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偷出一片天 > 第259章 透骨镜的妙用1

偷出一片天 第259章 透骨镜的妙用1

    听到齐一楠说文静他们闹毛病的时候,王维就有点坐不住了,那几条狗子他可是很喜欢的,虽然家里有旺财,外面有大号。但是也不知道为什么,一听到文静他们生病就有点坐立难安的感觉了。

    “咋就生病了呢?它们没事吧!”王维有些急切的问道。

    齐一楠摇了摇头说道:“我也不知道具体情况,只知道从那天宴会结束以后,它们所有参加那天宴会被你叫进去的狗子都犯病了。”

    “师兄,你的宝贝拿出来,我尽快看。”王维想了想突然说道。

    李旭东不知道此时王维心里的想法,但看到王维目光中有着几分焦急,想是他有什么紧急事情吧!“好,你稍等。”

    齐一楠也有些好奇,本来遇到这种情况,尤其主家来客人了,她做为一个送邀的人,目的既然已经达到,此时就应该抽身告辞才对。不过,听说有宝贝,心里也是立刻好奇起来。“什么宝贝啊?”双眼里面的神采都有些惊喜起来。

    “他能有什么宝贝!”徐紫音叫二人坐下来,反身要给王维沏了一杯茶水。

    “师嫂不要忙了,我一般只喝白水,你沏茶我也不会喝。”王维说的是实话,他在家里也一般只喝白水,一个孩子沏茶水也是浪费,而且他此时来也不是喝茶聊天来的,于是很客气的说道。

    “那我就给你倒杯白水吧!”徐紫音也没有犹豫,给王维倒了杯白开水。“吃点水果吧!”

    李旭东走进房间,一阵开箱的声音传来,随后从里屋出来,手中捧着一只木盒。“到书房吧!”说完捧着盒子走进相邻的一间静室。

    他们的这套房子是单位的分房,但是里面确实很大,装修的虽然简单一些,但是所有设施齐全。

    尤其这间二十多平米的书房,里面货架就有三排,上面是各种各样的医书和药典,还有一些私人着作,跟前能看到其他的书籍。

    正中心处有一张大桌子,桌子上面文房四宝笔墨纸砚。书桌上有一方沾布,一旁的桌子上随意的摆放着很多的论文稿件,和一些临摹的画作。另一张桌子上还放着一尾古琴,古香古色很是典雅悠然。

    “师兄好雅兴啊!调素琴阅金经,丝竹班淑,相得益彰啊!”

    李旭东见他如此说,摆了摆手说道:“我哪有那闲心啊!这些都是你嫂子平时里的东西,她喜欢舞文弄墨的附庸风雅。”

    他的这几句话招惹来徐紫音的一阵白眼,“他啊一回家就是各种典籍,不然就一个人看那些古董。”

    “想不到师嫂这样有才啊!”王维一边说一边对着徐紫音竖大拇指。

    “哎呦,哪有啊!平时里一个人家里待着没事干,自己给自己找点乐趣罢了!”徐紫音连忙给李旭东的书桌归置出来,将上面的文化用品尽数收起。

    “哇塞,师兄你这张桌子真不错啊!”王维摸了一把光滑金灿的桌面说道:“这是上好的海南黄花梨木吧!做这样一张桌子可不便宜啊!”

    “这个也是你嫂子弄的,我以前就一张小桌子,我看书她在一边写字画画。”李旭东也不隐瞒的说道。随后将手里捧着的木盒郑重的放在桌面上,小心翼翼的打开木盒,里面是一卷画轴。

    那画轴竟然是金丝楠木雕琢而成,一看就知道不是凡物,王维一看不由得双眼放光。

    待李旭东把画轴放在桌面上,从一头缓缓的的打开来,只见一幅临江山河图逐渐展开,看到落款的那一刻,王维都激动起来。“这是板桥先生为数不多的山河画卷,功力深厚,力透纸背,你看他这山水带着一丝超凡脱俗的感觉,跃然纸上。”

    王维对字画鉴定还是停留在理论中,趴在桌面上看向这幅水墨画,只见整幅画面法度严谨,笔法苍劲有力,细微处秋叶的脉络都是清晰可见,水墨画风描绘的江南风情,有远山有亭台有街景有水波,尤其那些翠竹更加能见功力深厚。

    这幅画卷应该是郑板桥为数不多的大幅画卷之一,可以看到乡间小路上货郎穿过来去的身影,可以看到街边嬉戏打闹的童子笑貌,可以看到亭台楼阁里娇妻美眷悠闲的做着女红,更可以看到江边渔夫辛勤的劳作。

    远景近景相映成趣,层次分明,笔法精准无比,能够拿捏的十分到位,有一种超然脱俗的隐逸之气扑面而来。

    摸了摸画卷的纸张,这是上好的蜀锦白纱,在这样名贵的锦帛上作画,对于作者笔力要求颇高,而且整幅画面一气呵成没有任何的修改涂抹痕迹,所有布景真实完美,动感十足,一看就知道这是真品无疑。

    “这个卷轴怎么这么厚?”王维摸了摸蜀锦的底衬,又摸了摸纸张的幅面背后,有些凝重的看了看,又凑到跟前闻了闻“这下面是羊皮吗?”

    那衬底非常的厚重,摸起来就像皮革的感觉,闻上去还有一丝淡淡的羊骚味。

    王维退后两步离远了看去,从上到下的正副版面去看,他就发现在幅面右上角的那副题跋有些不自然,也说不出这是为什么,只是感觉那题跋与这画面多少有那么一丝的违和感。有一种先画了画然后再过了些时日又做了题跋的感觉。

    所以王维看的非常仔细,趴在右上角上仔细的查看每一个字的落笔间次。很多画作其实开始画了画并没有及时的写题,这也是很多大画家的家常便饭。

    郑板桥,原名郑燮,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江苏扬州人,祖籍苏州。清朝康熙五十二年秀才,雍正十年举人,乾隆元年年进士。

    他的一生可以用颠沛流离来形容,早年以卖画为生,贫苦艰难。时年四十三岁从官,历任两任县令,在任期间官声良好,恪尽职守为民请愿,多遭上官不喜。终因得罪上官被罢黜官职,客居扬州终日以卖画为生。

    他的画作清丽脱俗,于简洁中带着一丝明快,水墨渲染不着点色,却能够勾勒出世间百态。一生清贫,为官清廉。就像他的竹子立意深远,风骨果敢分明,黑白沁色层显,也揭示着他这一生就像所画之竹傲然挺立,魏巍傲骨卓尔不群。

    王维自然对这位有着一定的认知,杨振辉客厅里就有一幅郑燮早年的竹石图,所以对郑板桥的画风和运笔都是非常的熟悉。

    “就是感觉有点太成熟了。”说着看到末尾,左手不经意间摸到了画轴,九龙戒却在这时轻轻一阵颤动。

    “嗯?还有好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