难走过来,接过了李承乾手中的章程,厚厚一沓。
一看就知道费了不少的心思。
“太子殿下有劳了。”张阿难笑眯眯的说了句,便转身回去递给李世民。
其余官员也是好奇的伸长了脖子在看。
想知道里面的内容。
李世民打开了厚厚一沓纸,上面首先就是关于联盟国的耗资情况。
以各国大小为例,出资。
看见大唐需要出十万贯,李世民眉头瞬间紧皱。
再看看其余的小国,也就是高句丽出的多一些,需要五万贯。
李世民抬头不解的问道:“太子,为何唯独大唐要出十万贯?”
十万贯?
闻言的大臣们,纷纷倒吸了一口凉气。
这可不是小数目。
李承乾撇撇嘴,不情不愿的回复道:“父皇,大唐出十万贯,那也是因为大唐地方大,身为天朝上国总不能出的比那些小国钱还还少吧?”
“再则就是大唐出的多,联盟国就要以大唐为中心,难道他们就不担心大唐哪天不出钱,直接撤走了吗?”
如此一说,好像是这么回事。
李世民欣然笑了,他要的就是这种效果,让别人觉得没有大唐这天下就不会转了。
紧接着往下看。
关于驻守士卒的问题,跟李承乾提议的一样。
大唐出兵六千,其余各国都按照比例出兵,驻守联盟国。
再就是一些规则。
里面详细的说了投票的细则,足足看了一刻钟,李世民才揉了揉眉心,微微颔首。
“太子这份章程做的不错,唐俭,待会儿按照这份章程,快马加鞭的送到各国......”
这个时候李承乾忽然插了一句嘴:“父皇,此事儿臣已经让人去办了,顺风镖局分四路出发,已经赶往了各国。”
额......
朝堂之上瞬间安静了下来。
李世民也是有些尴尬,最终为了缓解尴尬,哈哈笑道:“好好,既然如此,唐俭便不需要再送了。”
“喏。”唐俭松了口气。
这活虽然简单,可也累啊。
那么厚厚的一沓,少说要抄几十份。
如今被李承乾干完了,他也能轻松一些。
紧接着李承乾再次拱手道:“父皇,儿臣有事启奏。”
“说。”李世民今日心情好,这天可汗的称号,足够他喜悦一年的。
加上联盟国一事办成,虽然小弟只有三十来个,可里面成员国可是有五十多个。
相当于大唐在联盟国话语权越重,那么就可以指挥五十多个成员国,这种成就恐怕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啊。
“父皇,儿臣想要下一趟岭南和突厥。”
李承乾这番话,瞬间引起了满朝轰动。
太子要离开长安,那可是大事。
“你说什么?”李世民本来笑着的脸瞬间僵住了。
脑中历历在目,之前李承乾被人掳走的事情。
如今还要离开长安。
其实李承乾去岭南,也是为了造船厂的事情。听说很快便有一艘船要下海了,需要他过去看看。
“父皇,儿臣请旨,下一趟岭南和突厥去巡视。”李承乾深吸一口气,恭敬地解释道:“儿臣身为太子,连大唐的江山都未走过,最远只去了一趟江南,儿臣认为自己这个太子是不合格的。”
“所以请旨,下岭南一趟。一是为了巡视魏师在岭南的开荒,二是看看突厥境内归顺我大唐的百姓,生活如何。”
“深入民间,方知百姓所需;倾听民声,才能为民解忧??。”
听闻这番话,李世民是有些心动了。
可他没有立即答应。
因为李承乾出巡,不止是朝中的大事,还是皇室的大事。
首先长孙皇后那边就需要询问。
李世民微微颔首道:“太子有此心,是好事。不过此事,还需过问你母后的意思,暂时不提。”
“是。”李承乾无奈,只能退回了自己的位置上。
可其它官员却觉得李承乾下岭南可没这么简单。
五姓七望的官员和关陇贵族的官员纷纷对视,从其中窥见了一丝异样。
他们在岭南都没有势力,根本不知道魏征在岭南搞什么。
多次派人去,都被魏征给挡了回来。
询问当地的乡绅贵族,也是统一的回复,在开荒。
之前只是怀疑,想插一脚。可如今李承乾要下岭南,那么事情就非比寻常了。
如果不是很重要的事情,李承乾何必亲自去?
下朝后。
李世民把李承乾叫去了甘露殿。
“说说吧,你亲自下岭南到底是为了何事?”天可汗就是天可汗,李世民第一感觉就是李承乾不会为了开荒的事去巡视。
再说魏征在岭南开荒,几乎三天两头有奏折上来。
斥责岭南的一些官员不作为。
弄的李世民也非常的头疼。
岭南的官员,山高皇帝远,本是流放之地,李世民自认为手伸不了那么长。
名义上是归大唐管辖,可岭南属于被放弃的地方,而且还有撩人作乱,并不适合发展。
要不是李承乾提议,李世民都想不到这些。
斥责可以,成批的罢免官员肯定是不行。
李承乾嘿嘿一笑,知道李世民猜到了什么,便坦白道:“父皇,岭南造船厂来消息,再过一些时日我们的战船就可以下水了,特意让儿臣过去看看,有没有什么地方能够改进的。”
“真的?”李世民虽然想到了,可听说这个消息还是意外的不行。
人直接从龙椅上站了起来。
“当然。”李承乾傲娇的昂了昂头道:“有阎立德从旁协助,加上儿臣的图纸,三月时间造好一艘战船并非难事。只是目前没有下水测验过,所以还不能说完全可用。”
话中带上阎立德,这明显是给他邀功。
李世民听闻此话,立即明白了李承乾的意思,双手负背的来回踱步:“要是战船造成了,那就要给阎立德立大功。可也不需要你亲自去岭南一趟吧?战船难道就不能驶进内河?”
“这......”
关于这一点,李承乾还真没有考虑过。
如此大的船,大唐如今的内河情况,他也不了解。
长江黄河肯定是没问题,可这个内河......嗯,最起码渭水肯定是不行。
李承乾拱手道:“父皇,儿臣去岭南,还有一事,便是岭南撩人作乱,毁坏了不少的开荒田地,魏师正焦头烂额,儿臣打算亲率东宫六率去剿灭撩人。”
撩人作乱?
闻言,李世民眉头紧锁。
关于撩人作乱的奏折一年也不少,他根本没多在意。
如今北方之乱已经平息,是时候收拾南方的撩人了。
李世民找出了撩人作乱的奏折,看了眼怒拍龙案道:“简直是放肆,真当大唐无人乎?”
奏折上,清晰的写着,撩人作乱,岭南新建的海军损失惨重。
死伤数千人。
“张阿难,传李靖......”
在李世民没将话说完的时候,李承乾便插嘴道:“父皇,李师年纪大了,这个时候去岭南容易水土不服,还是儿臣带兵前去吧。”
“儿臣不要多,只需要五千人,便能够解决撩人之乱。”
自己这边带五千精兵,岭南还有新训练的上万海军,加上当地驻守的万余人,足够解决撩人作乱了。
虽然撩人喜欢山林穿梭,雷霆炮肯定效果不大。
但他有他的法子。
不解决这群撩人,岭南便不会平静,甚至会威胁到林邑。
让撩人知道林邑有大批量的粮食,驻守的士卒还不多,绝对会去冒险抢夺。
李世民听着李承乾的建议,久久不语。
“你可有把握?”
“父皇请放心,儿臣有十分的把握,招揽一批撩人,消灭一批撩人,彻底解决岭南之患。”李承乾信心十足的说道。
要把撩人全杀了是不可能的。
只能是招揽一批,杀掉一批。
要是能和睦相处最好,不能和睦相处,那么只能把事情做绝了。
李世民表情为难。
良久后,回道:“朕给你精兵两万,另派尉迟敬德、侯君集为左右将军,听从你调令。”
嚯!
这把李承乾都吓了一跳。
意思是让他主导这一场战役?
还能命令尉迟敬德和侯君集这样的名将。
看李承乾不说话,李世民冷冷一笑:“是不是觉得朕这样的安排不合理?你别搞笑的太早,看看这个再说吧。”
说着,将一份奏折丢在了龙案之上。
李承乾蹙眉,走上前,翻开奏折看了一眼。
发现是弹劾冯盎的奏折。
对于唐朝历史,和小说迷的他来说,冯盎太熟悉不过了。
可最终冯盎并未谋反,可能有迹象,可人家胆子并未这么大,李承乾也不会太过担忧。
自从上次庆功宴过去,已经三个月了。
各国使臣回去之后,也是各种劝说自己的国王,加入联盟国的提议。
不久后,都给大唐朝廷回了信,答应加入联盟国。
太极宫早朝。
听唐俭汇报有多少邻邦小国加入联盟国,李世民脸上的笑容就没有收敛过。
“好啊。”李世民高兴地笑着,朝李承乾问道:“太子,这个提议是你提出来的,如今他们都同意了,是不是也该拿出一份章程来了?”
打着瞌睡的李承乾忽然睁开眼,打着哈欠的从衣袖中拿出了一卷纸。
“父皇,章程儿臣早已经准备好了,如今只需要让各国投票一处地方,便可以开展了。”
“好,快递上来朕瞧一瞧。”李世民眼前一亮的说道。
没想到李承乾早早的就准备好了。
张阿难走过来,接过了李承乾手中的章程,厚厚一沓。
一看就知道费了不少的心思。
“太子殿下有劳了。”张阿难笑眯眯的说了句,便转身回去递给李世民。
其余官员也是好奇的伸长了脖子在看。
想知道里面的内容。
李世民打开了厚厚一沓纸,上面首先就是关于联盟国的耗资情况。
以各国大小为例,出资。
看见大唐需要出十万贯,李世民眉头瞬间紧皱。
再看看其余的小国,也就是高句丽出的多一些,需要五万贯。
李世民抬头不解的问道:“太子,为何唯独大唐要出十万贯?”
十万贯?
闻言的大臣们,纷纷倒吸了一口凉气。
这可不是小数目。
李承乾撇撇嘴,不情不愿的回复道:“父皇,大唐出十万贯,那也是因为大唐地方大,身为天朝上国总不能出的比那些小国钱还还少吧?”
“再则就是大唐出的多,联盟国就要以大唐为中心,难道他们就不担心大唐哪天不出钱,直接撤走了吗?”
如此一说,好像是这么回事。
李世民欣然笑了,他要的就是这种效果,让别人觉得没有大唐这天下就不会转了。
紧接着往下看。
关于驻守士卒的问题,跟李承乾提议的一样。
大唐出兵六千,其余各国都按照比例出兵,驻守联盟国。
再就是一些规则。
里面详细的说了投票的细则,足足看了一刻钟,李世民才揉了揉眉心,微微颔首。
“太子这份章程做的不错,唐俭,待会儿按照这份章程,快马加鞭的送到各国......”
这个时候李承乾忽然插了一句嘴:“父皇,此事儿臣已经让人去办了,顺风镖局分四路出发,已经赶往了各国。”
额......
朝堂之上瞬间安静了下来。
李世民也是有些尴尬,最终为了缓解尴尬,哈哈笑道:“好好,既然如此,唐俭便不需要再送了。”
“喏。”唐俭松了口气。
这活虽然简单,可也累啊。
那么厚厚的一沓,少说要抄几十份。
如今被李承乾干完了,他也能轻松一些。
紧接着李承乾再次拱手道:“父皇,儿臣有事启奏。”
“说。”李世民今日心情好,这天可汗的称号,足够他喜悦一年的。
加上联盟国一事办成,虽然小弟只有三十来个,可里面成员国可是有五十多个。
相当于大唐在联盟国话语权越重,那么就可以指挥五十多个成员国,这种成就恐怕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啊。
“父皇,儿臣想要下一趟岭南和突厥。”
李承乾这番话,瞬间引起了满朝轰动。
太子要离开长安,那可是大事。
“你说什么?”李世民本来笑着的脸瞬间僵住了。
脑中历历在目,之前李承乾被人掳走的事情。
如今还要离开长安。
其实李承乾去岭南,也是为了造船厂的事情。听说很快便有一艘船要下海了,需要他过去看看。
“父皇,儿臣请旨,下一趟岭南和突厥去巡视。”李承乾深吸一口气,恭敬地解释道:“儿臣身为太子,连大唐的江山都未走过,最远只去了一趟江南,儿臣认为自己这个太子是不合格的。”
“所以请旨,下岭南一趟。一是为了巡视魏师在岭南的开荒,二是看看突厥境内归顺我大唐的百姓,生活如何。”
“深入民间,方知百姓所需;倾听民声,才能为民解忧??。”
听闻这番话,李世民是有些心动了。
可他没有立即答应。
因为李承乾出巡,不止是朝中的大事,还是皇室的大事。
首先长孙皇后那边就需要询问。
李世民微微颔首道:“太子有此心,是好事。不过此事,还需过问你母后的意思,暂时不提。”
“是。”李承乾无奈,只能退回了自己的位置上。
可其它官员却觉得李承乾下岭南可没这么简单。
五姓七望的官员和关陇贵族的官员纷纷对视,从其中窥见了一丝异样。
他们在岭南都没有势力,根本不知道魏征在岭南搞什么。
多次派人去,都被魏征给挡了回来。
询问当地的乡绅贵族,也是统一的回复,在开荒。
之前只是怀疑,想插一脚。可如今李承乾要下岭南,那么事情就非比寻常了。
如果不是很重要的事情,李承乾何必亲自去?
下朝后。
李世民把李承乾叫去了甘露殿。
“说说吧,你亲自下岭南到底是为了何事?”天可汗就是天可汗,李世民第一感觉就是李承乾不会为了开荒的事去巡视。
再说魏征在岭南开荒,几乎三天两头有奏折上来。
斥责岭南的一些官员不作为。
弄的李世民也非常的头疼。
岭南的官员,山高皇帝远,本是流放之地,李世民自认为手伸不了那么长。
名义上是归大唐管辖,可岭南属于被放弃的地方,而且还有撩人作乱,并不适合发展。
要不是李承乾提议,李世民都想不到这些。
斥责可以,成批的罢免官员肯定是不行。
李承乾嘿嘿一笑,知道李世民猜到了什么,便坦白道:“父皇,岭南造船厂来消息,再过一些时日我们的战船就可以下水了,特意让儿臣过去看看,有没有什么地方能够改进的。”
“真的?”李世民虽然想到了,可听说这个消息还是意外的不行。
人直接从龙椅上站了起来。
“当然。”李承乾傲娇的昂了昂头道:“有阎立德从旁协助,加上儿臣的图纸,三月时间造好一艘战船并非难事。只是目前没有下水测验过,所以还不能说完全可用。”
话中带上阎立德,这明显是给他邀功。
李世民听闻此话,立即明白了李承乾的意思,双手负背的来回踱步:“要是战船造成了,那就要给阎立德立大功。可也不需要你亲自去岭南一趟吧?战船难道就不能驶进内河?”
“这......”
关于这一点,李承乾还真没有考虑过。
如此大的船,大唐如今的内河情况,他也不了解。
长江黄河肯定是没问题,可这个内河......嗯,最起码渭水肯定是不行。
李承乾拱手道:“父皇,儿臣去岭南,还有一事,便是岭南撩人作乱,毁坏了不少的开荒田地,魏师正焦头烂额,儿臣打算亲率东宫六率去剿灭撩人。”
撩人作乱?
闻言,李世民眉头紧锁。
关于撩人作乱的奏折一年也不少,他根本没多在意。
如今北方之乱已经平息,是时候收拾南方的撩人了。
李世民找出了撩人作乱的奏折,看了眼怒拍龙案道:“简直是放肆,真当大唐无人乎?”
奏折上,清晰的写着,撩人作乱,岭南新建的海军损失惨重。
死伤数千人。
“张阿难,传李靖......”
在李世民没将话说完的时候,李承乾便插嘴道:“父皇,李师年纪大了,这个时候去岭南容易水土不服,还是儿臣带兵前去吧。”
“儿臣不要多,只需要五千人,便能够解决撩人之乱。”
自己这边带五千精兵,岭南还有新训练的上万海军,加上当地驻守的万余人,足够解决撩人作乱了。
虽然撩人喜欢山林穿梭,雷霆炮肯定效果不大。
但他有他的法子。
不解决这群撩人,岭南便不会平静,甚至会威胁到林邑。
让撩人知道林邑有大批量的粮食,驻守的士卒还不多,绝对会去冒险抢夺。
李世民听着李承乾的建议,久久不语。
“你可有把握?”
“父皇请放心,儿臣有十分的把握,招揽一批撩人,消灭一批撩人,彻底解决岭南之患。”李承乾信心十足的说道。
要把撩人全杀了是不可能的。
只能是招揽一批,杀掉一批。
要是能和睦相处最好,不能和睦相处,那么只能把事情做绝了。
李世民表情为难。
良久后,回道:“朕给你精兵两万,另派尉迟敬德、侯君集为左右将军,听从你调令。”
嚯!
这把李承乾都吓了一跳。
意思是让他主导这一场战役?
还能命令尉迟敬德和侯君集这样的名将。
看李承乾不说话,李世民冷冷一笑:“是不是觉得朕这样的安排不合理?你别搞笑的太早,看看这个再说吧。”
说着,将一份奏折丢在了龙案之上。
李承乾蹙眉,走上前,翻开奏折看了一眼。
发现是弹劾冯盎的奏折。
对于唐朝历史,和小说迷的他来说,冯盎太熟悉不过了。
可最终冯盎并未谋反,可能有迹象,可人家胆子并未这么大,李承乾也不会太过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