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重生长白山我靠神眼挖参打猎 > 第450章 村里赶集买蜂蜜

重生长白山我靠神眼挖参打猎 第450章 村里赶集买蜂蜜

    刘夏莲摇摇头:“我这何德何能,无非就是出了点钱。村长出工出力,呕心沥血,那才是大功劳,村长来揭。”

    村长笑道:“这年头钱才是硬通货,八万块钱,天大的一笔,我们出点力算啥,你赶紧的。”

    刘夏莲还谦让,旁边锣鼓敲响了,鞭炮也点燃了,妇女主任推了刘夏莲一把:“别磨叽了,赶紧的,咱们妇女能顶半边天,不要像男人一样磨叽。”

    刘夏莲一看再谦让没意思了,伸手上去揭开了功德碑上的红绸。

    马车上的秧歌大队纷纷下车,又开始了唱歌跳舞。

    刘夏莲惊讶的发现自家大棚西边一里地外的桦树里居然变成了集市,钢筋铁艺的门楼,上面还写着几个大字,李家屯百年大集,逢五,逢十就是大集。

    李家屯民国时期都有大集,后来停了几十年。

    村长和镇上领导商议,借着马路修通的契机,把大集开起来。

    李家屯大集不得了,可不仅仅是卖扫把簸箕粪筐子的,还有修马蹄、交易牲口的功能。

    因为牲口交易数额巨大,加上为了避免来路不正的大牲口进行交易,所以是官办的。

    公证处负责过称立字据,李村长等几个人为市场管理人员,负责查验卖家的身份,以及牲口的来源,当然,不白干。公证合同要收公证费,市场要收管理费,只是钱不多,三瓜俩枣的,村民们也能接受。

    刘夏莲竖起大拇指称赞:“村长,你太能干了,你瞅瞅,这么好的集市都开起来了。”

    “我给你娘她们留了一个最显眼的摊位,专门收山货的,以后这山货生意也越做越大了。”

    “多谢村长了。”

    “都是自家人,不用客气。”

    刘夏莲的娘,那也是个善于经营的人,把生意山货生意越做越大。现在主打收购蘑菇、木耳、药材、松子。每个月收货高达两三万之多,尤其是应季的松子成为主流。

    作为高端干果,松子价格非常的昂贵,商贩收获价格普遍在一块二一斤,城里零售价两块五六,刘夏莲家之所以收这么多,完全是因为打开了鹏城和港城的市场,南方市场价格高,走量。

    今天是一天的热闹,估计到晚上都不会散去。

    大丫、二丫玩了好一会,跳累了,也饿了,二丫提议:“姐,大集市上有各种好吃的,咱们过去吃咋样?”

    “好啊,走,咱们仨一起去。”刘夏莲带着大丫、二丫来到了大集上。

    偌大的集市规划的还是很好的,生鲜蔬菜、零食、百货、衣服鞋帽等等各种分区。

    刘夏莲带着大丫二丫直奔零食区,第一家摊位就是卖糖葫芦的,长长才一串山楂糖葫芦才卖一毛五。

    “来来,老板,来三串。”刘夏莲掏出五毛钱选了三串。

    小贩明显的不想找钱,旁边有插的小串山药豆的糖葫芦。

    “五分钱,给你一串小山药豆的糖葫芦可以不?”

    不等刘夏莲说话,二丫一把接过去看:“山药豆的,好吃,好吃。”

    “再给来十串。”

    山药豆是山药藤上长的果子,称之为山药豆,口感非常的面,还是挺好吃的。

    大丫二丫拿着糖葫芦跟着刘夏莲继续往前走,卖小车的可真不少,有自行车支起来的摊位,有独轮车的摊位,还有毛驴拉着架子车的摊位。

    油炸糕、枣子糕、大油条、小笼包、水煎包等等,各种都有。

    刘夏莲感慨,变化真快啊,去年敢做生意的凤毛麟角,当时虽然也改革开放,但是许多人都很害怕,担心做小生意的会被拉去筛沙子。

    但是今年,人们的思想转变了,各种小生意如同雨后春笋一般都出来了。

    没一会儿,二丫怀里抱着最少五个品种的零食。

    前面居然还有个废品做铝锅的,收集来的许多铝制的易拉罐,经过高温融化,倒入模具,就变成了铝锅。

    “蜂蜜,蜂蜜,椴树蜜。”一位六十多岁的老爷子在那大声喊着,嗓子都有些沙哑了。

    二丫嘴巴里塞着蒸包,说话都说不清了,还是对刘夏莲说:“姐,我要吃蜂蜜。”

    “好好,买买买。”

    椴树蜜辨识度非常的高,槐花蜜清澈如水,枣花蜜深红色,椴树蜜采下来不久就变得跟猪油一样了。

    二斤的大玻璃瓶子里满满的蜜,凝固的跟猪油一样了。

    “大伯,怎么卖的啊?”

    老人指了指自己的大桶说:“如果你自己有桶或者瓶子,只说蜜那就是两块一斤,如果你没有瓶子,那就要买装瓶的,这是二斤四块钱的蜜钱,一个玻璃瓶子两毛钱,一共是四块二毛钱。”

    刘夏莲对椴树蜜还是有些研究的,前段时间一直想从蓝莓园那边养上百十群东北黑蜂,后来因为去了南方,耽误了,也没搞成,现在蜜蜂都已经开始蛰伏越冬了,也不好买蜂了。

    “大伯,我来六瓶,我送人用,要装好瓶子的。”

    一共是二十五块二毛钱,给优惠了两毛钱。

    接过付款,老人的手有些颤抖,打开身上的洗衣服袋子,里面是零钱。

    “多谢,多谢,这是我今年最大的一笔进账。”老人很感激。

    “蜜不好卖吗?”

    老人无奈的摇摇手:“价格贵,不好卖。市场上的假货几毛钱一斤,真货两块。”

    刘夏莲深有感触,自家的酸豆角六毛一斤,但是市场上大把三四毛一斤的酸豆角,都是地坑腌制的。

    “我记得咱们这养蜂人挺多吧,不是有人批量收购吗?”

    “南方客商收购价能给到一块二三,若要是本地收购能给六七毛一斤就不错了。大部分的养蜂人都是小转场,采一次油菜花,一次椴树蜜,其它的时候都得喂糖,利润太低了,还不如种地呢。”

    “大伯哪个村的,抽空去你村里看看,我是收农产品的。”

    老人家摇摇头:“我是椴树窝村的,段老七,我不信,哪有收农产品的长这么俊的?”

    旁边有本地商贩说:“老段,这是我们做农产品的刘夏莲刘厂长,一年收货几千万斤,你这是要飞黄腾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