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直播间:随机创死一位老祖宗 第76章 茂陵8
【前元六年,刘启病重,很快就不能起身。】
【王娡在此时表现得十分悲伤,而栗姬却已经开始盘算着让刘荣当皇帝了。】
【汉景帝刘启觉得自己可能大限将至,于是把栗姬叫到自己的病床前,想做一次最后的试探。】
【刘启对自己的儿子和妃嫔还是不错的,所以他希望自己死后,刘荣和栗姬能够善待他们,只要是个会做人的,就算是说谎,这时候也应该说自己愿意吧?】
【毕竟景帝这么说,不就是想着托孤了嘛。】
【可惜栗姬偏不!她嫉妒心重,根本不想善待那些跟她争宠的妃子和威胁到自己儿子地位的皇子。】
【甚至因此对景帝恶语相向。】
【栗姬这么一说,景帝哪里还敢死,硬生生挣扎着活了过来,刘启并没有立即表现出对栗姬的不满,但是栗姬和刘荣肯定已经不讨皇帝喜欢了。】
【《史记·外戚世家》记载:景帝尝体不安,心不乐,属诸子为王者於栗姬,曰:“百岁後,善视之。”栗姬怒,不肯应,言不逊。景帝恚,心嗛之而未发也。】
{好像是骂刘启老狗来着!}
{这个女人是真的勇啊!}
{高开低走的典型代表。}
{据说栗姬长得很漂亮,很得宠的。}
{一手好牌打得稀烂。}
{这完了,刘家的皇帝都小心眼。}
{堪称大汉神医!}
{刘启都快没了,硬是又撑了好几年!}
{汉朝前期是真的难搞!}
{既要防着外戚,又要防着诸王!}
{还得攒钱打匈奴!}
{本来刘荣都能直接继位了,栗姬这一搞,儿子的皇位和自己的太后位直接搞没了!}
{她没脑子!那些皇子,刘荣继位后能把他们都压下去也行,可惜栗姬和刘荣做不到,智商上的碾压,谁都救不了。}
{要是刘荣上位了,就她这种,刘启都得担忧她这个太后会不会瞎搞!}
{确实,大汉皇后和太后的权力还是很大的,并没有后来那种不干涉前朝的传统。}
{这个时候的太后那可是真的能够左右国运的!}
{大汉太后可是手握实权的!}
{那可不,要是刘启也恋爱脑发作,一心把皇位留给栗姬的儿子,大汉这代可能就玩完了。}
{栗姬最初受宠,后来王氏姐妹进宫,就没她什么事了。}
“啊?”汉高祖刘邦嘴里的酒险些喷出来,这个女人这么蠢?
吕雉冷笑一声,刘邦宠爱的戚夫人跟这个栗姬比起来,也是不遑多让,他们刘家不会就喜欢这种蠢货吧?
张良等聪明人也被噎住了,这种女人要是当了太后,他们的大汉就好不了了!
“蠢货!”汉文帝刘恒匪夷所思的看了一眼刘启:“这个女人到底为什么能得宠?”
“漂亮,我不用跟她玩心眼!”刘启眼都不眨。
太子宫中,连年受宠的栗姬已经有了这种骄傲自满的苗头,刘启的不少妃子都受到过栗姬的鄙夷。
这事一出,别说她有长子刘荣,就算是她有十个八个儿子,这皇位也落不到她儿子头上!
栗姬恼怒的看向天幕,紧紧的抱着刘荣:“不会的,太子那么宠爱我,不会因为这点小事责怪我的!”
小小的刘荣也感觉到了宫中的不同寻常,惶恐的依偎着自己的母亲。
可惜他根本不知道,因为一个愚蠢的母亲,他到底错过了什么。
【王娡敏锐的察觉到了景帝的心思,于是找准机会鼓动群臣奏请立栗姬为皇后。】
【逼迫封后这件事,让景帝看到了威胁。】
【景帝大怒,废掉了刘荣,改封为临江王,这个所谓的“大怒”里面有没有做戏的成分那就不清楚了,毕竟大汉的影帝也不少!】
【不久之后,刘启改立七岁的刘彻为太子,王娡亦被立为皇后。】
【刘启估计本来也没想着逼死刘荣,毕竟也是自己宠爱过的长子,但是刘荣作为太子,身后其实是有大臣支持的。】
【其中最有权势的,莫过于当时的太子太傅窦婴和丞相周亚夫。】
【这两位可以说是铁杆的支持太子,刘启的身体并不好,经过了前元六年的那场大病更是远不如前。】
【他在担忧,若是他早早去世,年幼的太子刘彻能不能压制住这两位权臣呢?】
【这两位权臣又会不会做出重新拥立刘荣的事情呢?】
{当然会吧,这可是从龙之功,而且窦婴与刘荣更亲近!}
{对啊,要是刘彻上位,刘荣还活着,这两位可能都会没什么好下场啊!}
{历史上周亚夫死的可不怎么好看。}
{周亚夫行事不谨慎,又被刘启抓住了把柄,这可不就完蛋了!}
{窦婴还是窦太后的侄子吧。}
{楼上,这更可怕好吧。}
{窦婴后来不是跟着刘彻尊崇儒学、进行儒学改革吗?}
{当然是因为刘荣没了,要是刘荣还在,你看窦婴支持谁!}
{刘荣要是能压住栗姬也行。}
{只可惜,历史没有如果。}
{刘荣不仅可能压不住他妈,还可能压不住窦婴和周亚夫,让皇权旁落。}
{而且刘彻还是千古一帝!}
{搞不了一点。}
【刘荣被废没多久,窦婴就开始游说刘启,争取让刘荣复立,而丞相周亚夫也是支持刘荣复立的。】
【皇位更迭的动荡是大汉王朝经不起的,刘启的理智绝不会让这种情况发生,所以,刘荣的死成为了必然。】
【刘荣死了,大汉才不会有皇位之争,才能更稳定!】
【这也就是为什么太子若是被废基本没有好下场的理由,谁也不能保证有没有投机者想要推废太子上位。】
【公元前148年,中元三年,临江王刘荣在建造私宅的时候侵占了一部分太庙地界,被人告到了景帝面前。】
【刘启认为这是个极好的机会,于是诏刘荣前往长安,或许刘荣对待封地百姓还是不错的,百姓都认为他此去祸福难料,果不其然,不过几日,长安便传来了刘荣自尽的消息。】
【王娡在此时表现得十分悲伤,而栗姬却已经开始盘算着让刘荣当皇帝了。】
【汉景帝刘启觉得自己可能大限将至,于是把栗姬叫到自己的病床前,想做一次最后的试探。】
【刘启对自己的儿子和妃嫔还是不错的,所以他希望自己死后,刘荣和栗姬能够善待他们,只要是个会做人的,就算是说谎,这时候也应该说自己愿意吧?】
【毕竟景帝这么说,不就是想着托孤了嘛。】
【可惜栗姬偏不!她嫉妒心重,根本不想善待那些跟她争宠的妃子和威胁到自己儿子地位的皇子。】
【甚至因此对景帝恶语相向。】
【栗姬这么一说,景帝哪里还敢死,硬生生挣扎着活了过来,刘启并没有立即表现出对栗姬的不满,但是栗姬和刘荣肯定已经不讨皇帝喜欢了。】
【《史记·外戚世家》记载:景帝尝体不安,心不乐,属诸子为王者於栗姬,曰:“百岁後,善视之。”栗姬怒,不肯应,言不逊。景帝恚,心嗛之而未发也。】
{好像是骂刘启老狗来着!}
{这个女人是真的勇啊!}
{高开低走的典型代表。}
{据说栗姬长得很漂亮,很得宠的。}
{一手好牌打得稀烂。}
{这完了,刘家的皇帝都小心眼。}
{堪称大汉神医!}
{刘启都快没了,硬是又撑了好几年!}
{汉朝前期是真的难搞!}
{既要防着外戚,又要防着诸王!}
{还得攒钱打匈奴!}
{本来刘荣都能直接继位了,栗姬这一搞,儿子的皇位和自己的太后位直接搞没了!}
{她没脑子!那些皇子,刘荣继位后能把他们都压下去也行,可惜栗姬和刘荣做不到,智商上的碾压,谁都救不了。}
{要是刘荣上位了,就她这种,刘启都得担忧她这个太后会不会瞎搞!}
{确实,大汉皇后和太后的权力还是很大的,并没有后来那种不干涉前朝的传统。}
{这个时候的太后那可是真的能够左右国运的!}
{大汉太后可是手握实权的!}
{那可不,要是刘启也恋爱脑发作,一心把皇位留给栗姬的儿子,大汉这代可能就玩完了。}
{栗姬最初受宠,后来王氏姐妹进宫,就没她什么事了。}
“啊?”汉高祖刘邦嘴里的酒险些喷出来,这个女人这么蠢?
吕雉冷笑一声,刘邦宠爱的戚夫人跟这个栗姬比起来,也是不遑多让,他们刘家不会就喜欢这种蠢货吧?
张良等聪明人也被噎住了,这种女人要是当了太后,他们的大汉就好不了了!
“蠢货!”汉文帝刘恒匪夷所思的看了一眼刘启:“这个女人到底为什么能得宠?”
“漂亮,我不用跟她玩心眼!”刘启眼都不眨。
太子宫中,连年受宠的栗姬已经有了这种骄傲自满的苗头,刘启的不少妃子都受到过栗姬的鄙夷。
这事一出,别说她有长子刘荣,就算是她有十个八个儿子,这皇位也落不到她儿子头上!
栗姬恼怒的看向天幕,紧紧的抱着刘荣:“不会的,太子那么宠爱我,不会因为这点小事责怪我的!”
小小的刘荣也感觉到了宫中的不同寻常,惶恐的依偎着自己的母亲。
可惜他根本不知道,因为一个愚蠢的母亲,他到底错过了什么。
【王娡敏锐的察觉到了景帝的心思,于是找准机会鼓动群臣奏请立栗姬为皇后。】
【逼迫封后这件事,让景帝看到了威胁。】
【景帝大怒,废掉了刘荣,改封为临江王,这个所谓的“大怒”里面有没有做戏的成分那就不清楚了,毕竟大汉的影帝也不少!】
【不久之后,刘启改立七岁的刘彻为太子,王娡亦被立为皇后。】
【刘启估计本来也没想着逼死刘荣,毕竟也是自己宠爱过的长子,但是刘荣作为太子,身后其实是有大臣支持的。】
【其中最有权势的,莫过于当时的太子太傅窦婴和丞相周亚夫。】
【这两位可以说是铁杆的支持太子,刘启的身体并不好,经过了前元六年的那场大病更是远不如前。】
【他在担忧,若是他早早去世,年幼的太子刘彻能不能压制住这两位权臣呢?】
【这两位权臣又会不会做出重新拥立刘荣的事情呢?】
{当然会吧,这可是从龙之功,而且窦婴与刘荣更亲近!}
{对啊,要是刘彻上位,刘荣还活着,这两位可能都会没什么好下场啊!}
{历史上周亚夫死的可不怎么好看。}
{周亚夫行事不谨慎,又被刘启抓住了把柄,这可不就完蛋了!}
{窦婴还是窦太后的侄子吧。}
{楼上,这更可怕好吧。}
{窦婴后来不是跟着刘彻尊崇儒学、进行儒学改革吗?}
{当然是因为刘荣没了,要是刘荣还在,你看窦婴支持谁!}
{刘荣要是能压住栗姬也行。}
{只可惜,历史没有如果。}
{刘荣不仅可能压不住他妈,还可能压不住窦婴和周亚夫,让皇权旁落。}
{而且刘彻还是千古一帝!}
{搞不了一点。}
【刘荣被废没多久,窦婴就开始游说刘启,争取让刘荣复立,而丞相周亚夫也是支持刘荣复立的。】
【皇位更迭的动荡是大汉王朝经不起的,刘启的理智绝不会让这种情况发生,所以,刘荣的死成为了必然。】
【刘荣死了,大汉才不会有皇位之争,才能更稳定!】
【这也就是为什么太子若是被废基本没有好下场的理由,谁也不能保证有没有投机者想要推废太子上位。】
【公元前148年,中元三年,临江王刘荣在建造私宅的时候侵占了一部分太庙地界,被人告到了景帝面前。】
【刘启认为这是个极好的机会,于是诏刘荣前往长安,或许刘荣对待封地百姓还是不错的,百姓都认为他此去祸福难料,果不其然,不过几日,长安便传来了刘荣自尽的消息。】