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三国:联军逐我,反投董卓霸貂蝉 > 第160章 铜雀祥瑞,刺史任命

三国:联军逐我,反投董卓霸貂蝉 第160章 铜雀祥瑞,刺史任命

    月黑风高的夜晚,万籁俱寂。

    整个神州,都沉浸在一片静谧之中。

    甄尧半夜起身,恍惚间瞧见一道金光由地而起。

    那光芒耀眼夺目,瞬间划破了黑暗的夜空。

    甄尧被这奇异的景象惊得目瞪口呆,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兴奋与好奇。

    隔日清晨,阳光洒在大地上。

    甄尧迫不及待地来到昨夜金光出现的地方,带着仆役开始挖掘。

    他满怀期待,手中的动作不停,泥土在他们的努力下一点点被翻开。

    随着挖掘的深入,一只铜雀渐渐露出了它的真容。

    铜雀造型精美,工艺精湛,散发着一种古朴而神秘的气息。

    甄尧欣喜若狂,小心翼翼地将铜雀捧在手中,宛如捧着一件绝世珍宝。

    他带着铜雀,兴致勃勃地前去献给杨业。

    一路上,他眉飞色舞地向众人说起自己发现铜雀的曲折经历。

    甄尧描述着那夜金光的神奇,自己当时的惊讶与激动,以及挖掘时的紧张与期待。

    说得绘声绘色,仿佛一切都历历在目。

    众人听得津津有味,不时发出惊叹之声。

    魏昌也在一旁听着,心中暗自揣测这其中的缘由。

    但看破不戳破,只是微笑着点头,眼中闪烁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思索。

    荀攸缓缓开口道:“昔舜母梦见玉雀入怀而生舜,今得铜雀,亦吉祥之兆也。”

    他的声音沉稳而有力,为这铜雀的出现赋予了一种特殊的意义。

    众人听闻,纷纷点头称是,心中对这铜雀更是充满了敬畏与好奇。

    杨业接过铜雀,仔细端详着,眼中露出赞赏之色。

    这铜雀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其本身的精美,更在于它所带来的祥瑞寓意。

    这或许是上天的一种恩赐,预示着即将有好事发生。

    荀攸一脸诚恳,对杨业进谏道:

    “君侯,不如在漳水之畔,立一座高台,以彰平定河北之功。”

    荀攸眼中闪烁着,期待的光芒。

    他认为这是一个可以彰显杨业功绩,同时也能为这片土地增添一份荣耀的举措。

    杨业轻轻摇了摇头,连忙道:“过了,过了。”

    甄尧一脸疑惑,忍不住问道:“君侯,什么过了?”

    杨业耐心地解释道:

    “楼宇连阙,飞阁重檐,雕梁画栋,哪一样不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

    “我们父子到冀州,还没有施恩德于百姓,就要大兴土木,非仁善者所为也。”

    杨业的目光坚定,而又充满责任感。

    河北百姓刚刚经历战乱,需要的是休养生息,而不是大兴土木。

    甄尧听后,顿时僵在原地,不知所措。

    他原本以为这是一个不错的提议,却没想到杨业考虑得如此深远。

    荀攸微微颔首,心中对杨业的敬佩之情更甚,道:

    “君侯为河北百姓考虑,是河北百姓之幸也。”

    其实,杨业并非对建筑奇观不感兴趣。

    他心中也明白一座宏伟的高台,或许能成为一个标志性的存在。

    然而,他更清楚现在的时机还没有成熟。

    为了一个噱头,耗费大量民力物力去立铜雀台,实在是太浪费了。

    在他的心中,百姓的福祉和地区的稳定发展才是最为重要的。

    杨业与荀攸相对而坐,开口问道:

    “公达此次赶来邺城,所为何事?”

    荀攸微微欠身,恭敬地回答道:

    “大将军还没有确定冀州刺史、幽州刺史的人选,想问一问君侯的意见。”

    “顺便派我来,帮助君侯处理一些琐碎的政务。”

    杨业听后,心中思绪翻涌。

    如今钟繇是凉州刺史,徐荣是并州刺史。

    这两地的治理,已有了合适的人选。

    而剩下幽、冀二州,尚且待定。

    这两个重要的地区,刺史的人选必须慎重考虑。

    冀州乃是富庶之地,人口众多,经济繁荣。

    需要一位有能力治理民政、发展经济的人才。

    幽州地处边疆,军事地位重要。

    需要一位善于军事防御、能稳定边疆局势的官员。

    杨业在心中默默权衡着,各种可能的人选,但很难有十全十美的选择。

    甄尧站在一旁,心潮澎湃。

    他怎么也没想到自己竟然能亲耳听到,关于一州刺史任命这样的大事。

    这已然触及到大汉朝廷的核心决策层面,让他既兴奋又紧张。

    杨业在认真思忖片刻后,缓缓道:

    “幽州刺史马孟起,冀州刺史张文远。”

    他的声音沉稳而坚定,显然是经过了一番思考。

    杨业清楚马超和张辽都是边境武人出身,在治理内政方面,只能说比一般郡守好一点。

    与荀攸、贾诩、李儒等谋士相比,他们在政务处理上确实差得太远了。

    但杨业心中,有着自己的考量。

    在当前局势下,第一要考虑的并非单纯的政务能力问题,而是官员的忠心程度。

    幽州和冀州地理位置重要,局势复杂,需要有对自己绝对忠诚的人来镇守。

    马超和张辽虽在政务上有所欠缺,但他们在军事上的才能和对自己的忠心,是杨业所看重的。

    在这动荡的时期,只有确保地方官员的忠诚。

    才能更好地稳定局势,为后续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荀攸面露一丝疑虑,再次问道:“君侯考虑清楚了吗?”

    杨业目光坚定,毫不犹豫地回答:

    “我相信孟起和文远,能处理好幽州和冀州的问题。”

    荀攸微微点头,道:“我会如实向大将军汇报。”

    杨业目光睥睨,此事已然板上钉钉。

    一旁的甄尧目睹了整个过程,不禁觉得如在梦中。

    他怎么也没想到,两个封疆大吏的任命,就这样爽快地确定下来了。

    甄尧感慨万千,越发觉得跟着杨业是一个正确的选择。

    杨业有着果断的决策能力和识人的眼光,跟着这样的主公,真的能闯出一番前途。

    杨业和荀攸在房间内相对而坐,面前的书案上摆放着一些关于河北的地图和文书资料。

    他们神情专注,继续商讨着河北的各项安排,力求确保万无一失。

    杨业首先开口道:

    “公达,除了刺史人选,对于河北的民生恢复,我们需尽快制定详细的计划。”

    “如今百姓历经战乱,田地荒芜,当务之急是鼓励农耕。”

    “可考虑减免赋税,提供农具和种子,以助百姓尽快恢复生产。”

    他目光坚定地看着荀攸,手指轻轻敲打着书案,强调着此事的重要性。

    荀攸点头表示赞同:

    “君侯所言极是,此外还需整顿地方治安,防止流寇作乱。”

    “可加强各地郡县的兵力部署,同时招募一些本地青壮年。”

    “进行适当的训练,以维护地方的稳定。”

    二人就这样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着,不断完善着对河北的安排计划。

    每一个细节都不放过,每一个问题都深入探讨。

    只为了让河北能够在战后尽快恢复生机,实现稳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