璀璨华夏:挽千古意难平 第32章 楚汉相争
热门推荐:
开局叛出镇抚司,我刀问江湖
我难产大出血时,他和小三入洞房沈曼萧铎
协议离婚后,夫人转头改嫁了沈曼萧铎
缝尸匠你瞧不上,我转身成女帝宠臣
宗师下山之夫人小姐别爱我
真福宝挥手粮满仓,全家悔断肠
从武侠到海贼,那就轰轰烈烈吧
末世女穿七零,天残地缺凑齐了
斗罗龙王传说之三龙鼎立
看着画面中威武的大秦军队,看着统一六国创建大一统王朝的大秦最终还是被灭亡。
小红军万分遗憾道:
“老祖宗们打生打死那么多年,战死了多少人才建立的国家,百姓们盼望了几百年的安稳日子也还没有过上呢,就这么亡了吗?
后面我们老祖宗还会分裂成许多个国家,相互之间再打来打去吗?”
大红军怔怔地凝望着天幕,耳朵里听着的,是大秦军队整齐威武的喊“风”声。
渐渐的,鼻子不禁一酸。
如果大秦没有灭亡,或许他们这些后人就不用面对后来那么多的苦难,就不会有丧权辱国的大清,也不会被区区三岛倭奴就侵占了比他们岛国还大三倍的东三省。
所以更能体会大秦灭亡这其中遗憾的大红军,比小红军感触更深,也更耐不住泪。
最终大红军没有回答小红军,也没法回答他。
因为大秦之后虽有辉煌,但仍然经历了很多战乱和朝代更迭,以至于演变成了今天这样的绝望局面。
这其中的苦难,他难以说出口……
……
大禹叹气,与众首领说道:
“唉~这大秦灭亡的太可惜了,费尽千辛万苦才终结的五百多年乱世,奴隶制废除了,天下统一了,结果却只存在十多年就亡了。
我等也应当多加注意,即便上苍告知给我们的制度再好,也一定要谨慎斟酌是否合适我们。
也不能过于心急求成,不能只想着要在自己手中立下万世不灭的功绩,就不顾子民的生计死活。
不管是开疆拓土还是通河筑城,都必须要考虑子民们的人口和产出是否足以支撑。
有时候慢一些,维系子民的生计和人口稳定增长,改善政务治理,建立行之有效的执政制度,夯实这些一切发展的根本基础,亦不失为一件件大功绩啊。
到那时无论我们需要做什么,都能游刃有余地达成目的,王朝的命运不需要去赌,也不能去赌,这才是我们要走的大道。”
……
老迈的刘邦焦急地盯着天幕,等候着。
“就要轮到我大汉了,朕一定要知道我大汉存续了多少年,最后又是怎么亡的。
朕一定会杜绝所有隐患,决不让大汉灭亡!”
【自子婴献城投降宣告大秦灭亡,后续子婴又被项羽腰斩之后,项羽主导将天下分封给各路参与灭秦的势力。
其中项羽自立为西楚霸王、刘邦为汉王、章邯为雍王、英布为九江王,等十八个诸侯。
天下又一次陷入了诸侯割据的局面。
项羽选择分封天下,却没有选择以当时他极强的武力建立大一统王朝的抉择,因此被后世评价为有大勇而无大谋。
并在鸿门宴上没有按照范增的建议杀掉刘邦,却听信已经被刘邦和张良拉拢的吕伯的建议。
以刘邦在灭秦并攻入关中有大功,进攻刘邦的军队是不义之举为由,使得刘邦幸而逃过一劫。
因此鸿门宴成为项羽的又一大战略决策失误。
之后项羽迫切想要回到江东,放弃了富饶的关中,也就此失去了称霸天下的资格。
诸侯分封完不久,天下立即陷入诸侯间相互攻伐的局面。
刘邦也趁机占据了关中。
关中地区得以成为刘邦日后称霸天下的基础。
听闻此消息的项羽很是愤怒,想要立即攻打刘邦。
而此时的张良献计,假借韩王的名义给项羽作伪信,称刘邦只想稳坐关中偏安,不会再向东扩张。
又假借齐王和梁王的名义作书信,称齐王和梁王准备合力灭掉楚国。
这些假书信送到项羽的手里后,当即放弃了攻打刘邦,转而一心攻打齐国。
刘邦得以在此时快速发展壮大。
并在这时,萧何为刘邦招揽了一员未得赏识的统兵奇才韩信,并在萧何的再三举荐下,韩信成为刘邦的大将军。
后续刘邦联合五路诸侯,共计五十余万大军一同进攻楚国,攻占楚国都城彭城。
听闻消息的项羽立即留下部分军队继续进攻齐国,自己则亲率三万精兵反攻刘邦联军。
只一天时间,项羽竟然只靠三万精锐击溃了刘邦等诸侯五十万联军,并杀敌十余万。
并且一路追击刘邦,但被刘邦侥幸逃走。
刘邦兵败彭城后收拢残兵。
而此时的韩信与刘邦在荥阳汇合后,韩信率兵在京邑和索邑两地击败了楚军,使得楚军暂时无力再攻打刘邦。
后刘邦拜韩信为左丞相,并命韩信进攻叛汉投楚的魏国,韩信大胜,占领魏国。
之后韩信又陆续攻打代国、赵国,全部得胜,并说服燕国投降。
一年后,韩信攻打齐国,齐国大败,齐王向楚国求救,项羽派部将龙且率领号称二十万大军攻打韩信。
韩信用奇法,出奇兵,杀死龙且,多数楚兵被俘。
同年立下赫赫战功的韩信,以稳固占领的疆域为由,向刘邦去信请求成为代理齐王。
刘邦担心拒绝韩信会致使他有理由脱离汉,便允许他成为齐王,并且是真正的齐王,不是代理齐王,由此得到韩信感激。
此时天下出现了三分的局面。
刘邦的汉,韩信的齐,项羽的楚。
此时无论是刘邦还是项羽,都已明白天下的关键在于韩信愿意站队那一边。
于是项羽派人劝说韩信,企图让韩信彻底自立,三分天下。
然而韩信感念刘邦当初的信任,拒绝了。
韩信当初已经在项羽手下侍奉多年,却也不过是个执戟侍卫。
投奔刘邦后,得到萧何的赏识,从治粟都吏一跃成为统御数万兵马的大将军。
并且刘邦又同意他成为齐王。
这让韩信做出了绝不叛汉的选择,可也在未来成为他此生最后悔的选择。
又是一年后,刘邦和韩信联合,领兵三十万与项羽的十万楚军决战于垓下。
项羽爱妾虞姬,为让项羽没有后顾之忧,先行自刎。
不久楚军大败,十万兵卒被全歼,项羽也于乌江自刎。
自此被誉为力拔山兮气盖世,羽之神勇千古无二的项羽,就此陨落,楚汉相争也随之落下帷幕。
天下也终得统一。
汉朝由此建立,刘邦成为大汉王朝的开创者,号汉太祖高皇帝,后世亦称之为汉高祖。
项羽死后,刘邦第一时间收缴韩信兵权,改封韩信为楚王,天下归为大汉王朝。
大汉初立,国家尚未稳定。
有大周和大秦的前车之鉴,刘邦深知国家不能分裂,亦不能操之过急。
于是刘邦分封了八个异姓王以稳定局势,并采取了分封制和郡县制并用。
之后刘邦忌惮攻打天下占据最大功劳的韩信,忌惮韩信的才能,以及韩信在楚地掌控的兵力。
便以近乎鸿门宴的方式邀请韩信赴会,并在韩信到会后将之擒住,戴上枷锁。
韩信于此时说出了那句:“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
随后韩信被带到了洛阳,刘邦将其降国为侯,改封为淮阴侯,封地为韩信的故乡淮阴县,被软禁在京城,不得离开洛阳。
(另有一说韩信是直接被囚禁在了牢狱中,始终被枷锁束缚了六年。)
在大汉的政治与局势相对稳定后,刘邦相继开始攻打由他亲自分封的诸侯王。
前后用了七年时间,汉初分封的八个异姓王被刘邦剿灭了七个,仅有长沙王因主动上交兵权得以留存。
自此大汉只剩下分封的刘姓子孙为同姓王。
并杀白马为盟,与大汉群臣定下:“非刘氏而称王者,天下共击之。”
在此之中,即便韩信已经没有任何兵权,也仍然因为他的年轻,和他冠绝天下的功绩与威望,受到刘邦的忌惮。
于是在刘邦的示意下,吕雉假托萧何邀请韩信入宫,韩信进入长乐宫的钟室后被一群埋伏的武士捆绑,随后被枭首,并以韩信造反为由诛杀了韩信三族。
韩信终年三十五岁。
头颅被萧何取下,带与刘邦相看以得心安。
虽然刘邦对诸侯王们的铁血清除过于残忍,但他的决策也为大汉后续的强盛与稳定,奠定了重要基础。】
小红军万分遗憾道:
“老祖宗们打生打死那么多年,战死了多少人才建立的国家,百姓们盼望了几百年的安稳日子也还没有过上呢,就这么亡了吗?
后面我们老祖宗还会分裂成许多个国家,相互之间再打来打去吗?”
大红军怔怔地凝望着天幕,耳朵里听着的,是大秦军队整齐威武的喊“风”声。
渐渐的,鼻子不禁一酸。
如果大秦没有灭亡,或许他们这些后人就不用面对后来那么多的苦难,就不会有丧权辱国的大清,也不会被区区三岛倭奴就侵占了比他们岛国还大三倍的东三省。
所以更能体会大秦灭亡这其中遗憾的大红军,比小红军感触更深,也更耐不住泪。
最终大红军没有回答小红军,也没法回答他。
因为大秦之后虽有辉煌,但仍然经历了很多战乱和朝代更迭,以至于演变成了今天这样的绝望局面。
这其中的苦难,他难以说出口……
……
大禹叹气,与众首领说道:
“唉~这大秦灭亡的太可惜了,费尽千辛万苦才终结的五百多年乱世,奴隶制废除了,天下统一了,结果却只存在十多年就亡了。
我等也应当多加注意,即便上苍告知给我们的制度再好,也一定要谨慎斟酌是否合适我们。
也不能过于心急求成,不能只想着要在自己手中立下万世不灭的功绩,就不顾子民的生计死活。
不管是开疆拓土还是通河筑城,都必须要考虑子民们的人口和产出是否足以支撑。
有时候慢一些,维系子民的生计和人口稳定增长,改善政务治理,建立行之有效的执政制度,夯实这些一切发展的根本基础,亦不失为一件件大功绩啊。
到那时无论我们需要做什么,都能游刃有余地达成目的,王朝的命运不需要去赌,也不能去赌,这才是我们要走的大道。”
……
老迈的刘邦焦急地盯着天幕,等候着。
“就要轮到我大汉了,朕一定要知道我大汉存续了多少年,最后又是怎么亡的。
朕一定会杜绝所有隐患,决不让大汉灭亡!”
【自子婴献城投降宣告大秦灭亡,后续子婴又被项羽腰斩之后,项羽主导将天下分封给各路参与灭秦的势力。
其中项羽自立为西楚霸王、刘邦为汉王、章邯为雍王、英布为九江王,等十八个诸侯。
天下又一次陷入了诸侯割据的局面。
项羽选择分封天下,却没有选择以当时他极强的武力建立大一统王朝的抉择,因此被后世评价为有大勇而无大谋。
并在鸿门宴上没有按照范增的建议杀掉刘邦,却听信已经被刘邦和张良拉拢的吕伯的建议。
以刘邦在灭秦并攻入关中有大功,进攻刘邦的军队是不义之举为由,使得刘邦幸而逃过一劫。
因此鸿门宴成为项羽的又一大战略决策失误。
之后项羽迫切想要回到江东,放弃了富饶的关中,也就此失去了称霸天下的资格。
诸侯分封完不久,天下立即陷入诸侯间相互攻伐的局面。
刘邦也趁机占据了关中。
关中地区得以成为刘邦日后称霸天下的基础。
听闻此消息的项羽很是愤怒,想要立即攻打刘邦。
而此时的张良献计,假借韩王的名义给项羽作伪信,称刘邦只想稳坐关中偏安,不会再向东扩张。
又假借齐王和梁王的名义作书信,称齐王和梁王准备合力灭掉楚国。
这些假书信送到项羽的手里后,当即放弃了攻打刘邦,转而一心攻打齐国。
刘邦得以在此时快速发展壮大。
并在这时,萧何为刘邦招揽了一员未得赏识的统兵奇才韩信,并在萧何的再三举荐下,韩信成为刘邦的大将军。
后续刘邦联合五路诸侯,共计五十余万大军一同进攻楚国,攻占楚国都城彭城。
听闻消息的项羽立即留下部分军队继续进攻齐国,自己则亲率三万精兵反攻刘邦联军。
只一天时间,项羽竟然只靠三万精锐击溃了刘邦等诸侯五十万联军,并杀敌十余万。
并且一路追击刘邦,但被刘邦侥幸逃走。
刘邦兵败彭城后收拢残兵。
而此时的韩信与刘邦在荥阳汇合后,韩信率兵在京邑和索邑两地击败了楚军,使得楚军暂时无力再攻打刘邦。
后刘邦拜韩信为左丞相,并命韩信进攻叛汉投楚的魏国,韩信大胜,占领魏国。
之后韩信又陆续攻打代国、赵国,全部得胜,并说服燕国投降。
一年后,韩信攻打齐国,齐国大败,齐王向楚国求救,项羽派部将龙且率领号称二十万大军攻打韩信。
韩信用奇法,出奇兵,杀死龙且,多数楚兵被俘。
同年立下赫赫战功的韩信,以稳固占领的疆域为由,向刘邦去信请求成为代理齐王。
刘邦担心拒绝韩信会致使他有理由脱离汉,便允许他成为齐王,并且是真正的齐王,不是代理齐王,由此得到韩信感激。
此时天下出现了三分的局面。
刘邦的汉,韩信的齐,项羽的楚。
此时无论是刘邦还是项羽,都已明白天下的关键在于韩信愿意站队那一边。
于是项羽派人劝说韩信,企图让韩信彻底自立,三分天下。
然而韩信感念刘邦当初的信任,拒绝了。
韩信当初已经在项羽手下侍奉多年,却也不过是个执戟侍卫。
投奔刘邦后,得到萧何的赏识,从治粟都吏一跃成为统御数万兵马的大将军。
并且刘邦又同意他成为齐王。
这让韩信做出了绝不叛汉的选择,可也在未来成为他此生最后悔的选择。
又是一年后,刘邦和韩信联合,领兵三十万与项羽的十万楚军决战于垓下。
项羽爱妾虞姬,为让项羽没有后顾之忧,先行自刎。
不久楚军大败,十万兵卒被全歼,项羽也于乌江自刎。
自此被誉为力拔山兮气盖世,羽之神勇千古无二的项羽,就此陨落,楚汉相争也随之落下帷幕。
天下也终得统一。
汉朝由此建立,刘邦成为大汉王朝的开创者,号汉太祖高皇帝,后世亦称之为汉高祖。
项羽死后,刘邦第一时间收缴韩信兵权,改封韩信为楚王,天下归为大汉王朝。
大汉初立,国家尚未稳定。
有大周和大秦的前车之鉴,刘邦深知国家不能分裂,亦不能操之过急。
于是刘邦分封了八个异姓王以稳定局势,并采取了分封制和郡县制并用。
之后刘邦忌惮攻打天下占据最大功劳的韩信,忌惮韩信的才能,以及韩信在楚地掌控的兵力。
便以近乎鸿门宴的方式邀请韩信赴会,并在韩信到会后将之擒住,戴上枷锁。
韩信于此时说出了那句:“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
随后韩信被带到了洛阳,刘邦将其降国为侯,改封为淮阴侯,封地为韩信的故乡淮阴县,被软禁在京城,不得离开洛阳。
(另有一说韩信是直接被囚禁在了牢狱中,始终被枷锁束缚了六年。)
在大汉的政治与局势相对稳定后,刘邦相继开始攻打由他亲自分封的诸侯王。
前后用了七年时间,汉初分封的八个异姓王被刘邦剿灭了七个,仅有长沙王因主动上交兵权得以留存。
自此大汉只剩下分封的刘姓子孙为同姓王。
并杀白马为盟,与大汉群臣定下:“非刘氏而称王者,天下共击之。”
在此之中,即便韩信已经没有任何兵权,也仍然因为他的年轻,和他冠绝天下的功绩与威望,受到刘邦的忌惮。
于是在刘邦的示意下,吕雉假托萧何邀请韩信入宫,韩信进入长乐宫的钟室后被一群埋伏的武士捆绑,随后被枭首,并以韩信造反为由诛杀了韩信三族。
韩信终年三十五岁。
头颅被萧何取下,带与刘邦相看以得心安。
虽然刘邦对诸侯王们的铁血清除过于残忍,但他的决策也为大汉后续的强盛与稳定,奠定了重要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