璀璨华夏:挽千古意难平 第161章 指南针与牵星术
热门推荐:
快穿:太子殿下的掌中小魔女
穿越大秦始皇帝赐给六个美男
谍战:开局反水投靠军统郑主任
透视眼鉴宝赌石,开局十万倍利润
讨封失败,黄仙姑她魂穿70了!
仙骨道缘
1警察荣誉
宦海沉浮:从教师到公仆
赶我出宗我认了,走了你们后悔啥
“大明威武!!”
群臣们不约而同地向朱棣庆贺。
虽然这段介绍造船的视频提到的都是大明现今已有的技术,看似没有带来什么实际帮助,但天幕给予的高度认可,让这一刻的大明百姓升起的荣耀和向心力是难以衡量的。
同时也让各朝各代的古人知道,继承华夏传承的大明依然站在世界巅峰,没有丢祖辈的脸。
但是高兴过后朱棣却又忽然垮下了脸。
“也不知道是后世哪个混账东西,我大明如此睥睨天下的国力,都能被糟蹋到最后被区区一个北方建奴给灭了国祚!
等着,等天上讲到我大明因何衰落的历史,哪怕那个混账东西还没生出来,朕也一定让他再也生不出来!”
……
【永乐时期的大明有着冠绝同时期任何国家的武力,靠着强大的舰队能够碾压任何海上力量。
但是与西方世界殖民掠夺血腥扩张不同的是,大明没有靠着武力去碾压弱小,没有去贯彻毫无底线的征服与掠夺,他带去的是文明,是和平交流与贸易。
不过在郑和之后,大明因为大规模远洋航行开支巨大,收支严重不平衡,再也没有开启类似郑和下西洋这样大规模的远洋航行。
但是这段代表文明与和平的航海历史,成为大明曾经无比强盛的证明,被记载到了历史中。
有了可靠的远洋船只后,便可以着手解决剩下的航海必须解决的三大难题。
在没有参照物的茫茫大海上,如何确定自己的所在位置至关重要。
早在战国时期,中国的古人就发明出了依靠地球磁场来辨别方向的指向工具,司南。
它是由光滑的青铜盘和天然磁石制成的磁勺组成。
利用地球磁场对磁石的磁吸,只要平稳放置司南,磁石勺柄便能够指向南方。
明确了南北方位后,再根据太阳从东边升起,便能够判断出所有方位。
不过司南的缺点在于携带和使用起来不是很方便,必须要有足够平整的地方放置司南才能正确指向。
并且使用的时间长了以后,青铜盘磨损阻力变大,也会影响其正确指向。
经过漫长的演变,磁勺变成了磁针。
到了北宋时期,古人将钢针在天然磁石上沿一个方向摩擦,使钢针内部原本杂乱排列的磁性结构在磁场作用下沿一定方向规则排列,从而使钢针具有磁性。
有了磁针也要有相应的使用办法。
宋朝人为了减少摩擦力,将磁针穿在灯心草悬浮于水中,以此达到更为精准的指向作用。
后来的人们在此基础上做改良。
将磁针套在固定的轴上并装入密封容器中,在容器中装填煤油、酒精等比水密度更小的液体作为悬浮液。
既能提供浮力支撑,又能减少磁针与容器壁或其他部件之间的接触,从而降低摩擦力,保证磁针的灵活转动。
如此一个便于携带又不受环境限制的指南针便诞生了。
正是因为指南针的出现,让人类远洋航海变成可能,在军事行动和地理探索中也提供了极大方便。
更重要的是,指南针的应用加深了人类对地球磁场的研究和认识。
因指南针为人类文明进步提供的重要影响,也让其被列为了中国四大发明之一。
对于吃水较浅的小型船只进行沿海航行来说,有指南针指明大致方向或许就够了。
但是靠近陆地航行是很容易触礁的,尤其是像宝船那样的巨大舰船吃水更深,更容易触礁。
如果要穿越广袤无垠的海洋进行远洋航行,探索散布各处的海岛甚至是新大陆,只靠指南针还不够。
因为只有大致方向,却无法得知自己所在位置的话,很容易就会错过目标地点。
且长时间、长距离的航海过程中,指南针容易受到地理环境带来的地磁变化,产生误差,且随着航行距离增加,误差会不断积累。
如若脱离了沿海航行,又偏航太久,很容易就会在大海中迷失。
在资源彻底消耗殆尽之前仍无法靠岸,最终便是葬身大海,或者成为一艘游荡在海上的无人幽灵船的结果。
在漫长的探索中,中国的古人们摸索出了一套依靠观测星辰位置与高度,来判断自身所处位置的技术。
因为地球是个球体,当观测者站在地球表面不同的地理位置时,其视线方向是不同的。
表象就是同一颗星辰在特定地理纬度,有特定的观测角度。
比如在北极点附近,看到的主要是北天的星星,南极点附近则主要是南天的星星,不同赤道位置看到的星星也有明显的不同。
这一套根据星辰确定自身所处的定位方法,便称之为牵星术。
郑和下西洋时利用十二块从大到小的方形牵星板观测星辰角度。
测量时,手持牵星板,手臂向前伸直,另一只手捏住牵星板的绳端对准眼前。
眼看牵星板上下边缘,将下边缘与水平线取平,上边缘与被测的星体重合,然后根据所用之板属于几“指”,得出星辰角度的参数。
最后结合此前观测星辰的角度,便能大致推算出自己所在方位。
不过因为用手指宽度估算比较粗糙,以及海面因波浪晃动,导致误差范围可能有几十海里甚至更大。
后世也有六分仪这种观测天体角度来判断位置的简单仪器,原理是一样的,不过有更为精细的刻度减少了观测误差。
指南针结合牵星术,让远洋航海的安全性大幅提高。
在多次航海的过程中,许多岛屿的位置也用这种方法被确定了下来。
航海图乃至地图逐渐丰富且准确。
中国的海洋疆域及诸岛归属,也正是在历次的航海过程中被逐渐确定下来。】
李世民感叹道:
“虽说后世的诸多科技着实深奥到惊人,不过咱们这些古人对诸多学问和技艺也并非没有贡献。
就像天文历法、治国治民、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医药、造船……
咱们这些古人摸索起这些学问和技艺来是慢了些,但从无到有自然快不了,没有刀耕火种,哪来的后世亩产千斤?
现今我们沾了后世科技的光,但后世又何尝不是站在我们的基础上才能集大成迅速发展。
真想去后世看看呐,看看那些后人们是怎么看到我们的……”
群臣们不约而同地向朱棣庆贺。
虽然这段介绍造船的视频提到的都是大明现今已有的技术,看似没有带来什么实际帮助,但天幕给予的高度认可,让这一刻的大明百姓升起的荣耀和向心力是难以衡量的。
同时也让各朝各代的古人知道,继承华夏传承的大明依然站在世界巅峰,没有丢祖辈的脸。
但是高兴过后朱棣却又忽然垮下了脸。
“也不知道是后世哪个混账东西,我大明如此睥睨天下的国力,都能被糟蹋到最后被区区一个北方建奴给灭了国祚!
等着,等天上讲到我大明因何衰落的历史,哪怕那个混账东西还没生出来,朕也一定让他再也生不出来!”
……
【永乐时期的大明有着冠绝同时期任何国家的武力,靠着强大的舰队能够碾压任何海上力量。
但是与西方世界殖民掠夺血腥扩张不同的是,大明没有靠着武力去碾压弱小,没有去贯彻毫无底线的征服与掠夺,他带去的是文明,是和平交流与贸易。
不过在郑和之后,大明因为大规模远洋航行开支巨大,收支严重不平衡,再也没有开启类似郑和下西洋这样大规模的远洋航行。
但是这段代表文明与和平的航海历史,成为大明曾经无比强盛的证明,被记载到了历史中。
有了可靠的远洋船只后,便可以着手解决剩下的航海必须解决的三大难题。
在没有参照物的茫茫大海上,如何确定自己的所在位置至关重要。
早在战国时期,中国的古人就发明出了依靠地球磁场来辨别方向的指向工具,司南。
它是由光滑的青铜盘和天然磁石制成的磁勺组成。
利用地球磁场对磁石的磁吸,只要平稳放置司南,磁石勺柄便能够指向南方。
明确了南北方位后,再根据太阳从东边升起,便能够判断出所有方位。
不过司南的缺点在于携带和使用起来不是很方便,必须要有足够平整的地方放置司南才能正确指向。
并且使用的时间长了以后,青铜盘磨损阻力变大,也会影响其正确指向。
经过漫长的演变,磁勺变成了磁针。
到了北宋时期,古人将钢针在天然磁石上沿一个方向摩擦,使钢针内部原本杂乱排列的磁性结构在磁场作用下沿一定方向规则排列,从而使钢针具有磁性。
有了磁针也要有相应的使用办法。
宋朝人为了减少摩擦力,将磁针穿在灯心草悬浮于水中,以此达到更为精准的指向作用。
后来的人们在此基础上做改良。
将磁针套在固定的轴上并装入密封容器中,在容器中装填煤油、酒精等比水密度更小的液体作为悬浮液。
既能提供浮力支撑,又能减少磁针与容器壁或其他部件之间的接触,从而降低摩擦力,保证磁针的灵活转动。
如此一个便于携带又不受环境限制的指南针便诞生了。
正是因为指南针的出现,让人类远洋航海变成可能,在军事行动和地理探索中也提供了极大方便。
更重要的是,指南针的应用加深了人类对地球磁场的研究和认识。
因指南针为人类文明进步提供的重要影响,也让其被列为了中国四大发明之一。
对于吃水较浅的小型船只进行沿海航行来说,有指南针指明大致方向或许就够了。
但是靠近陆地航行是很容易触礁的,尤其是像宝船那样的巨大舰船吃水更深,更容易触礁。
如果要穿越广袤无垠的海洋进行远洋航行,探索散布各处的海岛甚至是新大陆,只靠指南针还不够。
因为只有大致方向,却无法得知自己所在位置的话,很容易就会错过目标地点。
且长时间、长距离的航海过程中,指南针容易受到地理环境带来的地磁变化,产生误差,且随着航行距离增加,误差会不断积累。
如若脱离了沿海航行,又偏航太久,很容易就会在大海中迷失。
在资源彻底消耗殆尽之前仍无法靠岸,最终便是葬身大海,或者成为一艘游荡在海上的无人幽灵船的结果。
在漫长的探索中,中国的古人们摸索出了一套依靠观测星辰位置与高度,来判断自身所处位置的技术。
因为地球是个球体,当观测者站在地球表面不同的地理位置时,其视线方向是不同的。
表象就是同一颗星辰在特定地理纬度,有特定的观测角度。
比如在北极点附近,看到的主要是北天的星星,南极点附近则主要是南天的星星,不同赤道位置看到的星星也有明显的不同。
这一套根据星辰确定自身所处的定位方法,便称之为牵星术。
郑和下西洋时利用十二块从大到小的方形牵星板观测星辰角度。
测量时,手持牵星板,手臂向前伸直,另一只手捏住牵星板的绳端对准眼前。
眼看牵星板上下边缘,将下边缘与水平线取平,上边缘与被测的星体重合,然后根据所用之板属于几“指”,得出星辰角度的参数。
最后结合此前观测星辰的角度,便能大致推算出自己所在方位。
不过因为用手指宽度估算比较粗糙,以及海面因波浪晃动,导致误差范围可能有几十海里甚至更大。
后世也有六分仪这种观测天体角度来判断位置的简单仪器,原理是一样的,不过有更为精细的刻度减少了观测误差。
指南针结合牵星术,让远洋航海的安全性大幅提高。
在多次航海的过程中,许多岛屿的位置也用这种方法被确定了下来。
航海图乃至地图逐渐丰富且准确。
中国的海洋疆域及诸岛归属,也正是在历次的航海过程中被逐渐确定下来。】
李世民感叹道:
“虽说后世的诸多科技着实深奥到惊人,不过咱们这些古人对诸多学问和技艺也并非没有贡献。
就像天文历法、治国治民、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医药、造船……
咱们这些古人摸索起这些学问和技艺来是慢了些,但从无到有自然快不了,没有刀耕火种,哪来的后世亩产千斤?
现今我们沾了后世科技的光,但后世又何尝不是站在我们的基础上才能集大成迅速发展。
真想去后世看看呐,看看那些后人们是怎么看到我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