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没人比我更懂始皇,嬴政也一样! > 第213章 当归入药,历史悠久。

没人比我更懂始皇,嬴政也一样! 第213章 当归入药,历史悠久。

    “临洮令么?”

    章台宫中,秦王政双眸微眯。

    他预料到岷不可能被除咸阳,却没有料到,岷以首名之姿,被除临洮令。

    一念天堂,一念地狱。

    “蒙毅,你说相邦是准备做什么?”

    闻言,蒙毅犹豫了片刻,方才开口,道:“禀大王,相邦估计觉得主吏岷,尚需要磨砺。”

    “有些人,只有历经磨难,才能彰显大才本色。”

    “有些花,只有经历寒冬腊月,才能芳香扑鼻。”

    .......

    临洮县。

    岷已经返回临洮县三日了,国府的政令也已经抵达临洮县府。

    他以首名的成绩,被除临洮令。

    如今的临洮令呪,迁至内史,担任咸阳丞。

    临洮县府之中,一片喜气洋洋,岷与呪都升迁了,这是好事。

    “上令,这是.......?”

    青禾有些不解,这一次国府政令,与往年大不一样。

    在往年,高等选拔首名,必然会被除咸阳,成为秦王的书丞,从而进入秦王的眼中。

    但是,岷明明是首名,却只是被除临洮令。

    秦王的书丞与临洮令,只要不是傻子,都会选择秦王的书丞,宰相门前七品官,更何况是秦王。

    喝了一口白水,岷笑了笑,道:“相邦想深彻推行新政,我提出的不同的意见,在这个关头,自然不会让我成为大王的书丞。”

    “因为大王对于新政,态度与我差不多。”

    见到青禾不解,岷不厌其烦的解释,道:“ 相邦心中有大愿.......”

    “秦重耕战,六国重工商,这便是本质上的区别。”

    “中原繁华,工商繁盛,临淄之齐市,大梁之魏市,陈城之楚市,新郑之韩市,邯郸之赵市,蓟城之燕市皆盛于咸阳秦市。”

    “就算是草原的胡市,现在的规模,都下于咸阳东市。”

    “大王志在东出,而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见到青禾懵懂,岷不由得莞尔。

    青禾只是一县县丞,他的见识与眼界有限,有些东西,说了也是白说,看不到那些风景,终究是理解不了。

    负手站在县府政事堂,岷忍不住感慨,道:“民风酿政道,政道生民风,想要推行新政,又岂会那么容易!”

    “咸阳的事儿太远,我们只需要兼顾当下就是了。”

    说到这里,岷看向了青禾:“今岁临洮县县府一切工作,按照往常一样进行,让书吏将往昔的文书送过来。”

    “诺!”

    望着青禾离去,岷双眸微眯。

    咸阳太远,临洮县就在他的手中,现在他需要考虑的,是临洮县接下来的发展。

    为官一任,就要造福一方。

    临洮县如今属于半农半牧,这个地方,其实不适合种植当下的五谷,反而是比较适合种植土豆,玉米等。

    但是,这些东西,当下的大秦没有。

    而临洮县又处于内陆,想要发展商贾都很难,当下的大秦,国策又是重本抑末。

    其实想要找到破局之法,并不容易。

    “户,将黄羊与黄粱找过来。”

    “诺!”

    不多时,黄羊与黄粱父子来到了公廨中,看着岷,道:“下吏见过上令!”

    “羊兄,黄百将,不必多礼!”看着父子两人,岷不由得笑了笑,伸手,道:“坐!”

    “诺!”

    抿了一口白水,岷看着黄粱,道:“百将,我准备去下面走走,你与羊兄带着人,随我一起出发。”

    “诺!”

    将黄粱两人送走,岷看向了书吏户,道:“将主吏,请过来。”

    “诺!”

    不多时,临洮县新任主吏王清走进了县府政事堂,朝着岷行礼,道:“下吏见过上令。”

    “主吏,坐。”

    “诺!”

    看着主吏王清,岷笑着开口,道:“对于主吏掾公廨之中的诸事,可曾熟悉?”

    “禀上令,属下已经熟悉。”

    “嗯!”

    点了点头,岷叮嘱,道:“今日将你叫过来,就只有一件事,那就是在秋收之前,两桥必须要完工。”

    “同时在确保进度的同时,不能出现伤亡。”

    “诺!”

    望着王清,岷眼中带着笑意。

    如今他不需要时刻都盯着修桥了,但是,他的压力反而是越大了。

    整个临洮县,数万人的生机,都在他的肩头。

    最重要的是,他想要为临洮县蹚出一条活路,让临洮县能够蜕变,而不是一直作为一个边疆之地,半农半牧,不死不活。

    喝了一口白水,岷铺开空白竹简,润了润管笔开始书写:

    关于对当归人工种植技术的引进与扩大化建议:

    一,对于当归习性以及临洮县气候土壤调查形成书面文书。

    二,对于育苗,移栽,采收,试种的总结语言归纳.......

    三,对于当归的药用价值与市场需求进行评估,形成书面文书........

    四,关于当归入药,与编撰一部《医书》的可行性论证........

    ........

    在后世,临洮县也就是岷县,最着名的便是岷州当归。

    当归,黄芪,党参,作为中药材,这属于经济作物。

    在后世,有岷归甲天下之说。

    当归根圆柱状,分枝,黄棕色。

    茎直立,绿白色 ,有纵深沟纹;叶羽状分裂,紫色 ,卵形。

    《本草纲目》中记载:“古人娶妻,为嗣续也。当归调血,为女人要药,有思夫之意,故有当归之名。”

    当归喜冷凉,多生长于高寒多湿的山区。

    而临洮县便是最好的地方,完美契合。

    当归入药,历史悠久。

    若是利用的好,完全可以打造一波当归热,从而让临洮县形成以种植当归为核心的特色产业,从而确保临洮县的繁华。

    片刻后,岷停笔。

    看着最后一行,不由得有些莞尔,他这样做,多少有为了一口醋,包了一锅饺子的意思。

    但是,编撰医书,是一个很好的名头。

    自古以来,着书立作,都是扬名立万的不二选择。

    喝了一口白水,岷不由得有些沉默,他心里清楚,想要完成这些事情,绝非一个他,一个东山商社以及临洮县的赋税就可以做到的。

    只有大量的钱粮投入,才会有成果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