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三国袁术,从不称帝开始 > 第132章 百日无雨,江淮大旱

三国袁术,从不称帝开始 第132章 百日无雨,江淮大旱

    与此同时。

    距离寿春八百里。

    曾经的豫州精华所在。

    汝南郡的巅峰,曾达到五十万户,人口两百万!

    这是一个堪比南阳的人口大郡。

    可惜在经历过黄巾兵乱,诸侯混战,如今的汝南郡,百姓早已十不存一,要么死于兵乱。

    要么死于灾荒。

    要么逃往淮南,新野,颍川相邻州郡。

    如今还能够留在汝南的,除了一些世家大族的坞堡,就是一些易守难攻的坚城了。

    至于城外,早已经被无穷无尽的贼兵占据。

    有汝南黄巾。

    有本土山匪。

    还有数不清的溃兵流民。

    当然也少不了一些野心家。

    比如江夏李通,就曾进入汝南,招兵买马,自立一方,更与汝南的其他黄巾贼帅分庭抗礼。

    但跟其他黄巾贼帅一开始支持袁术不同,李通对袁术并不看好,相反极为欣赏曹操。

    于是在曹操迎天子入许昌的第一年,李通果断带着麾下所有人主动投靠,还自带干粮,帮助曹操击败抓捕了大量黄巾百姓,押到许昌屯田。

    由此,李通获得曹操极大赏识,特意分别汝南西界郎陵,阳安,让李通自行任命县长,位比太守。

    但李通并不满足仅有两县的太守。

    他所要的,乃是整个汝南,做那真正的汝南太守!

    于是趁着袁术渡江与孙策大战,屯兵郎陵的李通也动了,他先是尝试攻击汝南周边的县城,发现没什么抵抗后。

    李通果断出兵,对孙香屯兵的汝南坚城发起了偷袭,却被孙香识破,双方激战半月无法夺城。

    聪明的李通立刻改变策略,以攻击为辅,劝降为主,为此李通特意给孙香写了一封书信。

    告诉孙香,曹操已经与孙策联姻,孙香身为孙策族兄,完全没有理由继替袁术卖命,特别是袁术目前还在进攻江东,与孙策大战的情况下。

    这封书信也成功让孙香产生了动摇。

    就在李通以为自己将兵不血刃夺取整个汝南时,孙香的动摇突然又变得坚定了,不但拒绝了李通的劝降,孙香还主动出兵,与李通厮杀了一场。

    让孙香改变的乃是一个人。

    曾经的淮南第三大将桥蕤,也是袁术除了纪灵外最信任的大将,为此离开寿春时,袁术特意命桥蕤镇守淮南。

    桥蕤也不负袁术所望,在淮南时安心配合高顺练兵,后来听说汝南不稳,桥蕤又果断带着两万淘汰的袁术兵急忙进入汝南。

    终于在孙香即将彻底动摇的时候,桥蕤带着这些人马进入汝南治所汝阳。

    “只要汝阳不丢,李通就休想夺取整个汝南!”

    看着城外不断聚集的李通兵马,桥蕤满脸不屑,毕竟汝阳乃是袁氏根基,方圆数百里,不是袁氏曾经的门生故吏,就是依附于袁氏的百姓。

    在这里,身为袁术部将,桥蕤可以获得了极大的支持。

    饶是如此,对于接下来的战斗,桥蕤还是没有多少信心,一来他带来的兵马都是被淘汰下来的老弱之兵。

    二来,李通的麾下,不知道何时居然冒出来一群骑兵,这群骑兵来去如风,已经截杀桥蕤不下二十波派出求援的信使。

    “也不知道现在淮南的情况如何,主公在江东的战况胜了没有。”城头上,桥蕤的目光闪过一抹忧虑。

    身边立刻就有部将沉声道:“将军,要不属下亲自出城,去向主公求援?”

    桥蕤扭头看了一眼,认出说话的是乐就,袁氏亲卫出身,后来由于立功,被袁术任命为校尉,归入桥蕤麾下。

    乐就作为袁氏亲卫,对袁氏十分忠诚。

    只是一想到外面那群凶神恶煞的神秘骑兵,桥蕤又摇摇头,“不行,敌军骑兵太强,而我们皆是步卒,还大部分都是主公淘汰下来的弱兵,守城还可,出城必死,最重要的是,我们已经没有马了……”

    之前那二十波求援,桥蕤已经把能用的马全派出去了,可惜很多刚冲出城,就被外面的神秘骑兵截杀。

    现在就连桥蕤这样的大将,都只能步战。

    乐就闻言眼神更是黯然,“若我们的求援无法送出去,那就只剩下死守汝阳一条路了!”

    “死守又如何,主公难得改变,我等身为袁氏部曲,大不了就是为主公守城而死!”桥蕤淡然道。

    乐就一想也是,不管主公名声有多臭,但主公对他们这些部曲那是真的好,就当是回报袁氏之恩了。

    “不过死守归死守,我们也要防着有人继续叛变,乐就,你下城去告诉张闿,让他盯死孙香,只要此人有一丝异常,我允许他先斩后奏!”桥蕤忽然冷森森道。

    到底汝南太守孙香的身份太过敏感,本来杨弘在寿春就想换掉,只是还没来得及,李通就开始进攻汝南。

    孙香的麾下,也立刻就有多名部将叛乱,这才造成了汝南局势的迅速失控,若是桥蕤晚来一步,整个汝南可能就被李通拿下了。

    桥蕤看向城外,后背再次浮现一身冷汗,“主公,若你再不来,我桥蕤当与城共存亡!”

    轰隆!

    似听到桥蕤的话,天空忽然响彻一声惊雷。

    可当所有人都抬头的时候,却发现头顶的天空,除了两片微不足道的乌云,竟然没有一滴雨水落下。

    这样的场景,还不仅发生在汝南。

    自从被袁术强行任命为劝农都尉,郑浑尽管极度不爽,却也只能和仓慈一起在三百兵卒的看押下提前进入寿春,不情不愿的按照袁术的命令,开始调查淮南各地的农田水利情况。

    还有百姓的耕作情况。

    但仅仅是来到第一处农田,身为粮官小吏出身的仓慈急忙拦住一个老伯问道:“老伯,水渠就在旁边,你们怎么都挑着水桶往山上跑?”

    “两位官爷你们难道不知道,老朽这里方圆五十里,已经有足足一百多天没有下过一滴雨,除了山上还有些水,周围的水渠都已经干了……”老伯一脸愁容的看向天空。

    郑浑和仓慈的身躯却先后一震,然后轻微的颤抖,两人皆是精通农事之人,一听老伯所言。

    又亲自冲上土坡,看到浅的只剩下一摊淤泥的水渠,郑浑的脸色忽然惨变。

    他想起了古书上曾记载的一段话。

    “百日无雨,此乃……大旱之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